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詩詞中的神仙鬼怪

2020-12-21 黨史頻道

原標題:毛澤東詩詞中的神仙鬼怪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積澱了浩如煙海的神話傳說,為歷代文學創作提供了不竭素材。毛澤東詩詞植根於傳統文化的深厚土壤,蘊涵著豐富多彩的中國文化元素,其中也包含對古老神話資源的挖掘與運用。毛澤東賦予神話人物以善惡、正邪、美醜等多種特徵,表達了鮮明的愛憎情感和深邃的價值觀念。毛澤東詩詞中的神話內容,與詩意水乳交融,顯示著他對神話原型的透徹理解和把握,反映出他對現實生活的深刻認識和感悟,也彰顯了他對神話人物形象獨具匠心的改造與超越,從而達到了「器大聲宏,志向高遠」的詩美境界。
  不周山下紅旗亂
  1930年春,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次反「圍剿」勝利後,毛澤東寫下《漁家傲·反第一次大「圍剿」》。1962年《人民文學》發表這首詞之前,毛澤東將最後一句「教他片甲都不還」改為「不周山下紅旗亂」。「不周山」,最早見於《山海經·大荒西經》:「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毛澤東引用「共工頭觸不周山」的典故,還專門寫了400多字的注釋。共工是我國家喻戶曉的神話人物,不同史籍和神話對其褒貶大相逕庭:有的說他是治水英雄,尊為「三皇」之一;有的說他是一位惡神,最終被禹所殺。
  毛澤東羅列了《淮南子·天文訓》《國語·周語》《史記·補三皇本紀》等有關共工的史跡後,寫道:「諸說不同。我取《淮南子·天文訓》,共工是勝利的英雄。你看,『怒而觸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維絕。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滿東南,故水潦塵埃歸焉』。他死了沒有呢?沒有說。看來是沒有死,共工是確實勝利了。」毛澤東一反歷代史書對共工的非議,把「與顓頊爭為帝」的共工演繹成為砸爛舊世界、創造新天地的勝利英雄。面對紅軍英勇殺敵的壯烈場面,毛澤東眼前幻化出一個更為宏闊的神話世界。共工觸倒天柱,斷裂地維,挺立於宇宙之間,儼然成為「敢教日月換新天」的形象代表。毛澤東說「共工沒有死」,是說他的精神不死。共工精神是堅忍不拔、寧折不彎的鋼鐵意志,是勇於挑戰、敢為人先的創新意識,是義無反顧、捨生忘死的奉獻精神。「不周山下紅旗亂」,把神話故事與現實鬥爭、不周山與紅旗、共工與紅軍緊密聯繫在一起,由一次具體戰役引向整個中國革命的必然勝利。毛澤東用典妙絕千古,表現手法不落俗套,詩意境界煥然一新,賦予這個神話以全新的時代意義。
  神女當驚世界殊
  1956年6月初,毛澤東在武漢暢遊長江之後,揮毫寫下《水調歌頭·遊泳》。他沒有拘泥於「萬裡長江橫渡」的體驗本身,而是選取「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的壯舉和「高峽出平湖」的構想,引發「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的慨嘆。「神女」,指巫山神女。相傳赤帝之女瑤姬,曾助大禹治水,疏浚三峽功成後,就化為神女石。楚國宋玉《高唐賦》將其描繪成「旦為朝雲,暮為行雨」的美貌仙女。毛澤東引用這一神話時,使之脫胎換骨而成為華夏山河滄桑巨變的歷史見證者。
  龜、蛇二山隔江對峙,是武漢市區長江河面最窄處,從辛亥革命到新中國成立前,曾有過六次籌建大橋的嘗試,但江水濤聲依舊,只有新中國才真正成就了「天塹變通途」。而「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雲雨」的三峽工程,1919年就已見諸孫中山的《建國方略·實業計劃》,毛澤東積極經營擘畫,經過幾代人的努力,終於在2009年竣工。毛澤東藉助神女的感嘆,禮讚中國人民改天換地的精神風貌和驚天偉力,頌揚社會主義建設的巨大成就和宏偉藍圖。
  血吸蟲病曾經在中國南方省份長期肆虐,危害極大。1958年7月1日,毛澤東寫了《七律二首·送瘟神》,其中「牛郎欲問瘟神事,一樣悲歡逐逝波」一句極具特色。古典詩詞中,吟詠牛郎織女相思之苦的作品不計其數,可在毛澤東筆下,牛郎不再是愛情悲劇的主人公。他出身農民,或許自己就染過血吸蟲病,上天之後自然要過問「瘟神」情況。幾千年來深受血吸蟲病之害的,都是要下田下水幹活的貧苦農民。但牛郎的關心也只是枉然,悲者自悲,歡者自歡,只有在共產黨的領導下,才能做到「紙船明燭照天燒」,真正送走「瘟君」。毛澤東通過牛郎的悲憫與無奈,反襯出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帝子乘風下翠微
  20世紀60年代初,毛澤東的同窗、好友周世釗、李達和樂天宇三人相約送給毛澤東幾件九嶷山的紀念品及有關詩詞作品,引發毛澤東無限遐思,以浪漫筆觸寫了《七律·答友人》。這首詩別具風採和情韻,是友誼之歌、懷鄉之曲,也是現實與理想的雙重變奏。作品開篇即把人引入具有神奇湖湘文化魅力的神話世界:「九嶷山上白雲飛,帝子乘風下翠微。斑竹一枝千滴淚,紅霞萬朵百重衣。」九嶷山又名蒼梧山,相傳堯帝的女兒娥皇與女英同嫁舜帝。據南朝梁任昉《述異記》:「昔舜南巡而葬於蒼梧之野,堯之二女娥皇、女英追之不及,相與慟哭,淚下沾竹,竹文上為之斑斑也。」二妃投湘水而死,化為湘水之神,得名湘妃。
  自屈原在作品裡將舜妃故事詩化表達,哀婉傷感幾成後世詩作基調。可在毛澤東想像中,輕盈美麗的女神從白雲繚繞的九嶷山飄然來到人間,手裡的竹枝染有千滴淚痕,身穿萬朵紅霞化成的百重彩衣。她們不再是投江殉情的悲劇人物,而是湖湘兒女飽受苦難的見證,如今卻因三湘大地「舊貌變新顏」而悲喜交加,轉幽居為入世。毛澤東曾坦言:「人對自己的童年、自己的故鄉、過去的朋友,感情總是很深的,很難忘記的。到老年就更容易回憶、懷念這些。」「『斑竹一枝千滴淚,紅霞萬朵百重衣』就是懷念楊開慧的。楊開慧就是霞姑嘛!」毛澤東的解釋可謂石破天驚!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毛澤東的情感表達如此含蓄,如果沒有這一表白,讀者實難覺出其中深味。而在《蝶戀花·答李淑一》中,毛澤東的抒情則更直白。在古代神話中,吳剛被罰砍樹,嫦娥偷食仙藥,二人都不光彩。「吳剛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廣袖」,毛澤東將他們塑造成敬仰楊開慧、柳直荀的正面形象,進而表達出烈士英靈與天地同壽、與日月同輝的深刻主題。
  妖為鬼蜮必成災
  鬼怪,是指除人類和神以外存在於天地中的超自然生命,給人的印象大多是詭異邪祟。古人認為「鬼,歸也」,人死為鬼,靈魂回到原來的地方。「怪」,《說文解字》釋為「異也」,指自然界奇異怪誕的事或物,莊子說:「人妖物孽曰怪。」《論語·述而》有云:「子不語怪力亂神。」毛澤東詩詞中有幾處提到鬼怪妖魔,絕不是為搜奇獵怪或故弄玄虛,往往都有極強的現實針對性。
  毛澤東在《清平樂·六盤山》中寫道:「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後漢書·張純傳》註:「蒼龍,太歲也」,是一種兇神惡煞。毛澤東自註:「蒼龍,蔣介石,不是日本人。因為當前全副精神要對付的是蔣不是日。」1950年國慶期間,毛澤東填了《浣溪沙·和柳亞子先生》,他用「百年魔怪舞翩躚」來痛斥近代中國的黑暗社會。自1840年鴉片戰爭起,西方列強不斷入侵中國,中華大地豺狼當道,群魔亂舞,鬼蜮橫行,將中國變成人間地獄,給人民造成深重災難。毛澤東在《七律二首·送瘟神》中寫道:「千村薜荔人遺矢,萬戶蕭疏鬼唱歌。」李賀《秋來》有「秋墳鬼唱鮑家詩」之句,「鬼唱歌」渲染了血吸蟲病疫區民生凋敝、人哭鬼歌的悲慘現實。
  1961年寫的《七律·和郭沫若同志》,借「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的神話故事,集中反映了毛澤東既不信鬼也不信邪的鮮明態度。「一從大地起風雷,便有精生白骨堆」,正邪之爭,不可避免。「妖為鬼蜮必成災」,鬼蜮,古代傳說中水裡一種暗害人的怪物,比喻陰險作惡之人。「今日歡呼孫大聖,只緣妖霧又重來」,毛澤東特別推崇始終致力於降妖除魔的孫悟空。如果結合當時的國際鬥爭風雲來解讀這首詩,就更容易理解毛澤東的鬥爭精神與堅定立場。

相關焦點

  • 毛澤東詩詞中的紅旗
    紅旗,中國革命的色彩。在井岡山兩年多的時間,毛澤東詩詞中體現了濃濃的「紅旗情結」。比如:「山下旌旗在望,山頭鼓角相聞」(《西江月·井岡山》)、「紅旗躍過汀江,直下龍巖上杭」(《清平樂·蔣桂戰爭》)、「山下山下,風展紅旗如畫」(《如夢令·元旦》)、「頭上高山,風卷紅旗過大關」(《減字木蘭花·廣昌路上》)、「喚起工農千百萬,同心幹,不周山下紅旗亂」(《漁家傲·反第一次大「圍剿」》)等。
  • 毛澤東詩詞中的本真情趣
    毛澤東政暇賦詩,展示了「器大聲宏,志高意遠」的領袖風採,也體現出他以詩論事的才藝,以詩解壓的灑脫,以詩抒懷的本真,以詩自娛的情趣和以詩會友的儒雅。解讀毛澤東的詩詞「餘事」,不僅能擺脫無限拔高的窠臼,真正回歸詩詞的本質,也能使毛澤東的偉人形象更加真實、更加可親可近。
  • 毛澤東詩詞中的鳥獸魚蟲
    原標題:毛澤東詩詞中的鳥獸魚蟲   毛澤東詩詞頻繁運用動物形象,有飛禽、走獸、魚鱉、昆蟲,還有神話動物,藉以彰顯鬥志,舒展胸襟,宣洩義憤,抒發意氣。認真解析這些動物意象,有助於品味毛澤東詩詞的意境,領略毛澤東思維的廣博,把握毛澤東心志的高遠。
  • 細品毛澤東詩詞中的「霜」與「雪」
    毛澤東是作詩填詞的高手,在他的詩詞中,有不少關於氣象的句子,風、雨、雪、霜、霧、紅霞、彩虹、夕煙等,信手拈來,但寫得最多的還是「霜」與「雪」,可謂情有獨鍾。與歷代文人墨客不同,毛澤東的「霜」「雪」以獨特的藝術視覺和意境,提升了詩詞的境界,豐富了詩詞的內容,增添了詩詞的磅礴之氣,給讀者以寬闊的想像空間。尤其是《沁園春·雪》,絕美至極,當年更引起國共兩黨一場詩詞大戰。
  • 毛澤東詩詞的字斟句酌
    毛澤東對自己的詩作既當真,又較真,總是本著對藝術負責,對自己負責,對讀者負責的態度,一改再改,精益求精。毛澤東詩詞作品的數量並不算多,但仔細比較不難發現,其絕大多數作品都歷經多次修改,從作品標題、個別措辭、整個詩句,到篇章結構,乃至標點符號,他都一再推敲。這才使得毛澤東詩詞用詞精準、對仗工整、韻味十足,意境高遠,成為千古絕唱。
  • 汪建新:毛澤東詩詞中的詠雪情懷
    ,毛澤東詩詞中,有多首詠雪之作。毛澤東詩詞中的雪,有很多種寓意:雪花飄逸多姿,流動剛毅,總是那麼瀟灑,無所畏懼,儼然是毛澤東的胸襟;雪花晶瑩剔透,潔白單純,象徵著完美人格,這恰恰是毛澤東的追求;雪花又縱情肆虐,嚴峻冷酷,象徵著險惡環境,正好能激發毛澤東的昂揚鬥志。 一、雪裡行軍情更迫 毛澤東的家鄉湖南,飛雪並不多見。1918年8月毛澤東第一次到了北京。
  • 汪建新:毛澤東詩詞中的贊秋情懷
    很高興和大家一起來欣賞毛澤東詩詞。今天我想解讀一下毛澤東詩詞中的贊秋情懷。 在中國傳統社會,絕大多數古代詩人都將悲情愁緒與草木搖落、萬物凋零的秋景聯繫在一起,讚美秋天的詩人廖若晨星。而毛澤東筆下的秋天,充滿生機與活力,絕無哀婉與悲情。僅《沁園春·長沙》、《採桑子·重陽》兩首作品所體現的偉大情懷,就足以使千古文人的悲秋文字黯然失色。
  • 毛澤東詩詞與革命文化:敢教日月換新天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發展中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黨和人民偉大鬥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毛澤東詩詞是中國革命的藝術成果,真實反映了毛澤東的革命生涯,是中國革命史的壯麗畫卷,也是解讀革命文化的獨特文本。
  • 周嘯天做客酒城講壇 作《毛澤東詩詞鑑賞》專場講座
    講座吸引了不少詩詞愛好者以及瀘州高中師生等現場聆聽,講座結束後,周嘯天還與瀘州高中學生們進行互動,對同學們在詩詞學習與創作方面提出的問題答疑解惑。講座上,周嘯天通過對毛澤東在不同時期創作的經典詩詞進行了詳實的分析講解,指出了毛澤東詩詞集中反映其本人的思想情感,高度概括了毛澤東詩詞的特點,即:題材重大、氣象大、寫景大筆如椽、語言大氣,對待詩詞的態度從善如流。
  • 重溫主席詩詞,緬懷一代偉人—共和國締造者毛澤東!
    今年12月3日開始,為紀念一代偉人毛澤東,【詩詞訓練營】發起了「主席詩詞精選學習」的為期20天打卡課程,這也是【詩詞訓練營】自2018年初至今第20期課程了。  今天是12月26日,毛主席127周年誕辰的日子,也是【詩詞訓練營】主席詩詞學習結束的日子。早上起來刷抖音,很多都是紀念主席誕辰的詩篇,有的是人民自發聚集在韶山銅像廣場緬懷的視頻,有的是主席生前一幕幕珍貴的影像資料,一代偉人的豐功偉和音容笑貌,在這一幀幀視頻中再次重現,讓人淚目。
  • 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中,鬼怪和神仙的故事佔了主導的地位
    在我國古代小說中,活躍著許多鬼怪和神仙的藝術形象。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中,鬼怪和神仙的故事佔了主導的地位。小說話本繼承了這一文學傳統,向人們展現了一個鬼怪和神仙的世界。在唐代的話本中,《唐太宗入冥記》、《葉淨能詩》等,可說是表現鬼怪和神仙世界的代表作。至南宋時代,它又有了新的發展。
  • 毛澤東詩詞:激揚文字書革命建設大業--中國共產黨新聞--中國共產黨...
    更令人刮目的是,他還具備了對毛澤東手跡辨別真偽的能力。李樹庭對「文革」中廣為流傳的《毛澤東手跡》版本中的行書《七絕·為女民兵題照》、《七律·和郭沫若同志》、《卜算子·詠梅》三幅墨跡,經過臨摹對照分析後,發現是出自江青之手的贗品。
  • 汪建新:《品讀詩人毛澤東》導讀
    在毛澤東詩詞中幾乎找不到「美」字,但它以美鑄詩,氣魄宏大、寓意深刻、意境高遠、陽剛壯美、清新幽雅,極大地豐富了古典詩詞的審美韻味,給人以強烈的審美感受和深邃的思想啟迪,堪稱是一座藝術美的寶庫,蘊含著巨大的藝術感染力和審美價值。
  • 毛澤東最經典的詩詞:至情至性,霸氣十足!
    今年的9月9日,毛澤東逝世44周年。在詩詞上,毛澤東也留下了諸多名篇。他的詩詞往往在看似不經意的輕描淡寫間,展示縱橫萬裡的境界,發出吞吐山河、雷霆萬鈞的氣勢。《無題》一九一O年秋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
  • 詩人毛澤東的南昌情愫
    毛澤東一生中寫下許多膾炙人口的詩詞作品,但以省會城市名稱為題的只有兩首,即《沁園春·長沙》和《七律·洪都》。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先後26次蒞臨江西,多次到過南昌。《七律·洪都》寫於1965年,是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毛澤東以省會城市為題的唯一作品,是一首直抒胸臆、詠史明志、寓意深刻的詩篇。
  • 「邪惡力量」,一網打盡美國天上人間的神仙鬼怪
    這部劇最大看點就是它囊括了美國本土的所有傳說,天堂和地獄裡所有神仙鬼怪。地獄很殘酷,但比地獄更慘的是煉獄,比煉獄更加無法想像的是虛無。地獄由惡魔掌管,天堂是上帝和天使的地盤。信上帝的人,心中各有一個上帝模樣,什麼演員能演偉大的上帝?劇中,上帝真的就是教堂彩色玻璃上畫像的樣子,有一圈絡腮鬍子的普通人。每季23集,一集一個故事,十五季345集是345個故事。
  • 仙俠小說:神仙、妖魔、鬼怪,三者共同構成了一個宏大的世界
    但是無論是哪一類,都離不開神仙妖魔人鬼這六種東西,但是除了人之外,這些東西都是從哪裡來的呢?說起神和仙,相信大家都不會太陌生。而在古代時候,神是先天而生,而仙是後天所修煉而成的。所以神和仙是兩個不同的體系。說起神,大家最熟悉的永遠是那盤古和一種先天大神,他們天生就擁有者強的大力量,掌管著世間的秩序和未來過往,不死不滅,永生無敵。
  • 神十入湘丨一代偉人毛澤東的航天情懷
    毛澤東以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豪邁氣魄,表現出中華兒女的凌雲壯志。神舟十號返回艙在韶山展出,是對一代偉人的告慰。毛澤東的目光始終沒有離開中國航天的發展,他更用生命的餘輝,照耀著中國航天事業的未來前程。「蘇聯人造衛星上天,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1957年,當毛澤東訪問蘇聯接見留學生時,孫家棟還是留學生中的一員。
  • 韓劇《鬼怪》主角孔劉李棟旭為金高銀應援,神仙友誼果然更長久
    還記得韓劇《鬼怪》(又名《孤獨有燦爛的鬼》)曾經刷爆整個朋友圈,劇中主角扮演者孔劉、李棟旭、金高銀三人的神仙友誼也是被津津樂道。今天,5月5日,也是韓國的兒童節,孔劉與李棟旭就為金高銀送上了應援咖啡車。
  • 長徵:你印象中大氣澎湃的詩詞有哪些?
    ┃詩人在長徵時創作的其它詩詞毛澤東在長徵時期,一共創作了六首詩詞,除了《七律·長徵》外,還有《憶秦娥·婁山關》《十六字令三首》《念奴嬌·崑崙》《清平樂·六盤山》《六言詩10月,毛澤東登上岷山峰頂,遠望青海一帶蒼茫的崑崙山脈有感而作。 《念奴嬌崑崙》的主題的豐富性會使細心的讀者應接不暇,而又撲朔迷離。這是一首十分複雜的詩,詩人的胸懷在這首詩中不僅僅是容納了祖國河山,而且容納了整個人類世界,即氣魄之大僅祖國山川已不能容納,它必向外奔溢,窮盡八荒,涵蓋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