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用磁波刀技術,佛山這家醫院治療帕金森無需開顱

2020-12-16 瀟湘晨報

「感謝佛山市中醫院!」10月17日,當患者羅先生用那曾經顫抖的右手,平穩而順暢地寫下這句話時,周圍響起了陣陣掌聲,華南地區首例磁波刀治療帕金森病手術宣告成功。

據悉,此前國內僅有包括北京301醫院在內的2家醫院利用磁波刀技術治療帕金森病,佛山市中醫院為國內第三家。手術的成功是佛山市中醫院在創建高水平醫院實施「登峰計劃」又一新突破。

術後效果明顯,專家組與患者一起比出勝利手勢。通訊員 馮燦 攝

患者在手術中完全清醒,隨時與醫生交流

今年61歲的羅先生患帕金森病長達8年多,近來震顫的症狀越來越明顯。雖然堅持服藥,但是藥物控制的效果越來越差。難以控制的震顫症狀已嚴重影響其日常生活,連吃飯、喝水、寫字這些簡單的動作都變得困難。

前段時間,聽說佛山市中醫院可以通過磁波刀治療帕金森病的震顫症狀,於是羅先生第一時間報名,通過多輪評估後成為此次華南地區首例磁共振引導下經顱聚焦超聲治療帕金森病手術的受益者。

10月17日上午,手術在佛山市中醫院磁波刀治療中心進行,佛山市中醫院院長何明豐到場督戰。磁波刀由磁共振檢查和聚焦超聲治療兩部分組成。病人首先躺在治療床上,頭部固定在一個類似頭盔形狀的治療儀器上,在完全清醒的狀態下隨時與醫生交流。

隨後,所有準備就緒後,專家們通過清晰的磁共振圖像精準找出位於丘腦腹中間核直徑為2-3mm的靶點,通過電腦規劃好治療方案後啟動手術。術中,上千束高能超聲波在醫生的監視下,猶如一把隱形的手術刀,穿過顱骨聚焦在靶點上進行消融,溫度達到56到57攝氏度。

每一次靶點消融後,專家們都會進入治療室,詢問患者情況,並通過讓患者反覆握拳等動作,即場檢驗效果,再根據病人情況,在4×10×10毫米大小的腹中間核中進行微調,以獲得更好的效果。經過三次的重點消融,約兩個多小時後,治療順利結束。羅先生微笑著走出MR室,向眾人展示,原本顫抖不已的右手已經安靜下來,並能從容描畫出螺旋曲線、直線、以及米字等,與術前畫下的歪歪扭扭的曲線形成鮮明對比,同時,給杯子倒水也非常穩定。他激動地在紙上寫下感謝話語,「效果立竿見影,身體沒有特殊的不適,感謝專家幫我解決了困擾多年的症狀。」

專家組進行治療中。南方日報記者 夏小荔 攝

帕金森發病年增10萬,新技術帶來新希望

據了解,帕金森病是常見的神經系統變性疾病,我國患者數量居世界第一,新發病患者每年遞增10萬。該病的主要症狀是靜止性震顫、運動遲緩、肌強直和姿勢步態障礙等,嚴重者甚至無法進行書寫、飲食、穿衣、說話和其他精細活動,生活質量明顯降低。

佛山市中醫院腦病一科主任、主任中醫師吳海科表示,帕金森病需要長期依靠藥物控制,但對於藥物難治性的患者,則要通過神經外科開顱或鑽顱手術控制症狀,有時還需植入設備,風險較高,且費用昂貴,對於很多病人來說難以作為首選治療方案。而磁波刀作為最新的技術之一,具有無創、精準、安全、高效等優點,為帕金森病患者帶來新希望。

醫學影像科副主任、磁波刀中心主任、主任醫師周守國介紹,磁波刀全稱是磁共振引導聚焦超聲治療系統(英文簡稱MRgFUS),包括體部磁波刀、頭部磁波刀等,是高強度聚焦超聲治療和磁共振成像的創新性結合,其利用磁共振成像精準定位治療靶區,在不誤傷周圍正常組織結構下,利用聚焦超聲瞄準病變部位進行治療,消融更加精準。

「頭部磁波刀治療比體部磁波刀治療難度更大,通常超聲是不能穿透骨頭的,但低頻超聲比高頻超聲通透性好,有部分還是能穿透顱骨,這項治療約有15%的超聲能突破顱骨聚焦到靶點上實現消融,這就是這項『黑科技』的關鍵所在。」周守國也指出,該項治療病人既不需要開顱、也不需要全身麻醉,術後感染、出血等風險程度極低,住院時間短、併發症少,費用也較腦深部刺激器(DBS)植入等手術低。

頭部磁波刀目前主治:帕金森震顫和特發性震顫症

據了解,佛山市中醫院自2017年引進華南地區首臺磁波刀治療系統,在子宮肌瘤、子宮腺肌症治療上取得較好成效。已有2名腺肌症不孕症患者在接受磁波刀治療後自然受孕並順利誕下寶寶。如今,頭部磁波刀的成功治療,填補了華南地區空白,今後將會惠及更多帕金森病和特發性震顫患者。

周守國介紹,目前頭部磁波刀主要治療震顫症狀,比如帕金森病震顫和特發性震顫症,特別是藥物已難以控制的中晚期患者,在國內外都有較成熟的經驗。佛山市中醫院相關負責人表示,將計劃創建帕金森治療中心,為患者提供系統的治療服務。而磁波刀治療團隊還將繼續探索研究其他靶點,及該技術治療其它功能性神經疾病,惠及更多患者。

【南方日報記者】夏小荔

【通訊員】黃耀渠 張鍵怡

【作者】 夏小荔

非常醫+1

來源:南方+ - 創造更多價值

【來源:南方plus客戶端】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無需開顱,磁波刀技術開創帕金森治療新局面
    無需開顱,磁波刀技術開創帕金森治療新局面 2020-11-03 17: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佛中醫磁波刀治療帕金森手術開創華南首例新應用
    當患者羅先生用那曾經顫抖的右手,平穩而順暢地寫下這句話時,周圍響起了陣陣掌聲,華南地區首例磁波刀治療帕金森病手術也正式宣告成功。據悉,此前國內僅有包括北京301醫院在內的2家醫院利用磁波刀技術治療帕金森病,佛山市中醫院為國內第三家。
  • 【探究竟】精準、無創的「磁波刀」到底是什麼?
    由於磁波刀結合了磁共振實時成像及測溫技術,高強度聚焦超聲治療兩種高端技術,可以精準、無創狙擊腫瘤,目前已被用於多種良惡性實體腫瘤的治療,例如治療子宮腫瘤,緩解骨轉移瘤疼痛等。病例1王女士51歲,月經量增多、貧血多年伴下腹部墜脹不適,在當地醫院超聲提示為多發子宮肌瘤,最大直徑達6cm。
  • 上海德濟醫院龔德山:機器人輔助DBS手術治療難治性癲癇的經驗
    神外前沿訊,腦深部電刺激療法(DBS)是近年來治療難治性癲癇的新手段,目前國內醫師都關注到這個技術,其學習和研究的熱情很高;而不管用框架或者手術機器人輔助DBS治療癲癇目前在國內尚處於起步階段。
  • 婁底市中心醫院PBC技術微創治療「天下第一痛」
    11月18日,婁底市中心醫院7病室神經外科的專家們通過經皮穿刺半月神經節微球囊壓迫術(簡稱PBC技術),不開顱,1個小時就為毛阿姨解除了痛苦。今年65歲的毛阿姨家住雙峰縣洪山殿鎮。1年多前,毛阿姨開始出現左側顏面部針刺樣疼痛,在多家醫院求診,被診斷為「三叉神經痛」,服藥後,曾短暫好轉,今年10月,又復發了,且更加嚴重。
  • 納米結構助力幹細胞治療帕金森病!
    他們發現,將這些神經細胞移植到患有帕金森病的大鼠體內,隨著新細胞取代移植部位周圍受損的神經細胞,這些神經細胞逐漸改善了大鼠的症狀。這項新發明為幹細胞治療提供了有希望的見解,並為帕金森病的新治療帶來了希望。
  • 長期焦慮和抑鬱會引發帕金森?關鍵還是早發現早治療!
    老年人如果了帕金森,這個體驗宛如生活在「地獄」般,肢體僵直,行動緩慢,起身、轉身行走需要他人協助,有的脊柱前屈、側彎,常常有陣發性的劇烈腹痛,面部表情減少,如同面具臉,就連聲音,可能都被扭曲。 除了病情本身的困擾,許多帕金森患者還深受抑鬱和焦慮的折磨,甚至有自殺傾向,所以及時發現帕金森患者的情緒改變,進行抗抑鬱治療尤為重要。
  • 帕金森大多都很抑鬱,中藥能治療嗎?
    關於帕金森病精神症狀的表現 1、抑鬱 帕金森病的抑鬱類型可分為三類:反應性抑鬱、內源性抑鬱、波動性抑鬱。反應性抑鬱是患者在得知病情時的一種反應;內源性抑鬱是為帕金森病本身的症狀,具有帕金森疾病本身所累及的相關神經系統結構病變的基礎,這種類型抑鬱可以出現在帕金森病程各期;波動性抑鬱易被忽視。
  • 省兒童醫院首次通過迷走神經刺激術不開顱治療難治性癲癇
    三湘都市報7月10日訊 (記者 李琪 通訊員 李雅雯 實習生 孟凡佳) 今天上午10點,湖南省兒童醫院神經外科的病房裡,九歲的宋慧(化名)和她的父母正在等待著接受迷走神經刺激手術,這是該院首次進行這項手術。宋慧剛出生不久就出現了不明原因抽搐,隨後被醫院確診為癲癇。
  • 不開顱治療難治性癲癇,湖南省兒童醫院完成首例迷走神經刺激術
    7月10日上午10點,在湖南省兒童醫院神經外科的病房裡,九歲的小慧(化名)和她的父母正在等待著接受迷走神經刺激手術,這是該院首次進行這項手術。小慧剛出生不久就出現了不明原因抽搐,隨後被醫院確診為癲癇。癲癇俗稱「羊角風」,是一種兒童時期常見的神經系統症候群,雖然大多數患者可以通過藥物治療漸漸痊癒,但仍然約有1/3的患者對藥物治療反應不明顯,小慧就是其中一例。小慧的主治醫師範雙石醫生介紹道,小慧七八年前初患癲癇時便來到醫院治療,嘗試了各種藥物,治療效果仍不明顯。進行腦電圖檢測後,也無法找到明顯的癲癇病灶。
  • 彭水這家醫院肛腸鏡檢察只要20元,採用COOK槍治療痔瘡,微創,無痛,術後不復發,無需住院!
    COOK槍治痔瘡,取得新突破無痛、微創、恢復快、無需住院76歲的吳伯有痔瘡史40餘年,在多家醫院嘗試過多種治療方法,但效果不佳,多年頑疾讓吳伯苦不堪言。最近吳伯在彭水康橋醫院做了痔瘡COOK手術,整個術程不到 30分鐘,5天後康復。1、一次性根治,原位不復發2、微創不痛、出血少,治療不受罪3、保護肛門,安全性有保障
  • 這家企業的微型手術機器人進入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評通道
    近日,由華科精準(北京)醫療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神經外科導航定位系統(型號:Q300),獲批進入國家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批通道,成為華科精準繼神經外科手術機器人、磁共振實時監測顱內雷射消融系統之後的第三款國家創新醫療器械。
  • 毓璜頂醫院陳鴻光:生死時速間的「微觀」考量
    1984年毓璜頂醫院神經外科成立,受限於人員、床位、技術等原因,當時開展的工作多以顱腦創傷、高血壓腦出血、半球腫瘤和垂體瘤的開顱手術為主,病種少、手術方式單一。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與理念的更新,尤其是2005年開設亞專業以後,術業有專攻,四個亞專業在各自的領域內深耕已初現成果。
  • 總是「手抖」,一定是帕金森嗎?
    震顫本身可能是一種疾病,也可以是由其它病因引起的症狀,大家最常聽說的就是帕金森病。那麼「手抖」一定就是帕金森嗎?還有什麼別的病因嗎?1.帕金森病:抖動一般由單側肢體擴展到雙側肢體,並且以靜止時明顯,活動時減輕,要高度警惕患帕金森病的可能。該病最為典型的表現是出現拇指與食指的「搓丸樣」動作,同時伴有「肢體僵直、運動遲緩、姿勢異常」。
  • ROSA機器人輔助植入腦起搏器 精準治療造福帕金森病患者
    天津北方網訊:近日,市第一中心醫院神經外科在ROSA手術機器人輔助下,成功為一名帕金森病患者植入腦起搏器。在ROSA機器人輔助下,手術定位精準、創傷更小,精準的治療為帕金森病患者帶來福音。  這名接受ROSA機器人治療的女患者今年57歲,患帕金森病已8年有餘,疾病導致她四肢僵硬、活動遲緩,僅服用藥物已經無法控制病情。為尋求更好的治療效果,她在家人的陪伴下來到市第一中心醫院。該院神經內外科專家評估後,利用ROSA手術機器人為患者順利完成腦起搏器的植入,術中電刺激測試成功緩解患者肌強直及運動遲緩症狀,給患者帶來莫大的信心。
  • 湖州完成浙北區域地市級醫院首例帕金森病腦刺激術
    隨著遙控開機,65歲帕金森病患者金女士健步如初,近日她在湖州市中心醫院進行術後複查的這一幕讓在場所有人雀躍。很難想像,一個月前,她生活還不能自理,5月22日的手術改變了這一切。「該手術是腦深部電刺激術,是目前治療帕金森病的先進方法,國內僅有少數幾家醫院開展過,我們醫院此次手術成功,填補了浙北區域地市級醫院的空白,標誌著醫院帕金森病治療進入了微創手術神經調控時代,具有裡程碑意義。」市中心醫院院長鈕富榮說。帕金森病是一種常見的中老年人神經系統變性疾病,每100個65歲以上老年人中有近2人患病。
  • 牡丹人民醫院首例新技術 框架式立體定向為治療腦出血精準「導航」
    11月16日,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從菏澤市牡丹人民醫院(菏澤市中心醫院)了解到,近日,菏澤市牡丹人民醫院神經外科成功完成一例框架式立體定向技術精準治療腦出血病例。目前,該名腦出血患者恢復良好,神志清楚,語言流利。
  • 不開顱止痛快,三叉神經痛的終極剋星來了!
    臨床常見的疼痛位於面頰部及下頜部,以至於好多患者誤認為是牙痛而進行撥牙等治療。在日常生活中,吃飯、刷牙、說話、洗臉等容易誘發疼痛發作,觸摸面部的某些部位如鼻旁、口周、牙齦或眉弓等也可引起疼痛,這些敏感區域稱為「扳機點」或「觸發點」,因此病人有時為了減免疼痛發作常常不敢洗臉、大聲說話、甚至不敢進食,從而影響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又被稱為「疼痛之王」。
  • 毓璜頂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陳鴻光團隊:生死時速間的「微觀」考量
    1984年毓璜頂醫院神經外科成立,受限於人員、床位、技術等原因,當時開展的工作多以顱腦創傷、高血壓腦出血、半球腫瘤和垂體瘤的開顱手術為主,病種少、手術方式單一。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與理念的更新,尤其是2005年開設亞專業以後,術業有專攻,四個亞專業在各自的領域內深耕已初現成果。
  • 衡陽市中心醫院神經內科首屆護理技術研討會圓滿成功
    號外深度客戶端湖南訊(通訊員 劉立君 胡永紅 羅小菊)2020年12月5日下午,衡陽市中心醫院舉行神經內科首屆護理技術研討會,神經內科11名護士參與授課。護理部主任周豔玉出席並點評。神內中心劉立君、羅小菊、胡永紅三位護士長擔任主持,邀請院內外各6位老師作為點評嘉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