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上海藥訊 上海藥訊
在一個美好的陽光明媚的早晨,一位西裝筆挺的中年男性焦慮地來到了藥學門診,只見他一臉疲憊、帶著質疑的眼神。
「
藥師,您好~我晚上總是很晚睡不著覺,白天做事情也打不起精神,醫生開了阿戈美拉汀片,這是個什麼藥啊?」
「這個藥是不是有很多副作用?我很擔心它會嚴重影響到我的工作和生活。」
抑鬱症(depression)——目前世界的第4大疾患,預計到2020年可能成為僅次於冠心病的第二大疾病,正在困擾著很多患者。它以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為主要特徵,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情感障礙性疾病。[1]
下面讓我們來聽一下藥師關於阿戈美拉汀的介紹:
阿戈美拉汀作為抗抑鬱藥中的「一支新秀」,不僅在抗抑鬱作用方面具有更高的有效率和治癒率,還具有調節患者睡眠結構和生物節律、改善患者動力疲乏感和快感缺失、耐受性好、性功能影響少、不影響體重、撤藥反應小等特點。因此,對於伴有或殘留睡眠節律障礙、動力不足、疲乏感、快感缺失等的抑鬱症患者,以及無法耐受單胺類抗抑鬱藥引起的性功能下降、體重增加、嗜睡、胃腸道不適等不良反應的患者,阿戈美拉汀具有更多的優勢。[2]
日間開心、有活力~晚間睡得香~
(改善患者興趣、動力和快感缺失等症狀)(調節患者的睡眠結構,改善睡眠)
因此,阿戈美拉汀在 2015 年中國抑鬱障礙防治指南(第二版)和2016年加拿大焦慮與心境障礙治療網絡/國際雙相障礙學會雙相障礙治療(CANMAT/ISBD)指南中,以1級證據等級推薦作為伴有睡眠障礙抑鬱患者的一線治療藥物。[3,4]
與目前臨床常見抗抑鬱藥相比
【阿戈美拉汀具有明顯的優勢】
安全性好 胃腸道反應少
有效率和治癒率高 心血管系統的影響較小
耐受性良好對性功能影響少
可調節睡眠和生物節律不引起體重改變
為什麼阿戈美拉汀具有這麼多的優點?
這個問題我們不得不從阿戈美拉汀的作用機理說起~
阿戈美拉汀既可以激動褪黑素受體MT1和MT2,又可以拮抗5- HT2C受體。阿戈美拉汀通過激活MT1和MT2受體,可以提高睡眠質量,恢復生物節律;通過拮抗突觸後膜的5- HT2C受體,可以增加前額葉皮質(prefrontal cortex,PFC)多巴胺(DA)和去甲腎上腺素(NE)的釋放,發揮抗抑鬱的作用。
當MT激動與5- HT2C受體拮抗作用同時存在時,可以產生獨特的協同作用[5],促進PFC腦區更多DA和NE的釋放,使抗抑鬱作用進一步加強。此外,阿戈美拉汀還可以促進PFC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的釋放,並阻斷應激誘導的杏仁核腦區穀氨酸釋放。[2]
使用阿戈美拉汀存在哪些不良反應?
阿戈美拉汀的總體耐受性較好。
常見的不良反應有:
頭疼、頭暈、睏倦、腹瀉
噁心、鎮靜、疲乏、失眠
阿戈美拉汀不良反應發生率較傳統抗抑鬱藥低,有文獻報導,其頭痛發生率為5.1%~16.3%,頭暈發生率為7.3% ~9.3%,過度鎮靜發生率為5.2% ~ 6.8%,腹瀉發生率為7.3% ~10.5%,噁心發生率為6.1%~ 12%,口乾發生率為7.1%。[6,7]
此外,需要特別注意的是——
阿戈美拉汀可引起血清丙氨酸轉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轉氨酶(AST)升高。
有文獻報導稱[8],服用阿戈美拉汀血清轉氨酶升高至3倍ULN以上的發生率分別為1.3%(25 mg·d-1)和2.5%(50 mg·d-1),停止用藥後,患者轉氨酶水平約在14天左右恢復正常。而在繼續服用阿戈美拉汀的患者中,有36.1%患者的轉氨酶水平隨著治療時間的延長而有所改善或趨於正常化。在這項研究中,未發現急性肝衰竭或死亡病例。
肝功能
肝功能監測
注意進行肝功能的監測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專家建議
1. 所有患者在治療開始時應檢查肝功能,並在治療3、6、12、24周複查。
2. 如果血清轉氨酶升高超過了3倍ULN或出現潛在肝損傷的體徵,應馬上停止使用阿戈美拉汀,並應進行肝損傷相關的治療,且需要複查肝功能,直至恢復正常。
3. 如果出現尿液顏色變深、糞便顏色變淺、皮膚/眼部黃染、右上腹痛和長時間及不明原因的疲勞和食欲不振的症狀,可能是身體在提醒你肝臟出現了異常,請儘快就醫。[2]
Tips
溫馨小貼士
如果存在以下情況,請不要服用阿戈美拉汀:
1、對活性成份或任何輔料過敏
2、B肝病毒攜帶者/患者
3、C肝病毒攜帶者/患者
4、肝功能損害患者(即肝硬化或活動性肝病患者)
5、正在使用強效 CYP1A2 抑制劑(如氟伏沙明、 環丙沙星)
參考文獻:
[1]楊俊卿,凌保東[M].藥理學,北京:科學出版社,2013:104-106.
[2]洪武,司天梅,李凌江,等. 阿戈美拉汀治療抑鬱症臨床應用專家建議, 中國新藥與臨床雜誌,2018(11):601-606.
[3]李凌江,馬辛.中國抑鬱障礙防治指南(第二版)[M].北京:中華醫學電子音像出版社,2015:45-92.
[4]LAM RW,KENNEDY SH,PARIKH SV,et al. Canadian Network for Mood and Anxiety Treatments (CANMAT) 2016 clinical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dults with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introduction and methods[J].Can J Psychiatry,2016,61(9):506-509.
[5]STAHL SM. Mechanism of action of agomelatine: a novel antidepressant exploiting synergy between monoaminergic and melatonergic properties[J]. CNS Spectr,2014,19(3):207-212.
[6]HICKIE IB, ROGERS NL. Novel melatonin-based therapies: potential advances in the treatment of major depression[J]. Lancet,2011,378(9791):621-631.
[7]YU YM, GAO KR, YU H,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agomelatine vs paroxetine hydrochloride in Chinese Han patients with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a multicenter, double–blind, noninferiority,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J Clin Psychopharmacol,2018,38(3):226-233.
[8]PERLEMUTER G, CACOUB P, VALLA D, et al. Characterisation of agomelatine - induced increase in liver enzymes: frequency and risk factors determined from a pooled analysis of 7605 treated patients[J]. CNS Drugs,2016,30(9):877-888.
(文/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 呂楊/文 馬春來/校對)
———— e n d ————
■ 上海醫藥集團特別支持
本文版權屬於上海藥訊,配圖來自網絡,歡迎轉載,轉載請註明來源
原標題:《關於「阿戈美拉汀」,藥師來解惑》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