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億年前,是誰「謀殺」了海洋中的八成生物?

2020-12-21 西部網

二疊紀末,海洋生命遭受有史以來最慘烈打擊,超過80%的海洋生物和大部分陸地生物滅亡。天體撞擊、氣候變暖、火山噴發……

回溯地質歷史,地球曾經發生過5次重大生物滅絕事件,這些事件造成當時海洋中至少75%的物種在短時間內滅絕。直到今天,各國科學家經過多年的研究,雖然提出過多種假說,但對生物大滅絕的原因存有爭議。

科技日報記者近日從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該所科研團隊與美國學者合作,對地球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海洋生物滅絕展開了研究。2.5億年前的二疊紀末,一次史無前例的生物大滅絕,讓超過80%的海洋生物和大部分陸地生物滅亡。這是有史以來海洋生命遭受的最慘烈打擊。

十多年前,在浙江省長興縣煤山跨越二疊紀-三疊紀轉折期的一段地層剖面,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的科研團隊進行了科研鑽探取樣工作,而這次獲取的巖芯中可能暗藏著大滅絕「罪魁禍首」的蛛絲馬跡。

究竟是什麼導致了二疊紀末海洋生物大滅絕?是天體撞擊,海洋酸化還是地球變暖?其他幾次生物大滅絕的原因又是什麼?這個神秘「殺手」會不會再次出現,上演第六次生物大滅絕?記者帶著問題採訪了領導此項研究的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張華。

史上最嚴重的生物大滅絕

到目前為止,地球歷史上有過5次非常大的滅絕事件,其中,二疊紀末生物大滅絕毫無爭議地被公認為地質歷史時期嚴重的一次滅絕事件。

過去,由於統計尺度較粗,二疊紀生物大滅絕曾被認為發生在很長的時間(大約1000萬年)內。

後來,經過進一步研究,科學家發現二疊紀生物大滅絕分為兩個階段:一次發生在瓜達魯普世末(約2.6億年前),可能與當時的峨眉山玄武巖大規模噴發有關;另一次發生在二疊紀末期(約2.5億年前)。「目前通常所說的二疊紀末生物大滅絕,是指發生在二疊紀-三疊紀之交的生物滅絕事件。」張華說。

人們熟知的三葉蟲,是當時一種比較常見的生物,在我國許多地方都能挖掘到它的化石。在5億年前的海洋中,三葉蟲曾佔據主導地位,堪稱海中霸主。但在這一次大滅絕中,三葉蟲徹底消失了,再也沒有出現過。

不僅是三葉蟲,這次生物大滅絕造成古生代非常繁盛的動物群中許多主要門類滅絕或者大幅減少。比如四射珊瑚、橫板珊瑚、海蕾類等均遭受滅頂之災,從此銷聲匿跡;還有古生代晚期腕足動物,在大滅絕層位明顯小型化,曾經繁盛的長身貝目、扭月貝目、石燕目和直形貝目等均滅絕。

與此同時,地球的陸地生態系統也遭受重大打擊。據張華介紹,當時的地球大陸與現在完全不同,上億年的板塊運動,到了二疊紀全球各個主要大陸拼在一起,成為一個名為「泛古陸」的超級大陸。在廣闊的陸地上,滋養了許多植物和動物,比如在華南地區以大羽羊齒為代表的熱帶雨林植物群,二疊紀晚期佔主導地位的脊椎動物二齒獸等。

但是,在這次空前的大滅絕中,以大羽羊齒為代表的熱帶雨林植物群基本消失,以二齒獸為代表的脊椎動物群也受到重大打擊,數量銳減。

張華告訴記者,古生物學家根據化石記錄進行了統計,約有95%的海洋生物物種和約75%的陸地生物物種慘遭滅絕。

海洋明顯缺氧致生物「憋死」

在寒武紀生命大爆發之後的近3億年時間裡,地球表面的海陸不斷變幻,生命不斷升級,每一紀都是新舞臺,每一紀都有新「演員」登場。

同時,也有大量物種淘汰,包括那些不可一世的霸主。那麼,究竟是誰在支配地球生命的輪迴?

據張華介紹,二疊紀末生物大滅絕是地球史上最嚴重的事件,如果能夠找出確切原因,將有助於揭開其他幾次生物大滅絕的面紗,關於二疊紀末生物大滅絕的原因有多種猜測,比較流行的是火山噴發。

也曾經有學者提出天體撞擊造成二疊紀末生物大滅絕,地外的小行星或者彗星撞擊地球,肯定會帶來災難性的後果,比如,它會帶來地球磁極倒轉、在陸地上引發大火、在海洋中引發巨型海嘯。但是,這種觀點沒有足夠的證據支撐,一直受到多方質疑。

而火山爆發的觀點則更令人信服。俗話說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地球大陸經過板塊運動拼接在一起後,並未停止活動,地球內部強大的力量推動板塊相互擠壓,造成大規模的火山噴發,泛大陸也於二疊紀末期逐漸分裂。在位於俄羅斯的西伯利亞,至今還留有大量的火山噴發痕跡。有人認為,那是地球史上規模最大的火山噴發,噴射出大量的溫室氣體和礦物質。

張華帶領的科研團隊在對浙江長興縣的一段地層剖面展開研究發現,這段地層曾是遠古海洋,記錄了大滅絕前後約50萬年的海洋地質歷史。

他們對地層樣品中鐵、鉬、鈾、釩等對氧化還原非常敏感的元素進行分析。結果顯示,生物大滅絕期間,海洋處於缺氧狀態,且大滅絕結束後一段時間,缺氧情形仍沒有顯著改變。此外,地層樣品中還發現了缺氧環境中常見的硫化物。

「我們比對了其他研究,發現大滅絕前後,全球海洋普遍出現了缺氧狀況。我們認為,很可能是當時的火山噴發等地質事件產生了大量還原性物質,並輸入海洋。海水裡的氧氣被大量消耗,普遍性的缺氧出現,最終大部分海洋生物死亡。」張華說。

地球環境突變存在幕後黑手

目前,地球上一共有約150萬種生物。這個數字聽起來非常多,但其實只佔地球曾經擁有的物種總數的1%。也就是說,地球上曾經居住著1.5億種生物,而如今,它們中的99%都滅絕了。

很多物種消失於顯生宙的5次生物大滅絕,分別發生在4.3億年前的奧陶紀末、3.7億年前的晚泥盆世、2.5億年前的二疊紀末、2億年前的三疊紀末以及6600萬年前的白堊紀末,恐龍的滅絕就發生在白堊紀末。

科學家們曾經列舉了不下20種可能造成整個生物圈毀滅的原因。

張華告訴記者,已有研究表明,6億年以來生命在不斷地演化,還沒有任何天外事件曾經毀滅整個地球生物圈,所有這些生物大滅絕事件幾乎都伴隨有劇烈的全球性環境變化。

這些環境和氣候變化包括冰室效應或溫室效應,並導致大氣溫度劇烈變化、海洋酸化和缺氧、海洋微生物爆發等現象出現,所有這些都說明劇烈的氣候環境變化是導致生物大滅絕發生的原因。

「其幕後黑手大多指向地球內部活動造成的大規模火山噴發。」張華說,即便是公眾關注的白堊紀末生物大滅絕事件,也逐漸被證實與印度的德幹玄武巖噴發有密切聯繫。

因此專家認為,大規模火山噴發觸發埋藏於地下的甲烷和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在短時間內快速釋放,這些溫室氣體進入大氣後引發地表環境劇烈變化,從而造成生物大滅絕。

自從有人類記錄以來,地球還沒有觀察到上千平方公裡的大規模火山噴發的現象。但是人類對地球環境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改變,造成大量二氧化碳進入大氣,如果這種趨勢長期保持下去,那麼地球生物圈進入新一輪大滅絕在所難免。

(原標題 2.5億年前 是誰「謀殺」了海洋中的八成生物)

編輯:秦秦

相關焦點

  • 研究稱人類或從5億年前海洋動物演變而來(圖)
    3.75億年前,這種酷似魚的海洋動物從海洋爬向陸地  【搜狐科學消息】據國外媒體10月13日報導,科學家研究發現,人類是從5億年前長相酷似魚的海洋動物演變而來,該動物擁有第六感,由此推出人類確有第六感。
  • 恐龍的祖先是誰?科學家提到一種生物,距今2.5億年長得像鱷魚
    我們都知道,在人類出現之前,地球上的霸主曾經是恐龍,它們足足統治了地球長達1.6億年的時間,不過,卻在6500萬年之前,因為一顆小行星撞上了地球,恐龍從地球上滅絕了。不過,很多人好奇的一點是,人類的祖先是南方古猿,那麼,恐龍的祖先是誰呢?
  • 4.25億年前的生物被發現,腿多到數不清,它或是最古老陸地動物
    4.25億年前的生物被發現,腿多到數不清,它或是最古老陸地動物眾所周知,最早的地球上陸地上並沒有動物,甚至連植物也沒有,最早的地球生命出現在海洋之中,此後伴隨著演化,才逐漸從海洋走向陸地,一直演化到今天的模樣。
  • 2.42億年前海洋生活著一種怪異爬行動物:脖子是軀幹3倍長 鼻孔朝天...
    圖片來源:YouTube視頻截圖一項3D頭骨重建顯示,2.42億年前,海洋中生活著一種爬行動物,詭異的是,脖子是軀幹長度的三倍,堪稱水中長頸鹿!科學家們將這種奇怪的生物和它那令人難以置信的長頸鹿般的脖子描述為「古生物學上的荒謬之處」。這種生物屬於長頸龍屬(Tanystropheus),它的化石早在1852年就被發現了,從那以後一直困擾著科學家們。 如果這種生物在三疊紀中期在陸地上遊蕩的話,專家們不知道它是如何支撐起它那滑稽的長脖子的。
  • 科學家發現1.5億年前「魚龍」:桶狀胸腔適合深潛,胃中殘留沒消化的...
    近日,科學家們在英格蘭多塞特英吉利海峽沿岸的一個晚侏羅世深海沉積物中,發現了保存完好的1.5億年前的神秘小型海洋爬行動物。 古生物學家雅各布斯是貝勒大學地球科學博士研究生,也是發表在《PLOS ONE》雜誌上的一篇研究論文的合著者。
  • 研究表明,30億年前的地球到處都是海洋,沒有一片立足之地
    一項更深入的研究在3月2日發表在《自然地球科學》雜誌上,研究人員發現了有關這個古老水世界的一些線索,該線索保存在現在位於澳大利亞西北部內陸的一大片古老海底中。大約在45億年前,塵埃與太空巖石之間的高速碰撞形成了地球的開始:一個起泡的熔融巖漿球,其深度達數千英裡。
  • 中美科學家發現 5億年前海底「樹葉」
    原標題:中美科學家發現 5億年前海底「樹葉」   記者8日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該所早期生命研究
  • 海洋裡最不起眼的生物,存活至今6億年,卻擁有毀滅人類的潛力?
    水母作為海洋之中的一個生物,是非常常見的。但是你們知道嗎,燈塔水母到現如今已經存在著6億年還要久!而且燈塔水母擁有者一個最為厲害的技能,那就是「返老還童、永生不死」,而這樣的技能只到現如今我們人類也沒有破解。
  • 大北農前五月生豬收入20億增逾八成 飼料年產能千萬噸穩居行業前列
    前三月,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0.81億元,同比微增0.58%,但淨利潤達4.65億元,接近去年全年,同比勁增1298.16%。飼料產業貢獻八成營收雖然公司生豬業務收入貢獻不菲,但其基本盤還是飼料業務。多年來,大北農的飼料業務收入佔比達八成。
  • 時刻面帶微笑的生物,看似人畜無害,在2億年前卻以恐龍為食!
    時刻面帶微笑的生物,看似人畜無害,在2億年前卻以恐龍為食!雖然科學家們認為在地球上經過了一次又一次的生物大滅絕,但是有很多的生物還是在這其中生存了下來,並且進化成為了其他的物種,也讓我們開始讚嘆生命的奇蹟,蠑螈其實就是其中的一種,在我國比較溼潤的亞熱帶蠑螈廣有分布。
  • 冬眠動物的鼻祖是誰?科學家:它也是2.5億年前的地球統治者
    自然界當中,誰是動物冬眠的鼻祖?對於這個問題,科學家們思考了很久,而在近期哈佛大學古生物學家梅根·惠特尼發表了一項研究論文,而該項論文則是發表在了《通訊生物學》期刊,在這篇研究的論文當中,科學家認為最先出現冬眠的動物就是這一種動物,名字叫做水龍獸。而這一生物出現的時間則是在2.5億年前。科學家之所以能夠發現這一生物的蹤跡,則是因為考古學家的仔細研究。
  • 5億年前,有隻三葉蟲被踩了一腳,科學家疑惑:人穿鞋去海底幹啥
    這種現象在我們生活中經常會遇到。我們在海邊走路時,鬆軟的沙灘上會留下我們的腳印。而有時候我們會不小心踩到一些海邊生活的小動物。它們就留在我們的腳印中了。這隻三葉蟲化石上有個類似人類皮鞋腳印的痕跡是不是也是這種情況呢?如果是這樣的話就會說明一件事情。這塊石頭中的「腳印」和三葉蟲化石是處在同一時期的。
  • 世界最「憋屈」動物,花3億年從海洋爬上陸地,如今卻成了美食!
    在主流的生物進化理論中,我們可以了解到生物是從海洋裡開始慢慢地向更高等的生物進化,生物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它離開海洋環境,而是到祖祖輩輩從來沒有接觸過的陸地上發展。現在就有一種魚類,就在朝著這個方向發展,它們在陸地上能待的時間越來越長了,身體各方面的機能比其他同類也要強許多。
  • 5億多年前,生產氧氣的大功臣竟是一種「石頭」?
    尤其是在距今5.8億—5.2億年前後,地球早期大氣和海洋中的氧氣含量發生了快速增加,這要歸功於一種「石頭」——蒸發巖。藍藻爆發消耗水中大量的氧氣,導致動物缺氧而死,跟這個過程也有些相似(圖片來源:光明網)直到距今5.8億—5.2億年前後,地球發生了第二次大氧化事件,大氣中的氧含量增加到現代大氣氧含量的60%以上的水平,大洋也全部氧化,導致多細胞真核生物大輻射,以及動物的快速起源和寒武紀大爆發。
  • 月球不是一直冰冷冷:研究認為月球曾擁有沸騰了2億年的巖漿海洋
    一項新的研究發現,早期的月球可能擁有持續 2 億年的巖漿海洋,比科學家認為的更長。研究人員說,這些新發現可能揭示地球和太陽系其他部分形成過程。科學家認為地球約在 45 億年前出現,月球不久後誕生。這項研究的主要作者、德國航空太空中心的行星科學家 Maxime Maurice 指出,早期的月球從這次巨大撞擊的碎片聚集而成,碰撞後溫度之高,足以使其地函巖石大量熔融,形成所謂的巖漿海洋(magma ocean)。Maurice 說,研究人員開發出古代月球巖漿海洋凝固的模型。
  • 3億年前,它們爬上岸,改變了一切
    現代科學家在進化論的基礎上,對生命起源做出了這樣一種假設:大約在30億年前,地球有了原始海洋,不過那時的地球環境還很惡劣,在電閃雷鳴下形成了原始海洋,形成了產生生命的最基本物質
  • 2億年前 四川盆地發生了什麼?
    受訪者供圖約2億年前,地球發生了一次十分重要的演化事件。原本相連的歐洲-北美-南美-非洲聯合古陸解體,中間出現大西洋開裂。滔滔海水之中,冒出綿延上百公裡的火山群,它們夜以繼日地噴發,濃煙和火山灰遮天蔽日,地質歷史上三疊紀末的生物大滅絕事件就此拉開序幕……2億年前的四川宣漢,大量蕨類植物孢子和裸子植物花粉被風吹散,飄落河流中,被水流聚在一起,再被沙土「封禁」。
  • 創新生物藥研發價值排名出爐,前3年銷售額均超20億美元
    在2018年的十大暢銷藥物中,八種為生物藥,其中包括7種抗體藥物,1種疫苗,該八種生物藥的銷售收入佔2018年十大暢銷藥物總銷售收入的82.5%。而在2020年值得關注的20款創新療法中,也包括多款生物製藥。
  • 海洋珀萊雅的未來一 藍色生物科技
    藍色生物技術:一個不斷增長的市場2017年,全球藍色生物技術市場價值增至38億歐元,預計未來幾年將以超過6%的年增長率繼續增長。不過這仍然是一個新興市場,它在整個生物技術市場中所佔份額不足2%。例如,紅色生物技術(與醫藥相關)公司的營業額一般是藍色生物技術公司的20倍。
  • 地球唯一的藍血生物,活了4億多年,卻被人類吃成了二級保護動物
    4億年前,為泥盆紀,是地質時代古生代的第四個紀,從泥盆紀開始,地球發生海西運動,許多地區開始隆起,蕨類植物繁盛、昆蟲和兩棲類動物興起,在泥盆紀與石炭紀中間發生了一場生物大滅絕,75%的物種滅絕,但魚形動物數量和種類在這滅絕之後開始增加,泥盆紀又被稱為「魚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