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尿床只是成長過程中的一件小事,但如果父母處理不當,也可能變成影響孩子一生的大事。
——鹿媽
前幾天,知乎上看到一位網友的分享,令人心疼不已。
並且被同學鄙視和孤立。
但其實,自己也無法控制,甚至有時候因為尿床次數太頻繁,來不及換尿過的褲子就去學校。
而這個毛病,直到五年級轉學後才好。
可即便好了,心理卻留下了嚴重的影響。因為尿床變得很自卑,而且這種自卑已經滲入到骨子裡,無法改掉了。
每一個孩子幾乎到了2歲多,就可以自己控制排尿,可有很多孩子,已經會正常排尿,卻突然開始尿床,從而對孩子的身心造成嚴重的傷害。
為何突然會尿床呢?
2014年《中國兒童單症狀性夜遺尿疾病管理專家共識》中的定義:年齡5歲兒童平均每周至少2次夜間不自主排尿,並持續3個月以上,在醫學上就被稱為「兒童夜遺尿」。
那些已經學會排尿的孩子,突然之間尿床,就是「兒童夜遺尿」的現象。
可為何孩子會出現夜遺尿呢?
兒童健康專家做過一個調研,最終發現:如果父母雙方或者單方曾習慣尿床,那麼他們的孩子愛尿床的概率會達到77%。
除了遺傳,還有一種可能性就是孩子生病了。
兒科醫生曾對病理性尿床做過研究,發現引起孩子尿床的疾病有:蟯蟲症(蟲體對尿道口的刺激)、尿道口局部炎症、尿路感染、腎臟疾患、脊柱裂、脊髓損傷、骶部神經功能障礙、癲癇、大腦發育不全、膀胱容積過小等。
所以,一旦孩子尿床,我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先分析是否是遺傳和身體問題。
曾有心理學家和醫學家們一致認為:尿床是孩子情緒困擾的一個標誌。
也就是說,尿床是表象,實際上反映的是孩子心理出現了問題。
比如白天孩子因為做錯了事情,而遭到父母的責罵,或者有些孩子的生活環境發生了改變、父母離異、上學了等等。
孩子的內心就會感到高度緊張,從而會產生心理負擔,很容易出現尿床的情況。
《2017年中國兒童和青少年遺尿症流行病學調查報告》中,曾有這樣的一份調查數據:
有將近40%的家長表示,孩子尿床是一種「故意」的行為,曾因此責備打罵過孩子。
我們總以為尿床是孩子的原因,但其實是父母的原因。
父母的反應過大、過度的責備,或者忽視,都會讓孩子感到羞愧並有巨大的精神壓力,從而頻繁尿床。
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尿床對兒童來說,僅次於父母離婚和吵架的第三大嚴重事件,嚴重影響兒童的身心健康,及家庭成員的生活質量。她的父母是教師,在父母的教育下,她從小就聰明伶俐,然而5歲的時候,一次尿床卻毀了她的一生。
有天晚上,她尿床了,她的母親很震驚,生氣地罵道:「你2歲就不再尿床了,現在都5歲了,怎麼反而又尿床,越活越倒退了。」
媽媽的話令她羞愧不已,令人意外的是,第二天晚上她又尿床了。
這次母親更生氣,對她大吼道:「你是怎麼搞的,昨天尿了床,今天怎麼又尿了,是不是成心的啊!」
母親一邊抱著被褥往外走,一邊責罵:「這麼大的女孩子,天天尿床,褥子曬到外面,你不嫌丟人啊!」
她羞愧極了,第三天晚上,特別害怕會繼續尿床,可是依然尿了。
她的媽媽更加生氣,甚至罰她晚上不能吃不能喝,空著肚子睡覺。
這天晚上,她終於沒尿床。
可之後隔三差五就會尿床,每次都會遭到母親的嘲弄和辱罵,最終她對尿床出現了嚴重的恐懼,但越是這樣,越尿床。
直到如今41歲了,結婚之後依然改不了這個問題,也因為這樣她想要自殺,不巧的是被救了,之後她逃離家鄉,一個人獨自北漂。
最終患了嚴重的抑鬱症,如今依靠安眠藥和抗抑鬱的藥,度過了一個又一個夜晚。
兒童心理學家說:
過了5歲後,尿床就會影響孩子的自尊心與自信心,引起注意力不集中、焦躁、多動孤僻等心理異常的情況。
頻繁尿床,不僅會嚴重影響一個人的心理健康,讓一個人一生活在痛苦中。
我們該如何做?
尿床對一個孩子的危害如此之大,那麼作為父母,我們具體該如何做呢?
1. 孩子尿床,我們要說的第一句話是「沒關係」
其實孩子尿床後,他們本身就會感覺羞愧,此時我們去責罵只會加重孩子的心理負擔,最好的辦法就是告訴孩子沒關係。
還記得黃磊曾經對自己尿床的小女兒說過:我猜你肯定是做夢尿尿,要去找衛生間,總是找不到……
當孩子尿床後,你的第一反應直接關乎他的羞恥心,一句「沒關係,昨晚是不是做夢夢見找廁所啦」會讓孩子感到放鬆和理解,不至於造成心理壓力性的尿失禁。
2. 可以在晚上設置鬧鐘排尿,避免孩子尿床。
當孩子尿床比較頻繁的時候,我們可以在晚上設置鬧鐘,讓孩子及時排尿。
比如我們可以在睡前讓孩子先排一次尿,之後設置一個凌晨2點左右的鬧鐘,到了時間將孩子叫起來,帶孩子去上廁所。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鬧鐘是給父母用的,叫醒孩子的依然是父母,要注意態度溫和,不能過於強硬。
一般孩子尿床,都是在睡前沒排尿,或者是晚上睡得太死了,所以我們可以在半夜叫孩子排一次尿,就不會尿床。
3. 平時幫助孩子養成好的排尿習慣
另外,想要徹底根治孩子的尿床,我們還要在平時幫助孩子,養成好的排尿習慣。
比如每次晚上睡覺前半小時,讓孩子少喝水,並排一次尿再睡覺,這樣就會減少孩子尿床的可能性。
只有在平時養成了好的習慣,才能減少孩子尿床的頻率。
其實,孩子尿床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的應對方式。
正確的方式會讓孩子慢慢改變尿床的問題,可不當的方式,不僅不能改善尿床,反而會讓孩子的心理出現問題,從而影響孩子的一生。
我們對孩子做的一切事,都會開花結果,希望我們面對孩子尿床時,你的第一反應應該是嘗試理解,而不是指責和抱怨。
*來源:爸媽研究所(ID: mama_cn),研究1-6歲家庭教育新知識,是媽媽的教育筆記,是爸爸的帶娃攻略,是孩子的成長能量站。轉載請聯繫爸媽研究所。
親愛的,如果我們的文章對你有幫助,就把我們「設為星標」★吧!這樣就不會錯過每天推送啦!
育兒先育己,長按下方圖片
識別二維碼,關注女兒派
每晚八點陪你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