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820還是挺不錯的,之所以810能夠超過970,而820不及980是有原因的。麒麟970和980的差距實在是太大了,要知道970/960都是a73,而到了980直接越過a75,用上了a76,所以970到980之間的性能提升並不線性,比如一般的旗艦處理器,每一代之間差25-35,而980到970差不多提升了百分之八十,970和835差不多,到了980直接就大幅領先845,直追855。
所以麒麟810能夠超越970,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970本身不強,和960在絕對性能上都沒拉開差距,而810用上了最新的a76,即便頻率不高,單核心性能仍然高了40%-50%。
而麒麟820這邊,如果要超越麒麟980,那就要在810基礎上提高60-70%的性能。如果延續大簇2核的套路,那麼這個問題即將無解,因為即便是a77,也不能拉開和a76的差距,恰好今年有了個天璣1000l,於是大家理所應當覺得,這個性能可以接近旗艦處理器。
旗艦更多出於技術水平不線性發展沒問題,8系列更多應該出於商業策略的考慮,已經有旗艦趟出的路,何必再不線性發展?其實這也算打臉,一開始我對麒麟820的預估,大體上強於810百分之25這樣,直到網上大量流傳的820跑分,我就動搖了,要知道這個跑分吊打了麒麟980,簡直和855肩並肩了。
這個也意味著直接瞄準了自家994。我簡直不知道994接下來的意義了。難不成榮耀數字和v系列直接該用麒麟8系?而華為嫡系使用9系,在保證10%-20%的性能差距,劃開定位差距?做到了華為旗艦「極致性能」,榮耀也可以「良好體驗」?但是也有大佬提醒過,如果是麒麟8系列,來給榮耀數字和v系列使用,性能是不夠的,尤其在一些外圍擴展,比方說ISP,內存控制器,以及一些IO,才是拉開旗艦和中高端差距的地方。
對於現在的行業來講,是個好事。從2018年開始,中高端和旗艦的差距就很巨大了,比如當年高通旗艦是845,第二順位居然是710。710大簇僅2*a75 2.2GHz,對比之下845是4*a75 2.8GHz,GPU上,710僅相當於845的三分之一略多。實際上這兩款處理器之間的空隙相當大。華為這邊麒麟980,接下來只是麒710,差距更大,710和前旗艦970中間的差距仍然很大,規格上連960還不如,那麼,急需一個,cpu百分之八十,GPU百分之四十以上的產品,來補足這個虧空。
激進一些,甚至真的需要一個次旗艦,cpu百分之九十,gpu百分之七十,類似天璣1000與天璣1000l的關係,cpu和gpu都是一定幅度的削減,是個真正的準旗艦,綜合達到前旗艦性能,功耗更低。從戰略意義來說,麒麟820的卡位非常精準,以打蛇七寸的方式拿到了這個獨特的定位,縱向來看,對上層,以GPU為主拉開差距,不威脅麒麟995,向下,不搶佔麒麟7xx的定位。以大簇四核A76劃開分水嶺,吊打所有雙核A76,吊打四核A75/A73。橫向對比,遠超驍龍765G,接近天璣1000l,考慮到實際的市佔率,可以認為d1000l直接下課。
那麼在現在,5G soc中,旗艦級865 995 以下,首選就是這個820,並且以此為中心,直接開創了一個定位,即旗艦級(FLAG SHIP)---高端(HIGH END)之間忽然變得清晰了起來,此前的高端,中高端,中端是模糊的。要知道,市面上主流的765G機器可還是2k級別,體驗和820差距明顯。麒麟820可以流暢運行世面幾乎所有主流遊戲,相比於旗艦,也就是特效能不能開更高的差距。綜合來說,就像是個麒麟980+5G功能的處理器。
此前市面上,2000上下的價位,要麼765G性能+5G,要麼老旗艦980/855沒有5G。艱難的二選一,然而不是所有人都想買995和865那麼貴的5G手機,因此這給了更多人新的選擇,即,基本相當於上一代旗艦的性能表現以及價格,同時支持5G。對於消費者來說,可選餘地大一些,對廠家也方便劃分產品線,不要真旗艦和性價比旗艦都是同一款處理器。富人進一步追求極致體驗,窮人也會有的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