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薌亭系名儒心

2020-12-15 天眼新聞

郝經,宋末元初著名大儒。

元中統元年(1260),郝經以翰林侍讀學士,充任國信使,奉詔出使南宋,為奸相賈似道拘於真州(揚州儀徵)15年。當其困在真州時,曾屢次登臨拘所附近的名勝鏡薌亭,撰有《鏡薌亭記》與詩名於世,且有治經術等著述至數百卷。

作為政治家,郝經推崇四海一家,主張天下一統;作為思想家,郝經推崇理學,希望在蒙古人漢化過程中,以儒家思想來影響他們,使國家逐步走向大治;作為學者文人,精通字畫,著述頗豐,收於《陵川集》中。

本文真切揭示了郝經跌宕起伏而不乏傳奇性的歷史故事,並為我們提供了一則古代揚州與屬邑、園亭和名人密切關聯的典型例證。

元朝重臣、名儒郝經在元世祖忽必烈即位之初,以翰林院侍讀學士奉使南宋。然他被賈似道拘留真州長達十五年。後被釋,北還後病死。當其困在真州時,曾屢次登臨拘所附近的名勝鏡薌亭,撰有《鏡薌亭記》與詩名於世,且有治經術等著述至數百卷。清乾隆初年,傑出長篇諷刺小說《儒林外史》作者、詩人詞家吳敬梓遊覽此亭,不由浮想聯翩,遂賦《踏莎行·鏡薌亭》詞一首。

郝經出使

名儒郝經不聽同僚好友「稱疾勿行」之勸阻,出使南宋,商定和議。他說:「雖以微軀蹈不測之淵,苟能弭兵靖亂,活百萬生靈於鋒鏑之下,吾學為有用矣!」

郝經(1223-1275),元初名儒。字伯常,祖籍澤州陵川(今山西陵川縣)人,生於許州臨穎城皋鎮(今屬河南許昌市)。幼遭金末兵亂。金亡後遷居河北。家貧好學,被蒙古元帥張柔、賈輔延為上賓,教育諸子。兩家藏書皆萬卷,經博覽無不通。稍長,往來燕趙間。結識金朝遺老、著名文學家元好問,執弟子禮,相與論作詩文法;復從理學大師趙復,研習程朱之學。元憲宗蒙哥汗二年(南宋理宗淳祐十二年,1252)初,忽必烈以皇弟開邸金蓮川,召經諮以經國安民之道和帝王當行之事,經條上數十事(後又進《東師議》),大悅,遂留他在王府。(《元史》列傳第四十四《郝經》。後引部分同。)郝經推崇四海一家,反對「華夷之辨」,主張天下一統;希望蒙古統治者在接受漢化的過程中,以儒家思想為尊,推重理學,施行仁政,使國家逐步走向大治。其政治主張和遠見卓識,深得忽必烈讚賞。1259年,忽必烈徵宋攻鄂州(今湖北武昌),得憲宗死訊,阿里不哥圖謀篡位,郝經力勸忽必烈爭取汗位。適值南宋權臣賈似道以右丞相領兵救鄂州,賈密派使者乞和。忽必烈最終接納郝經建議,退兵議和,班師北上,歸定繼位大事。時郝經被任命為江淮荊湖南北等路宣撫副使。

元中統元年(南宋理宗景定元年,1260),忽必烈即大汗位,為元世祖。授郝經翰林院侍讀學士,佩金虎符,充國信使使宋,告新帝即位,且定和議,仍敇沿邊諸將毋抄掠。郝經不聽同僚好友「稱疾勿行」之勸阻,朗聲言道:「雖以微軀蹈不測之淵,苟能弭兵靖亂,活百萬生靈於鋒鏑之下,吾學為有用矣!」經入辭,世祖賜葡萄酒,詔曰:「朕初即位,庶事草創,卿當遠行,凡可輔朕者,亟以聞。」經奏便宜十六事,皆立政大要,辭多不載。時使團中,有副使何源、劉仁傑,參議高翿(音:dào),書佐苟宗道,隨團成員還有馬德磷、孔晉等數十人。一路風餐露宿,遷延五個月,方於當年秋末進入宋境。孰料賈似道對郝使團的到來極度恐慌,極力反對和阻止郝經等入境。待郝經等一入宋境,便密令淮東制置司把使團人等從此長期軟禁於真州鏡薌亭附近的館驛。

抒發胸臆

郝經被拘前期,常遊覽鏡薌亭,有記並詩。鏡薌亭為宋時真州一處名勝古蹟,直到清代康乾時期尚存。《鏡薌亭記》描述了此亭的地理位置與入館後多次登臨之事;也以較多筆墨揭示真州歷史沿革和北宋以來鹽漕航運興旺、商賈雲集的都市盛況。

鏡薌亭為宋時真州一處名勝古蹟,直到清代康乾時期尚存。後被毀。元大臣郝經拘滯真州時常遊斯亭。《府志》記載:「鏡薌亭,元國信使郝經留儀真所居之亭也,有記並詩。《雍正志》。」

郝經在《鏡薌亭記》中寫道:「中統元年夏四月,宋維揚火,人屋熸盡。經適奉使告登位,宋人以火餘無以館客,乃於儀真,即忠勇軍營總制真州軍民治所置館。鏡薌亭,則館外東偏之水亭也。入館之初,不知有此。明年夏,伴使潘拱伯輩始邀一至。其後,或數日、或數月一往焉。真州瀕江,在老岸下,溝渠、池塘,皆與潮通。東接維揚,南對金陵。岸,在六朝為白沙,其後為迎鑾、為永貞、為揚子。宋大中祥符中,升為州。自唐劉晏管鹽鐵,江淮之人仰食海鹽,於是置揚子十院,鹽漕以給江淮,而運行入於州中。宋人因之,置淮東運司,行商舶賈,遠近畢集,故為江壖一都會,號稱『揚一真二』。亭則真古揚子院,今運司後,其東南垣墉,則揚子故縣城也。而館與州治、縣衙、宣聖廟、天慶觀等,皆在故縣中,縣即州子城矣。館東之池亦與潮通,而亭處其中。有故隸字榜曰『鏡薌亭』。池中一甬路,直亭南北,界池為二。池有蓮蒲,而柳皆成蔭。拘滯之間,時得改步。寓目者惟此焉。歲益遠,出益稀。今年春,復為一往,以暵旱之故,荷死柳枯,潮不復至,而不可復觀矣。於是,自春逾夏,而不復出焉。」記後部分云:「初,朝廷於沁南賜第一區田十頃,州吏進牒及圖,則其田河陽,封畛包絡全得,楊子一店,在黃河老岸下。明年,遂入宋。每登是亭,與古揚子縣城相對,江濡河濱,殆無以異。恍然而悟曰:『天下事,斷不偶然。行使止尼,殆必有主張者。河濱之田(「田」原作「行」,據《隆慶儀真志》改),有以兆此行矣!』乃書其入館登亭之事,以寓感傷焉。他日復到河濱之野而思館中之亭,則必如今見館中之亭而憶河濱之野矣。彼且為是耶?此且為非耶?彼此之間,其一揚子耶?中統五年夏六月謹記。」郝經作七律詩則云:「薄薄輕雲似霧沉,陰陰江氣冷侵人。一庭芳草留連客,兩樹夭桃斷送春。檻外流鶯仍語巧,梁間旋燕又巢新。東城欲伴西湖柳,寒食中間入夢頻。」

《鏡薌亭記》描述了郝經一行所羈真州館附近東偏之鏡薌亭的地理位置,與入館後多次登臨之事。斯亭是一座水亭。「亭則真古揚子院,今運司後……館東之池亦與潮通,而亭處其中。」周邊景致幽靜宜人。「池中一甬路,直(貫)亭南北,界池為二。池有蓮蒲,而柳皆成蔭。」被長期軟禁真州館舍的郝經惟此寓目,曾數日或數月一往登覽,以緩解心中怫鬱,尋求一時慰藉並發抒胸臆。其記也以較多筆墨揭示真州歷史沿革,和作為宋時鹽漕航運興旺、商賈雲集的都市盛況。真州,「東接維揚,南對金陵」,位於江蘇省中部偏西,長江北岸,地處水陸衝要,古運河由此通江達淮。唐高宗永淳元年(682)始置揚子縣,即為縣治駐地,名白沙鎮(郝記言「在六朝為白沙」),曾系漕鹽綱運中轉處(中唐時重臣良吏第五琦、劉晏先後擔任鹽鐵使,相繼制定榷鹽法、整頓鹽運);五代時,由於吳王楊溥到此檢閱水軍,改鎮名為迎鑾鎮,屬永貞縣;北宋乾德二年(964)升為建安軍置;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1013)詔鑄玉皇、聖祖、太祖、太宗四金像於鎮北小山(今馬集二亭山)成,因儀容逼真,敕令升建安軍為真州,並敕建「天慶儀真觀」,從此有了真州、儀真的地名。徽宗時,明確真州管領揚子、六合兩縣。元,仍為真州,領揚子縣。而在北宋時,真州為江淮、兩浙、荊湖等路發運使駐所,「置淮東運司,行商舶賈,遠近畢集」,有「揚一真二」之譽,甚或過於揚州,被稱為「風物淮南第一州」。然到南宋時,小朝廷偏安江南一隅,宋、金以淮河中流劃界;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紹興三十一年(1161)金人兩次大舉南侵,揚、真一帶皆首當其衝,歷盡兵燹,廢墟一片。自南宋理宗端平元年(1234)宋、元聯手滅金,至郝經使宋,宋、元對峙,揚州及屬邑真州又成為國之邊關、軍事要塞,屢歷兵火浩劫。

《鏡薌亭記》中所述「宋維揚火,人屋熸盡」,真州鏡薌亭周圍「以暵旱之故,荷死柳枯,潮不復至,而不可復觀焉」,並郝詩「薄薄輕雲似霧沉,陰陰江氣冷侵人」、「兩樹夭桃斷送春」等暮春時節令人沉抑、悽冷的景致描繪,實也象徵、暗示或隱喻時下南宋政局窳(音:yǔ)敗、形勢險惡而陷入不可收拾的深重危機。「乃書其入館登亭之事,以寓感傷焉」,亦多少發抒了元國信使郝經因被多年拘滯於真州油然生發的感慨、悲傷,以至憤激和無奈之情。郝經身處逆境中,隨時都會遭遇不測,卻砥礪前行,發憤著述。在拘所他致力於經學、史學、書法等學術研究和律、絕詩創作;不僅著作等身,還將使團隨行人員訓練成了學問淵博、坦蕩達觀的廟堂精英,成為治理國家的棟梁之才。如《元史》其傳記載:「經為人尚氣節,為學務有用。及被留,思託言垂後,撰《續後漢書》《易春秋外傳》《太極演》《原古錄》《通鑑書法》《玉衡貞觀》等書及文集,凡數百卷。其文豐蔚豪宕,善議論。詩多奇崛。拘宋十六年,從者皆通於學。書佐苟宗道,後官至國子祭酒。」考郝經平生著作惜多不傳,傳世者尚存有《續後漢書》90卷和《郝文忠公陵川文集》39卷。今人原揚州師院中文系副主任、副教授李坦先生曾作絕句贊道:「使臣流落寓真州,閉戶研經忍垢羞。十六年來塵撲面,大儒鴻業在春秋。」

獲釋北歸

元至元十一年六月,元大舉伐宋,使團北歸。元至元十二年,郝經一行至大都,元世祖特「錫燕大庭」,賞賜有加。秋七月,郝經病卒。郝經逝世後第四年,宋元海軍決戰於廣東厓山,宋軍大敗,不久南宋滅亡。清代著名學者錢大昕指出:「我弱彼強,彼又先遣使,而必不肯主和,以速其亡。」

銜命出使南宋的郝經被拘留真州第十五個年頭,元至元十一年、南宋度宗鹹淳十年(1274)六月,元世祖忽必烈命丞相伯顏率兵伐宋。元帝又遣禮部尚書中都海牙及郝經弟行樞密院都事郝庸入宋,責問國信使與使團人員無故長期被拘一事,不得不派遣總管段佑以禮送經使團人等北歸。

郝經一行北返之歲,汴中民射雁於金明池,得雁下系帛,上書詩云:「霜落風高恣所如,歸期回首是春初。上林天子援弓繳,窮海纍臣有帛書。」後題曰:「至元五年九月一日放雁,獲者勿殺,國信大使郝經書於真州忠勇軍營新館。」「其忠誠如此。」郝經等境遇始為元人所知。歸途中,郝經不幸染病。元世祖聞奏即敕樞密院及尚醫近侍迎勞。郝經等所到之處,父老皆瞻望流涕。元至元十二年(1275)至闕,郝經一行終於回到了闊別十五年的大都。世祖忽必烈特「錫燕大庭」,賞賜有加,並向郝經諮以政事。秋七月,郝經病卒,享年五十三。官為護喪還葬,諡文忠。

而在是年正月,元軍沿長江東下,賈似道被迫至蕪湖江上督師,二月在魯港(今蕪湖西南)大敗,逃回臨安。不久,賈被南宋朝廷放逐循州(今廣東龍川)安置。八月至福建漳州木綿庵,為押送官鄭虎臣所殺。後在元至元十六年、宋帝昺祥興二年(1279)二月,宋元海軍決戰於厓山(今廣東新會南),宋軍大敗。陸秀夫負幼帝投海死。張世傑退至海陵山(今廣東陽江縣南海中),遇風壞船,溺死。南宋亡。清代著名學者錢大昕曾精到分析南宋滅亡的一個重要原因,指出:「賈似道援郢(武昌),遣使蒙古,請稱臣納幣,乃得退師。既而盡諱其事,幽囚郝經等,置和議於不問,致蒙古興問罪之師,其曲在宋不在蒙古也。我弱彼強,彼又先遣使,而必不肯主和,以速其亡。蓋由道學諸儒恥言和議,理、度兩朝,尊崇其學,廟堂所習聞者,迂闊之談,而不知理勢之不可同日而語也。」(《十駕齋養新錄》)且有清人詩云:「奸權誤國擅拘囚,廟社成墟事有由。轉眼三宮皆北徙,獨教苗守死真州。」

吳敬梓感賦

清代傑出諷刺小說家吳敬梓遊覽真州鏡薌亭,感賦《踏莎行·鏡薌亭》,對元名儒郝經拘滯真州十五年終放歸,又得「錫燕大庭」的隆重禮遇,由衷慶幸。同時,也對使金被扣十三年與郝經相類遭遇的南宋使臣洪皓的不幸命運,一灑同情之淚。

郝經去世四百六十年後,清代乾隆元年(1736)秋,傑出長篇諷刺小說《儒林外史》的作者、詩人詞家吳敬梓,在寓居真州的老友團昇陪同下遊覽了真州鏡薌亭等名勝古蹟。當登臨此亭時,吳敬梓浮想聯翩,不由想起元郝經被拘留真州前後十五年的「感傷」身世,又不禁聯想到南宋初洪皓(1088-1155)使金亦遭長期扣留的相似經歷可與之類此,不無感慨而賦《踏莎行·鏡薌亭》詞一首:

窮海纍臣,上林天子,鏡薌亭畔傷心事。霜空木落雁銜書,歸期回首初春是。

碧草頹垣,紫苔唐肆,瀕江弔古堪流涕。只緣身未到邊關,不知洪皓含悲地。

吳敬梓此詞上片寫元大臣郝經被拘禁在真州之事,化用經雁系帛書題詩內容,強調這樁「傷心事」發生地點是「鏡薌亭畔」,並為押韻故,將「歸期回首是春初」調為「歸期回首初春是」。下片由此聯想到南宋使臣洪皓類似的遭遇。宋徽宗時進士洪皓,於高宗建炎三年(1129)奉命出使金朝,被金扣留前後達十三年。然他始終心繫祖國,拒不接受金人所授官職,且屢次派人秘密潛回南方,向南宋朝廷報告金朝虛實。直到紹興十二年(1142)始得釋還宋。皓返朝後見秦檜即言不可苟安錢塘,為奸相檜所忌,不久被貶居英州九年,後又徙袁州,至南雄州病死,年六十八。死後一日,秦檜也死。(見《宋史·列傳第一百三十二·洪皓》。)吳敬梓身臨鏡薌亭,既想到郝經、洪皓兩人相類的不幸遭際命運,又思其國內俱有權臣、奸相先後忌恨,不由喟嘆不已。他感到遺憾的是,未曾去過宋金邊界,無法親身體驗洪皓被軟禁地的邊土人情,而不像歷史上郝經拘留處附近的真州鏡薌亭可以親臨遊覽感受。詞人對郝經為元世祖遣人入宋責問終放歸,並得到帝王「錫燕大庭」的隆重際遇,由衷慶幸;但對剛從極邊回歸,又頻遭奸相秦檜忌恨貶居的洪皓,則一灑同情之淚。其中也當寓含著吳敬梓以「窮海纍臣」自居,而對不詳下情的「上林天子」的怨嗟之感與人生命運坎坷不遇的感喟。

王偉康 來源 揚州日報

編輯 周章龍

編審 王寧

相關焦點

  • 薌的日子 客家小炒
    薌的日子 我和小美薌的日子 向光而生薌的日子 土豆有話說薌的日子 忍就是愛薌的日子 方寸之間
  • 美薇亭打造華麗歐式風靜態婚禮展
    2021年初,美薇亭婚禮顧問與北京華貿麗思卡爾頓酒店合作,展開一站式高端婚禮服務,並在1月30日舉辦靜態婚禮展。婚禮展在北京華貿麗思卡爾頓酒店的宴會廳舉辦。寬敞的宴會廳是華麗的歐式風格。美薇亭婚禮策劃團隊將其分為兩個大的展區——儀式展區和宴會展區。儀式展區以白綠色係為主,配上金色竹節椅,浪漫精緻。
  • 從瓜棚到草亭
    瓜棚不僅從形狀上很像中國建築「亭臺樓閣」裡的小亭子,而且,在我看來,其給我的賞景和休閒體驗,也毫不亞於任何有名的「亭」。         (圖片系作者原創)             我流連於這安靜的村落而捨不得離開了,索性在河邊的農家點了一盤燉雞一盤炒油菜心一瓶啤酒一碗米飯,於那臨窗的桌子坐了,不慌不忙的就著窗外的風景吃著
  • 回薌偶記:滷麵之外的那些面,漳州小吃(3)
    回薌偶記:滷麵之外的那些面,漳州小吃(3)BY 小企9999離開薌城之前,記憶中非常溫馨飽足的一部分跟傳統年節有關。
  • 哈爾濱的中國亭園!
    以陶然亭、醉翁亭、愛晚亭、牡丹亭等34座或古樸厚重、或靈巧輕盈的亭、廊、榭、閣按照1:1的比例復建於園內,成為國內以亭為主題的、佔地面積最大的城市主題公園,為人們提供了一處遍賞中華名亭的獨特遊覽勝地。公園非常的大,要想遊遍整個公園,是需要好的體力的!當然園中還有遊覽車,每個景點都會停下來。
  • 「且介亭」解
    魯迅生前最後編定的兩本雜文集定名為《且介亭雜文》和《且介亭雜文二集》。前者的序言署「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三十日,記於且介亭」。「且介亭」何意?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版《魯迅全集》註:「當時作者住在上海北四川路,這個地區是『越界路築』(帝國主義者越出租界範圍修築馬路)區域,即所謂『半租界』。
  • 中街埠頭亭,留下的是老水頭人的回憶!
    何縣令有心想新建一個埠頭亭,同時,順便也修葺河埠。由於,水頭離縣城較遠,行政監督、傳達能力較差,需要一個急公好義之人加以倡導。何縣令從士紳口中得知,鳳臥灣鄉紳黃維雅是個合適人選,家裡經濟條件好而且為人慷慨好施。於是,他委婉地向黃維雅提出這事,不料,黃氏一口應承。黃氏只是提出建亭容易,苦於沒有亭基。
  • 滄浪亭的審美價值
    在歷史上,明代的歸有光是真正讀懂滄浪亭,認識滄浪亭價值的第一人。
  • 新加坡電信將公用電話亭改造為5G多媒體亭
    新加坡電信官網1月5日消息,位於烏節道唐樓的標誌性公用電話亭已被改造為能夠提供5G連接的下一代多媒體亭,提供24小時的Singtel服務和免費的5G WiFi,並播放Love Nature的獨家4K內容。這些多媒體亭名為UNBOXED Lite,為了提供安全的環境,所有接觸表面都定期消毒,並塗上長效的抗菌溶液。
  • 一級文物宋代遇林亭窯描金盞技藝失傳了嗎?
    圖源:央視節目《國寶檔案》遇林亭窯遺址遇林亭窯位於武夷山市星村鎮北約5公裡的遇林亭,與風景秀麗的蓮花峰相鄰,分布面積近6萬平方米。1998年~2000年相關人員對其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2006年被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遇林亭窯是目前發掘出的,保存最完整的宋代古窯址之一,也是重要的建窯系遺址。
  • 身份證自助照相亭
    6月3日,因身份證丟失,到大方縣鼎新派出所補辦證件的水塘村霧路洞組村民汪美山在民警的指導下,按程序在身份證自助照相亭內完成了照相、檢測、取相等流程。沒多久,他接到戶籍警為他送上的居民身份證領取憑證,告之他領取時間及領取方式。體驗到如此高效快捷的服務,汪美山連聲稱讚。
  • 後亭社區:劉桔鋒
    劉桔鋒後亭社區輔助崗來到後亭社區工作的一年裡,劉桔鋒腳踏實地、勤勤懇懇,服務意識、責任意識、工作能力不斷提升。
  • 遇林亭窯黑釉瓷與建窯有何區別?
    遇林亭窯過去常被描述成建窯的姊妹窯,而這樣說法確實值得商榷,原因是建窯釉瓷在宋代成名之後,帶動了周邊不少窯廠生產釉盞,更準確的說法應該是建窯系窯口。然而,由於建窯所在地區的釉料和瓷土成分特殊,使得釉瓷成為建窯的獨屬瓷器,周邊的窯口都沒有能燒出相媲美的兔毫盞。
  • 你分得清「亭、臺、樓、閣、軒、榭、廊、舫」的區別嗎?
    導Lead語大家好,我是今天才徹底分清「亭、臺、樓、閣、軒、榭、廊、舫」區別的小編……說起江南水鄉,大多數人的腦海裡會立馬蹦出另外一個詞比如:亭、臺、樓、閣、軒、榭、廊、舫。今天我們就一起來get新的知識吧!亭「亭者,停也。人所停集也。」亭是園林中重要的景點建築,多建於路旁或水旁,供行人休息、乘涼或觀景用。在建築形態上的特徵是「有頂無牆」。
  • 靈異故事:如果電話亭
    車在一條林蔭小道上停了下來,醉得東倒西歪的陳明被朱貴扶出車,目光卻落在了路邊的一座電話亭上。那電話亭和一般的不太一樣,通體散發著神秘的氣息。醉意濃濃的陳明正奇怪自己怎會有這種奇怪的感覺,卻看到電話亭邊立著一塊招牌:如果電話亭。   電話亭還有招牌,不愧是大都市!陳明踉踉蹌蹌地奔進亭內。朱貴跟在後面喊:「想打電話給女朋友呀?你這傢伙,出門在外也不忘打電話回去匯報行蹤!」
  • 神秘的火焰舞者—火焰輝亭鳥
    雄性火焰輝亭鳥站在它新建的遮陽亭裡。
  • 如何挑選合適的潛水面鏡?
    面鏡是水底世界的窗口,無論是水肺潛水還是浮潛,它都是必不可少的,因此面鏡的選擇至關重要。挑選潛水面鏡時,最基本的原則就是要適合自己臉型且佩戴舒適。一個不合適的面鏡會分散注意力,減少很多潛水樂趣。以下列出了測試潛水面鏡是否匹配臉型的六個步驟(您甚至無需弄溼臉部就可以進行測試),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抬頭看天花板,將面鏡輕扣在臉上,不用繫緊面鏡帶(如果面鏡綁帶妨礙到您的操作,可以先將其拆下)。面鏡應輕柔地貼在臉上,臉部和面鏡裙邊之間不要留有縫隙,保證整圈裙邊都平均地貼在臉部。將調節器或呼吸管咬嘴放入口中,測試此時面鏡是否仍是舒適的,與臉部是否貼合,是否有縫隙。
  • 徐致遠:超然亭中超然夢
    小亭的支柱上,綠油油的是叢生的爬山虎每逢夏季,這些沉寂已久的傢伙便迸發出驚人的生命力,幾下躥到穹頂之上,爭相吮吸這盛夏的驕陽,我倒樂得享這片清蔭。亭的三面被溪流環繞,僅有一面是低矮的土坡以供出入。溪流的兩旁是兩行垂柳,頗有幾分王季凌「青青夾御河」之感。微風起,柳花飛,飛如仙宮遊人醉。
  • 亭亭玉立|周六晌午,赴陶然亭公園尋「亭」
    周六近午,赴陶然亭公園尋「亭」。全程4個小時,正值初夏新盛,溫溼適宜,興趣勃然下走遍32座亭,所得甚豐。是為一記。亭·文化亭,音和古意皆同「停」,歇腳之處。秦漢時,亭是地方治安的基層組織,所謂「十裡一亭,十亭一鄉」,並設亭長官職。漢高祖劉邦便是亭長出身。魏晉以後,開始逐漸衍生出供人遊覽和觀賞的亭。再經千年的創造和沉澱,亭的建築工藝日臻成熟,所託意境和情懷也登峰造極,在古典園林中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故也稱「園林之眼」。
  • 1000+款潮流眼鏡,告別昂貴眼鏡就在中亭街!
    驗光過後,等待1小時左右的配鏡過程(高峰期需2-3小時不等),可以去中亭街、上下杭逛一逛,取鏡也是十分方便。 店內周到的配備了眼鏡盒、擦鏡布、還附送了眼鏡清潔護理液和小螺絲刀,而且還能享受一個月光度更換和一年鏡架售後的服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