枳殼(zhǐ qiào)是《中國藥典》收錄的草藥,藥用來源為芸香科植物酸橙Citrus aurantium L.及其栽培變種的乾燥未成熟果實。7月果皮尚綠時採收,自中部橫切為兩半,曬乾或低溫乾燥。枳殼性苦、辛、酸、溫,具有理氣寬中、行滯消脹的功效,主治胸脅氣滯,脹滿疼痛,食積不化,痰飲內停;胃下垂,脫肛,子宮脫垂等病症。枳殼在我國多地都有生產,以湖南和江西的產品為佳。其中江西省新幹縣的枳殼又名商洲枳殼、三湖枳殼,具有"果肉厚,外翻如覆盆,瓤瓣數較多"的特點,其藥用的有效成分優於其他品種,被列為中國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始載
於《雷公炮炙論》。《本草圖經》在枳實條下雲:"枳殼,今京西江湖州郡皆有之,以南州者為佳,……舊說,七月、八月採者為實九月、十月採 者為殼。今醫家多以皮厚而小者為枳實,完大者為殼。"《本草衍義》曰:"枳實、枳殼一物也,小則其性酷而速,大則其性詳而緩。"《綱目》將枳實、枳殼合併於"枳"條下,雲:"枳實、枳殼氣味功用俱同,上世亦無分別。魏晉以來,始分實、殼之用。"綜上所述,歷代本草均認為枳殼、枳實為同一來源,以果實大小及成熟程度來區分,再參考"枳實"條下"品種考證"內容,宋以後原植物主要為酸橙,與今藥用情況相同。
《本草綱目》:枳實、枳殼,氣味功用俱同,上世亦無分別,魏、晉以來,始分實、殼之用。潔古張氏,東垣李氏,又分治高治下之說。大抵其功皆能利氣,氣下則痰喘止,氣行則痞脹消,氣通則痛刺止,氣利則後重除,故以枳實利胸膈,枳殼利腸胃,然張仲景治胸痺痞滿,以枳實為要藥,諸方治下血痔痢,大腸秘塞,裡急後重,又以枳殼為通用,則枳實不獨治下,而枳殼不獨治高也。蓋自飛門至魄門,皆肺主之,三焦相通,一氣而巳,則二物分之可也,不分亦無傷。《杜壬方》載瘦胎飲,張沽古《活法機要》改以枳術丸日服,令胎瘦易生,謂之束胎丸。而寇宗爽《衍義》言,胎壯則子有力易生,令服枳殼藥,反致無力,兼子亦氣弱難養,所謂縮胎易產者,大不然也。以理思之,寇氏之說,似覺為優,或胎前氣盛壅滯者宜用之,所謂八、九月胎必用枳殼、蘇梗以順氣,胎前無滯,則產後無虛也。若氣稟弱者,即大非所宜矣。
《本草經疏》:枳殼,氣味所主,與枳實大略相同。但枳實形小,其氣全,其性烈,故善下達;枳殼形大,其氣散,其性緩,故其行稍遲,是以能人胸膈肺胃之分及入大腸也。其主風癢麻痺,通利關節,止風痛者,蓋肺主皮毛,胃主肌肉,風寒溼入於二經,則皮膚瘙癢,或作痛,或麻木,此藥有苦洩辛散之功,兼能引諸風藥入於二髒,故為治風所需,風邪既散,則關節自然通利矣。其療勞氣咳嗽,背膊悶倦者,蓋亦指風寒鬱於上焦,則肺氣滯而為悶倦咳嗽。《經》曰:肺苦氣上逆,急食苦以洩之,枳殼味苦,能洩至高之氣,故主之也。又肺與大腸為表裡,風邪入肺,則併入大腸,風熱相搏而為腸風下血,苦寒下洩之氣,則血熱清而風自除矣。其主散留結胸膈痰滯,逐水,消脹滿,安胃諸證,悉與枳實相同,第其氣稍緩耳。""今世多用以治婦人胎氣不安,或至八、九月為易產之劑,動輒資用,殊不知婦人懷孕,全賴氣血以養胎,氣血充足則胎自易產,且娠婦至八、九月精神睏倦,四肢軟弱,飲食減少,動息喘促,何莫非虛弱之症,而更用此耗散之藥耶?
品種分類
① 綠衣枳殼:為植物枸橘的近成熟果實,呈半圓球形,直徑約2~3.5釐米。外皮橙褐色或綠黃色,散有眾多小油點及網狀隆起的皺紋,密被細柔毛。果實頂端的一面有明顯的花柱殘基,基部的一面有果柄痕或殘留短果
柄。橫切面果皮厚4~6毫米,黃白色,沿外緣有1~2列棕黃色油點;瓤囊6~8瓣幹縮呈棕褐色;中心柱寬4~6毫米。氣香,汁胞味微酸苦。產福建、陝西等地。
② 酸橙枳殼:又名川枳殼、江枳殼。為植物酸橙的近成熟果實,多橫切成半圓球形,直徑4.5~5.5釐米。表面綠褐色或綠棕色,略粗糙,散生多數油點。頂端一面有花柱殘基,基部一面有果柄痕。橫切面果皮厚約6~12毫米,中果皮黃白色,邊緣有1~2列棕黃色油點;瓤囊10~13瓣,棕褐色,每瓤囊中常有種子數粒;中心柱寬7~11毫米。氣香,汁胞味苦而後酸。產四川、湖北、湖南、江西、浙江等地。
③ 香圓枳殼:又名江枳殼、川枳殼。為植物香圓的近成熟果實,外形與酸橙枳殼相似。表面褐色或棕褐色,花柱殘基的周圍通常有一圈金錢環。橫斷面果皮厚7~13毫米,中果皮呈灰白色或白色;瓤囊10~12瓣;中心柱寬4~7毫米。氣香,汁胞味酸而後苦。產四川、江西、浙江等地。
④ 玳玳花枳殼:又名蘇枳殼。為植物玳玳花的近成熟果實,通常橫切為二,呈半圓球形,直徑3~4釐米。表面青黃色或橙黃色,有眾多細小的油點及網狀皺紋頂端一面有微小凸起的花柱殘基,基部的一面有殘存的宿萼及果柄痕。橫斷面果皮厚5~10毫米,棕黃色;瓤囊9~12瓣;中心柱寬4~8毫米。氣香,汁胞味苦而後酸。產江蘇。
功能主治
破氣,行痰,消積。治胸膈痰滯,痞,脅脹,食積,噫氣,嘔逆,下痢後重,脫肛,子宮脫垂。
①《藥性論》:治遍身風疹,肌中如麻豆惡癢,主腸風痔疾,心腹結氣,兩脅脹虛,關膈擁塞。
②《日華子本草》:健脾開胃,調五臟,下氣,止嘔逆,消痰。治反胃,霍亂瀉痢,消食,破癥結痃癖,五膈氣,除風明目及肺氣水腫,利大小腸,皮膚癢。痔腫可炙熨。
③《開寶本草》:主風癢麻痺,通利關節,勞氣咳嗽,背膊悶倦,散留結、胸膈痰滯,逐水,消脹滿、大腸風,安胃,止風痛。
④《珍珠囊》:破氣,洩肺中不利之氣。
⑤《醫學啟源》:《主治秘訣》雲,破心下堅痞,利胸中氣,化痰,消食。
⑥《綱目》:治裡急後重。
⑦《現代實用中藥》:治咳嗽,水腫,便秘,子宮下垂,脫肛。
藥理作用1、增加冠脈流量和腎血流血
降低心肌氧耗量麻醉犬靜脈注射0.02-0.5mg/kg,均呈升壓效應,劑量大,升壓明顯。靜脈灌注每分鐘0.2mg/kg,;腎血流量增加75%,尿量增加一倍。有很強的誘發心肌節律的作用,其強度與腎上腺素相當,而比多巴胺和辛弗林強。枳殼中所含的辛弗林為腎上腺素 a-受體興奮劑,對心臟B-受體也有一定的興奮作用。有收縮血管,產生升高血壓的作用。對心、腦、腎等血流量的影響麻醉犬靜脈注射枳實注射液(每1ml=4g生藥)1ml/kg,有顯著的增加腦血流量的作用。注射後腦血流量平均增加82.6±20.56ml/100g 腦重/分鐘(P<0.01)。平均增加數相當於注射前腦血流量的86.4%。腦血管阻力指數平均降低0.428±0.12(P<0.01),有顯著降低腦血管阻力的作用。靜脈滴注1.5ml/kg 對腦血流量的影響不明顯。麻醉犬靜脈注射枳實注射液1.5ml/kg有顯著的增加腎血流量的作用,平均加64.5±9.4ml/100g腎重/分鐘(P<0.01),平均增加數相當於注射前腎血流量的53.9%,腎血管阻力指數平均降低0.519±0.176(P<0.05),有顯著的降低腎血管阻力的作用,但同樣劑量靜脈滴注則作用不明顯。上述劑量靜脈注射後在血壓升高的同時,股動脈血流量均減少,平均減少量為用藥前的41.3%,血管阻力亦增加。
2、利尿作用
犬靜脈注射枳實注射液和N-甲基酪胺都有明顯增加尿量的作用,同時血壓與腎血管阻力明顯增高。其利尿作用可能是通過抑制腎小管重吸收等其他作用而產生。另有研究認為枳實通過強心收縮腎血管,增高濾過壓而發揮排鈉利尿作用。
3、對胃腸平滑肌的作用
枳實煎劑對小鼠離體腸管部分呈抑制作用,而兔離體腸管則全部表現抑制。此作用可被乙醯膽鹼所拮抗。但給胃痿及腸痿的犬灌胃100%枳實後卻有興奮作用,能使胃腸運動收縮節律增加。給犬灌胃100%濃縮枳實液1ml/kg,可見小腸消化間期綜合肌電的周期和Ⅰ相時程縮短,Ⅱ相時程延長。表明枳實有增強小腸平滑肌緊張程度和位相性收縮功能。
4、對子宮平滑肌的作用
枳實煎劑對未孕及已孕的兔離體子宮、在位子宮和未孕兔的子宮痿均有明顯的興奮作用,能使子宮收縮節律增加。但對小鼠離體子宮不論已孕或未孕部分起抑制作用。
5、抗變態反應的作用
枳實的熱水溶性凍幹的浸膏用於大鼠被動皮膚過敏反應(PCA)試驗,100-3200mg/kg靜脈注射,具有明顯抑制能力。體外檢測對大鼠腹膜肥大細胞釋放組胺的能力亦顯示較強的抗過敏活性,其主要有效成分為蜜桔黃素、柑桔黃酮和3,5,6,7,8,3',4'-七甲氧基黃酮。性味苦;酸;性微寒 歸經:肺;脾;肝;胃;大腸經功能主治:胸膈痞滿;脅肋脹痛;食積不化;脘腹脹滿;下痢後重;脫肛;子宮脫垂。脾胃虛弱及孕婦慎服。
藥材鑑別
果實呈半球形,直徑3-5.5cm。外皮綠褐色或棕褐色,略粗糙,散有眾多小油點,中央有明顯的花柱基痕或圓形果柄痕。切面中果皮厚0.6-1.2cm,黃白色較光滑,略向外翻,有維管束散布,邊緣有棕黃色油點l-2列。質堅硬,不易折斷,瓤囊7-12瓣,少數至15瓣,囊內汁胞幹縮,棕黃色或暗棕色,質軟,內藏種子。中軸堅實,寬5-9mm,黃白色,有一圈斷續環列的維管束點。氣香,味苦、微酸。以外果皮色綠褐、果肉厚、質堅硬、香氣濃者為佳。
原植物
1.繁殖
(1)育苗移栽
選壯年樹上結的成熟果實採籽,陰乾混沙三成,埋於沙坑中備用,苗床選沙質壤土作畦,驚蟄前後按行距8釐米條播,覆土約半釐米,輕壓使種子與土接合,並蓋麥稈澆水,出苗後,可揭去蓋草並鋤草,施稀糞水肥。秋天按株距7~8釐米間苗或補苗。待苗生長3~4年後,選無病蟲害的壯苗,在夏季按株行距15釐米移栽定植。
(2)芽接(枝接成活較差)
在寒露節前後選2~3年生無病蟲害的良種壯枝,摘葉留柄,再把枝睥芽和一小塊木質部一齊削成盾形的接穗,然後在砧木(帶根的苗木)的樹幹橫向割斷樹皮(不割進木質部),再在其中央向下割一刀,使成丁字形。把接穗的木質部去掉以後,立即嵌到砧木的割口裡,綑紮固定。接活後把接部以上的砧木割去,只讓接穗生長。在接後第2~3年,按株行距45釐米定植,先挖抗,將苗木放上,理好根後填土,隨後輕輕往上提苗木,使鬚根舒展,再填土踏實。
(3)高枝壓條法
在12月前後,選壯樹上2~3年生的枝,環切一條寬約1釐米的縫,剝去樹皮,並繳溼泥,外用稻草包好,每天或隔天澆水一次,半個多月可生根,壯樹每樹可接6~10枝,約2個月後切斷,栽於地裡,5~6月再定植。
2.田間管理
(1)中耕除草
每年三四次,過幹灌水,過溼則排水。
(2)施肥
採用環狀施肥法,在樹冠下挖一條寬約7~8釐米,深約3釐米的圓溝,於開花前,果如指大(生理落果已定後)和採果後各施肥一次,可用人糞尿、塘泥、草木及、骨粉、廄肥等,每株每次約25~35千克。
(3)修枝
成樹多在冬季進行,可剪去下垂枝(衰老)、刺、殘留果柄、枯枝及分布不勻的密生側枝、重疊枝、交叉枝和病蟲害枝等。
3.病蟲害防治
(1)潰瘍病
危害枝葉果實,葉首先見黃色針狀小斑,漸隆起破裂,海綿狀帶灰白色,常落葉,畸形。應及時修剪病枝燒毀,春芽前噴200倍波爾多液。
(2)瘡痴病
危害葉、枝梢、果實,初起病斑棕紅色,後擴大變暗,成疣狀突起,防治方法同上。
(3)煤病
介殼蟲、蚜蟲等寄生後誘發,葉面現煤灰樣的小病斑,後擴大,葉面被黑膜,應注意排水,修剪,通風透光,撲滅害蟲。
天牛、紅蜘蛛、介殼蟲、潛葉蛾、柑桔大頭蠅等,用適當殺蟲劑處理。
4.採收加工
宜在大暑前後採摘,過早則果小,過遲則果瓤過大,肉薄,影響質量。選採綠色尚未成熟的果,在晴天橫切對開,一片一片鋪開(一般可在草蓆上),曬時瓤肉(切口)向上,切勿沾灰、沾水,曬至半乾後,再反轉曬皮至全乾。若陰雨天,可用火炕,切口向下,被炕火力稍大點,半乾後,小火炕至全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