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士兵在行軍打戰,除去必要的訓練和裝備,食物必須充足。所以部隊中必定會設有炊事班,畢竟民以食為天,但前線戰火紛飛,不可能一日三餐按時按點做,這時候就需要有應急口糧,以此維持軍隊的戰鬥力。在二戰時期,美軍會攜帶巧克力作為應急口糧,在當時資源匱乏的情況下,巧克力應該屬於極度奢侈的物資,但為何會讓士兵破口大罵,甚至因此譁變?
應急口糧起不到應急的作用?
美國陸軍與海軍有所不同,畢竟海軍有強大的後勤保障能力,所以總能吃到新鮮的食物,但陸軍卻不同,由於長期作戰,不能保障提供充足的食物。早在一戰期間,因為英法兩國不能及時提供食物,美軍只好選擇將巧克力作為應急口糧。但由於巧克力過於美味,被士兵當作零食,往往起不到應急的作用。在二戰前夕著手準備戰備物資時,巧克力又成為首選,為避免出現一戰期間的問題,陸軍上尉保羅·洛根向好時巧克力公司提出一個要求。
原本好時公司對於這次任務勢在必得,但接到要求後卻是滿腦袋問號,洛根上尉要求巧克力在保證高熱量的同時,不能比煮熟的土豆的好處。這下好時公司可犯了難,軍方的要求過於奇葩,每條巧克力的重量不能超過110克,熱量要足夠高,能抵抗高溫,最後一點就是要足夠難吃。饒是好時公司從業多年,也沒聽過如此離譜的要求。但為了杜絕士兵偷吃的情況,軍方只能出此下策,好時公司為了滿足軍方的要求,多次嘗試,終於在1937年完成了這一艱巨的任務,經過測試,效果讓美軍大為滿意,6月就開始下單,並為其命名為D級口糧,又命名為洛根棒。
美軍迫於士兵的壓力進行改進
原本以為會有助於戰鬥力提升,但誰也沒想到會適得其反,士兵對軍方的做法極度不滿,甚至破口大罵。他們認為洛根棒難吃至極,軍方剝奪了他們在軍隊為數不多的樂趣,很多士兵選擇拒絕使用、扔掉巧克力的做法來表示抗議。面對士兵的抗議,美軍不得已再次找到好時公司,要求進行改進。
【作為一種軍用巧克力,洛根棒為盟軍在二戰後期的一場場戰鬥的勝利作出了貢獻,也為世界反法西斯的鬥爭作出了不朽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