文/晚風暮雨
永曆十六年(公元1662年)二月,經過八個多月的圍困,鄭成功迫使荷蘭駐臺灣最高長官揆一投降,收復了被侵佔了38年的臺灣,在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但鮮為人知的是,鄭成功部下的一支黑人部隊,也參與了這次作戰。
鄭成功的黑人部隊是從哪招募的呢?
原來明朝末年,西方殖民者陸續來到東方進行冒險和殖民活動,如荷蘭、葡萄牙等等,這些國家來華的軍隊中就有不少黑奴。
葡萄牙人租借澳門之後,在和明朝廣東官員的來往中,明朝人發現平均每個葡萄牙人最少擁有4名黑奴,地位高者甚至有20名黑奴。
天啟二年(公元1622年),葡萄牙與荷蘭爭奪澳門的戰爭中,據說葡萄牙的黑人士兵發揮了重要作用,明朝相關史籍也記載黑人「善鬥」。
由於黑人地位始終低葡萄牙人一等,所以,不少黑人偷偷溜到明朝控制區域謀生,有不少人被招募進軍隊。
鄭芝龍縱橫海上時,也從東南亞和澳門招募了一批黑人,據說約有300餘人。
《在華方濟各會會志》記載:「(鄭芝龍)手下一直有大量的從澳門來的棕褐色基督徒為其效勞。他們有自己的連隊,是優秀的銃手。他最信任他們,用他們護身、充兵役……這些士兵是鄭芝龍從澳門和其他地方弄來的……他們的頭領叫路易斯·德·瑪託斯,是一個聰明、理智的黑人。」
鄭芝龍降清之後,這支黑人部隊投奔鄭成功,據說還成為鄭成功貼身衛隊。
收復臺灣之役,鄭成功除了軍事打擊之外,還採用招撫的方式瓦解敵人軍心,經常派黑人士兵與荷軍中的黑人聯絡,鼓動他們投降,策反了不少荷蘭黑人兵,對瓦解敵軍鬥志發揮了一定的作用。
閩臺一帶民間,從此流傳起國姓爺「使唆黑鬼放熕」的故事,熕是當地土話,就是炮的意思。
關於鄭成功和黑人部隊的事跡,還有其它不同記載,如鄭成功在臺灣俘虜了荷蘭軍隊中的黑人士兵,以道義感化他們為己所用等等。
當時有關黑人士兵的文獻記載,無一例外都提到他們「善鬥」,這種記載其實可信度很低,因為黑人雖然看上去四肢發達、高大威猛,但從來就不是善戰的族群!
了解黑人的朋友都知道,黑人是「渴死不挖井,餓死不種田」的種族,幾千年來一直以遊手好閒、好逸惡勞而聞名,沒有產生任何一種影響世界的文化和宗教,也沒有發明過任何一件改變生活的物品。
DNA雙螺旋結構發現者之一詹姆斯·沃森(James Watson)認為根據DNA顯示,黑人沒有同等進化,現代社會把黑人當成同樣智慧人類看待是錯誤的。
黑人好勇鬥狠,犯罪率極高,卻僅限於街頭打架,到了戰場上,就只剩下抱頭鼠竄,自古以來,沒有任何一位黑人將領或者黑人部隊因驍勇善戰而被載入史冊。
黑人果真善戰,當年就不會被歐洲人販賣到世界各地為奴了。
到了現代,非洲戰亂頻發,我們通過戰地記者拍攝的照片和視頻可以看到,手持AK-47的黑人士兵大多都是「過頂射擊」,這種射擊方式就算是固定的靶子都很難打中,更何況是活生生的人!
除了黑人,世界上再也沒有任何一個民族的士兵會用這麼蠢的方式射擊!
卡拉什尼科夫如果在天有靈,看到黑人如此糟蹋凝結自己一輩子心血的AK-47,估計會氣得吐血吧!
黑人弱爆的戰鬥力,幾千年來從未變過,說他們十七世紀時善戰,確實令人難以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