薌的日子 客家小炒

2021-02-16 薌的日子

我對「客家」的第一印象是在小時候,一次偶然聽到父親提到這個詞。

 

當時我就產生了莫名的聯想,心裡卻說不清是為何。

 

感覺「客家」這兩個字不但好聽,裡面還似乎隱涵了更多的深意。

 

而那時年幼的我,卻又無法表達出來。

 

後來,只要跟客家有關的事物,都會引起我濃厚的興趣。

 

如客家菜中很有特色的「客家小炒」,便是其中之一。

 

這道菜食材的選用雖貌似隨意,做出來像一道燴炒雜菜,其實卻不露聲色,藏著「乾坤」。

 

平實中,也充分展現出客家人的個性——克勤克儉,而又善於創新。

 

我也就地取材,做了一道「客家小炒」,作為呼應。

 

食材:油豆泡、香菇、韭菜花、蝦皮、雞蛋、榨菜絲

 

配料:蒜片、紅蔥頭

 

調料:油、魚露、生抽

 

做法:

 

1. 油豆泡切絲,香菇切丁,韭菜花切寸段,紅蔥頭切碎,雞蛋碗中打散備用。

 

2. 炒鍋先放入適量油,倒入雞蛋,快速炒散盛出;再用少許油,將香菇煸至幹香盛出。

 

3. 鍋中再次放入適量的油,加一點豬油會更香,用中小火將蝦皮、蒜片、紅蔥頭爆香。

 

4. 依次放入油豆泡、香菇、雞蛋碎、榨菜絲、韭菜花,用大火爆炒一分鐘,烹入魚露與生抽,翻炒均勻,即可出鍋。

 

這道菜味道豐富,配上兩碗糙米飯,我和先生都吃得津津有味。

 

當然,客家的美食太多,「客家小炒」即可管中窺豹。

 

能做出美食的民族,其民風也一定有了不起的一面。

 

 「客家人是剛柔相濟,既剛毅又仁愛的民族。」

 

19世紀英國學者愛德爾對客家人的評價,食髓知味。

薌的日子 我和小美

薌的日子 向光而生

薌的日子 土豆有話說

薌的日子 忍就是愛

薌的日子 方寸之間

相關焦點

  • 客家小炒 | 美味菜譜推薦
    客家人從內地到了臺灣之後,大多住在桃園、新竹等地,在那邊衍生出了很棒的客家文化,今天在我的廚房,就讓你們了解一下,在臺灣的客家人,究竟吃些什麼東西。詹姆士說想了解一個客家菜廚師的水準,從這道簡單的客家小炒就可以看出來哦!▼▼▼客家小炒:「我長這個樣子!」
  • 周杰倫為媽媽做的「客家小炒」,憑啥成為臺灣名菜?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李麗 在剛過去的母親節,周杰倫親自下廚為媽媽做了一道菜,名叫「客家小炒」。很多吃貨立刻去查菜譜,發現它竟是一道臺灣名菜。
  • K媽 |傳統客家菜:客家小炒一定要學會做
    今天我們來做客家小炒,這是很經典的一道客家菜,裡面的材料不一定要一模一樣,但是五花肉和幹魷魚一定不能省略,它們可是靈魂所在哦。先把幹的魷魚放在冷水裡浸泡大約3——4個小時,剝掉薄膜和中間那根骨,橫著切成條。一定要橫切,如果豎著切,炒出來的魷魚會捲起來就不好看了,客家小炒裡的每道材料都是長形狀的。
  • 客家小炒 | 什麼?這樣一道簡單的料理就能檢驗出大廚的水準?!
    客家人從內地到了臺灣之後,大多住在桃園、新竹等地,在那邊衍生出了很棒的客家文化,今天在我的廚房,就讓你們了解一下,在臺灣的客家人,究竟吃些什麼東西。詹姆士說想了解一個客家菜廚師的水準,從這道簡單的客家小炒就可以看出來哦!▼▼▼客家小炒:「我長這個樣子!」
  • 客家小炒
    客家人從內地到了臺灣之後,大多住在桃園、新竹等地,在那邊衍生出了很棒的客家文化,今天在我的廚房,就讓你們了解一下,在臺灣的客家人,究竟吃些什麼東西。詹姆士說想了解一個客家菜廚師的水準,從這道簡單的客家小炒就可以看出來哦!▼▼▼客家小炒:「我長這個樣子!」
  • 梅州市「粵菜(客家菜)師傅」工程「三十道客家菜名菜」評審結果公示
    經梅州市「粵菜(客家菜)師傅」工程客家菜專家組的評審,下列菜品擬獲梅州市「三十道客家菜名菜」稱號(名單附後),現予以公示。公示時間從2020年11月3日起至2020年11月9日止(5個工作日)。
  • 【客家美食】客家菜樸實無華食之有味!為吃貨們轉~
    無論慢火炆燒抑或暢快小炒火候總是足力滋味永遠鮮明無論慢火炆燒,抑或暢快小炒,火候總是足力,滋味永遠鮮明。——客家新故事炒客家菜炒的菜相當多,而典型的『四炒』是指客家小炒、薑絲炒豬腸、鴨血或豬肚炒韭菜、豬肺菠蘿炒木耳〈俗稱鹹酸甜〉這四道菜。
  • 客家美食|客家菜:樸實無華 食之有味
    無論慢火炆燒,抑或暢快小炒,火候總是足力,滋味永遠鮮明。1、客家菜特色:油 鹹 酸 香特色1:油古時客家人勞動多,客家菜多使用大肉肥油,油脂多好補充體力。 2、客家菜三怪:鹹 醃菜 酸 鹹有山就有客,客家人團結又節儉,以自己的文化為傲,發展至今,客家菜已自成一格。古早因客家人多遷徙,且多居住在丘陵地帶,勞動多需補充鹽份,所以客家菜普遍口味鹹、味道重。客家有句順口溜:『三兩豬肉四兩鹽,皆因沒菜煮這麼鹹。』
  • 客家苦筍煲、客家鹽水鴨、客家姜酒雞,推薦3道客家特色菜,好吃過癮!
    很高興和大家認識,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小編每天會給大家推薦幾道美味佳餚以及烹飪方法,我對於美食的熱愛,如果用一句話來形容,那就是:唯美食與愛不可辜負。我熱愛與他人分享美食,因為傳遞美食就是傳遞快樂,我非常真誠希望能和大家一起,一起製作美食,嘗試美味,讓我們一起加油吧!今天第一道美食:客家苦筍煲 推薦指數:5星 操作指數:2星
  • 鏡薌亭系名儒心
    鏡薌亭為宋時真州一處名勝古蹟,直到清代康乾時期尚存。《鏡薌亭記》描述了此亭的地理位置與入館後多次登臨之事;也以較多筆墨揭示真州歷史沿革和北宋以來鹽漕航運興旺、商賈雲集的都市盛況。鏡薌亭為宋時真州一處名勝古蹟,直到清代康乾時期尚存。後被毀。元大臣郝經拘滯真州時常遊斯亭。《府志》記載:「鏡薌亭,元國信使郝經留儀真所居之亭也,有記並詩。《雍正志》。」
  • 定南客家灰水粄(bǎn)製作方法
    定南客家灰水粄歷史淵源甚久,早在宋元時期就有製作食用灰水粄的習俗。由於其香脆可口,柔軟而有韌性,在製作過程中加入了韭菜、大蒜,食用時佐以米酸酒、薑末、辣椒,有壯陽補腎、健胃消食、軟化血管、驅除風寒感冒之功效。
  • 回薌偶記:滷麵之外的那些面,漳州小吃(3)
    回薌偶記:滷麵之外的那些面,漳州小吃(3)BY 小企9999離開薌城之前,記憶中非常溫馨飽足的一部分跟傳統年節有關。這是一碗我在小阿姨家偶遇隨手拍的在漳州,雖然街上有數不清的滷麵店,但是在重要日子裡,漳州人更喜歡自己在家動手做,因下料實在,往往比名店還好吃。滷麵,甚至可以反映漳州人家的夥食水平。毫無疑問這是漳州小吃界的扛把子,霸主地位毋庸置疑。
  • 客家黃粿
    ▲黃粿       客家美食種類繁多、風味獨特。客家黃粿是客家美食之一。因其色澤金黃、可口柔韌、味淳清香、營養豐富等特點,長期以來,為客家人所喜愛,更是他們待客的傳統美食。       客家黃粿製作工藝非常講究。選米、燒灰、瀝灰、蒸米、杵打、保存,每道工藝都不能草率,這樣才能做出純正地道的黃粿。
  • 【濤記客家廚房】新菜 來襲~ 秋冬的味道
    它不但脆嫩清香,味道鮮美,而且營養豐富,含有各種維生素、蛋白質、各種微量元素和碳水化合物,而且吃起來腸胃也沒什麼負擔,是一道不可多得的營養小炒。客家腊味--飄香脆骨,好吃忘不了,客家特色配方,香味入骨 唇齒留香--肉質緊實,緊韌耐嚼,滋味悠長,無油膩感,輕輕咬上一口,香味十足,愛不釋手。
  • 「客家女人喜戴銀,無銀配戴非客家」,為何客家婦女喜戴銀飾品
    戴銀飾是客家婦女的傳統。在客家人居住的村寨,最為顯眼的就是女人們的銀飾,不論是老婦、少婦、姑娘、娃子,都有著她們各自的銀飾打扮自己。銀飾從娃產起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更換、充實。剛落地不久的毛伢仔不分男女,婆婆就把她早準備好的「長命鎖」掛在毛伢仔的胸前.意思是鎖住富貴,長命百歲。
  • 客家人食過之後都說要私藏:108元吃5道客家經典招牌菜,9店通用!
    白灼蝦 半斤經典老壇酸菜魚 1份 招牌三杯鴨 1份皺皮椒小炒土豬肉 1份 客家煎讓豆腐 1份 上湯時蔬 1份  涼拌木耳專食傳統客家菜的客鼎·新客家餐廳I姐婆客家料理,地道客家人食過之後都話要私藏。 ◎客家蛋角煲&客家三杯鴨&河源菜乾煲◎ 客家蛋角煲雞蛋皮包裹著肉餡,有雞的滑嫩又有肉的香味,味覺享受、飽滿口感,湯汁還可以拌飯。
  • 客家女人七夕「拜七姐」
    據說七月初七是牛郎和織女在鵲橋相會的日子,七月七的水是他們相會喜極而泣的淚水;還有的說,每年的七月初七,仙女集中在天河沐浴,這一天所有的水源都有仙女們的洗澡水,因此這一天的水不管放多久都不會變質變味……取「七夕水」後要封存一個月,等足月後便可以拿來煮藥或者直接飲用。水不僅不會變質,而且可以清熱解毒。
  • 【客家】年底來一場原汁原味的客家婚禮,敢嗎?
    客家,是一個具有非常明顯特徵的漢族民系。客家文化習俗傳承千年、自成一家。客家婚俗是客家文化習俗中較有特色的一種習俗。男大當婚,女大當嫁,下面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客家人結婚的習俗。  說親合適後,女方提出條件,聘金若干,豬、酒、雞、魚若干,桔餅、糖果若干,農村要加上米、豆、粉、面若干;男方則提出要嫁妝若干,由媒人在男女雙方間調和講定。
  • 當客家男人遇上客家女人,絕配!
    想娶客家妹子,客家嶽母的要求就是:女婿至少得能與嶽母溝通,那你也知道,客家老一輩的基本只會客家話,講個普通話彆扭得呀,所以客家嶽母還是認同本地女婿。大家也都了解客家的風俗習慣吧!不是一般的客家的還真的不知道!
  • 這些代表梅州的客家美食,你吃過幾種
    市場上鹽焗類的食品有很多,但要說最正宗的鹽焗料理,還得數客家鹽焗雞。它是鹽焗食品的開山之作,味道鮮美,皮薄肉多,幹香而不油膩。「釀」系列中最經典、客家阿媽拈手而來的菜式,還是首推釀豆腐。據說,客家先民剛來到南方時,非常思念北方故土,尤其是中原的美食——餃子。怎奈南方不產小麥,餃子皮無從獲得。聰明的客家人就地取材,把豆腐當餃子皮使,往裡頭植入肉餡,於是便有了「釀豆腐」的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