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八大名窯之一的建窯,黑釉茶盞獨樹一幟,好的建盞具備這3點

2020-12-21 建盞

建盞產自建窯,亦稱"建安窯"、"烏泥窯",位於福建省建陽市,是宋代名窯之一。早在唐代時期,建窯就已經建成,那時建窯主要燒制一些青瓷茶具。直到北宋開始,建窯又憑藉所生產的黑釉茶盞而聞名遐邇。

宋代著名茶學家蔡襄在《茶錄》中這樣評價道:"茶色白,宜黑盞,建安所造者紺黑,紋如兔毫,其坯微厚,熁之,久熱難冷,最為要用。出他處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其青白盞,鬥試家白不用。"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建窯所產的這個茶盞的確品質上乘,製作精良。那麼說到一個好的建盞,應該要具備哪些特質?今天小編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自己的看法:

1.第一特質——鐵胎

首先看器物最直觀的無非就是胎、釉、造型這方面,很多人拿到建盞就習慣直接翻過來看盞底,觀察盞的胎質、施釉和修足。

眾所周知對於建盞來說,鐵胎絕對是它的第一特質。

建盞的胎體原料是水吉當地的粘土,而這種粘土的含鐵量很高,甚至為同時期其它窯口的數倍,亦遠高於青瓷、白瓷原料的含鐵量。鐵胎因含鐵量高,在外觀上顏色深沉,有粗礪感;物化性能上有重量,手持具壓手感

由於建盞的胎體厚重,胎內蘊含細小氣孔,利於茶湯的保溫,適合鬥茶的需求,所以其在宋代成為上乘的茶具之一。

用建盞喝茶,可以長時間保溫蓄熱提高茶湯的鹼性,保證了茶水的口感更佳,並更可激發和提升茶的香氣,充分達到品茗效果和極致的軟滑甘甜順口感。這些都是建盞鐵胎帶來的優勢,增加了建盞實際的使用價值。所以一個好的建盞,首先要有一個標準的鐵胎。

2."器型為骨,釉色為肉"

古代瓷窯,有的雖然同時生產多種釉色的產品,但一般都以一種或幾種釉色的產品而聞名。

如邢窯、定窯的白釉,壽州窯的黃釉,龍泉窯的青釉,鈞窯的天青釉等。建盞的黑釉同鐵胎一般,是相當明顯的一個特性。

建盞的油滴、兔毫、鷓鴣釉都不是普通浮薄淺露、一覽無餘的透明玻璃釉,而是一種析晶釉,屬於含鐵量較高的石灰釉。石灰釉黏性強,其最大的特點就是在高溫中容易流動,因建窯瓷皆仰燒釉水下垂,因此建盞外壁底部往往有掛釉現象,垂淚欲滴展現了鐵繫結晶釉和乳濁釉相結合的質感美。其凝重深沉的質感,使人感覺有觀賞不盡的韻味。

不僅如此,建盞的鐵繫結晶釉在窯火的燒制下,變化萬千生成了包括兔毫、油滴釉、鷓鴣斑、曜變釉、結晶冰花紋釉、芝麻花釉、龜裂紋釉等。

這些不同紋理的結晶釉,仿佛星星點點的深邃夜空,黑的別致美觀。盞友們也經常有這樣的經歷,在網上或者茶城裡經常看到一些建盞,斑紋粗大且十分炫彩,有點炫的讓人不敢買,這種釉料便不是純天然的鐵繫結晶釉,添加了有很多其他元素在裡面,不僅影響健康還缺少美感。所以一個好的建盞,離不開結晶釉的作用。

3.整體造型

建盞除了鐵胎、鐵釉特質,好的建盞還需要綜合考慮整體造型。

比如器型是否周正,建盞的胎土因為含鐵量高,不易耐高溫,所以極易出現開裂和變形。一個好的建盞,定是要滿足沒有明顯變形,表面不開裂,不起泡,針眼少這幾個條件的。盞底的胎足也是考量整體造型的一個要點,因為建盞的釉在1300度的窯爐裡會產生流動,流動的同時又會產生粘底的現象,所以市面上大多數建盞的胎足是比較粗糙的。

大致說來,建盞胎足顯得粗糙,有不規則且大小不一的點狀或絲絮狀凹坑,即一般所謂的顆粒感。這種是需要技術熟練的師傅,足夠利落的旋修底足的刀法,才能達到修足精細的成果。在建盞的燒制難度下,造型還能保持周正,沒有歪斜等問題,而且修足還十分規矩乾淨,絕對是屬於比較好的建盞了。

一盞出窯,皆有因緣。握一盞在手,茶湯深處,可謂千江有水千江月,萬種茶湯萬重色。此時唯有好盞,方能不負香茗。

相關焦點

  • 天下茶盞一般黑,黑釉瓷的黑無人能敵,了解建盞本色釉只需這3點
    一、建窯黑釉的起源於300年前的商代,我國開始燒制原始青瓷,意味著中國瓷器的發展從陶真正邁向了瓷。至東漢時期,青瓷已經具備成熟瓷器的各種條件:質地緻密、透光性好、吸水率低、胎釉結合牢固、釉層分明,與此同時,黑釉瓷的出現,幾乎是與青瓷齊頭並進。
  • 讀懂建盞,就讀懂了永恆的宋風!宋瓷是中國陶瓷藝術的豐碑,尤以單色釉瓷器為美。其中宋代建窯黑釉盞,引領了宋代舉國上下的黑釉茶盞潮流,也成為黑釉瓷的代表。
    讀懂建盞,就讀懂了永恆的宋風!宋瓷是中國陶瓷藝術的豐碑,尤以單色釉瓷器為美。其中宋代建窯黑釉盞,引領了宋代舉國上下的黑釉茶盞潮流,也成為黑釉瓷的代表。建窯茶盞自古以來就是著名的茶碗,備受歷來中外茶人的喜愛而享有大名,只要一出現市場,莫不成為眾人頭號珍藏目標。不過,好品相的建盞其實數量不多,由於宋墓極少出土建窯瓷器,因此我們目前在市場上所見的建窯,多是傳世品、出水品或是撿自窯址的窯址貨。
  • 建窯建盞就是宋代茶文化的體現 黑釉瓷器為何風靡宋朝?
    宋代瓷器秉承著極簡之美,尤以單色釉瓷器為美。其中宋代建窯黑釉盞,引領了宋代舉國上下的黑釉茶盞潮流,也成為黑釉瓷的代表。建窯茶盞自古以來就是著名的茶碗,備受歷來中外茶人的寶愛而享有大名,只要一出現市場,莫不成為眾人頭號珍藏目標。
  • 只知道福建建窯建盞,其他省份都有多少古代窯口競相模仿黑釉瓷?
    釉瓷與點茶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兩宋時期,隨著宋代茶文化中點茶、鬥茶的興盛,黑瓷茶盞風靡一時,黑釉瓷亦迎來發展高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窯場當屬南方的建窯、吉州窯,以及北方的磁州窯系。▲唐 黃堡窯釉刻花填白彩注子,高梧樓藏,圖源:《玄色之美 中國歷代黑釉瓷器珍品》,北京:文物出版社▲北宋 耀州窯 釉醬斑花口碗,圖源:《玄色之美 中國歷代黑釉瓷器珍品》,北京:文物出版社▲北宋 耀州窯黑釉盞,西泠印社2019年拍品
  • 建盞要究竟哪裡好 讀懂這六點 了解真正的宋代御盞
    建盞的前世今生眾所周知建盞在宋朝稱之為「國器」,上至帝王將相下至黎民百姓人人把玩。宋徽宗在《大觀茶論》中提到「盞色貴青黑,玉條毫條達者為上「說的就是兔毫盞,而在宋朝是一個現代文人都神往的朝代,有人曾笑言說:宋徽宗什麼都會,就是不會當皇帝。
  • 建窯建盞的前世今生
    建陽是建盞的故鄉,古為建寧府建陽縣,建窯、建盞的「建」字就取自其中。走進建陽,漫步在商家林立的建盞文化街上,好像走進了建盞的世界。步入中國建窯建盞展示館,各式各樣的精美建盞琳琅滿目,讓人大飽眼福。伴著婉轉低沉的琴音,一邊欣賞身著宋代服飾的點茶師表演宋代茶藝,一邊品味盛在建盞中的茶湯,在沁人心脾的茶香、清甜醇爽的茶味中,感受建盞的魅力。
  • 沉寂800年的建盞,盞中宇宙,異彩驟生
    建窯,是中國古代名窯之一,為宋代福建燒造黑釉茶盞的著名窯場,以生產黑釉瓷器著稱(俗稱「建盞」)。建盞是漢族傳統名瓷,中國宋代八大名瓷之一,宋朝皇室御用茶具,享有「瓷壇明珠」的美譽。它不僅在國內廣為流傳、並一度進貢宮廷,而且流傳日本、韓國等海外國家和地區。建盞以獨特的黑瓷魅力,曾與青瓷、白瓷三分天下,備受貴族、士大夫的青睞。
  • 建盞與宋朝茶文化
    點茶只用清泉,建盞,幾餅團茶,簡單得似乎與環境有些許的不諧,但是主客蔡京卻志得意滿。這風雅茶事,蔡京瞭然於胸,諸般器物也早已熟悉。清泉是來自無錫惠山寺的石泉水,彼處距京城1500裡,泉水得來殊為不易。那黑裡透青的茶盞和餅狀團茶,都來自蔡京的家鄉——建溪。建盞之釉色青黑,如江海凝結,浮光閃動,卻又深沉穩重。那麼這黑黑的小碗又好在哪裡呢?
  • 因為罕見,所以珍貴:宋代建窯黑釉兔毫盞
    這些均與宋人崇尚自然標準緊密相關,建盞具有含蓄低調的情調。從單純簡潔的基礎上,釉面與裝飾展示出互相輝映的效果,達到含蓄、典雅而不張揚的效果,與宋人審美溫厚及含蓄相同。在當時社會風氣影響下,建盞的美學特徵近似沉靜素雅,猶如碧玉小姐卻存在無盡內涵。宋代建窯黑釉兔毫盞宋代的龍窯柴燒多為還原焰氣氛,尤其是以松柴為主要燃料的燒制過程更是如此。
  • 金油滴,建盞的「金名片」
    黃美金早期金油滴撇口盞說起宋代瓷器,眾所周知是五大名窯:汝、哥、官、定、鈞,除了定窯是白瓷外,其他四個都以青瓷出名。但五大名窯之外,建窯的黑瓷茶盞也是別負盛名的一代名器。建窯在宋代名氣之盛,足以與汝窯、定窯等名窯相媲美。在當時建窯瓷盞就被文人們津津樂道,著名的藝術皇帝宋徽宗趙佶都曾留下過詩文讚美建窯瓷器。可以說,在宋代當時,建窯瓷器的的名聲和被重視程度遠遠超過如今人們所熟知的五大名窯。時至今日,建盞中的上品「金油滴」依然被收藏家視若珍寶。
  • 宋瓷黑釉瓷重要代表木葉盞究竟是不是建盞,有何區別?從這3點看
    吉州窯址在今江西省吉安市永和鎮,其瓷器品類融匯禪學與儒家文化,吸收多種工藝,裝飾新穎獨特,格調清新質樸,在中國陶瓷史上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江西吉州窯與宋代同時期的北方磁州窯、閩北建窯同為頗具地方特色的古代窯系,影響極大。在吉州窯的瓷器中,黑釉瓷給人印象深刻。
  • 溧陽博物館看館藏|宋代吉州窯黑釉茶盞
    今天為大家帶來溧陽博物館看館藏第五十二期——宋代吉州窯黑釉茶盞。吉州窯是中國古代江南地區名窯之一。它始於晚唐,興於五代北宋時期,極盛於南宋,而衰於元末,所燒造的瓷器具有濃鬱的地方風格。南宋時期是吉州窯最繁盛的時代,所燒造的品種主要有黑釉、醬釉、青釉、白釉、白地褐彩、綠釉等。吉州窯瓷器不僅產量大,而且裝飾技法多種多樣,包括有剪紙貼花、木葉紋、玳瑁釉、剔釉填繪等,其中產量最大、最具特色的是黑釉瓷器。這是一件溧陽市博物館所藏的宋代吉州窯黑釉茶盞,茶盞高4.5cm,口徑11.6cm,敞口斜壁,淺圈足,形狀如同漏鬥或者鬥笠,因此又稱鬥笠盞。
  • 建盞界都有哪些大師,哪個名家的建盞最有名?看完你就明白了
    建窯創燒於晚唐、五代時期,興盛於兩宋,位於宋代八大名窯之列。一直以來建窯以燒造風格獨特的黑釉茶盞而著稱於世,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歷經斷代停燒,直至1981年當代建盞工藝才開始逐漸走向復甦。1979年加入"建窯兔毫釉"恢復科研組,全程參與了建盞工藝的恢復。在此之後深入研究建窯建盞的各類釉色,也對國內重要的黑釉盞窯口如茶洋窯、吉州窯的經典作品進行研究和燒制,在黑釉盞研究上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自上世紀孫建興就開始系統研究和製作建盞,中間從未間斷,作品先後被中國工藝美術館、國家博物館收藏,並獲十多項國家專利。
  • 唐宋黑釉的魅力(二)-建盞油滴 -沙家櫪
    黑釉始燒於十世紀中、後期,產品胎釉皆薄,胎色灰黑,釉色黑褐、醬黑,光素無文。北宋晚期開始燒造厚胎、厚釉的「兔毫釉」建盞。建盞,是指北宋末以來在建陽區水吉鎮後井、池中村一帶燒造的黑釉茶盞,窯址有蘆花坪、牛皮侖、大路後山、營長乾等處,建盞的釉料獨特,在燒制過程中因釉料、火候的不同,而成品的釉面呈現兔毫狀、油滴及曜變狀高溫窯變反應,溫潤晶瑩,瑰麗悅目,具有典型的地方特色。
  • 宋黑釉瓷代表建盞底款有500多種,為什麼供御款建盞比較保值?
    2019年12月15日,"供御"款宋代建窯烏金釉玉毫盞殘器,現身西冷印社2019秋季十五周年拍賣會·中國首屆宋元瓷器專場,估值150萬~200萬,最終以598萬元人民幣落槌(含佣金),數倍於估價,創下了建盞殘器最高拍賣記錄,亦是2019年建盞拍賣最高記錄。
  • 【建盞之家】失落的黑瓷文明(深度好文+視頻)
    點茶只用清泉、建盞、幾餅團茶,簡單得似乎與環境有些許的不諧,但是主客蔡京卻志得意滿。這風雅茶事,蔡京瞭然於胸,諸般器物也早已熟悉。清泉是來自無錫惠山寺的石泉水,彼處距京城1500裡,泉水得來殊為不易。那黑裡透青的茶盞和餅狀團茶,都來自蔡京的家鄉——建溪。建盞之釉色青黑,如江海凝結,浮光閃動,卻又深沉穩重。
  • 「釉」惑|宋代吉州窯、建窯的黑釉
    吉州窯和建窯所燒造的黑釉茶盞,在當時最負盛名,此二窯工匠大膽運用新工藝,利用鐵釉的結晶原理和科學配方燒成了兔毫釉、油滴釉、玳瑁釉、鷓鴣斑釉以及曜變天目釉等多種黑釉窯變茶盞,釉質溫潤如玉。 宋 吉州窯剔釉填繪黑釉梅紋瓶南宋江西吉州窯黑釉瓷不僅產量大,而且裝飾技法多種多樣,諸如樹葉紋(俗稱木葉紋)、剪紙紋、彩繪紋、剔釉、剔釉填繪和玳瑁釉等等,這些裝飾設計、構思新穎,在宋代瓷窯之中獨樹一幟,有濃鬱的地方風格。
  • 建盞,宋代茶文化的王者! 最閩北
    點茶只用清泉,建盞,幾餅團茶,簡單得似乎與環境有些許的不諧,但是主客蔡京卻志得意滿。這風雅茶事,蔡京瞭然於胸,諸般器物也早已熟悉。清泉是來自無錫惠山寺的石泉水,彼處距京城1500裡,泉水得來殊為不易。那黑裡透青的茶盞和餅狀團茶,都來自蔡京的家鄉——建溪。建盞之釉色青黑,如江海凝結,浮光閃動,卻又深沉穩重。那麼這黑黑的小碗又好在哪裡呢?
  • 建窯和遇林亭窯是什麼關係?遇林亭窯黑釉瓷與建窯有何區別?
    遇林亭窯過去常被描述成建窯的姊妹窯,而這樣說法確實值得商榷,原因是建窯釉瓷在宋代成名之後,帶動了周邊不少窯廠生產釉盞,更準確的說法應該是建窯系窯口。然而,由於建窯所在地區的釉料和瓷土成分特殊,使得釉瓷成為建窯的獨屬瓷器,周邊的窯口都沒有能燒出相媲美的兔毫盞。
  • 【我家有寶】大同出土的建窯曜變瓷盞殘片~
    近日,位於柳泉街魏都古玩城的西京博物館的一位收藏愛好者得了一件好寶貝,這便是珍貴的曜變瓷。這件瓷片是宋代的建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