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樹清:關注大型科技公司新型大而不能倒風險 及時精準拆彈

2020-12-26 新浪科技

來源:澎湃新聞

原標題:郭樹清:關注大型科技公司新型大而不能倒風險,及時精準拆彈

12月8日,銀保監會主席在2020年新加坡金融科技節上表示,中國金融科技應用整體上在法律規範和風險監管等方面是「摸著石頭過河」,遇到過不少問題,也積累了一些經驗教訓。

比如,全面整治P2P網貸機構。P2P網貸機構本來定位為金融信息中介,但在實踐中,絕大多數機構事實上開展了信貸和理財業務。據統計,過去14年裡先後有1萬多家P2P上線,高峰時同時有5000多家運營,年交易規模約3萬億元,壞帳損失率很高。近年來,我們持續清理整頓,到11月中旬實際運營的P2P網貸機構已經全部歸零。

郭樹清還舉例稱,過去一個時期裡,一些第三方支付公司對客戶網絡購物備付金附加投資理財功能。投資收益遠高於同期銀行存款利率,而且可以隨時贖回,對銀行存款和正常資管市場帶來很大衝擊。這種投資方式類似於貨幣市場共同基金(MMMF),但沒有受到同等性質的監管,存在違法違規,包括洗錢等隱患。現在,第三方支付公司已將備付金統一繳存至央行,附加的投資理財產品回歸貨幣基金本源。

郭樹清表示,面對金融科技的持續快速發展,我們將堅持既鼓勵創新又守牢底線的積極審慎態度,切實解決好面臨的新問題新挑戰。

他強調,要促進更公平的市場競爭。金融科技行業具有「贏者通吃」的特徵。大型科技公司往往利用數據壟斷優勢,阻礙公平競爭,獲取超額收益。傳統反壟斷立法聚焦壟斷協議、濫用市場、經營者集中等問題,金融科技行業產生了許多新的現象和新的問題。我們可能需要更多關注大公司是否妨礙新機構進入,是否以非正常的方式收集數據,是否拒絕開放應當公開的信息,是否存在誤導用戶和消費者的行為,等等。

與此同時,要關注新型「大而不能倒」風險。少數科技公司在小額支付市場佔據主導地位,涉及廣大公眾利益,具備重要金融基礎設施的特徵。一些大型科技公司涉足各類金融和科技領域,跨界混業經營。必須關注這些機構風險的複雜性和外溢性,及時精準拆彈,消除新的系統性風險隱患。

 以下為全文:

金融科技發展、挑戰與監管

——郭樹清在2020年新加坡金融科技節上的演講

(2020年12月8日)

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

很榮幸受邀參加本屆新加坡金融科技節。藉此機會,很高興與大家分享中國金融科技實踐和我們的一些思考。

一、中國的金融科技應用取得很大成績

近年來,金融科技在中國迅猛發展。金融機構數位化轉型持續推進,產品和工具應用日益豐富,金融服務的效率和包容性大幅提高。

隨著電子支付特別是行動支付的普及,中國已實現基本金融服務城鄉全覆蓋。即使在最偏遠的農村地區,每個成年人也都有自己的銀行帳戶。中國的行動支付普及率和規模位居全球首位,存款、取款和匯款幾乎都實現了實時到帳。網上消費蓬勃發展,城鄉居民生活更加方便。

數字信貸從根本上改善了對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和農戶的貸款服務。銀行等機構利用大數據開展智能風控,減少對抵押物的依賴,大大提高了融資的可得性。截至今年10月末,中國銀行業服務的小微企業信貸客戶已達到2700萬,普惠型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貸款同比增速超過30%,農戶貸款同比增速達14.3%。

數字保險顯著拓寬了保險覆蓋範圍。中國基本養老保險已覆蓋近10億人,基本醫療保險覆蓋超過13億人,並已實現跨省結算。保險機構運用視頻連線和遠程認證等科技手段,實現業務關鍵環節線上化。今年上半年,網際網路人身險保費收入同比增長12.2%,網際網路財產保險公司保費收入同比增長44.2%。

金融數位化為脫貧攻堅作出了巨大貢獻。由於有多種數位化工具的支持,金融機構可以精準幫扶貧困戶發展適宜產業。截至今年9月末,全國扶貧小額信貸累計發放5038億元,支持貧困戶1204萬戶次。同時,銀行搭建網絡供應鏈平臺,建立產銷對接機制,通過線上營銷、徵信、擔保、支付,幫助貧困戶將農副產品銷往各地。

金融科技有力地支持了中國的防疫抗疫。金融機構加速優化手機APP等「非接觸式」服務,提供安全便捷的「在家」金融產品,保障了基本金融業務不中斷。不少金融機構通過網際網路開闢綠色通道,大幅提高金融服務時效,支持各類企業迅速復工達產。

二、應對金融科技挑戰的經驗教訓

中國金融科技應用整體上在法律規範和風險監管等方面是「摸著石頭過河」,遇到過不少問題,也積累了一些經驗教訓。這裡列舉幾個案例。

第一,全面整治P2P網貸機構。P2P網貸機構本來定位為金融信息中介,但在實踐中,絕大多數機構事實上開展了信貸和理財業務。據統計,過去14年裡先後有1萬多家P2P上線,高峰時同時有5000多家運營,年交易規模約3萬億元,壞帳損失率很高。近年來,我們持續清理整頓,到11月中旬實際運營的P2P網貸機構已經全部歸零。

第二,規範移動第三方支付平臺投資功能。過去一個時期裡,一些第三方支付公司對客戶網絡購物備付金附加投資理財功能。投資收益遠高於同期銀行存款利率,而且可以隨時贖回,對銀行存款和正常資管市場帶來很大衝擊。這種投資方式類似於貨幣市場共同基金(MMMF),但沒有受到同等性質的監管,存在違法違規,包括洗錢等隱患。現在,第三方支付公司已將備付金統一繳存至央行,附加的投資理財產品回歸貨幣基金本源。

第三,推動網際網路金融機構審慎經營。一些網際網路金融機構通過各類消費場景,過度營銷貸款或類信用卡透支等金融產品,誘導過度消費。有的機構甚至給缺乏還款能力的學生過度放貸,出現違約之後進行強制性催收,引發一系列社會問題。對此,我們堅持對同類業務統一監管標準,堅決制止監管套利。

第四,彌補數據隱私保護制度漏洞。一些科技公司利用市場優勢,過度採集、使用企業和個人數據,甚至盜賣數據。這些行為沒有得到用戶充分授權,嚴重侵犯企業利益和個人隱私。為此,《民法典》明確了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國家層面制定《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監管部門正在研究制定金融數據安全保護條例,構建更加有效的保護機制,防止數據洩露和濫用。

三、有待深入研究和解決的問題

面對金融科技的持續快速發展,我們將堅持既鼓勵創新又守牢底線的積極審慎態度,切實解決好面臨的新問題新挑戰。

第一,重視網絡安全問題。目前,中國銀行業務離櫃交易率已達到90%以上,金融服務對網絡高度依賴。相對傳統風險,網絡風險擴散速度更快、範圍更廣、影響更大。突發性網絡安全事件也對金融機構的應急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第二,促進更公平的市場競爭。金融科技行業具有「贏者通吃」的特徵。大型科技公司往往利用數據壟斷優勢,阻礙公平競爭,獲取超額收益。傳統反壟斷立法聚焦壟斷協議、濫用市場、經營者集中等問題,金融科技行業產生了許多新的現象和新的問題。我們可能需要更多關注大公司是否妨礙新機構進入,是否以非正常的方式收集數據,是否拒絕開放應當公開的信息,是否存在誤導用戶和消費者的行為,等等。

第三,關注新型「大而不能倒」風險。少數科技公司在小額支付市場佔據主導地位,涉及廣大公眾利益,具備重要金融基礎設施的特徵。一些大型科技公司涉足各類金融和科技領域,跨界混業經營。必須關注這些機構風險的複雜性和外溢性,及時精準拆彈,消除新的系統性風險隱患。

第四,明確數據權益歸屬。中國政府已明確將數據列為與勞動、資本、技術並列的生產要素,數據確權是數據市場化配置及報酬定價的基礎性問題。目前,各國法律似乎還沒有準確界定數據財產權益的歸屬,大型科技公司實際上擁有數據的控制權。需要儘快明確各方數據權益,推動完善數據流轉和價格形成機制,充分並公平合理地利用數據價值,依法保護各交易主體利益。

第五,加強數據跨境流動國際協調。中國近期提出《全球數據安全倡議》,呼籲各國尊重他國主權、司法管轄權和對數據的安全管理權。我們將堅持發展和安全並重原則,與各國加強協調合作,構建更加開放、公正、非歧視性的營商環境。

女士們,先生們!

數字經濟蓬勃發展,各國利益更加緊密相連。我們願與各國攜手,共同促進金融科技健康有序發展。

祝本屆金融科技節圓滿成功!祝各位同事和朋友身體健康!謝謝大家!

相關焦點

  • 郭樹清:關注大型科技公司新型大而不能倒風險,及時精準拆彈
    郭樹清表示,面對金融科技的持續快速發展,我們將堅持既鼓勵創新又守牢底線的積極審慎態度,切實解決好面臨的新問題新挑戰。他強調,要促進更公平的市場競爭。金融科技行業具有「贏者通吃」的特徵。大型科技公司往往利用數據壟斷優勢,阻礙公平競爭,獲取超額收益。傳統反壟斷立法聚焦壟斷協議、濫用市場、經營者集中等問題,金融科技行業產生了許多新的現象和新的問題。
  • 郭樹清:關注新型「大而不能倒」風險,及時精準拆彈 
    2020年新加坡金融科技節上的演講中指出,關注新型「大而不能倒」風險。少數科技公司在小額支付市場佔據主導地位,涉及廣大公眾利益,具備重要金融基礎設施的特徵。一些大型科技公司涉足各類金融和科技領域,跨界混業經營。必須關注這些機構風險的複雜性和外溢性,及時精準拆彈,消除新的系統性風險隱患。郭樹清指出,推動網際網路金融機構審慎經營。一些網際網路金融機構通過各類消費場景,過度營銷貸款或類信用卡透支等金融產品,誘導過度消費。
  • 關注新型「大而不能倒」風險!郭樹清重磅發聲 一些大型科技公司...
    12月8日,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2020年新加坡金融科技節上發表演講時表示,面對金融科技的持續快速發展,我們將堅持既鼓勵創新又守牢底線的積極審慎態度,切實解決好面臨的新問題新挑戰。要關注新型「大而不能倒」風險,少數科技公司在小額支付市場佔據主導地位,涉及廣大公眾利益,具備重要金融基礎設施的特徵。一些大型科技公司涉足各類金融和科技領域,跨界混業經營。
  • 郭樹清提出「關注新型『大而不能倒』風險」,信息量很大
    ▲ 圖片來源:新京報官網文 | 新京報智庫特約撰稿 辛成12月8日,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2020年新加坡金融科技節上演講時表示,「關注新型『大而不能倒』風險。少數科技公司在小額支付市場佔據主導地位,涉及廣大公眾利益,具備重要金融基礎設施的特徵。
  • 劍指金融科技巨頭!郭樹清:要關注新型「大而不能倒」風險
    財聯社(北京,記者 姜樊)訊,「大而不倒」原本是銀行業金融機構中較為常見的風險現象,如今金融科技巨頭也正面臨著極其類似的情況。今日,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新加坡金融科技節上表示,要關注新型「大而不能倒」風險。
  • 郭樹清:關注新型「大而不能倒」風險,有必要對大型科技公司進行監管
    12月8日,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2020年新加坡金融科技節上發表演講。郭樹清稱,少數科技公司在小額支付市場佔據主導地位,涉及廣大公眾利益,具備重要金融基礎設施的特徵。一些大型科技公司涉足各類金融和科技領域,跨界混業經營。
  • 銀保監會主席談金融科技:關注新型「大而不能倒」風險
    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8日表示,中國的金融科技應用取得很大成績,面對其持續快速發展,要關注新型「大而不能倒」等風險。  郭樹清在當天舉行的2020年新加坡金融科技節上作上述表述。銀保監會披露了相關信息。  他指出,中國金融科技應用整體上在法律規範和風險監管等方面是「摸著石頭過河」,遇到過不少問題,也積累了一些經驗教訓。
  • 精準拆彈!沒有哪家科技金融公司是「大而不能倒」的
    第二,金融科技要關注新型「大而不能倒」風險。這是昨天郭樹清在2020年新加坡金融科技節上的演講中提出的一個論點,實際上這只是其中比較閃亮的一點,所以被媒體拿出來作為通稿廣泛傳播。郭主席把網絡安全,數據壟斷,大而不能倒,數據的歸屬權,以及數據的國際流動作為後續監管主要研究並解決的問題。
  • 五大信披媒體要點集萃丨關注新型「大而不能倒」風險!郭樹清重磅發聲
    中國證券報頭條郭樹清:關注新型「大而不能倒」風險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12月8日在2020年新加坡金融科技節上表示,一些大型科技公司涉足各類金融和科技領域,跨界混業經營必須關注這些機構風險的複雜性和外溢性,及時精準拆彈,消除新的系統性風險隱患。
  • 李庚南:監管為何警示大型科技公司的「大而不能倒」?
    來源:新浪財經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李庚南「大而不能倒」到底是現代企業的免死牌,還是監管念動的緊箍咒?一直以來都是一道市場難解的謎題。12月8日,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2020年新加坡金融科技節上發表演講時明確指出,要關注新型「大而不能倒」風險。
  • 監管關注新型「大而不能倒」風險 系統重要性監管框架正在形成
    此前,為有效解決「大而不能倒」問題,監管已先後發布系統重要性銀行評估、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總損失吸收能力、金融控股公司等監管文件,從而構建了對大型金融機構的監管框架。  監管層正在加速構建大型金融機構的監管框架。  12月8日,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2020年新加坡金融科技節上表示關注。
  • 防範「大而不能倒」從抑制壟斷開始
    針對這一現象,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12月8日發表演講稱,要關注新型「大而不能倒」風險,一些大型科技公司涉足各類金融和科技領域,跨界混業經營,必須關注這些機構風險的複雜性和外溢性,及時精準拆彈,消除新的系統性風險隱患。
  • ...郭樹清重磅發聲;銀保監會定調信託業監管;仁東控股「十跌停...
    中國證券報  頭條  郭樹清:關注新型「大而不能倒」風險  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12月8日在2020年新加坡金融科技節上表示,一些大型科技公司涉足各類金融和科技領域,跨界混業經營。
  • 郭樹清:疫情後資產質量加倍劣變不可避免 八方面提前應對
    由於金融財務反應存在時滯,目前的資產分類尚未準確反映真實風險,銀行即期帳面利潤具有較大虛增成分,這種情況不會持久,不良資產將陸續暴露。郭樹清表示,經過前期持續努力,金融風險總體趨於收斂,金融體系韌性明顯增強。不僅成功避免了風險隱患向金融危機演變,也為應對各種複雜局面創造了寶貴的政策空間和迴旋餘地。實踐證明,黨中央關於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的決策部署完全正確非常及時。
  • 憑欄:大而不能倒——民眾做代價的饕餮盛宴
    提出要防止金融科技平臺大而不能倒。近兩年,樓部長頻發金句,2018年還曾指出中國長期過量投資導致存在許多大白象工程,不但不創造收益,還需一直追加投資。很到位,很實在!言歸正題,說說「大而不能倒」。樓部長發言再次提出要防止數據金融平臺「大而不能倒」,如果憑欄沒記錯的話,這應該是本月數據金融平臺大而不能倒問題第二次被提及,12月8日消息,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新加坡演講時表示關注金融平臺新型「大而不能倒」風險。
  • 視點|警惕出現新型「大而不能倒」
    經過5年奮鬥,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躍上新的大臺階。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面對嚴峻挑戰和重大困難,中國交出了一份人民滿意、世界矚目的答卷,成為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2021年將至,經濟形勢怎麼看,經濟工作怎麼幹,中央政治局會議為明年經濟工作把脈定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