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好故事創作編輯研究中心(數位化中心)蔣鑫富創作的長篇紀實文學《黨建好故事》(卷一)《我的初心我的村——在那神仙居住地方的100個中國村莊》連載
75.在永安溪源頭靈江源
一面鮮豔的五星紅旗,在大山深處高高飄揚。
從山坡再往上走,就是安嶺鄉石舍村的辦公樓。隨行的四聯村委會主任葉西垚指了指在村委門口的石舍村黨支部書記王作為,說書記是他同學,他們親如兄弟。而且,石舍村也是他的外婆家。
組織委員馬俏聽完,向我解釋說,這地方山青水碧,是台州的母親河永安溪的源頭,叫靈江源。站在半山腰往下望,固然是好山好水好地方。
進入村部,在一樓我看到有一堆摺疊式帳篷,問是幹什麼用的?村裡在嘗試開發露營基地,這裡共有30頂帳篷,來露營的人,一人一頂,吃住算在內,每天100元,吃飯的地方在村裡的6199食堂……王作為向我們介紹。
過了一會兒,好客的王書記讓村幹部端來了一大盆現摘新煮的玉米。黃閃閃,香噴噴。我們一個個上樓坐在村會議室裡,分享著大山裡兒女的果實!
「喂,老爹,老娘的藥記得給她按時餵啊,時刻要看好,就這樣,不說了,我在轉移危房戶呢。嘟嘟嘟......」王作為上任後的第一天,便和村委會主任葉朋飛一起帶著兩委委員深入農戶家中,為做好石舍地質災害點農戶搬遷工作和為協議籤訂的事在忙碌。
每年7月底,颱風天氣特別多,王作為與村幹部常在抗臺一線。他第一時間將石舍危舊房戶轉移,全村涉及17戶農戶。
「作為,村裡的水管怎麼又堵住了。」夏夜裡10點多了,王書記被異常刺耳的電話喊醒。一對村主職幹部話一去一回,要有默契感。這在村民眼裡,才是一種順眼,也是信任的力量。
「朋飛,我不是上午已經去看過了,不知道是哪個小兔崽子,故意用舊衣物堵住了水管」
「上午通了,剛剛隔壁汝銀來反映說,又堵住了,你快去再看一下。」王書記認為,應當各司其職,主任的工作不應自己來做,而葉主任又想把皮球推給王書記,故而誰都不主動去。
可是,村民要喝水呀。睡醒再去處理的話,那些早起務農的村民可能就做不了早飯了。深夜11點,王書記咬咬牙,起來敲開了村委會主任家的門。
最終,他和主任一起,帶上工具,沿著水管進行排查。一直查到後半夜,終於找到了問題根源。
原來,水管某處也被連續作案,用舊衣服堵住了。他倆此刻馬上動手清除。這舉動,讓村裡一下又通上了自來水。
月光下,兩個人看著對方臉上的髒水,哈哈大笑起來。「以後,咱倆還是一起幹!」書記和主任想到一塊去了。
第二天,村民小葉來承認錯誤,說自己心胸狹隘,不甘心王作為年紀輕輕就當上了村支書。就是要給人添個堵,讓大家思考。
當看到深夜書記和主任忙著修水管,歉意所致,覺得還是應該好好支持村幹部的工作。此後,石舍村的事務,不論大小都是商量著辦。「1、2、3,加油!1、2、3,加油!」8月裡的「秋老虎」來了,王作為和他的班子成員一起在拆危舊房,因為農村道路狹窄,挖機進不去,村裡幹部只能人工進行拆除。
不久,石舍村兩委班子的表現,讓村裡群眾心服口服。接著,石舍以「靈江源」為核心,逐步打造了鄉村旅遊精品線示範點和黨建示範點,對接多家旅遊業主後,周末遠足探險,開展野外露營,順風順水,走出了一條具有安嶺特色的鄉村遊之路。
通過「鬥茶」,山外的人,從方靈娜的語句中知道了安嶺的茶——「沒想到,真的沒想到,今年的茶葉銷量會這麼好。」四聯村的老茶農葉榮飛笑得合不攏嘴,他忙著將炒好的黃金茶裝罐。因年初來了寒流,葉榮飛擔心茶葉收成不好,又擔心價格和往年一樣會壓低。沒想到的是,這屆「鬥茶大賽」讓他的茶葉在網上賣得火爆……
「鬥茶大賽」到底是怎麼回事?
原來,安嶺鄉幹部作為四聯村的幫扶團團長,考慮到今年的天氣原因和往年的低價收購現象,早早開始籌劃鬥茶大賽,希望大山裡的茶香能飄到外面去。
安嶺本地不乏好茶。四聯、橫嶺、石舍等各村的茶葉均以其品質佳、味道醇而獲過獎,但銷路一直不佳。龔智力帶領幫扶團成員分析原因,最後決定將「機器炒茶」改成「傳統手工炒茶」,並結合民俗文化節,以茶鄉體驗、炒茶表演、群眾品茶和「三十六行」文化表演等多種形式,開展「鬥茶大賽」,把茶與茶文化一起推出去。
藉助「鬥茶大賽」這一活動,安嶺的茶葉走出了深閨,走出了大山。很多慕名前來的觀光客特意指明要帶茶葉回去,茶農們不再擔心銷路,把心思全用在品質與服務上。
功夫在「茶外」,幫扶幫到「家」。對安嶺的這個習俗,我這樣的讚美,是一點不為過的。(未完待續)
作者:蔣鑫富 (筆名 江風)浙江紹興人。主任記者。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會員。中共浙江省委黨校特聘校外導師。現為黨建好故事創作編輯研究中心(數位化中心)主任、總編輯。穿過12年軍裝,在部隊榮立過創作報導三等功。先後畢業於安徽師範大學政教系、原杭州大學新聞系(現浙江大學)。代表作有被列為「文學解讀浙江創作工程」的長篇報告文學《鑑湖長歌》、小說散文集《鄉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