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拆彈!沒有哪家科技金融公司是「大而不能倒」的

2020-12-15 頭部大號

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一直是我比較佩服的人,我是他的鐵粉,因為他敢說,而且說的話幾乎都一一應驗了。

敢說的人很多,但是能做神預測的,寥寥無幾。

比如最經典的那句:

「理財產品收益率超過6%就要打問號,超過8%很危險,超過10%就要做好損失全部本金的準備。」

當時很多人還不屑一顧,當然,其中包括我,自以為是的擺弄自己手上的所謂的高回報理財產品。

最後有善終的嗎?有嗎?

事實證明,這句話簡直就是投資明燈啊,不聽話的都被埋坑裡了。

現在開啟上帝模式想想,從16年到19年,中國GDP增長都保持在6%-7%之間,這意味著全國各行各業的平均收益率也差不多6%左右了。

但是你別忘了,16年恰好是房地產放水的時間,換一句話說只有房地產相關行業的投資回報率可能超過6%,其他行業可能連6%都不到。

所以郭主席就以6%為界限,給了很明確的指標。

那麼最近他又發表了什麼具有指導意義的言論呢?

第一,明確表態的是房地產灰犀牛論,房地產是我國最大的金融風險,以及資產已經到了不得不計入CPI的地步了。

這差不多是否定三連了,其明牌程度比理財收益還直接。

我已經寫過不少關於房地產的文章了,大家有興趣可以到前面去翻一翻。

第二,金融科技要關注新型「大而不能倒」風險。

這是昨天郭樹清在2020年新加坡金融科技節上的演講中提出的一個論點,實際上這只是其中比較閃亮的一點,所以被媒體拿出來作為通稿廣泛傳播。

其實,很多東西要上下搭配著看,才能看出一些門道,就像吃三黃雞,必須沾調料才好吃。

我們現在把大部分目光都集中在持牌金融機構合法放高利貸,各種高槓桿來透支年輕人的未來,從而會產生一系列金融風險。

但是從郭主席這次演講中可以看到,監管的關注焦點並不在此。

郭主席把網絡安全,數據壟斷,大而不能倒,數據的歸屬權,以及數據的國際流動作為後續監管主要研究並解決的問題。

這5個話題合起來可以得出一個結論,現在的頭部網際網路金融公司已經把數據,支付,客戶這三個關鍵資源全都整合得差不多了,然而這些公司對數據的掌握有著極高的自由度,讓監管無法企及,這會導致企業綁架行業,甚至綁架整個金融系統的後果。

因此,這次講話的核心是基於數據信息上的金融風險。

現在中國的金融系統,矛盾很大,那些傳統金融機構看似一個個都是巨無霸,但是對客戶的數據研究相當滯後,完全是被動的等待客戶上門,然後收集信息。

但是現在已經是移動網際網路的時代了,用戶的個人各類數據同金融之間的距離變得非常近。

所有消費者對金融的訴求只有兩點,一便宜,二方便。

打開手機,平臺「猜你喜歡」,我真的很喜歡啊,但是沒錢,沒關係,我借錢給你買東西,妥妥地形成一個金融閉環。

一來一去,用戶被消費得明明白白。

以前我一直不理解,為什麼那麼多人會用花唄,而不用信用卡。

花唄只有30天免息期,也沒啥積分活動,而信用卡的免息期至少是40天起步,銀聯和銀行的活動簡直多到起飛。

後來我才意識到,這些金融科技公司遠遠比傳統金融了解用戶,它們更注重用戶體驗,從技術角度解決問題,而站在金融角度來說,完全只是門外漢,它們只知道負債可以滿足市場需求,同時又能資本獲利。

但是這種滿足是一種病態的滿足,就像邋遢大王裡面那個喜歡吸汽油的鼠王,最後活活被煙花給炸死了。

它們不懂得敬畏金融風險,甚至輕視巴塞爾協議,認為這是老年人的做派。

要知道這種老年人的做派,是經歷了100多年金融市場風風雨雨得來的血淚總結,我們的網際網路金融從開始發展到現在一共才多少年?

這些金融科技公司為了利潤,拼命增加槓桿,最終讓整個社會買單。

但正是這些金融科技公司,掌握了人們金融領域的大數據,而且隱隱有脫韁的嫌疑。

就好像一個舉著加特林的小孩,分分秒可以把旁邊的人轟成幾節。

所以現在的金融監管就是要在無懼加特林的情況下,引入更多的競爭,允許大而不懂規矩的企業倒閉,最重要的是,數據如果可以國有化,那就少了更多安全性的問題。

同時也不會因為企業的高度自主,把這把加特林隨隨便便地賣給敵對勢力去。

我想前幾個月美國強制收購某網際網路公司的事情大家還記憶猶新吧,要不是最後政府出面出臺了禁止出口條款,現在恐怕已經交易完成了。

看著敵人拿著我們自己的加特林,對著我們突突突,換做誰都受不了。

此外,郭樹清還提到,一些大型科技公司涉足各類金融和科技領域,跨界混業經營。必須關注這些機構風險的複雜性和外溢性,及時精準拆彈。

講真,這是監管最難的一部分。

中國金融機構的監管模式一直是垂直式的,管銀行和保險公司的銀保監會,管證券市場的證監會,管宏觀金融體系的中國人民銀行。

總之,對不同的金融行業,有不同的監管機構管理。

但是現在金融科技企業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它幾乎什麼都幹,基金,保險,貸款,消費,它全都插了一腳進去。

這就產生了一個很根本的問題,到底誰管?

這個問題是傳統金融監管完全涉及不到的,也正因如此,導致了網際網路金融野蠻發展,各種割韭菜的行為層出不窮。

不過這次從螞蟻終止上市來看,上層對科技金融的監管已經提上議程了。

前些日子螞蟻金服還更換了股東,剝離了金融業務,準備用科技那部分重新上市IPO。

知錯能改,還是有前途的,嘿嘿。

【頭部大號】

茶餘飯後,酒足飯飽,閒談,聊天,吹水的談資,看這就足夠了。政治,歷史,經濟,科技,社會,深度解剖,吹兩個半小時沒問題。

相關焦點

  • 郭樹清:關注大型科技公司新型大而不能倒風險 及時精準拆彈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郭樹清:關注大型科技公司新型大而不能倒風險,及時精準拆彈12月8日,銀保監會主席在2020年新加坡金融科技節上表示,中國金融科技應用整體上在法律規範和風險監管等方面是「摸著石頭過河」,遇到過不少問題,也積累了一些經驗教訓。
  • 郭樹清:關注大型科技公司新型大而不能倒風險,及時精準拆彈
    我們可能需要更多關注大公司是否妨礙新機構進入,是否以非正常的方式收集數據,是否拒絕開放應當公開的信息,是否存在誤導用戶和消費者的行為,等等。與此同時,要關注新型「大而不能倒」風險。少數科技公司在小額支付市場佔據主導地位,涉及廣大公眾利益,具備重要金融基礎設施的特徵。一些大型科技公司涉足各類金融和科技領域,跨界混業經營。必須關注這些機構風險的複雜性和外溢性,及時精準拆彈,消除新的系統性風險隱患。
  • 郭樹清:關注新型「大而不能倒」風險,及時精準拆彈 
    ,關注新型「大而不能倒」風險。少數科技公司在小額支付市場佔據主導地位,涉及廣大公眾利益,具備重要金融基礎設施的特徵。一些大型科技公司涉足各類金融和科技領域,跨界混業經營。必須關注這些機構風險的複雜性和外溢性,及時精準拆彈,消除新的系統性風險隱患。郭樹清指出,推動網際網路金融機構審慎經營。一些網際網路金融機構通過各類消費場景,過度營銷貸款或類信用卡透支等金融產品,誘導過度消費。
  • 劍指金融科技巨頭!郭樹清:要關注新型「大而不能倒」風險
    財聯社(北京,記者 姜樊)訊,「大而不倒」原本是銀行業金融機構中較為常見的風險現象,如今金融科技巨頭也正面臨著極其類似的情況。今日,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新加坡金融科技節上表示,要關注新型「大而不能倒」風險。
  • 銀保監會主席談金融科技:關注新型「大而不能倒」風險
    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8日表示,中國的金融科技應用取得很大成績,面對其持續快速發展,要關注新型「大而不能倒」等風險。  郭樹清在當天舉行的2020年新加坡金融科技節上作上述表述。銀保監會披露了相關信息。  他指出,中國金融科技應用整體上在法律規範和風險監管等方面是「摸著石頭過河」,遇到過不少問題,也積累了一些經驗教訓。
  • 關注新型「大而不能倒」風險!郭樹清重磅發聲 一些大型科技公司...
    12月8日,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2020年新加坡金融科技節上發表演講時表示,面對金融科技的持續快速發展,我們將堅持既鼓勵創新又守牢底線的積極審慎態度,切實解決好面臨的新問題新挑戰。要關注新型「大而不能倒」風險,少數科技公司在小額支付市場佔據主導地位,涉及廣大公眾利益,具備重要金融基礎設施的特徵。一些大型科技公司涉足各類金融和科技領域,跨界混業經營。
  • 李庚南:監管為何警示大型科技公司的「大而不能倒」?
    傳統意義上,監管對「大而不能倒」的關注聚焦於金融體系。金融在經濟社會中的「血脈」地位極其風險的特殊性,使得「大而不倒」在金融領域一度引人注目。當一家金融機構的規模大到其規模及其組織的複雜性、與其他金融機構的關聯度足以對整體金融體系產生明顯影響的時候,它就贏得了「大而不能倒」的「名聲」。 自美國次貸危機爆發以來,金融業「大而不倒」問題開始受到普遍重視。
  • 郭樹清提出「關注新型『大而不能倒』風險」,信息量很大
    一些大型科技公司涉足各類金融和科技領域,跨界混業經營。必須關注這些機構風險的複雜性和外溢性,及時精準拆彈,消除新的系統性風險隱患。」這一表述,信息量很大。什麼是新型「大而不能倒」風險「大而不能倒」不是一個新詞。
  • 郭樹清:關注新型「大而不能倒」風險,有必要對大型科技公司進行監管
    必須關注這些機構風險的複雜性和外溢性,及時精準拆彈,消除新的系統性風險隱患。以下為郭樹清演講全文:金融科技發展、挑戰與監管——郭樹清在2020年新加坡金融科技節上的演講(2020年12月8日)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
  • 防範「大而不能倒」從抑制壟斷開始
    針對這一現象,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12月8日發表演講稱,要關注新型「大而不能倒」風險,一些大型科技公司涉足各類金融和科技領域,跨界混業經營,必須關注這些機構風險的複雜性和外溢性,及時精準拆彈,消除新的系統性風險隱患。
  • 金融監管「精準拆彈」區分良性金融創新與「偽創新」_對話_中國...
    這是否意味著我國金融科技發展將迎來大轉折?  《金融時報》記者:您認為,今年的金融科技監管有怎樣的新特點?  董希淼:加強金融監管、防範金融風險,是近年來金融業的核心主題之一。今年以來,金融監管更加強調「精準拆彈」,這更體現了我國金融監管不斷與時俱進:既能對當前金融科技產生的一些新型風險和問題實現「精準號脈」「對症下藥」,又能積極引導和促進金融科技健康可持續發展,科學地做到監管對創新與風險的有效平衡。同時,監管部門還積極運用監管科技,在北京等9個地區啟動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改善監管方式,提升監管效率。
  • 監管關注新型「大而不能倒」風險 系統重要性監管框架正在形成
    此前,為有效解決「大而不能倒」問題,監管已先後發布系統重要性銀行評估、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總損失吸收能力、金融控股公司等監管文件,從而構建了對大型金融機構的監管框架。  監管層正在加速構建大型金融機構的監管框架。  12月8日,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2020年新加坡金融科技節上表示關注。
  • 樓繼偉重磅發聲:為防止大而不能倒,可限制數據金融平臺合作...
    1、防止數據金融平臺大而不能倒 可限制與單一平臺合作的銀行數量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主任、中國財政部原部長樓繼偉今日在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年會表示,如果單一數據金融平臺佔有的市場份額過大,可能會導致大量的信貸壞帳
  • 大而不能倒風險首次被提出,資本無序擴張,劍指哪些資本大鱷?
    這些天,「大而不能倒」風險被首次提出,所謂的大而不能倒,就是某些資本已經做大到了扎進了人民的根基,如果所有的國人都在使用某些資本大鱷的產品,尤其是國民的錢全部流入到了這些公司中,那意味著這些公司已經做到了富可敵國。
  • 監管趨嚴之下轉型「亞歷山大」,上市金融科技企業股價承壓
    文 | 財聯社 孫詩宇 林漢垚12月8日,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2020年新加坡金融科技節演講中表示,在面對金融科技的持續快速發展時,要關注新型「大而不能倒」風險。當一些大型科技公司涉足各類金融和科技領域,跨界混業經營,必須關注這些機構風險的複雜性和外溢性,及時精準拆彈,消除新的系統性風險隱患。
  • 五大信披媒體要點集萃丨關注新型「大而不能倒」風險!郭樹清重磅發聲
    業內人士與機構表示,目前我國超高清視頻行業在技術、需求、政策等方面已具備發展基礎,產業鏈公司業績有望迎來爆發。同花順數據顯示,截至12月8日收盤,超清視頻板塊上漲0.45%。46隻個股實現上漲,其中,當虹科技上漲7.48%,風語築上漲6.87%,奧拓電子上漲6.02%,朗新科技上漲5.33%。
  • 銀行何以「大而不能倒」
    但是,就是這樣一家看起來並不巨大的投資銀行的倒閉,卻把全球金融市場帶入深淵,讓各國似乎都見到了棺材。這就是大型金融機構「大而不能倒」的體現。這些經歷成為許多政客和非金融人士要求救助大型金融機構的理由。在雷曼兄弟倒閉之後,美國財政部和美聯儲沒有讓規模更大的金融機構「美國國際集團」和花旗集團倒掉,而是不惜花政府資金大舉救助,以穩定金融體系作為目標。
  • 樓繼偉最新演講:防止數據金融平臺大而不能倒,還直指下一個...
    樓繼偉還指出,要防止數據金融平臺大而不能倒,在效率和風險之間做出平衡,防止贏者通吃、大而不能倒,留下系統性風險隱患。此外,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主任尚福林,中國銀保監會副主席曹宇等人分別做了主題演講。二是豐富債券市場品種,在穩步發展國債、公司債等傳統產品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其他固收類、結構化產品設計,研究資產證券化產品創新,更好地支持民營企業、小微企業等重點群體。三是優化債券市場發展環境,進一步健全市場約束和懲戒機制,培育合格機構投資者,增加市場交易活躍度。第三,加強資本市場科技建設。
  • 擁抱金融科技,銀行業步入數位化轉型快車道
    建信金融科技是一家由全球市值第二大的商業銀行——建設銀行發起設立的一家金融科技公司,應該說金融科技公司現在已經形成了一個趨勢,商業銀行都在紛紛布局金融科技賽道,設立金融科技公司去用市場化的機制,更多吸納人才開展創新研發,也是各家商業銀行轉型共同採取的措施。其中,建信金融科技公司在大行裡面是發起註冊時間最早的,到目前為止也是銀行系裡面規模最大的金融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