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餐館積極自救共克「食」艱

2020-12-21 工人日報

閱讀提示

突如其來的嚴峻疫情,使得近一個月裡,成都的餐飲店要麼全盤關閉、要麼暫停堂食。在此背景之下,成都餐飲人掀起了一場積極自救共克「食」艱的戰「疫」。一份能夠讓消費者放心下單的外賣,便是行動的起點。

「烹飪員、裝配員、配送員……整個流程都有人員和體溫信息,而且是無接觸服務,在這種特殊時期,已經想得很周到了。」2月15日,成都市民程潔在收到心心念念的燒烤外賣後,看到附在餐盒上的「外賣放心卡」,感嘆「這已經是美食之都對食客們最大的安慰了!」

突如其來的嚴峻疫情,困住了百姓的腿,更管住了他們的嘴。由於政府禁止群體性餐飲經營活動,近一個月時間裡,成都的餐飲店要麼全盤關閉、要麼暫停堂食。在此背景之下,成都餐飲人掀起了一場積極自救共克「食」艱的戰「疫」。一份能夠讓消費者放心下單的外賣,便是行動的起點。

「寒冬」之下形勢嚴峻

受疫情影響,四川於1月25日出臺《關於加強疫情防控期間群體性聚餐監管的緊急通知》。相關數據顯示,這一禁令發布僅一周時間,省內取消或延期舉辦較大規模的聚餐活動便有6.3萬起,涉及聚餐人員1050萬餘人次。在這些數字背後,則是餐飲企業面臨的大量退單和不得不為之的暫停營業。對此,成都餐飲同業公會秘書長袁小然表示,雖然無奈,但出於健康安全考慮,這是最穩妥的選擇。

一些堅持開門迎客的商家,情況也不容樂觀。成都市春熙路一家網紅餐廳,每年春節期間日均接待人數近1800人左右,但自疫情暴發後,他們取消了前期10人以上的訂餐。冷清的客源已經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而原本配備80人的餐廳工作人員,目前在崗人數維持在20人左右。

1月30日,成都餐飲同業公會召開全市重點餐飲連鎖企業疫情防控工作座談會,老房子、皇城老媽、紅杏酒家等知名餐飲企業參會,這些企業無一例外都停掉了堂食。

停業背景下,人力成本和店面租金給餐飲企業帶來巨大衝擊。能撐多久,成了餐飲行業共同的難題。

成都餐飲研究院下發了100份調查問卷進行了摸底,反饋顯示,百家餐飲企業中,有93家認為當前現狀下僅能維持1到3個月。95家企業希望得到租金幫扶,同時平臺費用、員工工資等壓力均需要政策支撐來得到緩解。其中,76%的餐飲企業對市場回暖持不樂觀的態度。

業內人士認為,疫情給餐飲行業帶來了許多的不確定性,對行業無疑是一次重創,「活下去」已成為大家共同的第一目標。

轉型外賣探索消費新場景

抗擊疫情或許成為一場持久戰,要成功闖關,餐飲業界只能不斷摸索解困方法。

本月初,成都餐飲同業公會聯合阿里巴巴「本地生活」發出共同倡議,號召成都市餐飲單位藉助網際網路平臺開展餐飲線上配送,主打「點餐自取、團膳直送」「無接觸服務」。截至目前,開啟在線配送的24個品牌涵蓋正餐、火鍋、小吃等,餐飲門店共計388個。於是,一些「不適合外賣」的餐飲企業積極轉型,一些曾經火爆到無餘力於外賣的商家也上線了。

成都著名烤魚品牌「烤匠」在原有堂食基礎上開啟了外賣模式,20餘家門店逐步上線。創始人張支成認為,轉戰外賣,一方面是運營的挑戰,一方面也是拓展消費新場景的機會,為此他們針對外賣菜單,新增了單人份烤魚的選擇,以滿足顧客的多樣化需求。前文中成都市民程潔點讚的外賣,便來自這家烤魚品牌。

成都蜀九香火鍋在1月26日暫停堂食後,12家直營店第一次集體轉型,積極開展了「無接觸配送」外賣,以更好地滿足顧客在家的用餐需求。相關負責人稱,目前外賣單量正在穩步提升階段。

17年前,非典讓海底撈營業額直線下降,但也由此開創了火鍋外賣先河,最終度過艱難時刻。大龍燚集團董事長柳鷙認為,外賣是當前他們唯一能夠想到的增量。自2016年起,這家成都本土成長起來的火鍋連鎖品牌便有3家生意較好的直營門店開始涉足外賣。疫情期間,還率先在全城推出了「全封膜火鍋外賣」(即菜品必須經過密封處理才能送出,避免更多汙染的可能性)。據其介紹,在今年初一到初十期間外賣收入為181萬元,同比增長547%。

但也有業內人士指出,並非所有餐廳都可以在短時間轉型外賣,上線流程、外賣的設備與包裝,這些不僅需要資金還需要時間,如果訂單量上不去,則處境更加艱難。

是危機,也是轉機

成都市場監管部門從餓了麼、美團、滴滴外賣3家平臺抓取數據顯示,目前市區內開展網絡訂餐業務的餐飲單位為17187家(包括在不同平臺重複註冊)。為了切實防範食品安全風險,市場監管局明確入網餐飲服務提供者必須具有實體經營門店,必須取得食品經營許可證。同時,對供餐者操作流程、從業人員的健康檢查、配送容器的規範管理等方面都提出了明確要求。餐飲企業也自覺對外賣流程做出優化,並且對安全性廣而告之、著重強調。

儘管如此,在當前這樣的特殊時期,老百姓對外賣的選擇十分謹慎。程潔雖然為了烤匠上線外賣感到欣喜,但這卻是她自疫情以來購買的唯一一單外賣,並坦言這是來自一名成都「好吃嘴」的冒險,只要條件允許,她還是選擇宅在家裡自給自足。

所以,線上平臺雖為商家帶來了一定的收益,但與損失相比仍是杯水車薪。小龍坎火鍋品牌負責人表示,雖然該品牌外賣數據環比增量達到350%,但考慮到節前人們返鄉等因素,數據波動正常,在他們看來並無較大增幅。成都紅杏酒家的數據顯示,雖然外賣訂單比去年同期增長超過50%,但為了豐富用戶選擇,外賣平臺上的菜品從原有的50個增長至100多個,運營成本不降反增。

「線上配送一方面可以為節後復工人員提供餐飲保障,另一方面也可以讓餐飲企業順應市場變化,在疫情『風險期』尋求新的發展方式。」上述艱難,在成都餐飲同業公會秘書長袁小然看來,是危機,但更是轉機。她認為,經歷過這段時期,商家在衛生防控方面將會更有經驗,未來成都的餐飲行業會朝著更健康、綠色的方向邁進。

相關焦點

  • 疫情防控 共克時艱|酒泉全力做好疫情防控期間行政複議工作
    疫情防控 共克時艱|酒泉全力做好疫情防控期間行政複議工作 2020-04-10 17: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打探恢復堂食的成都餐館:網上排隊取號 現場按份點串串
    ●3月14日恰逢星期六,疫情之下,成都的餐館、飯店雖少了些往日的喧譁,但情況正在好轉。據美團大數據統計,3月以來全國餐飲商戶復工率已超過55%,消費回暖勢頭也進入加速期。  ●3月起,成都大量餐飲企業的堂食逐漸恢復。對成都人而言,美食是剛需。於是,當餐館陸續開放,堂食的熱度和人氣,還是漸漸回來了。
  • 疫情之下,共克「食」艱!
  • 成都愛心素食餐館溫暖環衛工人 每天要提供100多份免費餐食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在成都,有一家愛心素食餐館,從2017年開業起就一直堅持給環衛工人提供免費的早餐和晚餐,節假日無休。平均每天要提供100多份免費餐食,截至目前,已有逾8萬人次享受到這份暖心暖胃的愛心餐。
  • 美國僑報:堂食不恢復 紐約中餐酒樓開大排檔自救
    中新網8月21日電 據美國僑報網報導,為了控制疫情,紐約市至今沒有恢復餐館堂食,這讓眾多大型中餐酒樓陷入險境。為了自救,布魯克林金皇廷大酒樓改變經營策略,開始以大排檔的方式服務民眾,希望以此能讓自己生存下去,也期能為同業摸出一條自救之路。
  • 同力協契 共克時艱 中國民生銀行成都分行戰疫側記
    自2月3日以來,民生銀行成都分行在嚴格做好防護消殺的基礎上,根據支行網點地理分布,每日保證不低於5家支行網點開門營業,分行機關百餘名關鍵崗位人員到崗分散式辦公,共計為超過2萬名客戶提供現場滿意服務,期間更是成功處置一起利用自助設備傳遞違禁藥品事件,積極向政府部門提供防疫線索4條,分行上下安全、正常運轉。
  • 鼓勵理性就餐、勤儉節約 成都餐館勸您悠著「點」
    餐館服務人員協助顧客點餐,適量適當「菜點多了哈,減一個,不然浪費了可惜……」在如今的成都,去餐館點菜是一件考手藝的事情,因為你稍不注意點多了,就可能被服務員「理抹」。當然,說歸說,一切都是為了顧客好,商家引導顧客適度點餐、理性消費,也是推進「光碟行動」的必然之舉。
  • 請城市「流浪者」免費吃飯 成都餐館「單人套餐」好暖心
    位於小巷的愛心餐館。餐館門口立著「免費吃飯」的提示牌。「老闆,來一份單人套餐。」一句看似平常的點餐用語,在成都溫江區一家自助餐館裡,卻是一個特別的暗號。背後隱藏的,是店家的一份善意。初衷為「流浪者」提供一口熱飯「如果你在成都沒有收入,遇到困難,可以來小店,告訴服務人員來份『單人套餐』,吃完直接走就是,不必客氣。」1月3日下午,在位於溫江區惠民社區的這家自助魚火鍋店門口,記者看到了一塊白字紅底的「提示牌」,語句樸實直接,帶著一點老闆爽快的口氣。
  • 成都餐館餐廳裝修設計時的注意事項
    成都餐館餐廳裝修對一個餐廳經營和運營管理都起著重要的作用,整個餐廳設計的過程中,要綜合考慮到各個方面的因素,其中包括安全消防的因素、環保節能的因素,各個方面都會和餐廳的總體的品質有著極大的關係。那麼在進行「成都餐館餐廳裝修設計時的注意事項有哪些呢」?
  • 芝加哥中國城餐飲業遭遇寒冬 華人發起行動自救
    幾位平時生意興隆的餐館負責人說,近兩周生意下降了幾乎一半以上,有的甚至減少80%。在這種情況下,華埠中餐業究竟如何辦,坐以待斃,還是奮起自救?為此,美中餐飲業聯合會(美國中餐學會)首先發起「我愛唐人街」(I love Chinatwn)行動,宣傳華埠,支持商家,繁榮社區。美國中餐學會主席胡曉軍說,我們的口號是:「華埠一家親,大家心連心,同舟共濟,共克時艱」。
  • 煙火成都:舌尖上的戰「疫」|成都餐飲同業公會|雷星|成都|餐飲企業...
    01堂食恢復中:吃相不「疫」樣當前,成都餐飲服務業正逐步恢復堂食服務,不少市民發朋友圈憧憬,坐在街邊小店裡品著美食的好日子要回來了。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餐飲店恢復堂食,街道上出現煙火氣,復工復產就會更有「溫度」。「恢復堂食」的好消息一時間像陣春風吹進了大家盼望已久的心裡。
  • 請城市「流浪者」免費吃飯 成都溫江這家餐館推出了一份特殊的...
    一句看似平常的點餐用語,在成都溫江區一家自助餐館裡,卻是一個特別的暗號。背後隱藏的,是店家特別的心思和善意。這家位於溫江區公平街道惠民社區飛龍六巷的餐館,之前以賣實惠美味的魚火鍋小有名氣,近日因推出了一份「單人套餐」再次引發關注。這份「單人套餐」裡,有魚肉有素菜,搭配著米飯,足夠果腹。最重要的是,免費。
  • 人艱不拆等詞被教育部點名:將採取積極措施加強引導
    原標題:教育部提語言文字誤讀誤寫誤用現象,「人艱不拆」等被點名11月13日,教育部網站發布的《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3950號建議的答覆》(以下簡稱《答覆》),披露了教育部答覆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關於規範漢語用語承續傳統文化的建議」的具體內容。
  • 幸運之神總是垂青那些積極自救的人
    這些人是幸運的,但是你要相信,幸運之神也總是降臨到那些積極自救的人身上。最遺憾的一點是沒有聽婆婆的建議吃中藥進行扶正,那最關鍵的半年康復期沒有採取任何自救措施。我不聽周圍人勸告:動完回納手術也是化療完不足半年,不適合坐飛機的我就不信那個邪。 那年兒子小學畢業,我們全家約好朋友到峇里島旅遊去了。到了那裡,我不適應那裡的飲食、加上長途勞累,腸胃不適等,回來一檢查就發現已經復發,並且是很兇險的全身淋巴轉移。
  • 教育部點名批評人艱不拆等生造詞:高度重視,採取積極措施加強引導
    【教育部點名批評人艱不拆等生造詞:高度重視,採取積極措施加強引導】11月13日,教育部網站發布《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3950號建議的答覆》。《答覆》中稱,「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對語言文字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既出現了一些可以反映時代特徵、傳播正能量的新詞新語,如『給力』『點讚』『硬核』等,也出現了一些不規範、不文明的誤讀誤寫誤用現象,如『人艱不拆』『十動然拒』等生造晦澀的詞語,甚至是一些低俗的語言,對網絡生態環境,以及社會語言生活和文化安全產生了不良影響。」對此,教育部、國家語委高度重視,採取積極措施加強引導。
  • 三餐之艱
    可是我有個飢餓的胃,幾乎不會因為好美味而食,全都是因為餓。餓是一種隱藏的情感反應。我要盡力去學習,漸漸找到,與愛與被愛達成和解與共識,找到愛自己身體心靈的方式,找到自己巨大的情緒飢餓並且克服。這必須是心靈見地與外在世界的問題。出現故障就是嚴重的失衡。整個人類和自然界的巨大天平傾斜,我們的地球患上惡性腫瘤,這個腫瘤的名字叫做:人類。人類已經愛錯自己,把自己愛成了一個可怕的病灶。
  • 共築食安防線 律所盤點堂食、外賣和網購食品20大消費陷阱
    近日,封面新聞食品報導組採訪了中倫文德(成都)律師事務所餐飲行業服務團隊,盤點了針對餐飲、食品行業消費的20大消費陷阱,並給出建議。4、禁止自帶酒水許多餐廳酒樓都禁止消費者自帶酒水,如果消費者自帶酒水,酒樓、餐館就要收幾十甚至上百元的開瓶費。而且,開瓶費收費項目及標準沒有在店堂、餐桌或餐牌上明示,卻暗地增加在帳單上,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
  • 餐館恢復營業!打包不堂食
    餐館恢復營業!打包不堂食 2020-08-30 19:34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要互救也要自救——疫情影響下的服務業
    「即使堂食客人不多,我們還是堅持以鮮花布置餐廳,希望來店裡的客人可以看到大自然生命的力量。現在餐廳紛紛湧入外賣這個賽道,但我們幾乎沒有外賣的經驗。」除了原有的工資、房租等支出,消毒物資也增加了不少成本,但是讓Karen發愁的是購買渠道單一、運輸時間變長。
  • 今起蜀大俠10門店恢復堂食,創始人江俠:要變身「人民的食堂」
    本文援引自@ 成都餐飲研究院,原創作者: 院長被新冠肺炎疫情按下暫停鍵的成都餐飲行業,在三月終於有所回歸正常了,最明顯的就是許多餐廳陸續恢復堂食。據成都餐飲研究院了解,蜀大俠火鍋於3月6日起正式恢復成都部分門店的堂食經營,營業時間從早上10:00至晚上22:00。首批10家門店包括:春熙路店、西玉龍店、天府三街店、草堂店、中壩店、紅牌樓店、建設路店、動物園店、少陵路店、溫江1店。恢復堂食營業,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