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1月30號,美團發布第三季度財報:該季度總營收為354億元,同比增長了28.8%且遠超預期。
然而有意思的是,當天美團股價卻崩盤了:收盤時跌了7.05%,1300億港元瞬間灰飛煙滅。
明明賺錢了,為啥資本市場還給了美團一記耳光?美團在核心業務增長放緩的今天,王興為何依舊與看起來八竿子打不著的馬雲罵戰不斷?
今天冷先生就跟大家聊一聊,美團和阿里那些年的愛恨情仇。
01、初創美團
相信關於馬雲冷先生已經無須過多介紹,畢竟誰還能不知道這回事兒呢:我對錢沒有興趣。
而王興,則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富二代。1979年,王興出身於福建龍巖,父親王苗是福建首屈一指的水泥供應商,母親是高級知識分子。
優渥的家庭條件使王興獲得了豐富的教育資源,在龍巖一中畢業的那年即被保送到了清華大學。和前輩李彥宏一樣,讀完大學的他直奔美國留學;可畢竟王興是後來人,先是多多友和遊子圖,後是校內、飯否網,王興仗著自己有錢一遍又一遍地嘗試,但都碰了一鼻子灰。
不就是錢嘛,我王興有的是錢,於是不甘失敗的王興於2009年再度起家,創辦了今天大家熟知的美團。
起初王興的理想很宏大,清華畢業的他在美團內部搞了個四縱三橫的理論,四縱包括:信息,溝通,娛樂,商務;三橫則是:搜索,社會網絡和移動網際網路。
縱橫之間交錯發展又相互競爭,然而今天我們普通人看到肯定一臉懵,這和那個點外賣用的美團有啥子關係?別著急,因為王興也很快發現,這條條框框還沒實施就要玩不下去了。
2010年,中國網際網路爆發千團大戰,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裡總共有5000餘家團購網上線,如此龐大的平臺基數哪怕國家隊下場也管控不住,這就勢必會導致市場的野蠻生長。
那麼如何搶佔市場?答案就倆字:燒錢。
雖然王欣是個富二代,但他那點兒錢在資本市場中就值一根毛;儘管後來紅杉資本投了王興2000萬美元,可很快就在爭奪市場的廣告競爭中燒了個乾淨。
仗還沒打完,作為彈藥的資金沒了,這咋辦?眼瞅著美團即將踏校內網的後塵,王興不得不低下高傲的頭顱,打算找個大腿抱抱。
2011年3月,王興只身前往杭州阿里的總部,二人相見後,王上來就問了個讓馬頗為尷尬的問題:「馬先生,你覺得你最強的地方是什麼?」
馬雲好為人師,但這會他反問王興:「你覺得是什麼呢?」「我覺得是戰略和忽悠」馬雲一聽樂了,強作鎮定地糾正道「其實我最強的是管理」。
王興愣了愣,有種說不上來的不適從,但很快就被要錢的目的掩蓋了下去。
前面我們就說了,王興是個有宏大理想的人,當他把四縱三橫的發展理念拋給馬雲時,馬雲立馬認識到眼前的這個男人不簡單。
一樣擁有睥睨天下的格局眼光,一樣喜歡掌控一切的做事風格,甚至那時的馬雲有種錯覺,今天的王興就是當年的自己。
在相似的理念之下,王馬二人一拍即合,2011年的B輪融資中,王興從紅杉和阿里累計拿到了5000萬美元。
這筆錢讓美團起死回生;但也是這筆錢,讓馬雲永遠記住了王興這個男人。
02、王馬蜜月
王馬蜜月時期,阿里對美團的扶持不可謂不到位。
馬雲一方面關掉了旗下和美團存在競爭關係的口碑網;另一方面讓渡出一部分淘寶網的流量給美團,甚至還派出阿里集團副總裁幹嘉偉直接下場,幫王興打造出了一支萬人地推團隊。
一句話:要錢有錢要人有人,僅僅一年時間,美團就做到了團購網的NO.1。
2012年的美團迅速成長,根據統計該年美團全年的交易總額為55.5億元;服務範圍涵蓋全國300個地級市和364個縣級市;而它的競爭對手們呢?
拉手網身陷財務造假無法自拔,窩窩網成規模的裁員,高朋網不得不與F團合併,很顯然,當天文數字的資本砸完之後,團購平臺的寒冬要來了。
為了展示實力,更為了給資方信心,王興高調展示了美團的帳戶餘額——6200萬美元。
除此之外,美團的全員持股計劃也正式落地:王興宣布,自2012年11月前入職且工作滿6個月的員工,每人可以分得500股的美團股份,而每股行權價為0.96美元。
那年的王興很愜意,團購市場的半壁江山已經被他掌握;那年的馬雲更愜意,阿里不僅依託美團進軍團購,還初步完成了對雅虎股份的回購。
然而好景不長,因為王興發現,隨著馬雲越來越愜意的同時,自己越來越不愜意了。
在媒體的採訪中,王興公開自己將亞馬遜的「無限擴張」理論作為經商信條。這啥意思,只要美團擴張不死,那我就往死裡擴張。
從2012年到現在,美團已經虧了將近1500億人民幣,這其中大部分的錢都被王興用來拓展新業務,比方說剛剛入股沒多久的理想汽車。
按王興自己的話來說:只要我們不開拓新業務,完全可以在一年後就盈利。
因此在王興眼裡,暫且委身阿里只是個權宜之計,他要借馬雲的手搗騰出自己的商業帝國,成為除BAT之外的第四極,至於阿里的生態鏈?那玩意和我王興有一毛錢關係?
然而在馬雲的眼裡可不是這樣的。你美團既然拿了我的錢,那就是我的人了,就得幫我做事啊。阿里想要在生活服務市場上攻城略地,但美團卻有一遭沒一遭地擴展各種八竿子打不著的業務;阿里想要空降管理層搞遙控,且不僅沒做成,自己銷售部的副總裁幹嘉偉反而被王興挖走了。
美團和阿里之間的分歧越來越大,這就給了王興很大的壓力。但大家都是體面人,做生意講個和氣生財;日子本可以將就過下去;可就在2014年,這種動態平衡出問題了。
03、分道揚鑣
事件的導火索源於2014年年末,王興正準備實施美團D輪融資計劃。
大頭自然阿里出,接著是一直投的紅杉資本和一眾小投資商,七七八八加起了一共七億美元。然而在王興報給馬雲的融資名單中,馬雲赫然發現了本不該存在的兩個字:騰訊。
騰訊是啥公司,那可是中國網際網路唯一能正面和阿里掰手腕的龐然大物。在馬雲的眼裡,騰訊投資美團猶如放了一顆定時炸彈在自己身邊,是萬不能接受的。因此馬雲要求王興推掉這筆投資。
王興很不樂意,因為他認為美團不是阿里生態的一環,更不是阿里的下屬品牌,自己完全可以和滴滴一樣,做到在兩個雞蛋上跳舞的商業斡旋;因為生米已經成了熟飯,馬雲沒辦法,在一片爭執中這件事不了了之。
時光2015年年初,執掌電商領域的阿里和執掌社交領域的騰訊爆發衝突;隨之而來的是兩家大廠支付模式的相互不兼容:用微信平臺的商店無法用支付寶結算;而阿里的電商也徹底關死了微信支付的大門。
接著便是紅包大戰和相互封殺,總之一句話:神仙打架凡人遭殃,在壟斷了網際網路基礎設施的巨頭面前,所有想恰一口飯的人必須選邊站。
當年6月,眼看著所有商家都選邊站的馬雲對看起來在自己麾下,卻一直模稜兩可的美團非常憤怒,於是他讓阿里巴巴和螞蟻金服投資60億人民幣,復活了當初被停掉的口碑。
王興聽聞心情一下就下沉到了谷底。他又跑到杭州總部找馬雲和逍遙子,想要做最後的努力:當初在滴滴快的上騰訊和阿里打得不可開交,但最終握手言和,都成了它的股東,那我這美團也可以有樣學樣,成為商業合作的典範呀。
熟料逍遙子聽完後直接潑了王興一盆冷水:你錯了,對阿里來說滴滴快的合併完全是一場失敗,我們不會允許這樣的錯誤再發生一遍。
聽完後王興明白了,學習滴滴快的只是他的一廂情願。現在阿里給他兩條路:要麼從今往後不再接受騰訊投資徹底加入阿里,要麼和阿里分道揚鑣選擇獨自出走。
想起初次見馬雲的不適感,二選一的選擇題中王興很快給出了答案。
10月份,王興宣布美團和大眾點評合併,標誌著王興與馬雲的徹底決裂;而後者是家不折不扣的騰訊產業。
根據兩家公司發出的聲明顯示,合併出的新公司實行CO-CEO制度,簡言之兩家公司的產業還是各幹各的,只不過團結在了一個名下。
事實上,當馬化騰得知王興打算投奔的計劃時,連嘴都笑歪了;因為當年投資高朋的錢完全打水漂,後來扶持大眾但一直不溫不火,正愁沒有進軍生活服務市場失眠時,美團馬上就送來了枕頭。
打錢,我要給王興打很多錢,深信「鈔能力」的馬化騰二話不說,直接投了美團10個億美元;同年11月,吃了虧的阿里巴巴只好宣布退出美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