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篇紀實文學《我的初心我的村》連載.8——綠道與古橋的牽手

2020-12-14 紅色好故事

蔣鑫富 著《我的初心我的村——在那神仙居住地方的100個中國村莊》

(上接連載13.縣委舊址:是「紅寶書」和「大課堂」)

18. 綠道與古橋的牽手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在仙居,西郭垟村的清水塘,與永安溪是有感應的。

水,尤其是的地下水,那是在神仙居住的地方,一條生生不息的脈管。

刻在仙居人心房裡的是,象徵著綠色的——神仙居和與之相匹配的柔美母親河——永安溪。

尤其在近幾年,仙居縣裡花心血在永安溪邊,鑲了一條通向白雲深處的路。這是一條足有500公裡長的濱水綠道網(也叫遊步道),一下激活了城裡人,與鄉下人你來我往其樂融融的生活。這著實讓男女老少精神氣爽。

仿佛在眨眼間,仙居人的腳步,一個個都矯健了許多。

遙看橫亙縣境的括蒼山脈,還有密布在仙居全縣鄉村的一座座山峰,一個個岙坑,一條條溪流,我終究被仙居滿眼的層林盡染所折服。查閱中華書局2013年4月出版的《仙居縣誌》,那扉頁上的數據,印證了我眼裡和心裡的仙居:縣域面積2000平方公裡,森林覆蓋率77.9%。

要知道這樣分析並肯定,應該是成立的:宋真宗趙恆下詔,將仙居的前身永安改名,而永安的前身樂安,正是公元347年。歷史年表確證,這也就是在東晉永和三年,也是仙居開始設縣時,取下的第一個縣名。

翻開仙居設縣的歷史,一算比東晉時,在我家鄉紹興寫下「天下第一行書」的書聖王羲之,在《蘭亭序》中的第一句「永和九年……」的時間,只相距六年。

想必,當時在會稽任職的王羲之,對朝庭作出仙居設縣後,這樣的區劃調整決定,應該是熟知的,或者還可能出席了設縣儀式。當然,這也是歷史留給史學專家們研究的一個課題。

於是乎,儘管本文暫沒有史料佐證,但我推測的準確是成立的。只要我每每看到和讀到「永和九年……」的墨跡,總會聯想到仙居設縣的歷史。

聯想是那麼的自然而天成。如用今天的理念和視野,看《蘭亭序》這篇千古美文。可見,王羲之當時對文化事業的改革,那是一種大膽和創新,其統籌策划水平之高且雅。

為繼承和發展修禊這樣的傳統文化習俗,他首先不搞盛大的絲竹管弦儀式。他不但簡化了那一套程式,更不搞帶有去鬼神等,對有濃厚迷信色彩的主題的摒棄,正是為了取傳統文化習俗之精華。

借蘭亭這一方風水寶地,王羲之將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的山鄉,作為一個非官方舉辦全國性文化活動的理想場地。這個場址,儼然是大自然的恩賜,可謂天人合一。

王羲之,因此廣邀了一批少長群賢。通過一一列坐,流觴曲水,一觴一詠,寬嚴相濟,重在參與的形式,讓與會代表暢敘幽情。

而他自己,作為一個組織者,對活動以思辯體大散文風格,即興進行現場創作,記錄了整個過程的高雅與和美。從今天的文化意境去解釋,其實這何嘗不是一次高質量的「全國筆會」。

在書聖筆下,這個叫「蘭亭雅集」的活動,因寫出了書法藝術與創作格調的互補、人與自然的和諧、生產、生活、生存與生態依賴的思想深度。《蘭亭序》由此名載史冊。

當然,我們不能拿著今天的尺子,去度量封建時代士大夫們的會紀與會風。

反之,我們要的是從傳承右軍遺風的角度,把人們對青山綠水的親近,與嚮往作為基本點。然後,用心力、精力、財力去進行保護和利用式的開發。而不是,那些只顧眼前利益的又砍、又伐、又填、又建的損害自然環境。這樣,往往會導致並遭受水土流失、生態失衡、環境惡化等自然界報復的結果。

牽手仙居的老橋,與永安溪的綠道。這是仙居打造「六張金名片」的象徵。

著力打造「壯美神仙居、柔美永安溪、秀美田園、和美鄉村、醉美新城區、善美仙居人」等六張名片,在山、水、田、村、城、人等方面,推進「兩美」建設,在仙居的生動實踐。努力把仙居建設成為——中國山水畫城市。

仙居縣委要求:全縣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要立足自身優勢,緊緊圍繞「兩美」建設總目標,努力趕超。

打造「壯美神仙居」名片。

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陳至立,曾稱讚「神仙居是中國最壯美的山」;全國政協副主席兼秘書長夏寶龍,在浙江工作時,也盛讚「神仙居是『浙江一絕』」。

打造壯美神仙居,仙居正充分依託景區雄渾壯美的獨特優勢,全面展示景區獨特的自然神韻,挖掘和豐富景區獨特的文化內涵,大力提升景區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努力把神仙居建設成為世界名山。

打造「柔美永安溪」名片。

仙居依水而建,得水而美,因水而興,水是仙居的命脈。永安溪是仙居的母親河,是華東地區保持最好的原生態溪流之一。

打造柔美永安溪,仙居正借「五水共治」東風,充分展現永安溪水之柔和、水之嫵媚、水之靈動,不斷彰顯永安溪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文化效益,加快走向「永安溪時代」。

打造「秀美田園」名片。

仙居除了山美、水美,田園也很美。縣域內有著豐富而寶貴的田園資源。有楊梅觀光帶、油菜花觀光帶,分別被農業部評為100個「中國美麗田園」之一。

稻米飄香的楊豐山,也完成了景區申報,還有田市鎮的公盂巖被稱為華東的「香格裡拉」。

打造秀美田園,要圍繞打造中國最高端農業的目標,保護田園生態,發展田園經濟,經營田園風光,弘揚田園文化,仙居正在走出一條別具特色的現代農業發展之路。

打造「和美鄉村」名片。

仙居有著悠久的鄉土文化,目前歷史文化村落就有102個,數量居台州全市第一。且白塔高遷、田市李宅這兩個村,現都已經列入了全國首批傳統古村落。

打造和美鄉村,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深入推進美麗鄉村建設。仙居,正在把一個個村莊,建設成為一個個景點。重現「粉牆黛瓦、綠樹紅花、小橋流水人家」的仙居,如何打造江南山區鄉村風貌的樣板,將成為仙居上下的願景。

打造「醉美新城區」名片。

城區是統籌城鄉的龍頭,是區域發展的標誌,是展示形象的窗口。儘管仙居老城區尚處在整容期,但新區形象初顯。新城、青山、碧水、藍天、綠道、古塔交相輝映。為打造醉美新城區,仙居不但重視老城區,而且按照「山水畫城市」的定位,在發揮新區的示範引領、輻射帶動作用的同時,全面加強城市的規劃、建設和管理工作,系統提升城區的整體形象。

打造「善美仙居人」名片。

早在千年前,項斯以其詩品、人品得到了「平生不解藏人善,到處逢人說項斯」的美譽;王溫以樂善好施,而得道成仙美好傳說。今天,這些美好的故事、這種崇德向善的精神,得到了很好的傳承和弘揚。仙居,因此被命名為「中國慈孝文化之鄉」。

仙居,正在繼續做好「中國慈孝文化之鄉」這篇文章。同時,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通過這樣樸實的載體,落到實處。以推進文化、強縣建設,塑造「善美仙居人」群像。

山水畫城市的意象,和她「六張名片」的概念,時常走進我的思想,也不斷構起我對——「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這句名諺,深深的眷戀。

也是如我,現正在西子湖畔伏案創作的季節。不過,要說的是在另一個伏案地,且時節應該追溯到上一年,和上上年。

那些天,我夜宿在神仙居住的地方。那是在一個小小山坡下面,有一個清靜典雅的大院。星月當空,望著院內樓大廳頂上,「紅色學府、綠色智庫」八個大字,這「紅色+綠色」在我內心,也有格外的份量。

將我優待在如此正能量的樓裡,出於當地組織部門對黨建工作的重視。這種柔性化的借智借力形式,讓我與當地「組工人」成了工作上零距離的同志,常常為做好仙居黨建的事,打拼在一起。

畢竟,獨在異鄉。李白那首老少皆知的《靜夜思》,常常伴隨著我入睡前的時光。我只能將床頭的窗簾,撩開一條窄窄的縫隙,任憑傾瀉的月光,帶著紅色基因,悄悄從仙居城鄉的四面八方,擠進簾縫,與我作著潤物無聲的交流。

起風了。

聽窗外,風從南峰山上刮來。那裡有一片濃黑的樹冠,好像在呼呼地爭向開口吧;細分辨,這動靜裡,好像還有從更遠處趕來的一種天然伴奏,那是永安溪上的流水,流的譁譁作響的歡奏吧!

如此情景,無眠如夢。

「用我們的初心,一起做些事情,為這裡的山水,為這裡的百姓……」好幾次,我正是在這樣的夜晚,隨「組工人」快步或慢步,在永安溪邊的綠道上。

讓我們從「浙江最美綠道看仙居」說起。

由浙江省城鄉建設廳會同省林業廳、省農業廳、省水利廳、省交通運輸廳、省旅遊局、省體育局等部門,聯合評選出20條第一屆「浙江最美綠道」。

其中「城鎮型」綠道10條,「郊野型」綠道10條。台州入選兩條,其中除了仙居一條外,還有天台一條。

仙居綠道網,如大地的脈管,縱橫交錯。

「葉脈型」綠道網結構,由1條主綠道、多條輔綠道構成。仙居的主綠道(主脈)總長112公裡,打造以「神仙情緣」為主題,主要沿著永安溪邊。沿線,串聯了全縣大部分自然與人文景觀。

服務於全縣的大部分人口。同時,開闢為旅遊精品線路,服務旅遊人口。

輔綠道總長度321公裡,依託三個城鎮組群,分成三個片區,即中心城片輔綠道,打造「生態宜居」主題;白塔片輔綠道,打造「深度探遊」主題;皤灘——橫溪片輔綠道,打造「探古尋幽緣」主題。

綠道設置4個一級驛站、17個二級驛站、若干個三級驛站。

仙居規劃綠道,分別與天台縣、臨海市、黃巖區、永嘉縣、磐安縣銜接。也正因如此,引起各地騎友、遊客、驢友紛紛前來親近仙居綠道。這指的其實是,已經完成了的永安溪綠道。

綠道,指一種「綠色」景觀線路。

一般地,沿著河濱、溪谷、山脊、風景道路、溝渠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設,可供遊人和騎車者徜徉其間,形成與自然生態環境密切結合的、帶狀景觀斑塊走廊。承擔信息、能量和物質的流動作用,促進景觀生態系統內部的有效循環。同時,加強各密近斑塊之間的聯繫。

綠道可分成三類:郊野綠道、城市綠道和社區綠道。

社區綠道,主要連接居住區綠地;城市綠道,主要連接城市裡的公園、廣場、遊憩空間和風景名勝。

綠道和公園綠地建設的顯著差別是,不用徵地,基本不佔用城市建設用地資源。簡單地說,就是但求所用,不強求所有。

仙居縣旅遊資源豐富。擁有眾多自然景觀、深厚的人文景觀。作為母親河的仙居永安溪,溪水純淨、兩岸樹木繁茂、溼地幔灘密布。

綠道,定位為居民戶外散步、自行車運動休閒通道,是讓遊客山水觀光的旅遊通道。

綠道,串聯起沿線人文景觀、地域特色。不但為人們提供舒適旅居環境,也為植物生長和動物繁衍棲息,提供了空間,使人與自然和諧共處。

綠色出行!

100支參賽隊伍,500個參賽者齊聚在永安公園。他們的身上,一個個洋溢著青春的氣息。臉上,流露著興奮的笑容。

2016年6月5日上午8點時5分。

「咣」的一聲鑼響,站在起跑線上的100支隊伍,正式開跑。他們扛著隊旗,奔向縣城的角角落落。

隨著比賽的推移,在縣城一條條街道上,都能看到身穿鮮豔隊服的參賽選手。這天,他們被稱為「綠色使者」。

怎麼啦?一下會出現這麼多「綠色使者」。

原來,這是仙居團縣委舉辦的「1357」綠色出行暨2016仙居.首屆「郵儲杯」城市坐標定向大賽。此次大賽,路程約10公裡,並在途中設置了九處站點。包括歌詞接龍,指壓板,雷鋒合影,「1357」拼圖合影等。完成各項趣味任務蓋章後,方可過關。

「通過這種活動形式,可以讓更多人了解「1357」綠色出行,感受青春的活力,感受綠色生活的魅力。」團縣委副書記林磊說,因為仙居是一個天然氧吧,是一塊難得的心靈淨土,是一座山美,水美,人更美的中國山水畫城市。自團縣委黨支部「1357」(即1公裡步行,3公裡騎車,5公裡公交,7天一停車)「綠色出行」方案實施後,已謀劃了多項活動。

「半年來,城區居民愛上了』1357』,下一步,將通過志願服務下基層活動,讓』1357』進村入戶,爭取城鄉聯動,有更多人參與。」林磊說。

綠色出行,讓生活更精彩。我就這樣,給徐煥健的文稿點睛。

綠道,納入生態宜居城市和休閒度假勝地建設之中……依託山林、溪水、田野等自然生態基底。仙居的綠道,契合城鄉空間,串聯城鄉自然、人文景觀和文化內涵,推動旅遊產業發展,拉動旅遊經濟增長。

仙居綠道,是生態功能的標緻。

綠道,還給仙居起到了防洪固土、清潔水源和淨化空氣的作用。可以為植物生長和動物繁衍棲息,提供充足空間,有助於更好地保護自然生態環境;也可以為都市地區提供通風廊道,緩解熱島效應。同時,其社會功能、經濟功能、文化功能,均可得到較好體現。

多年結緣永安溪綠道,發現由城區永安公園,到5A級風景區神仙居,一路風光如畫。

途徑福應、南峰、步路、官路、田市、白塔六個鄉鎮(街道);連接新區、臺灣農民創業園、神仙居度假區等三大主平臺;串聯神仙居、高遷古村、永安溪漂流、石倉洞及薰衣草、草莓、藍莓基地等自然與人文的景區。

如果,騎車慢行於永安溪綠道,走累了就可歇一歇。新建的10個驛站,不僅能提供休息,還為遊人提供自行車租賃、快捷餐飲服務。置身田園郊野,移步換景,每一步都有綠意相伴,每一節都會有風景相伴。

仙居綠道中,有森林健身步道。從處於仙居東南方的烈士陵園,到嶺腳的仙居森林健身步道,全長7公裡。森林健身步道的前半程,就是城裡人早鍛鍊的小紅旗。

小紅旗,指的是從烈士陵園出發到不遠處,一個插著紅旗的小山峰那一段路。因為,距離仙居縣城最近,驢友們每天早上都到那裡鍛鍊、集中,多少腳印、多少汗水、多少歡笑,都被留在了這條路上。

走遍千山萬水,看盡風花雪月,最想念的還是自個的家。

對驢友,或對喜歡鍛鍊的每一個仙居人來說,它吸引人的不僅僅是風景。還有是一種天天爬、月月爬、年年爬後,養練出來的一種溫馨的情感。

每天走到小紅旗,就象走到大家庭裡的會客廳一樣。朱成,是仙居黨校的一名副校長。業餘愛好攝影,仙居的鄉愁文化和古村落、古橋系列等景觀,正是他眼中的風景。

在他的攝影文化中,仙居老橋與綠道,如牽手永恆的命運共同體。

昔日,仙居的老橋主要可分為木橋、碇步橋、石樑橋、石拱橋、索橋、水泥橋、藤橋、泮池橋等7種。其中藤橋只見於傳說,泮池橋僅見於孔廟(圖書館前)和城隍廟(仙居賓館)。

而架橋之事,亦有城鄉之別。

邑城周邊,多由官方出資為之,鄉下則多由士紳捐資修建。清代以來,官方所修之橋,多已不存,惟民間紳士捐資修造的,尚有孑遺。

在淡竹鄉下齊村,座獨木橋。

據考:木橋,《說文解字》曰:橋者,水梁也。從木,喬聲。說的便是架木為橋。由此也可見,木橋乃橋的最早形態。唐代時,橋仍以木橋為主,遂有「人跡板橋霜」「二十年前舊板橋」等諸多描述木橋的詩句。宋代開始,以石頭為料的橋開始逐漸普遍。

看!這一幅幅定格在歷史瞬間的畫面。

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村民正在碇步橋頭,歡送赤腳醫生。

如今,永安溪的諸多支流上,曾多建有碇步橋,個別村落還以碇步為村名。石樑橋較為質樸,由於生產石料,橋梁多用巨型條石。

其中,最為有名的是,官路大筻村的「萬壽橋」、埠頭村的「延齡橋」和括蒼洞前的石樑橋。

而淡竹鄉尚仁村的鐵索橋,當年在人民公社時期,社員務農歸來發揮作用大大。還有始建於明代和民國的石拱橋,如下各村東橋、湫山村永濟橋、白塔寺前村的永鎮橋、田市鎮蔡坎頭獅象橋、蒼嶺古道上的坎下橋等,都是仙居先人勤勞智慧的傑作。

在交流中,我發現朱成他,不但對攝影和古橋有研究,對古村落的保護,還在作公益宣講。

在埠頭鎮,他主講了《傳統村落保護與開發》;

在雙廟鄉,他主講了《如何建設有文化的美麗鄉村》;

在步路鄉,七裡,雙獅,新莊等村他主講了《仙居傳統文化與古村落保護》。讓更多的幹部群眾從中得到啟發,強化了對古村落文化的保護意識。

看著一座座紮根在仙居山山水水間的古橋,以及古村落的圖片,我為攝影師的追求與付出,喝彩!

19.帶得走的「中國縣域綠色發展(仙居)論壇」

2019年8月18日。以「智聯北京,綠創仙居」為主題的——「第四屆中國縣域綠色發展仙居論壇」在北京舉行。

本次論壇,由北京大學經濟研究所和中共仙居縣委、仙居縣人民政府聯合主辦。來自國家有關部門、高校的領導專家以及各地100多位的金融界、投資界、企業界、工商界精英匯聚一堂,共同探討縣域綠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新理念、新方向、新路徑。

據悉,本次主論壇主題為:縣域綠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新思路和新模式。旨在為縣域經濟搭建一個政、產、學、研、諮的平臺,希望通過本次論壇,增進綠色產業的交流,分享綠色發展的成果。為全國縣域綠色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價值、有借鑑的實踐樣本。

論壇上,仙居縣委書記林虹的致辭,熱情洋溢。

她介紹了仙居的悠久歷史、深厚底蘊、壯美景色,以及仙居堅定主攻大產業,打造綠色經濟之城;致力建美大花園,打造生態宜居之城;聚焦深化大開放,打造活力迸發之城;用心優化大服務,打造創業創新之城的具體工作。

近年來,仙居在習總書記「兩山」理論指引下,緊緊把握新一輪改革開放的時代脈搏。以「浙江省唯一的綠色化發展改革試點縣」為載體,積極探索綠色發展新路徑、新模式。

從美麗山水到美麗經濟,從「顯山露水」到「山水增值」。

生態,成為這座千年古城最迷人的風景;綠色,成為這座山水畫城市最靚麗的底色。

如今的仙居,已然成為一方充滿生機與潛力的創業熱土。仙居人民希望以論壇為紐帶,搭起仙居對外交流合作的橋梁。

讓更多的人關注仙居、投資仙居,為仙居的發展出謀劃策、穿針引線。同時,她誠摯邀請大家:到仙居訪古問道、尋幽攬勝、養心洗肺。

縣域,是中國改革與發展的主戰場,是推進改革與發展的核心,也是推進中國經濟高質量綠色發展的主平臺。

論壇上,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主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部、九三學社中央政策研究室、天津海濱新區科委的有關領導專家分別作主題演講。大家重點圍繞「縣域綠色產業高質量發展」和「做大做強縣域綠色產業」兩大主題,就縣域經濟融入長三角一體化、鄉村產業振興、雙招雙引新模式,研討縣域綠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新思路。

當天下午,還舉行了第二屆神仙居·天姥山文化論壇,八位來自旅遊、傳媒、學術、文創產業等多個領域的專家學者坐而論道。大家從多個角度解讀、探討天姥山的產業價值與意義,為天姥山的進一步開發與保護,提供寶貴建議。論壇期間,部分與會人員實地考察了北大醫療產業園。

仙居,先後被評為國家級生態縣、中國長壽之鄉、中國慈孝文化之鄉、「美麗中國」十佳旅遊縣、中國百佳深呼吸小城。

仙居綠色發展有哪些特色呢?這幾年來,經濟發展速度緣何走在浙江26個山區縣的前列?

概括起來說,有「六個率先」:率先構建綠色發展指標體系和評價體系。

在全國縣級率先構建綠色發展指標體系和評價體系。逐步形成生產方式循環化、生活方式低碳化、全域空間生態化、治理機制現代化的綠色化發展格局。

率先實現城鄉空氣品質監測系統全覆蓋。在全國率先實現城鄉空氣品質(PM2.5)監測系統全覆蓋,常年空氣品質全優。仙居,也是中國第一個實現碳匯交易的縣。

率先實施「河長制」。在全國率先實施「河長制」,找到「汙染在水裡,根子在岸上」癥結。從2012年起,仙居在全域2142條大小溪流,實行河道管理河長負責制。描繪了一幅水清、岸綠、景美的水墨畫卷。現在「河長制」做法,已經被推廣到全國各地。

率先推行全域人畜分離。為推行全域人畜分離,拆除了全縣6萬多個散戶飼養豬圈、牛欄。以村為單位,集中建設「仙豬公寓」,建沼氣池,集中收集有機肥,發展有機農業。有效改變了農村沿襲千年的生產、生活陋習。

率先建設全域綠道網。仙居,構建了一張492公裡長的濱水綠道網,串聯起全縣的美麗鄉村、景區景點和農業觀光園。仙居綠道,被譽為「中國最美綠道」,榮獲「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

全國首批國家公園試點。仙居國家公園頒布實施全國首個縣級《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計劃》和《國家公園全域禁獵令》,並對多部門多頭管理的體制進行了有效整合。

仙居縣域綠色化發展改革成果總結。2015年,浙江省政府批覆仙居:實施開展縣域綠色化發展改革試點:總體目標是到2017年,形成循環化的生產方式、低碳化的生活方式、生態化的空間格局、建立現代化的治理機制;到2020年,建成全省縣域綠色經濟發展示範區、綠色生活方式踐行區、生態文明建設先行區、綠色化發展體制機制創新區,為全省推進縣域綠色化發展積累經驗、提供示範。

四年多來,仙居聚全縣之力,紮實推動各領域改革,全縣經濟社會向綠色轉型,邁出了堅實的步子,階段性成效明顯。「綠色化發展改革經驗」入選《2017年度中國改革案例》,獲評為「2017年度綠色發展優秀城市」,獲評「2018年度全國綠色發展百強縣」、「2018年度全國投資潛力百強縣」。對此,浙江省經濟體制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發文,將仙居的經驗做法向全省推廣。

通過試點,進一步打開了「兩山」通道,生態資源優勢加速向經濟優勢、發展優勢轉化。主要工作成效體現在:經濟發展加快轉型,綠色產業不斷強健;城鄉一體融合轉軌,生態活力持續釋放;生活方式逐步轉變,綠色致富形成示範;綠色品牌提升轉靚,宣傳效應不斷放大。

其主要做法是,致力改革突破,著力構建強效推進機制;謀定綠色導向體系、配強組織領導力量、發動社會全面參與;致力產業轉型,著力打造綠色經濟引擎。特色是深挖農旅特色資源,加速鄉村產業融合,放大富民產業鏈;推進傳統產業改造,建設生態工業高地,打造綠色製造升級版;搭建產業服務平臺,推動新興產業落地,培育綠色經濟增長極。

之前,在「第二屆中國縣域綠色發展(仙居)論壇」上,身著紅色開領上衣,一頭齊耳短髮的林虹,以一幅大寫的仙居山水畫為背景,將仙居縣黨建工作第一責任人的形象,體現在論壇《仙人居處多錦繡 綠水青山入畫來》為題的開場白中了——「歡迎大家來到『仙人居住的地方』!

她將詩情畫意的仙居客情,與縣委一以貫之堅持「綠色發展」戰略,作了巧妙融合。

著眼機制創新,打破傳統模式,不斷釋放改革紅利;組建綠色智庫,構建借力機制,不斷完善智力支撐體系;倡導試點示範,加大宣傳推廣,不斷濃厚改革氛圍。

而講到「首屆綠色發展(仙居)論壇」,林虹當時用四句詩進行概括,那就是「『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具體說,「遠看山有色」就是,首先帶動了一批新項目:神仙居旅遊度假區擴容、特色小鎮:神仙氧吧小鎮、中國楊梅小鎮等「眾星拱月」;

其次是,催生了一批新業態:已連續舉辦三屆神仙居高空扁帶國際挑戰賽事、運動康體、影視拍攝合作廣泛;

再是,產出了一撥新效益:仙居躋身「美麗中國」十佳旅遊縣、列入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單位、旅遊產業效益猛漲。

「近聽水無聲」意思是,綠道建設倒逼了工業企業轉型:有大小33家醫化企業關停和搬遷;

綠道建設倒逼了水環境治理:全域實施「人畜分離」革命、全域水源管理實施「河長制」,創造了「兩個省內率先」,獲得全省「清三河」達標縣、浙江省治水「大禹鼎」;

綠道建設倒逼了城鄉面貌大變:以打通舊城區斷頭路為標緻,全面啟動舊城四大區塊拆遷、與浙江省住建廳合作,推進城鄉建設綜合轉型試點,已建成省、市級森林村莊181個、市級美麗鄉村12個。

「春去花還在」講的是,仙居每個月都有以「花果」為主題的農旅節慶活動:三月的油菜花、四月的牡丹花、五月梔子花、六月的楊梅節,油菜花、楊梅、向日葵3個觀光帶,被列入農業部150個「中國美麗田園」名錄。

「人來鳥不驚」指的是,2014年3月,仙居獲準列入環保部首批國家試點。縣裡出臺了全國首個縣級「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計劃」、頒布了全國首個「國家公園全域禁獵令」。

仙居國家公園,曾為等待三隻草幼鳥長大飛走,而停工兩個月的故事,這故事還上了央視。結果,仙居群眾自發拯救放生小豹貓等善舉,在全國成了廣為傳頌的一個大故事。

仙居,實施系列綠色行動,上上下下已形成共識。

「仙居要抓住全省唯一縣域綠色化發展改革試點縣的機遇,紮實推動生態資源與旅遊觀光、信息經濟、健康養生等產業深度融合,推動鄉村自然資本加快增值,實現百姓富、生態美。」

浙江省委書車俊的這番話語,在我們的耳邊,更在心裡。淡竹鄉下葉村黨支部書記應老糯,說得非常激動。(未完待續)

作者:蔣鑫富 (筆名 江風)浙江紹興人。主任記者。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會員。

相關焦點

  • 蔣鑫富長篇紀實連載《我的初心我的村》——導讀(中英文版)
    黨建好故事創作編輯研究中心(數位化中心)蔣鑫富創作的長篇紀實文學《黨建好故事》(卷一)《我的初心我的村——在那神仙居住地方的100個中國村莊》連載仙居,是北宋景德四年(1007),宋真宗以其「洞天名山屏蔽周衛,而多神仙 之宅」,詔改而來,立縣至今已有1600多年歷史。
  • ...連載《我的初心我的村》第四章 紅色+綠色 75.在永安溪源頭靈江源
    黨建好故事創作編輯研究中心(數位化中心)蔣鑫富創作的長篇紀實文學《黨建好故事》(卷一)《我的初心我的村——在那神仙居住地方的100個中國村莊》連載75.在永安溪源頭靈江源一面鮮豔的五星紅旗,在大山深處高高飄揚。
  • 熊育群長篇紀實文學《鍾南山:蒼生在上》
    在我的閱讀記憶中,《收穫》有許多標誌性的首發,而這次在「長篇小說專號2020年春卷」上推出熊育群的長篇紀實文學《鍾南山:蒼生在上》當屬又一次標誌性的動作。這裡所說的「標誌性」當然不是指它的非虛構,而是指在國家和民族命運面臨重大考驗之時,如此近距離地用文學的方式呈現自己的立場在《收穫》的歷史上這是第一次。
  • 《我的初心我的村》連載11(第一章)古城鎮,一盞不滅的心燈
    蔣鑫富 著《我的初心我的村——在那神仙居住地方的100個中國村莊》(上接21.村民為何「四按手印」)22. 古城鎮,是一盞不滅的心燈也習慣了。同時,必須架構上面所說的一切,我說的這「架構」二字,絕不能與「虛構」劃等號。因為,這都是為了寫好故事,所服務於藝術需要的素材,也叫寫作能力或叫創作技巧。如果,成為具備必不可少的元素,這樣的故事,其細節就全部是真實的。用文學的術語講,那就是紀實,用寫小說一樣的藝術投入,寫這個紀實故事。小說,就是講故事。用小故事、小細節串起來,合成一個大故事。
  • 人民日報長篇連載:仙居振興村裡的「幫扶團」
    「黨建好故事」名師名家工作室蔣鑫富老師歷時18個月創作的26萬字長篇紀實文學《我的初心我的村一一在那神仙居住地方的100個中國村莊》。目前,探索形成了鄉村旅遊帶動、土地流轉增收、並村抱團發展等8種村級集體經濟多元增收、可持續發展的成功模式,有效推動村級經濟走上發展快車道。放下電話,已是午後。「我剛從仙居回到在椒江的家裡,上午是省殘聯領導來村裡慰問了……」「哦!去133-6號慰問、村委委員張彩玉家了嗎?未等電話那頭的埠頭鎮振興村駐村指導員兼第一書記張新建說完話,我就接過話茬,急急地問開了。
  • 經典好書推薦《走過西藏》作者馬麗華,西藏紀實文學大師
    前三部曾於上世紀九十年代結集為《走過西藏》,暢銷海內外,被評論界稱之為「中國當代文壇稀缺之物」,「在文學與人類學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作者由此享有作家兼職類學工作者之稱,這四部長篇紀實亦被視為中國文學人類學的開山之作。
  • 少年(長篇連載之十一)
    「我說去思雯雯家吃飯空手二腳的,給拿上幾個雞蛋,再給你留下幾個你好煮著吃。」健生聽出了連城的難為,本來就十幾個雞蛋,全拿著也不顯多,怎麼再給他放呢?「不用給我放,昨天吃進去的今天還泛雞糖屎味。」「那我就起身也,思雯雯叫我十點半到她家」,連城遲疑不定的手立馬清晰準確的挽起雞蛋袋子。
  • 連載九|莆田青年作家林雙輝在線原創長篇連載小說《七零後》第九篇:通電給老家帶來光明,磨漿做米粉幾多鄉愁……
    七零後》首篇登場,邀你共創……《七零後》連載二:原創|連載二:莆田青年作家林雙輝在線原創長篇連載小說《七零後》第二篇登場,邀你共創……《七零後》連載三:原創|連載三:莆田青年作家林雙輝在線原創長篇連載小說《七零後》第三篇登場,邀你共創……
  • 讀我的書|鈕敏紀實散文集《五味子》:走進異彩紛呈的非遺故事
    今天,《五味子:走進你我的多彩人生》的作者鈕敏,做客環球網文化頻道,以音視頻的方式,分享這部散文集創作背後的故事與思考。「艱難困苦,玉汝於成」—— 文中的每位主人公無不經歷經歷著世事變遷、人情冷暖和滄海桑田,而初心、愛心、仁心不變。作家鈕敏分享的更多內容,請點擊視頻獲取。
  • 董香《盛世龐貝》歷史紀實小說有聲版 一,發行星火文苑有聲平臺
    董香《盛世龐貝》歷史紀實小說有聲版 一,發行星火文苑有聲平臺星火文苑文學平臺《Chengde volleyball as Brilliant as Pompeii City》《盛世龐貝》歷史紀實小說有聲版一 序言盛世龐貝 之 自序 誦 迷聲來自星火文苑文學平臺00:0004:57《Page》Author
  • 葉永烈坐著時光穿梭機,在科幻與紀實中穿梭60年
    在紀實文學領域,他又是一位成就卓著、聲名顯赫的重量級作家葉永烈從11歲起發表作品,19歲寫作第一本書,20歲成為《十萬個為什麼》的主要作者,21歲就完成了影響巨大的《小靈通漫遊未來》。1978年是葉永烈創作生涯的一個轉折,他寫就的《小靈通暢遊未來》在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這部作品復甦了僵化已久的科學人文思維。
  • 長篇連載|輕熟女的性情歲月(8)
    【長篇連載 | 輕熟女的性情歲月:愛情交叉感染(8)】唐子平正要親吻林朵朵,突然,一股冷冷的、軟軟的感覺迅速突襲了林朵朵的後背。林朵朵驚呼起來。唐子平一個激靈,抱著林朵朵迅速坐起來。借著不遠處路燈透進來的微弱燈光細看,原來,他們竟倒在了一窪臭水上!林朵朵哭笑不得,捶著唐子平的胸膛,小聲罵:「唐子平,你笨死了!
  • 葉永烈:我願把有限的生命凝固在作品之中
    1983年,您的長篇科幻小說《黑影》遭到密集性的批判,帶給您怎樣的影響?葉:我不到20歲成名,在當時很轟動,但《十萬個為什麼》只是一些短的文章。我有點小野心,想寫長篇,就寫了《小靈通漫遊未來》。您是「雙肩挑人物」,一頭挑紀實文學,一頭挑科普作品,在您的創作經歷中,紀實文學和科普作品分別佔多大的比例,能給讀者介紹一下您的作品類型嗎?葉:人們以為中國有同名同姓的兩個葉永烈,一個是寫紀實文學的葉永烈,一個是寫科普作品的葉永烈。
  • 【少年文學雜誌《十月少年文學》】適合8歲-15歲,國內重量級少年雜誌,提高閱讀量和寫作水平,給孩子真正的文學滋養!
    ,代表作有《兒童文學的春天》等8本評論集和《春雨的悄悄話》等40多本作品集;王泉根:文學評論家,長期從事中國現當代文學與兒童文學研究,代表作《現代中國兒童文學主潮》;束沛德:文學評論家,國際兒童讀物聯盟中國分會(CBBY)執行委員……編委陣容匯聚了小說家 、散文家、童話家
  • 科幻與紀實,回憶葉永烈的文學之路
    《葉永烈文集》(科普作品卷)的總序給出了如下答案:「一是隨著年歲的增長,『四十而不惑』,我更為深切地關注時代的命運,國家的命運;二是自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中國政治氣氛開始寬鬆,使我能夠涉足當代政治領域中的重大題材;三是我自小就喜歡文學,我在從事科普創作之前,曾寫過詩、小說、散文等等。」▌2008年10月25日,葉永烈在籤名售書。
  • 秦維憲|口述歷史:史學研究方法的重大變革——紀實文學作家葉永烈...
    我畢業於北大化學系,剛開始是創作科普作品,後來踏上紀實文學創作道路,也即主要是傳記文學的創作,這完全是因為我們國家走過了那麼多艱難曲折的道路,其中有許許多多歷史經驗和教訓,可為今日實現現代化之殷鑑,而口述歷史能夠較好地來完成這件有意義的工作。
  • 《被風吹過的夏天》長篇青春校園小說連載一
    正文一日中午,像往常一樣,來到圖書館,選著還未看完的文學名著。接下的聊天,很是融洽,讓美女不禁有種相見恨晚,終遇知音的感覺,多年的文學閱讀總算派上用場了,不然話不投機,豈不錯失良機?「對了,美女你哪個系的?」這話想問很久了。
  • 長篇連載小說《情迷三岔鎮》第十三章:強姦之戀
    我猜想剛才接劉佳電話的是不是王和平,他們計劃好了要怎樣處理我,或者說是替劉佳報復我。  「你知道嗎,醫生說了,幸虧發現的及時,否則我妹妹她就沒命了!」劉豔冷冷的看著我,卻沒把我當仇人看,只是替她的傻妹妹擔心。  「這一切都是我的錯!」
  • 我的創作談:文學改變我的命運
    以前在業餘時間喜歡上網,那個時候網站盛行,喜歡用網名在網上發表作品,寫多了,思路開闊,有點文思泉湧的感覺,於是試著在網上連載,沒想到點擊率高,粉絲催著更新,網友們在帖子後面指點和鼓勵,創作高峰時期,兩個長篇小說同時更新,慢慢的就在文學圈凸顯出來了。
  • 連載5年,300份豐滿,「比村乳業」終於開啟了新路
    比如當我在推特上刷到那張藍白相間的圖片,任思緒翩飛,死寂的心在選題會開始前十分鐘又變得活絡了起來。 和我同樣受用的還有世界各地幾萬萬的LSP,正是有了這獨一份的元氣,讓我們總算能從周而復始的打工生活中,感到一絲慰藉—— 沒有人可以否認,《星期一的豐滿》才是打工人的「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