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合HiPhi X無疑是2020廣州車展期間最熱門的新車之一,從獨特的NT 展翼門到高端的價格定位,都伴隨著廣泛的關注和討論。11月20日廣州車展期間,高合汽車公關傳播高級總監王曄菁接受了我們的專訪,就首款產品定位、品牌主張以及在智能創新領域的思考進行了分享,以下為專訪實錄。
車云:第一個因為很多人對這個事好奇我們既說華人運通也說高合汽車,他們的關係是什麼?他們有聯合的地方是什麼,有區別的地方又是什麼?
王曄菁:華人運通行業裡面肯定會比較熟悉,我們家一開始就說自己不是一個造車的企業,我們當時提出了我們叫智能汽車、智捷交通和智慧城市,我們講三智戰略其實是我們整個大的華人運通方面的一個戰略,在這個戰略當中我們是基於汽車、基於電動、智能汽車來做一個切入口來打通車路程、實現車路程協同,所以我們是一家科技公司,我們是做汽車的研發,同時我們也是基於汽車裡做路端和城市端對於交通軟體的研發,所以這是我們在華人運通方面的,高合汽車其實就是我們三智戰略汽車部分的一個非常重要的一個落地,當然他不僅僅是汽車,他還代表我們基於三智戰略能夠跟我們共創的產品、品牌、服務、運營各方面的體驗融合,所以高合汽車跟華人運通是這樣一個關係。
車云:我可不可以這麼理解,華人運通可能做的更多是V2X大的環境,高合可能更多是落在V2X大的戰略中V的這塊這麼理解是不是,它準不準確?
王曄菁:我覺得可能我再補充一個方面,我們講華人運通咱們如果用高合汽車來看華人運通,我們三年前想打造什麼樣的汽車的時候,其實當時華人運通是在全球做很多用戶的調研和訪談,我們當時問的一個問題是什麼?不是你想要什麼樣的車,而是您在出行當中天堂和地獄是什麼?就是最大的痛點是什麼?哪個場景是你感覺到非常愉悅的?比如說他可能在體驗某些服務非常舒適,堵在路上是最痛苦的,所以我們是基於這樣人類出行目標構建我們整個戰略。所以包括汽車我要改變不是你們在車裡面狀況,而是改變出行的狀況,包括它也是V2X的一個表現,因為我的高合汽車是現在目前第一個能夠實現車與路、車與車溝通交流的一個品牌,所以它也代表的V2X。
車云:可能這個是更to C端一點,更強調用戶體驗。華人運通做的可能是更基礎,它是一個打地基的這麼一個。
車云:對,可以這麼說,因為我們這個研發在車端、路端其實是很多互相反哺的,然後比如你在路段的技術也不是去造的,我其實開發是的是關於路跟車、路跟城怎麼去進行交互這麼一個技術。
車云:咱們再說回高合,從我自己判斷來說,高合實際是我們要拿出去見人這張牌,相當於臉面,這張臉面這個形象我們想怎麼去塑造它?
王曄菁:您看見過我們家的臉面了嗎?
車云:看過。
王曄菁:看過是吧?在北京車展有看過。
車云:很早以前各種各樣的都看過。
王曄菁:第一感覺怎麼樣?
車云:給我的第一感覺就是它是敢為之不敢為。
王曄菁:敢於突破。
車云:對。
王曄菁:所以就是說其實很多,尤其是資深行業媒體老師,第一眼看到這個車就覺得你這個車,從第一眼造型上就是一個電動車,當然這個也是我們團隊在打造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表現,當然我們回過來,因為這個表現後面一定要支撐,漂亮的臉面一定後面是有基本功的,是要有支撐的,那這個支撐是什麼?其實我們說基於這個我們打造汽車就不能按照傳統的價位、尺寸、配置這樣的方式去,我們是按照全新維度打造汽車,如果總結下來就說三句話,場景定義設計,軟體定義汽車,共創定義價值。
這三個維度我們在高合汽車是怎麼落地的,我們舉三個例子,因為整個這個車就是三個維度打造出來的一個產品。我們講場景定義設計,其實車門這件事,我們這個車沒有門把手,九個電動門,大家也是覺得非常的獨特,尤其是六門全開的時候,跟變形金剛一樣。它其實不是從設計出發,他是從用戶上下車場景來看,比如車有車門是一個非常傳統或者非常雞肋的一個功能,你總得進出,總得有個門,那麼你在上下的時候能不能有一個更有儀式感的場景,或者說我在抱著孩子,或者我們客人上下的時候能有更好的體驗,這樣情況下我們後面就做了一個頂開門狀態,我就完全可以不用低頭上下。這是一個場景。
第二個場景有一些車門開的挺漂亮,外面下大雨一開裡面下小雨,這個也有被大家吐槽,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通過智能化的電氣架構,讓雨量傳感器讓雨跟我這個門聯動,如果下雨可以自動選擇關閉,就用勞斯萊斯這個對開門能夠有非常舒適的上下車門,又不用擔心下雨。
第三個場景,一些極端情況下怎麼安全進出呢?比如側翻這個怎麼辦?因為我是分段式,頂翼門可以打開逃生;如果是整車翻過來,人在下面壓著就打不開了。對我來說,我側門一開,還是用戶能夠非常安全下車,所以單說是六門,我們講非常炫酷,它就有很多不同場景,最終形成我這麼一個獨特設計,這是我覺得從我們整個造型講,其實每一些細節或者說一些巨大的突破性創新,都是來源於對於場景其實就是用戶在使用過程當中這些。
既然講到場景,我們怎麼來實現更多場景化呢?就講第二個部分,軟體定義汽車,我們需要有一個開放的電子電氣架構,這個一定要是從零開始全新研發的,把軟體跟硬體真正解耦才能夠用軟體來重新定義,比如我這個門怎麼開,我這個門跟燈怎麼能夠互動。
車云:怎麼聯動。
王曄菁:這些是基於我的電子電氣架構來實現的。比如我們這次廣州車展,我們帶來了一個「紅日」版,在北京當時特別火的是「我愛你中國」那個車秀,很多小夥伴都拍了抖音,都達到一千多萬閱讀。到了華南說能不能弄一個有廣東特色的,一生所愛、光輝歲月,最後定了「紅日」,因為「紅日」定下來其實對於我們軟體團隊編起來是非常快的,可能一天就編完了,花時間是在音樂到底選哪一段,所以軟體定義汽車之後,我就會發現我的硬體完全可以用軟體來重新編,而且未來我會把這個權限開放給咱們的用戶。比如開放給一些專業的玩家,另外還有引進一些第三方的開發者。
比如我有一個運動的軟體叫Keep,可能很多朋友都會用,那Keep跟我進行一個深度的共創是怎麼做的?他把我們車內座椅、香氛、燈光包括門、燈、大屏幕,重新用它的架構來調用,我可以在車內營造一個獨特的空間,在這個空間裡我三屏是聯動的,我的香氛適時釋放,我的座椅也可以調整,所以它跟我們簡單把手機APP移植到車端是完全不一樣的一種共創開發點。微軟跟我們一起共創了一個出行智能夥伴HiPhiGo,不僅僅是實現車控,其他功能也非常強大,能跟你聊天,能幫我們把旅途當中的一些視頻剪成一個小片,能夠通過硬體對你的感知,主動給你一些出行建議。這樣一些深度的共創可以吸引更多行業,原來在汽車行業外的優秀供應商或者我們能夠加入到整個汽車使用當中。
最後講到既然用戶共創、我們的合作夥伴共創,而且我們為不斷的迭代這樣一些場景和功能,我們的價值就存在,所以我們是共創定義價值。我們的用戶拿到這臺車以後,我們講它不僅僅是那天好像就完結了,而是拿到車的時候才真正開始了這個車的生命,你會有千人千乘,你這個車不斷進化,天底下不會有一樣的兩臺HiPhi X,這個是非常獨特的一種產品。
車云:我理解這個車不再是一個單純的工具,我們現在說車叫代步工具,現在來看這個車就是隨著它交給每一個用戶不同,它會成為這個用戶生活當中的一部分,乃至到最後是,比如現在手機跟以前手機的差別,以前手機丟了就丟了不心疼,主要心疼錢,現在手機一丟了之後可能心疼的不是錢是手機裡面的東西,以後可能車也是。
王曄菁:因為它是一個第三空間。
車云:像您說的我們整個這個策略是非常清楚,然後實際上這個策略剛才聽了之後,因為實際上這個定義設計、定義汽車都是我們之間層面接受過的,因為這個東西對於新能源、智能汽車已經成為共識了,只是共創,創造價值我之前聽的不多,實際上我想談這麼多,這個共創如何進行?特別是從用戶角度來講,它的共創怎麼落地?
王曄菁:首先跟老師分享一個我們的理念,因為用戶這個事情對於我們整個公司來說,其實在每一個業務鏈都是強調,並且用用戶體驗來全部打穿業務鏈,這不光是我們市場,而是從工程研發、設計,整個全部打穿。所以在這種情況下「用戶」這兩個字可能我們要重新給它一個定義,它不僅僅只是說我們賣給你,您擁有了我們的車,你是我們的用戶。不是,我們這個「用戶」概念,是一個面向未來的或者更加廣義的。比如說我一開始我要跟您溝通或者了解創新需求,您知道華人運通的那一天,您知道高合汽車的那一年,您為我編紅日的那一天,我們Keep小夥伴、微軟小夥伴,對於我們來說這些都是我們用戶。
這裡有一個什麼概念?比如蘋果手機有280萬個APP,我們有很多可能是手機的用戶,但是不僅僅是這樣,APP開發者、運營者整個帶來的變革當中,所以其實我們講跟用戶共享這個理念,是一個大的用戶理念,一個共創的理念。當然我們最核心是車的使用肯定是最核心的共創理念,我們在這樣一個核心面前,對於我們來說現在目前能夠跟用戶進行交流、溝通的手段、渠道和方式也是能夠幫助我能夠第一時間跟他有共創交流,這是從兩個方面我們去做的方式。
車云:好。再說回高合,因為我們不願意讓這個產品重新回到過去的比較,產品價格。但是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躲不開這一關,所以無論是從細分類別來講,可能是在豪華新能源汽車一個細分市場裡頭,現在在這一個市場裡頭,一個是莊家,一個是老玩家,現在您怎麼看高合會以什麼樣的身份往上走。
王曄菁:我們覺得拿傳統汽車這樣分類,對我們來說也是面向未來,因為確實這樣的產品,這樣的開發的產品,在目前是沒有第二個,但是還得放在消費者那裡。
車云:實際是價格定義的問題。
王曄菁:從我們目前我們這個價格六座版是68萬,四座版是80萬,很多朋友問你們怎麼會定到這個價格。其實對我們來說一方面,這個車它的整個希望給用戶帶來的科技賦能的豪華感,他已經到了那個狀況,我們希望能夠樹立一個高端智能電動車的一個標杆或者一個維度,也就是說既然沒有那我就先樹一個旗幟,為什麼我不能在我的細分領域樹一個旗幟。
車云:您不是打算上這個臺階,是希望再上一臺。
王曄菁:因為不一樣,再看看就會發現明顯區別,因為無論是從設置、配置還有權限來看都是不一樣的,我覺得這個是我們想做的事情,所以中國最高端的智能電動車價格上讓大家感受到,從產品品牌力上、品牌上,我們希望樹一個標杆在這邊。
車云:行,今天因為我們想聊的問題也基本聊了,特別是關於場景定義設計、軟體定義汽車和共創定義價值這個事情,我覺得是咱們比較特別的。
王曄菁:我再稍微補充一點,對於用戶來說,其實我們小夥伴們也不斷在過程當中受到改變,比如很多人說電動車不願意買電動車是因為不好,特斯拉還稍微好一些,有一些基本都腰斬。所以大家就會覺得電動車很多就止步於前,但是問題是我們認為智能電動車它落地了之後其實才開始,這個其實是共創定義價值當中非常重要的,我的共創不在於我在汽車研發之前,當然研發之前也有,但是我們共創可能是在人家交付、運營整個生命過程當中。
第二個我的這個價值,比如在我的用戶可能會碰到一些路況或者是一些什麼情況,這些能夠通過雲端進行整合之後,我還能夠推送給您的車,您以後就不會碰到我遇到的問題,我們這個車的整體在進行一個融合,那您的車的體驗其實也會不不斷深入。所以它是一臺實用隨心或者千人千乘,或者不斷進化的東西,它的的價值是在使用過程中不斷增值。在這樣情況下你對於智能電動車的價值感覺是完全不一樣的,當然電動車三電的技術,對華人運通來說也是我們最核心的一個技術,因為對於主機廠沒有必要什麼技術都自己做,比如我們三電自動駕駛,比如說開放式的電子電氣架構、整車架構,這些可能是我要做的,行業裡一定要做到領先的。其他的優秀的供應商要用,我跟米其林合作你給我做一個高端的,有一些是你做什麼用戶就用什麼。汽車或者智能電動車的價值可能會被重新定義或者被重新審視,因為你在使用過程當中的這種價值感,之前大家抱怨說電池的這個,其實電池電芯技術在短期內也會有非常大進步。
車云:迭代更新很快。
王曄菁:所以你說電池迭代也好、續航裡程也好,包括咱們國家這麼多基礎設施投資,你在電動車使用過程當中,它的體驗感不斷增加,所以未來我們智能電動車這個領域是非常好的,這個我可能稍微補充一下。
車云:這個和我們判斷是一樣的,我們有一個共同判斷,新能源市場特別便宜和特別貴都賣的特別好。
王曄菁:這個是機會,對丁總來說,三年前就已經定下來了我們就走最高端那一邊,當然最低端也有人做的比較成功。
車云:宏光。
車云:所以就像您說的兩頭,高合我們就是要佔那頭,我們就把那邊的標杆樹起來了,我不跟他們了,這是我們認為下一代產品一個標杆。
車云:他們玩他們的。
王曄菁:其實這塊智能汽車一直都是特別早就開始研究和關注的,我們剛開始聊三智戰略的時候,包括電子電氣架構,說實話很多人都沒聽明白,我們第一次說明白的其實當時是研究院的老師,跟我們聊的特別好,這個特別不容易。
車云:因為這方面傳統汽車媒體也缺乏知識儲備。
王曄菁:大家也在跟著這個潮流或者跟著這個發展方向在前進。
車云:對。慢慢進步,慢慢大家都要學習。
王曄菁:歡迎您有機會到我們那邊作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