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窯和遇林亭窯是什麼關係?遇林亭窯黑釉瓷與建窯有何區別?

2021-01-14 宋韻建盞

遇林亭窯過去常被描述成建窯的姊妹窯,而這樣說法確實值得商榷,原因是建窯釉瓷在宋代成名之後,帶動了周邊不少窯廠生產釉盞,更準確的說法應該是建窯系窯口。

然而,由於建窯所在地區的釉料和瓷土成分特殊,使得釉瓷成為建窯的獨屬瓷器,周邊的窯口都沒有能燒出相媲美的兔毫盞。所以這些窯口的匠人只能另闢蹊徑,找尋富有特色的產品。

遇林亭窯黑釉描金盞是這樣的結果,既然無法燒制出釉瓷兔毫,那就不如採用描繪方式來製作類似的盞。這也是先有建窯黑釉兔毫盞,再有遇林亭窯黑釉描金盞因果關係。

同時,建窯的燒制年代由唐末及五代、北宋、南宋,而遇林亭窯的大部分瓷器是在南宋,因此把建窯與遇林亭窯比喻成「師徒」關係似乎更為貼切,畢竟同屬於建窯系窯口。

不過遇林亭窯址發掘出黑釉金彩後,仍有一些人持建窯產金彩的觀點,尤其是一些閩北收藏家。

有藏家就認為,建窯除天然窯變外,還有人工裝飾類,比如氧化鐵裝飾、草木灰裝飾、乳白釉裝飾、描金銀裝飾,就算與吉州窯相比,也沒有遜色多少,這些瓷器應該和吉州窯的木葉紋盞屬於同一時代。

遇林亭窯址位於武夷山景區北側的蓮花峰,由於和水吉建窯相差不過六十公裡,所以燒制的瓷器也都是茶具為主,兼具釉,粗狂的特點。遇林亭窯興盛的年代處建窯的興盛期內,窯廠風格深受建窯影響,2006年經國務院批准,遇林亭窯址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遇林亭窯黑釉盞胎骨粗厚、造型設計簡樸,以淺灰和灰白色居多,少數青灰色,顆粒均勻稍粗,但較建盞更為輕薄,胎體含鐵量也比建盞明顯低一些。圈足修刀風格統一,修坯較粗糙,沒有建盞細緻。而且圈足相對低矮,足心淺而平,外高內地,下半部分與圈足根部之間,多為斜削或近平切。

遇林亭窯主燒釉、青釉瓷器,一般為純黑、藍黑,也有少部分的醬黑、紫黑、醬黃色,至於遇林亭窯黑瓷的釉層,則比建盞要薄,釉面止釉線多外露,有細密氣泡針眼。

值得一提的是,在所有建窯系窯口中,燒制彩繪盞的只有遇林亭窯一家,其代表作就是「描金、銀彩」,宋代已經遠銷日本、朝鮮等地,遇林亭窯瓷器是除建窯鐵系析晶釉盞之外的另一珍品。

宋韻建盞,專注建窯建盞文化傳承,想了解更多精品建盞或更多建盞相關的知識,歡迎百度搜索:宋韻建盞

相關焦點

  • 一級文物宋代遇林亭窯描金盞技藝失傳了嗎?
    我國釉瓷中有一類金銀彩繪釉盞,宋代流傳到日本後,被稱為「金彩天目」,被奉為珍品,目前傳世整器並不多見。一直以來,這類盞都被當作建盞產品,直到遇林亭窯的發現。遇林亭窯遺址龍窯外景遇林亭窯距離水吉建窯不到60公裡,產品以黑釉茶盞為主,這些黑釉盞的製作、燒成工藝深受水吉建窯影響。
  • 「釉」惑|宋代吉州窯、建窯的黑釉
    歡迎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們,更多精彩收藏信息等著你~宋代江西吉州窯、福建建窯是兩個獨特的地方窯,為我國陶瓷美學藝術作出了巨大貢獻。宋代是我國制瓷業蓬勃發展的時期,南北方瓷窯廣泛興起。有為了滿足皇室貴族、上層社會需要而設立的官窯,也有大量滿足普通百姓生活需要的民窯。
  • 只知道福建建窯建盞,其他省份都有多少古代窯口競相模仿黑釉瓷?
    直到宋朝,釉瓷才遇到最好的時代。因點茶需要,以建盞為代表的黑釉茶碗成為宋代茶人首選。規模化燒制黑瓷的窯口遍布宋土。雖然黑瓷到明代又遭冷遇,但其獨特的藝術風格與宋代茶史的關鍵地位,令它在當代又吸引茶人藏家的目光。除建窯之外,還有哪些歷代瓷窯燒制黑釉瓷?分別是什麼藝術風格?
  • 宋代建窯瓷器市場行情,風格特徵,建窯瓷器值多少錢?
    建窯在今福建省建陽縣水吉鎮。唐至五代燒青瓷,宋代以燒黑瓷為主,後來形成以建窯為主的黑瓷系,同時也兼燒青白瓷和青瓷。建窯黑瓷釉色黑而潤澤,器物內外均施釉,底足露胎,釉厚而釉汁垂流,有的凝聚成滴珠狀。釉面因燒制時所含氧化金屬的作用而形成窯變花釉,有的釉面呈現黃色或褐黃色,釉中央有自然形成的絲狀紋,俗稱「兔毫盞」。
  • 作為黑釉瓷史上的一朵奇葩,建窯瓷器有何不同?70張高清大圖賞析
    2016年紐約佳士得拍賣中,建窯油滴盞以7800萬天價釋出,震驚四座。自1980年建盞技藝恢復至今,當代建盞亦有不俗表現。本文選取部分以饗眾友。該瓶可作陳設和插花之用,置於書房內頗有宋代名士陳設之雅致。
  • 建窯瓷器,特徵和辨偽
    建窯亦稱「建安窯」、「烏泥窯」,宋代名窯之一。窯址在福建省建陽市水吉鎮。以燒黑釉瓷聞名於世。小碗最多,胎骨烏泥色,釉面多條狀結晶紋,細如兔毛,稱「兔毫盞」。也有燒成「鷓鴣斑」和「銀星斑」的,別致美觀。釉下毫紋,是利用酸性釉料所後成的酸化痕跡作裝飾,因建窯瓷皆仰燒,釉水下垂,成品口緣釉色淺。由於器壁斜度不同,流速快,成纖細毫紋,流速稍慢則粗,就成兔毫之狀。有的器底,刻有「供御」和「進」琖等字樣,為貢瓷。
  • 【我家有寶】大同出土的建窯曜變瓷盞殘片~
    這件瓷片是宋代的建窯。這塊建盞瓷片器內為罕見藍毫,而器外更是如流星雨的雨灑斑,器外曜變酷似極其罕見的天目瓷(據說日本有三件定為國寶,中國僅有半件)。這塊瓷片胎質黑色,口微束,修胎粗率,釉色在日光下七彩斑斕,美輪姜奐。這塊片雖不及天目瓷但其級別可謂僅次於天目瓷。
  • 汝窯瓷、龍泉青瓷、定窯白瓷,為何建窯瓷器偏偏叫盞,不叫黑釉瓷
    建窯這個稱呼,在我國各大瓷器中不得不說有一些特別。因為通常我們簡稱某窯的瓷器,一般是窯口名+瓷或者窯口名+釉色/裝飾方式來稱呼,比如汝窯瓷、龍泉窯青瓷、定窯白瓷等,為何建窯黑釉瓷會被稱為建盞呢?建窯從宋代起到現代,是以黑釉茶盞聞名的,雖然在宋末衰落後也會燒制其他的瓷器,但是通常提及建窯瓷器,大家都會想到珍稀黑釉瓷。建窯在黑釉領域具有代表性的地位。至於為何叫盞而不叫黑釉瓷,主要的原因是建窯所生產的瓷器,大多數都是茶碗,並且他們憑藉茶碗,獲得了帝王的獨寵。
  • 因為罕見,所以珍貴:宋代建窯黑釉兔毫盞
    宋人因為受到老子和莊子思想所影響,追求自然恬靜的情趣生活;平靜、渾然天成是宋人對藝術的追求,崇尚自然成為審美的終 極目標;建盞拋棄人工裝飾與金屬類材質,回歸到質樸無華、自然內斂的情趣中。因此建盞器形質樸,無人為堆飾僅從釉面紋理上做文章,追求自然天成的效果。
  • 建窯建盞就是宋代茶文化的體現 黑釉瓷器為何風靡宋朝?
    宋代瓷器秉承著極簡之美,尤以單色釉瓷器為美。其中宋代建窯黑釉盞,引領了宋代舉國上下的黑釉茶盞潮流,也成為黑釉瓷的代表。建窯茶盞自古以來就是著名的茶碗,備受歷來中外茶人的寶愛而享有大名,只要一出現市場,莫不成為眾人頭號珍藏目標。
  • 宋瓷是中國陶瓷藝術的豐碑,尤以單色釉瓷器為美。其中宋代建窯黑釉盞,引領了宋代舉國上下的黑釉茶盞潮流,也成為黑釉瓷的代表。建窯茶盞自古以來就是著名的茶碗,備受歷來中外茶人的...
    宋瓷是中國陶瓷藝術的豐碑,尤以單色釉瓷器為美。其中宋代建窯黑釉盞,引領了宋代舉國上下的黑釉茶盞潮流,也成為黑釉瓷的代表。建窯茶盞自古以來就是著名的茶碗,備受歷來中外茶人的喜愛而享有大名,只要一出現市場,莫不成為眾人頭號珍藏目標。不過,好品相的建盞其實數量不多,由於宋墓極少出土建窯瓷器,因此我們目前在市場上所見的建窯,多是傳世品、出水品或是撿自窯址的窯址貨。
  • 宋瓷黑釉瓷重要代表木葉盞究竟是不是建盞,有何區別?從這3點看
    同是宋人為了鬥茶、點茶之用而衍生的黑釉茶器,黑陶黃紋的木葉盞似乎與同期的兔毫、鷓鴣盞不太相同,也並不利於鬥茶時的觀察湯色,那麼木葉盞是建盞嗎?有何區別?關於木葉盞你了解多少,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詳細介紹下:史載木葉天目產于吉州窯,是宋元時期最富創造性的民間窯場,吉州窯是宋代另一個黑釉瓷的重要代表。
  • 建窯油滴與華北油滴燒制難度分析
    導語油滴有兩類,一類是建窯油滴,一類是華北油滴。那麼兩者的燒制難度有何差別呢?此篇,武夷建盞便精選李達老師所寫論文,對比分析建窯油滴與華北油滴燒制難度。關於如何分辨建窯油滴和華北油滴,筆者在建窯油滴和華北油滴的差別一文中有過細述。
  • 中國八大名窯之一的建窯,黑釉茶盞獨樹一幟,好的建盞具備這3點
    建盞產自建窯,亦稱"建安窯"、"烏泥窯",位於福建省建陽市,是宋代名窯之一。早在唐代時期,建窯就已經建成,那時建窯主要燒制一些青瓷茶具。直到北宋開始,建窯又憑藉所生產的黑釉茶盞而聞名遐邇。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建窯所產的這個茶盞的確品質上乘,製作精良。那麼說到一個好的建盞,應該要具備哪些特質?今天小編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自己的看法:1.第一特質——鐵胎首先看器物最直觀的無非就是胎、釉、造型這方面,很多人拿到建盞就習慣直接翻過來看盞底,觀察盞的胎質、施釉和修足。
  • 建窯建盞的前世今生
    光明圖片  建盞,產自福建省南平市建陽區,是宋代八大名瓷之一黑瓷的代表,享有「瓷壇明珠」的美譽。「建盞就是以建陽當地含鐵量較高的紅壤土作為主要胎料,經揉泥、拉坯、上釉等多道工序,在建窯的窯爐中燒制而成的黑釉瓷器。」著名建盞考古專家謝道華介紹說,建窯是建陽古時燒制瓷器的窯廠,在建窯燒制的瓷器中,以建盞最為出名。
  • 吉州窯黑釉窯變的兔毫紋、鷓鴣斑、玳瑁斑三種裝飾風格
    吉州窯黑釉瓷的燒造,是從早期單色的黑釉裝飾,發展到各種窯變色釉和色釉色彩的裝飾,它的藝術成就集中體現在各種類別的茶盞器皿上。其中以剪紙貼花、木葉貼花、黑釉彩繪、兔毫紋、鷓鴣斑、玳瑁斑等形色最為突出,它們展示出黑釉瓷深沉古奧的藝術魅力。兔毫紋、玳瑁斑是吉州窯和建窯共有的裝飾風格。
  • 遼金黑釉瓷器吧!
    在克日的《中國古陶瓷鑑賞手冊》新書籤售會上,古陶瓷鑑賞家樓鋼體現,對於黑釉瓷器的珍藏要關注三個窯口:即磁州窯類型的黑釉瓷和建窯、吉州窯黑釉瓷。到現在為止,市場上的黑釉瓷已經成為贗品重災區,珍藏者一定要打起精神來謹防受騙。黑釉瓷現在在國內拍賣市場的拍賣價是2002年在香港佳士得拍出的一件北宋定窯黑釉鷓鴣斑盌,後價為1239.41萬港元,與宋官窯、哥窯等名窯瓷器相比遜色。
  • 建盞與陶瓷有什麼關係,到底是陶還是瓷?建盞燒制時有什麼特點?
    人們總是把陶器和瓷器稱為「陶瓷」,這反映了陶器和瓷器是土和火的藝術。因為陶器是以前發明的,瓷器是後來發明的,所以瓷器的發明,很多方面都受到陶器生產的影響。但陶與瓷在物理性質和化學成分兩方面都有本質區別。
  • 南宋建窯灰皮醬褐釉盞
    南宋建窯灰皮醬褐釉盞 南宋建窯灰皮醬褐釉盞 【藏品尺寸】:高4.1釐米,口徑8.8釐米,底徑3.2釐米
  • 天下茶盞一般黑,黑釉瓷的黑無人能敵,了解建盞本色釉只需這3點
    一、建窯黑釉的起源於300年前的商代,我國開始燒制原始青瓷,意味著中國瓷器的發展從陶真正邁向了瓷。至東漢時期,青瓷已經具備成熟瓷器的各種條件:質地緻密、透光性好、吸水率低、胎釉結合牢固、釉層分明,與此同時,黑釉瓷的出現,幾乎是與青瓷齊頭並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