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客家」的第一印象是在小時候,一次偶然聽到父親提到這個詞。
當時我就產生了莫名的聯想,心裡卻說不清是為何。
感覺「客家」這兩個字不但好聽,裡面還似乎隱涵了更多的深意。
而那時年幼的我,卻又無法表達出來。
後來,只要跟客家有關的事物,都會引起我濃厚的興趣。
如客家菜中很有特色的「客家小炒」,便是其中之一。
這道菜食材的選用雖貌似隨意,做出來像一道燴炒雜菜,其實卻不露聲色,藏著「乾坤」。
平實中,也充分展現出客家人的個性——克勤克儉,而又善於創新。
我也就地取材,做了一道「客家小炒」,作為呼應。
食材:油豆泡、香菇、韭菜花、蝦皮、雞蛋、榨菜絲
配料:蒜片、紅蔥頭
調料:油、魚露、生抽
做法:
1. 油豆泡切絲,香菇切丁,韭菜花切寸段,紅蔥頭切碎,雞蛋碗中打散備用。
2. 炒鍋先放入適量油,倒入雞蛋,快速炒散盛出;再用少許油,將香菇煸至幹香盛出。
3. 鍋中再次放入適量的油,加一點豬油會更香,用中小火將蝦皮、蒜片、紅蔥頭爆香。
4. 依次放入油豆泡、香菇、雞蛋碎、榨菜絲、韭菜花,用大火爆炒一分鐘,烹入魚露與生抽,翻炒均勻,即可出鍋。
這道菜味道豐富,配上兩碗糙米飯,我和先生都吃得津津有味。
當然,客家的美食太多,「客家小炒」即可管中窺豹。
能做出美食的民族,其民風也一定有了不起的一面。
「客家人是剛柔相濟,既剛毅又仁愛的民族。」
19世紀英國學者愛德爾對客家人的評價,食髓知味。
薌的日子 我和小美
薌的日子 向光而生
薌的日子 土豆有話說
薌的日子 忍就是愛
薌的日子 方寸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