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欣今年四歲了,到了動手寫寫畫畫的時候,欣欣媽媽就會拿一些圖案讓欣欣照著畫,可是每次欣欣總是說:「媽媽我不會,你幫我畫,我塗顏色。」如果欣欣媽媽不幫忙,她就不動手。
後來有一次,欣欣和彤彤一起畫畫,彤彤已經拿起了筆開始畫畫,只有欣欣坐在那兒不動也不畫,欣欣媽媽剛想幫忙,彤彤媽媽這時看到了攔住了欣欣媽媽「欣欣拿起筆來,阿姨相信你肯定行得,加油哦!」
欣欣抬起頭看了我一眼,然後又看著邊上的彤彤在畫畫,還是沒有動。過了一會,彤彤跑到媽媽那裡「媽媽媽媽,我畫好了,欣欣還沒有畫好。」這時欣欣媽媽還是想去幫忙,可是彤彤媽媽又一次攔住了她「欣欣雖然沒有畫好,可是她自己動手畫了,這就是一個很大的進步了。」欣欣媽媽在彤彤媽媽的指點下,發現自己女兒雖然低著頭,可是卻微微地笑了一下。由此可見,很多時候,孩子不自信取決於童年時期,他和爸爸媽媽互動時累積的感受。當他面對他人、面對難題時,是本能地選擇退縮、逃避,還是相信自己「一定能行!」
孩子自信心形成的重要因素
1. 安全感,是孩子自信心形成的基礎
心理學家埃裡克森指出,孩子的安全感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幼年期建立的,特別是0-3歲尤為重要。
安全感能得到滿足的孩子,大多會表現出較強的獨立性,勇敢,自信,專注地做事情,也敢於探索陌生環境,善於與人相處。相反,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就會表現出很強的依賴性,膽小,不自信,患得患失,不願嘗試新的事物,人際關係差。
而對於孩子來說,父母就是安全感的來源。如果孩子在幼兒時期沒能建立健全的安全感,他們今後的性格中,會充滿更多懷疑、不自信、孤獨、悲觀等負面因素。建立孩子的安全感是每位合格家長的必修課,更是孩子建立自信心的的力量源泉。
2. 積極的心理暗示,是孩子自信心形成的根源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羅森塔爾教授來到一所普通中學,在一個班裡隨便走了一趟,然後就在學生名單上圈了幾個名字,告訴他們的老師說,這幾個學生智商很高,很聰明。過了一段時間,教授又來到這所中學,奇蹟發生了,那幾個被他選出的學生真的成為了班上的佼佼者。羅森塔爾教授這時才對他們的老師說,自己對這幾個學生一點都不了解。這讓老師們很意外。
這就是著名的「羅森塔爾效應」,正是由於老師和學生接受了教授積極的自我心理暗示才出現了這樣的結果。就像前面案例中的欣欣,當彤彤媽媽不斷地通過心理暗示的方法告訴她是可以做到並且做好的,欣欣也因為這種積極的心理暗示,提高了自信,通過自己的努力獨立完成了畫畫。
家長應該如何樹立孩子的自信心
1. 適時的放手,是對孩子最大的信任
每一個年齡階段的孩子,都有新事物去學習運用,從獨立進食,到自主穿衣;從學會搭積木,到可以獨自去上學,當孩子逐漸可以獨立自主地去完成一些事情的時候,作為家長,我們要適時放手,多觀察孩子欠缺的地方,創造更多機會,為鑄造孩子的自信心打好良好的基礎。
2. 允許孩子犯錯,不要輕易地給孩子貼標籤
在孩子學習新事情的時候應該保持平常心,要知道,孩子有很多機會學習,這次不行就下次,即使孩子犯錯,也應該保持耐心,千萬不要失去耐心或者說「怎麼這樣都不會」、「你怎麼這麼笨」這一類的話,去打擊孩子鬥志高昂的自信心。
這些既有害又毫無鼓勵作用的負面話語被孩子所接受後,他們會把這些信息吸收掉,然後真的就會這樣做,並且承認自己的缺點,繼續「壞」下去。
3.懂得「賞識」孩子的進步,避免過度表揚
雖然讚揚孩子是好事,而且讚揚能讓人感到自豪,但研究發現過度讚揚卻是有害無益的,我們應該要表揚孩子的進步、努力和態度,例如:「你對這件事情很認真呀!」、「你現在人際關係處理得越來越好了」,或者「我對你能堅持把書法練下去感到非常自豪「,我相信,當我們作為家長,一旦幫助孩子發現自己的閃光點後,他會更有助於信心的建立。
所以,讓我們理解並接受自己的孩子,讓他們更加擁有自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