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提問:我現在一個人住,家裡有些食物,要麼是放久了忘了吃,要麼是短時間內吃不完,總之,它們的結局都是不知不覺過了保質期。
有些食物過期久了,那自然是扔了了事。可有的食物只過期了一兩天,扔了就有些可惜(發出「貧民窟女孩」的聲音)~
請問,剛過保質期一兩天的食物,到底能不能吃?
你這個問題,想必問到很多人心裡去了。
對於只過期一兩天的食物,很多人很糾結:吃的話擔心不安全,不吃又覺得浪費。
我能理解大家的心情,但說真的,為了保險起見,大家最好不要食用過期食品,尤其是肉製品、蛋製品和食用油。
2004年的《預包裝食品標籤通則》中關於保質期的說明是,「超過此期限(保質期),在一定時間內,預包裝食品可能仍然可以食用。」
但2011年的更新版,卻把這條說明刪除了。
因為只憑肉眼觀察和保質時間,確實很難分辨食物具體是在什麼時候變質的。
而且,目前我們也難以斷定過期多久的食物,才是真正對人體有害的、不能吃的。
還有一點,即使有的過期食物並無異味或黴點,看似正常,但實際上,它的某些營養素很可能已經流失了。
以穀物為例,在正常保存條件下,隨著時間的推移,穀物的蛋白質、礦物質含量變化不大,但維生素則會逐漸減少。
還有最可怕的一點,過期食物中的有害微生物也會隨時間增加。
例如常見的沙門氏菌、大腸桿菌等,會引起噁心、嘔吐、腹瀉等胃腸道症狀。嚴重的,如黃麴黴素等,長久攝入可能誘發癌變。
本文由《中國家庭醫生》雜誌社&科普中國聯合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