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個人類幹預試驗:親近大自然的生活,可以在短時間提高免疫力

2021-01-08 中國生物技術網

仔細觀察一下身邊,不難發現一個普遍現象:如今,我們的生活質量與幾十年前相比已是翻天覆地的變化,然而身體狀況卻大不如前幾代人,醫院裡永遠都是人滿為患,尤其是青少年和兒童,你是不是也會經常看(聽)到焦慮的家長們正忙著請假,忙著帶孩子看病......

近日,發表在《Science Advances》上的一篇研究中,由芬蘭自然資源研究所協調的一項小型試驗研究表明,在綠色環境中玩耍不到一個月,就足以改變兒童的免疫系統。

在現代社會中,由於免疫介導疾病(特應性皮炎、糖尿病、腹腔疾病和過敏)的發病率迅速增加,因此需要新的預防方法來對抗這些疾病。研究人員認為,導致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是現代城市環境中高度清潔、都市生活方式以及與大自然的不充分接觸導致了生物多樣性喪失。因此,這項研究是第一項人類幹預試驗,用人為手段操縱城市環境的生物多樣性,以研究其對兒童共生微生物組和免疫調節的影響。

在這項研究中,芬蘭的一些幼兒園(日託)按要求在院子裡鋪上草坪,種上森林灌木,比如矮石楠和藍莓等,並允許小朋友們照顧植生槽中的作物。研究人員發現,兒童腸道和皮膚上的微生物多樣性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明顯變得更健康了。

與在標準城市幼兒園(這些場所的院子通常都是水泥或瓷磚和礫石鋪成的路面)中玩耍的兒童相比,在芬蘭這幾家充滿綠植的幼兒園裡,3歲、4歲和5歲的兒童在28天內血液中的T細胞和其他重要的免疫標誌物都有所增加。

研究第一作者、赫爾辛基大學的環境科學家Marja Roslund說:「我們還發現,在綠植中玩耍的孩子與每天去森林中的孩子的腸道微生物組相似。」

先前的研究表明,生命早期接觸綠色環境與免疫系統的良好運轉有關,但尚不清楚這種關聯是否存在因果關係。

芬蘭的這項試驗是第一次明確地控制了兒童在白天的生活環境,然後測試其微生態系統以及免疫系統的變化。

儘管這些發現並不能解答所有問題,但它確實支持了一種前沿的觀點,即環境微生物的變化能夠相對容易地影響兒童體內已經建立起的微生物組,從而使其免疫系統在這一過程中伸出了援助之手。

所謂「生物多樣性假說」就是指生物物種豐富的環境會影響我們的免疫力。基於該假設,城市地區中生物多樣性的喪失至少是近期免疫相關疾病增加的部分原因。

作者們寫道:「我們的研究結果支持了生物多樣性假說和以下概念,即現代生活環境中生物多樣性水平較低可能導致免疫系統的訓練不足,因此增加了免疫介導性疾病的流行。」

這項研究比較了10家不同都市幼兒園院子中的環境微生物,研究對象是這些幼兒園中的75名3至5歲兒童。

其中一些幼兒園有標準的城市庭院,用混凝土和礫石建造;另一些幼兒園會帶兒童外出享受日常的自然時光;還有4家幼兒園的院子則改造成草地和森林灌木叢。

改造前(左)和改造後(右)的幼兒園。圖片來源:赫爾辛基大學

在接下來的28天裡,改造的4家幼兒園的兒童每周被安排在擁有迷你森林和灌木叢的新院子中玩耍五次。

研究人員在試驗前後測試了他們皮膚上和腸道中的微生物群。結果發現,與在綠化較少的幼兒園中玩耍的兒童相比,改造幼兒園中玩耍的兒童的微生物多樣性得到了改善。即使在短短的研究時間內,經常在綠色環境中玩耍的兒童皮膚上和腸道中的微生物多樣性也會增加,這一特徵與整體上更健康的免疫系統有關。

該結果基本上與每天都到戶外接觸自然的兒童中觀察到的結果一致。

那些在泥土、草地和樹林中玩耍的兒童皮膚上,擁有了更豐富的變形桿菌門和γ-變形桿菌綱細菌。此外,α-變形桿菌綱多樣性也有所增加。而且,不僅是皮膚微生物組,他們的腸道微生物組也發生了變化:梭狀芽胞桿菌的豐度降低了,而能產生有益短鏈脂肪酸丁酸的瘤胃球菌科細菌多樣性也增加了。

圖片來源:Science Advances

除此之外,研究人員還發現,在擁有草地和灌木叢幼兒園的兒童抗炎細胞因子白介素-10和促炎細胞因子白介素-17A的比值增加。皮膚γ-變形桿菌綱細菌的多樣性增加與血液中TGF-β1的增加、白介素-17A的減少,以及調節性T細胞比例的增加有關。

圖片來源:Science Advances

Sinkkonen說:「這些結果支持以下假設,即與大自然接觸可以防止免疫系統疾病,例如自身免疫性疾病和過敏症。」

然而,研究人員表示,這些結果並非結論性的,還需要在全球範圍內的更大規模研究中進行驗證。儘管如此,綠色環境的益處似乎並不僅限於免疫系統。

研究表明,戶外活動對兒童的視力也有好處,在童年多接觸自然與心理健康改善有關。最近的一些研究甚至表明,綠色環境與兒童大腦中的結構變化存在關聯。

是什麼推動了這些不可思議的結果還不清楚。它可能與免疫系統的變化有關,或是呼吸了健康的空氣,或是沐浴在了陽光下,也許是因為多運動或心態更平和。

考慮到現實世界的複雜性,在研究中很難控制所有影響我們健康的環境因素。

雖然農村兒童的哮喘和過敏症病例相對較少,但有關綠色環境與這些免疫疾病之間關聯的現有文獻的結論並不一致。

當前的研究樣本量較小,且僅發現了相關性,無法說明兒童在幼兒園以外時間的活動。但是這項研究所發現的積極變化足以為芬蘭的科學家們提供一些建議。

赫爾辛基大學的環境生態學家Aki Sinkkonen說:「如果每個孩子都能在大自然中玩玩水或親近土壤,那是最好的。我們可以每周帶孩子親近大自然幾次,從而對他們體內的微生物帶來積極的影響。」

這種行為改變很簡單,沒有危害,但潛在的益處卻很廣泛。

在童年時代多接觸自然對地球未來的生態也有好處。有研究表明,經常戶外活動的兒童更願意成為環保主義者,在這個瞬息萬變的世界中,這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重要。

Sinkkonen建議,只要確保每個兒童都及時接種了破傷風疫苗。

論文連結:

https://advances.sciencemag.org/content/6/42/eaba2578

相關閱讀:

研究表明:20多分鐘的戶外體驗足以減輕壓力、提高工作效率!

相關焦點

  • 讓孩子體會大自然,多親近大自然
    也許是感到對大自然曾犯下罪過,要作懺悔和補償;也許這些人與生俱來就有與大自然親近的情感;也許他們用得著這樣一座證明財富的領地……從1700年比斯買下這片土地,到1906年杜邦先生再次買下,一代又一代的杜邦子孫盡職盡責地照料著這片土地。經過將近300年的生態繁行,已經很難定義它是「人工園林」還是「自然景觀」,但它已成為動植物與人類和諧相處的樂園卻是不爭的事實。
  • 走進大自然,親近大自然
    走進大自然,親近大自然,將自己置身於大自然中,仿佛進入了天然氧吧,空氣清新的眼前的景色亮麗了。不能因為要建造美好的居住環境,就破壞大自然。可以將長好的樹木包圍起來,設計師們多動動腦,不一定建造出來的建築更加的吸引人的目光。
  • 讓孩子親近大自然
    本報訊 為了讓孩子們更好地親近大自然,感受春天的美好風光,近日,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蕉嶺縣城東學校大隊部組織全體隊員開展了「我為春天添色彩」的線上主題實踐活動。 此次活動在學校的統一安排下,分四個主題進行開展:賞春、貼春、畫春、種春。
  • 世界地球日,App Store裡這些優質應用可以讓你親近大自然!
    世界地球日意在提高人們對於保護地球環境問題的重視程度,並鼓勵人們在這一天參與到環保運動中,通過踐行綠色低碳的生活,來實現改善地球的環境。每天上班忙忙碌碌,能夠記得今天是世界地球日已經很不容易,生活之中我們如何去親近自然,踐行綠色低碳的生活呢?其實這也不難,通過一些優質的應用,即使我們身處鋼筋水泥築成的城市中,也能夠連接感受大自然,實現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
  • 如何在家親近大自然
    小奇今天要給大家推薦幾個適合孩子看的自然紀錄片,每一部在可以在家觀看。讓你足不出戶,就可以和孩子一起親近大自然。當孩子睜著好奇的眼睛看著超棒的光影畫面,並不時驚喜地和大人交談,這樣和諧的帶娃時光,誰不喜歡?
  • 親近大自然,才是養育寶寶最好的方式!
    每個時代的父母都會面臨養育孩子的疑惑:如何做個優秀的爸媽,養育健康的孩子?在科技發展的現代化的都市中,我們不斷求索適合這個時代最佳的養育方式。但是現在很多的家長們都習慣把孩子送到室內遊樂場去玩,遊樂場裡全是一大堆塑料玩具。
  • 親近大自然:VR休閒應用《A Walk in the Woods》登陸Steam
    目前,世界上大多數的人類都生活在城市環境中,歐洲已幾乎完成了城市化的進程。雖然我們不能阻止城市化的發展,但我們可以為自己的心靈打開一扇窗戶:進入VR世界,給自己一個親近大自然的機會。在本作中,你不需要面對各類怪物與謎題,這不是一款遊戲,而是一款能讓你的身心得到放鬆、享受大自然寧靜的休閒應用。從其發布的預告片我們可以看出,本作的虛擬場景對比參照了真實的森林環境。其實,《A Walk in the Woods》是一部實驗性的作品,對於已經習慣了戰鬥類遊戲的玩家而言,初次體驗之下可能會覺得有點無所適從和感到無聊。
  • 體驗「農耕文化」 讓孩子們親近大自然
    此次活動,家長們紛紛表示,讓孩子親近大自然,親自參與割稻子的過程,增強了珍惜糧食的意識,培養了吃苦耐勞的精神,汲取了生活經驗,同時也提高了團結協作的能力,希望組委會能多多舉辦此類活動。【來源:湖南日報】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
  • 吃什麼可以快速提高免疫力?聽聽醫生給您的建議!
    其實事實真是這樣的,因為這類人群,大多免疫力比一般健康人群要弱上一些,身體抵抗力差,當不一樣的人群面對同樣病毒或是細菌時,免疫力好的人,可以「抗」上更長的時間。
  • 德國《星報》:解鎖人體免疫力
    人類免疫系統正面臨感冒、流感、傳染病的硬核挑戰。
  • 鄭州公交志願者專程帶殘疾人走到戶外,親近大自然
    為了減少旅途中的單調,志願者代表柴志偉講解了純電動公交車綠色低碳的工作原理,並介紹了殘疾人坐輪椅乘坐公交車的注意事項,提高了大家的安全出行意識。殘疾人朋友王玉潔興致盎然地為大家演唱了《江南》、《白月光》等多首流行歌曲,優美的歌聲引來陣陣的喝彩。一路上大家歡歌笑語,車廂內滿滿的快樂溫馨。車輛很快到達鄭州樹木園。
  • 提高免疫力的五行湯
    五行、五色、五味的搭配可起到滋養五臟、理氣消滯、調理陰陽、補腎益氣、固本培元的功效,對三高、便秘、失眠、婦科疾病、白內障、老花眼、牛皮癬、各種炎症、心腦血管等多種慢性疾病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從單個食品來說,「五行湯」的材料有防病抗癌的理論依據。  蔬菜五行搭配可顯著提高免疫力  牛蒡:富含牛蒡甙、牛蒡酚、菊糖、棕櫚酸等多種物質。
  • 清明節氣:親近大自然 感受濃濃春意
    清明節氣:親近大自然 感受濃濃春意 清明節氣:親近大自然 感受濃濃春意 更多精彩視頻掃描 關注華龍視聽微信號 清明節氣:親近大自然 感受濃濃春意
  • 人類正常體溫37℃已成歷史:體溫普遍降低意味著什麼?怎麼提高免疫力?
    體溫每降低1℃,免疫力就會下降30%以上。人類體溫在170年間下降了0.4℃,意味著我們免疫力下降,大大提高了病毒、細菌感染和癌症的發生率。 眾所周知,體溫是和基礎代謝率掛鈎的,體溫每上升1℃,基礎代謝會提高13%。體溫過低,可能意味著代謝不好。 人體有大約60萬億個細胞,血液的任務就是向這60萬億個細胞輸送營養和氧氣,並帶走二氧化碳等廢物。血液中的白細胞具有免疫功能,白細胞可以識別體內的異物,並做出相應的免疫應答。
  • 風的季節,我們更應該親自走出去親近大自然
    泉水丁冬地響,響出兒時我的歡笑和淚水,響出了世間的酸甜苦辣,當我去親近大自然的時候,當我去聆聽屬於自然的聲音,當我用心去看來自自然的每一片樹葉,每一粒土的時候,我發現,那真的好純,好美,那是任何地方都不能與它一爭高低的,那中美是無法用語言描繪的。
  • 吃什麼可以提高免疫力和抵抗力,認準這些營養成分就對了!
    一場突然而至的意外事件,讓國內外都陷入了一種緊張的狀態中,尤其是咱們國人,都在思考吃什麼可以提高免疫力和抵抗力,從而健康順遂度過此次危機。事實上,關於吃什麼可以提高免疫力和抵抗力,拋開各種外在的因素,只要了解清楚產品裡面含有哪些營養成分,對身體又究竟有哪些好處,便非常清晰明確了。
  • 2018初中英語寫作之親近大自然
    新一輪中考複習備考周期正式開始,中考網為各位初三考生整理了中考五大必考學科的知識點,主要是對初中三年各學科知識點的梳理和細化,幫助各位考生理清知識脈絡,熟悉答題思路,希望各位考生可以在考試中取得優異成績!下面是《2018初中英語寫作之親近大自然》,僅供參考!
  • 大自然是人類共同的家
    是大自然賦予人靈性,大自然還授權人使命,就是讓人來維護自然界的生態平衡。大自然還喜歡對稱,動物的長相基本都是左右對稱,植物大體也是中挺外繁,也有對稱的姿勢,這說明大自然喜歡協調。大自然是人賴以生存的環境,除了享受大自然的恩賜,還應該照顧好大自然,大自然是人類自己的家,家好,人們才會生活的更好。
  • 《嚮往的生活》定檔,又可以「雲」感受親近自然的慢生活了
    《嚮往的生活》已經播出三季,即將迎來第四季,每一季每一期都準時追,生活匆匆忙忙,特別喜歡親近大自然的慢生活。今日終於官宣定檔第四季的播出時間5月8日,5月1日會先播出先導片。黃老師自從來《嚮往的生活》,隨著廚藝的精進,體型也越來越寬,這一季結束了不知道黃老師還要再「寬」多少呢?五釐米?十釐米?目前的宣傳圖來看,倒是沒胖。彭彭第二季還是個瘦小夥,第三季出現的時候真的是胖了不少,當時子楓妹妹給彭昱暢拍的照片可是被調侃了一季啊,因為本來就胖了點,這個角度就更顯胖了。
  • 鍾南山:養貓可以提高主人的免疫力!養貓真的可以讓人更健康嗎?
    當時鐘南山院士在節目中說的是:「在養寵物的過程中可以接觸各種環境、菌群,從而獲得免疫力的提高。」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自行上網找當時的節目視頻!其實關於養寵物這件事情一直都是存在爭議的。其實曾經有專業的研究數據表明,相對於不養寵物的人而言,養寵物的人更能適應環境中的各種微生物以及菌群的影響,而且在國外,很多專業的學術報告以及研究結果都表明,養寵物確實可以提高人的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