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瑾瑾去年總跟我抱怨,晚上兩三點自己婆婆都要叫孩子起來上廁所,因為自己家的房子隔音太差,生完孩子後自己睡眠質量也不好,半夜總是被吵醒之類的。但是最近幾個月沒怎麼聽她提起自己睡不好的事情,有天閒聊的時候我問她現在晚上睡得怎麼樣,瑾瑾說之前是孩子剛開始不穿紙尿褲。
婆婆又覺得房間裡比較乾燥,每天晚上睡覺前都會給寶寶喝一杯水,為了不讓孩子尿床,每天晚上都會特意叫孩子起床。
瑾瑾和老公跟婆婆說了不知道多少次,晚上不用叫寶寶起來上衛生間,但是婆婆總是固執地不願意聽。
但是後來婆婆去幼兒園接孩子放學,不知道怎麼跟老師聊起來這個問題了,老師也建議不用專門叫孩子起夜。
果然還是老師說的話管用,從那天起婆婆還是悄悄的改了叫孫子起夜的習慣,孩子也是爭氣,那天之後也沒有尿過床。
這種情況不是只有瑾瑾家一例,我也挺別的朋友抱怨過,但是也不知道該怎麼給老一輩解釋,今天我們就來給大家分析一下,起夜和尿床之間的關係吧。
一、越起夜越尿床
1、為什麼晚上不會和白天一樣頻繁上廁所?
首先,在白天的時候,我們往往兩三個小時就能上一次廁所,如果喝水少的話一天最起碼也要上一兩次廁所。
相對於晚上去廁所的頻率,白天顯而易見的比較高。但是在晚上有的人一夜都不用起來上廁所,有的人可能七八個小時才起來一次。
其次,為什麼在白天更容易想去衛生間呢?因為在晚上我們睡覺的時候,身體會自動分泌一種叫抗利尿激素的物質。
正是因為這個抗利尿激素,我們在晚上才不會想上廁所。因為這個激素的分泌對水有很強的吸收作用,所以就會減少尿液的產生,減少對膀胱的刺激,從而減少了需要去廁所的次數。
因此,在白天的時候,清醒的狀態下是不分泌這種激素的,所以白天也會更想上廁所。
2、為什麼越叫孩子起夜,孩子越容易尿床?
(1)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
正如前面所講,在我們熟睡的情況下,因為有抗利尿激素的分泌,我們不會有想上廁所的感覺。
但是,那些就像瑾瑾的兒子一樣,總是被大人半夜叫起來上廁所的孩子,他們沒有辦法完整的分泌抗利尿激素,所以身體的水分沒有被充分的吸收,於是就更容易尿床。
(2)起夜導致膀胱容量小
如果一夜叫孩子起來好幾次上廁所的話,那麼孩子的膀胱就沒有被撐開的機會,無法存貯太多的尿液,自然就更容易尿床。
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曾經就有一個孩子經常尿床而被帶去檢查,結果發現8歲的孩子膀胱容量只有3歲孩子那麼多,就是因為家長每晚叫孩子起來上廁所。
所以,起夜次數不宜太多,一次可能問題還不是很大,但是長期堅持的話,或者一夜起來兩三次,那麼孩子膀胱的容量就不會太大,導致了夜晚會尿床。
但是,總不能一直給孩子帶尿不溼,對於可能尿床的孩子,該怎麼度過戒掉尿不溼的時期呢?
二、如何戒掉孩子晚上穿的尿不溼
1、順其自然
寶爸寶媽們不用太著急給孩子戒掉尿不溼,據相關統計數據表示,一般家長都會先給孩子不穿白天的尿不溼,但是在這之後,晚上還是會給孩子穿尿不溼。
直到寶寶在白天不穿尿不溼的半年或一年後,才會戒掉寶寶晚上的尿不溼,戒掉的時間在孩子4歲左右,也可根據自己孩子的情況提前或延後。
2、鼓勵孩子
具體什麼時候可以戒掉尿不溼呢?可以把四歲作為一個參考值。不過有的孩子可能早於或者晚於這個年齡,一般在家長几天都發現孩子晚上的尿不溼都是幹的話,這時候就可以給孩子戒掉晚上的尿不溼了。
同時,爸爸媽媽也應該告訴孩子,如果晚上感覺想上廁所的話就告訴大人,如果早上尿不溼是幹的,孩子就可以得到小獎勵,要讓孩子知道自己為什麼不穿尿不溼了。同時,家長給予的肯定和獎勵會強化孩子關於晚上如何上廁所是正確的意識。
3、不要給孩子壓力
一旦孩子尿床受到了孩子父母的指責或者抱怨,就給讓孩子產生緊張情緒,這種情緒會伴隨他們入眠。
在這種不安的負面情緒的影響下,孩子的心理壓力很大,在晚上睡著時會因為緊張而尿床。所以,一定不要給孩子過多的壓力,不要反覆告誡孩子他不可以尿床。
4、改變飲食習慣
在孩子三四歲的時候,就要改變他們睡前的飲食習慣。畢竟是為了不讓晚上他們頻繁的起夜,所以應該讓孩子在睡前一個小時左右的時間就喝掉睡前奶。
這樣的話還有一個小時的活動時間,這個時間段可以幫助孩子排除多餘的水分或者供身體吸收,這樣就會減少尿液的存量,孩子才不容易在晚上尿床。
寄語:
從科學的角度來說,我們是不建議在晚上叫孩子起來上廁所的。因為睡眠的連續不僅是評判睡眠質量的關鍵指標,同時連續的睡眠也有助於寶寶發育。
如果晚上叫孩子起來上廁所,寶寶會睡不安穩,容易哭鬧,不利於生長激素的分泌,影響了寶寶的發育就得不償失了。
最後,如果寶寶尿床的話,家長們也不用擔心,請給他們一點成長的時間,大不了尿不溼穿久一點都是沒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