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你選詩,為我抄詩,唐詩裡有「錢楊」最美的事

2020-12-23 中國青年網

楊絳手稿

《錢鍾書選唐詩》書封

我覺得,《錢鍾書選唐詩》首先是一部情書。注意這個量詞,情書往往是「一封」,情深的也不過「一疊」,但錢鍾書花了7年多時間,選了1997首唐詩,楊絳則把這些詩都抄了一遍,還加上了自己的批註。這不是情書是什麼?

今年11月21日是錢鍾書誕辰110周年的紀念日,就在這一天發布的《錢鍾書選唐詩》,讓「情書」成為面向公眾的學術著作,但仍不可抹去這部唐詩選的「私人」色彩。就像詩人寫詩,也不是為了流傳後世,而能流傳下來的,都是最真實的情感流露,我想唐詩選亦如是。

《錢鍾書選唐詩》的誕生,是一個相濡以沫的故事。

楊絳曾在《我們仨》中講過一段往事,上世紀50年代,時任中國文學研究所所長兼古典文學組組長的鄭振鐸,因當時外文組已經人滿,將錢鍾書借調到古典組來選注宋詩。錢鍾書一開始很委屈,覺得自己對於中國古典文學不是科班出身,在大學學的、教的、研究的都是外國文學。

但後來,由錢鍾書獨立完成的《宋詩選注》於1958年出版,發行60年不衰,既證明了鄭振鐸的知人善任,也證明了「不是科班出身」的錢鍾書對於古典文學的精深造詣。

其實,當時錢鍾書也參與了同期進行的《唐詩選》的編撰過程,期間經過「文革」,完成於1966年的初稿在1975年修訂時被大刪大改。原本由錢鍾書負責的「王績等17人」,最終只留下了王績、王勃兩位大家,原來所選的詩也大多被換掉了。《唐詩選·前言》裡明言,「選錄的標準服從政治標準第一、藝術標準第二的原則」。

在選宋詩時,楊絳曾自告奮勇,願意當白居易的「老嫗」,如果她讀不懂,錢鍾書就得補充注釋;選唐詩時,錢鍾書從「配角」成為「跑龍套的」,為了幫他排解鬱悶,楊絳鼓勵他獨立選一本唐詩,關起門來,選給她看。

所以說,學者一旦相愛相知,我等只能嘆為觀止。於是,錢鍾書以《全唐詩》為底本,每天選幾首,楊絳每天抄一點,作為品讀唐詩和書法習字的「日課」。最終,從1983年到1991年,形成9冊手稿。

說到「日課」,每天抄寫背誦曾是中國古代文人的學習方法。著名的如蘇軾的日課,就是抄《漢書》,而且抄了3遍。

《錢鍾書選唐詩》原來不叫這個名字,是出版社根據書稿後來起的。楊絳在稿子的封面上題寫的原名是「《全唐詩》錄 楊絳日課」,錢鍾書又補題了「父選母抄,圓圓留念」。後來,「我們仨」走散了,楊絳就把這部由她親筆抄錄的稿子,贈給了吳學昭。吳學昭在徵得楊絳同意後,決定將其公開出版。

《錢鍾書選唐詩》共選錄了308位詩人(無名氏計為1位)的1997首(句)作品,而且十分有個性。比如,社科院文學研究所選注《唐詩選》裡杜甫選了71首,白居易選了30首;本書中杜甫卻選了174首,白居易選了184首。相反,李白在《唐詩選》選了64首,本書卻只選了23首。錢鍾書還選了像唐明皇、則天皇后、江妃、章懷太子等非詩人的作品,以及像韓愈《嘲鼾睡》、曹著《與客謎》這類有趣味性而無思想性的作品。

錢鍾書曾說:「唐詩、宋詩,亦非僅朝代之別,乃體格性分之殊。天下有兩種人,斯分兩種詩。唐詩多以丰神情韻擅長,宋詩多以筋骨思理見勝。」這似乎可以被看成他選詩的主要依據。

從學術角度,這可以說是學者錢鍾書的一部唐詩選本;而從情感角度,這就是一位妻子鼓勵不得志的丈夫的副產品,從未想過要出版,也不受任何人或組織的幹預,沒有數量、體例的限制……所以,一切是隨性的,這是錢鍾書眼中的唐詩世界,也可能是真正的唐詩世界。

在手稿中能看到,楊絳不時「跳出來」說兩句,很有「存在感」。抄錄沈亞之《宿白馬津寄寇立》一詩時,她寫道:「沈亞之,小說家也。著有《尋夢記》(夢為秦弄玉婿)及《湘中怨》,皆有詩記其事。季識。」抄錄薛能《褒城驛有故元相公舊題詩因仰嘆而作》一詩時,她特意在「前過應無繼此詩」一句的「前」字旁標記:「future之意。」

在一共9冊的手稿中,前四冊只有零星標記抄錄詩作的日期;第五冊白居易的《長恨歌》中有一處標記:「一九八八年一月一日,開新筆。」從這一天開始,楊絳將每首詩作抄錄的日期一一標記下來,直到最末一冊。

有時,她會特別註明「除夕」「元旦」「立春」「清明」「重陽」「冬至」等重要節日節氣,四季悄悄在毛邊紙上流轉。在第八冊杜荀鶴名下《贈廬嶽隱者》一詩旁,楊絳寫道:「十九日,圓圓生日也。」1988年3月10日抄寫白居易的《眼病》,楊絳記錄:「切芥菜一個,手抖不能寫字。」

這些與唐詩無關的記錄,擁有唐人真正的詩意。

有一個問題經常被拿出來討論,為什麼千年過去了,我們還喜歡讀唐詩?我想有一個原因是,在某個時刻、某個環境、某種心情之下,我們總能找到一首唐詩說出了自己想說的話,總能讀出一首詩裡有自己的故事。

比如,小時候學琵琶,我學會了一曲《春江花月夜》;後來上大學,一個調皮的男生無意中拿我的琵琶譜背面當白紙畫了速寫。作為道歉,在一個月夜,他認認真真手書了一遍張若虛《春江花月夜》賠給我。從此,我天天盼著他能成為藝術家,書法手稿或許能升值,但至今未果。明月依舊,他早就離開了我生活的城市。

蔣肖斌 來源:中國青年報

(來源:中國青年報)

相關焦點

  • 周絢隆:錢鍾書選唐詩
    編者按「父選母抄,圓圓留念」——《錢鍾書選唐詩》一書出版之際,周絢隆寫下此文講述來龍去脈:原來在眾所周知的《宋詩選注》之外,錢鍾書還選過唐詩。嚴格說,這部書稿只是一個詩歌白文的選錄,且是一個私人化的「任性」選本——楊絳為排遣錢鍾書的有志難伸,鼓勵錢選一本唐詩,專門選給她看,由此才有「楊絳日課」。
  • 七年「唐詩日課」,掀開錢鍾書楊絳夫婦的書齋日常
    就在這間居所裡,大約從1983年起,錢鍾書、楊絳夫婦開始了一段長達七年、錢選楊抄的「唐詩日課」。錢先生以《全唐詩》為底本,每天選幾首,楊先生也每天抄一點,作為品讀唐詩和練習書法之用。最終形成了九冊手稿,楊先生在首冊封面上題名「《全唐詩錄》,楊絳日課」,錢先生又補題「父選母抄,圓圓留念」。此時的錢鍾書擔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並剛剛在中華書局出版了皇皇巨著《管錐編增訂》。
  • 書城大家 | 陳尚君:《全唐詩》中的偽詩與偽好詩
    我想借這個意思講一些偽詩中的好詩。在此之前,先和大家講《全唐詩》是怎麼成書的,為什麼《全唐詩》裡有大量的偽詩。「《全唐詩》中的偽詩與偽好詩」,這個題目涉及學術研究和文學品鑑根本的不同。研究學問要求實辨偽,而文學品鑑講究藝術精湛。這兩者看似理所當然,其實是各行其是,各有道理。如果一位學術名家講解唐詩,所欣賞的恰是一首偽詩,不免留下笑柄。
  • 李賀之才媲美李白,《唐詩三百首》裡為什麼沒有李賀的詩?
    《雁門太守行》中,李賀用一句「黑雲壓城城欲摧」寫出了戰事的緊急與戰爭的殘酷,又用一句「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寫出了忠君報國的渴望。 《金銅仙人辭漢歌》中,李賀更是用一句「天若有情天亦老」寫出了自然法則冷酷無情。沒錯,這句千古名言乃是「詩鬼」李賀的原創,後世諸輩,均為引用。
  • 塵封數十載、歷時七年,錢鍾書楊絳伉儷合著,首度面世!|Chin@美物
    更讓人矚目的是這部「唐詩選」的作者,正是我國著名文人伉儷:錢鍾書和楊絳。約從1983年至1991年,錢鍾書先生以《全唐詩》為底本,每天都會選幾首詩。楊絳先生也每天抄一點,作為品讀唐詩和書法習字的「日課」。
  • 我若練得一手好字,必每日為你抄寫這世上最美的詩
    至於選詩風格,偏重清新、唯美、明麗、溫婉乃至悽美。我們希望讀者在練字時,能有一個溫和、恬靜的閱讀心境。 沒問題,有作品紙幫你! 一城一詩筆記本裡,很可能裝了你的鄉愁。 為65座城市尋找屬於它們的詩詞,這個過程就像是在撮合65場老友重逢。
  • 唐詩、宋詞、元曲,如果各選一首史上最美,那就是這三首了!
    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每個時代的人都有不同的抒情方式,唐詩起於韻律,宋詞重於感情,元曲頌於舞臺,明清工於文筆。中國四大名著都產生於明清時期,成為古典小說的經典代表。然而說起詩詞,恐怕無人可深得一二,常言道文無第一也。但是作為一種文化消遣而言,為我們喜愛的詩詞曲列個榜單也未嘗不可!
  • 「唐詩小鎮」的魅力!天台石樑煙火氣裡遇見詩和遠方
    一千多年前一首《瓊臺》,讓天台山成了李白的「詩與遠方」。千年之後,位於天台山核心區的天台縣石樑鎮,正在醞釀一場大戲。幢幢老屋爭分奪秒施工裝修,街巷小品提升改造如火如荼,唐詩拾遺館、唐詩研學營地等一大批產業項目落地生根, 「唐詩」充滿整個小鎮,看得見、摸得著、也感受得到。一組組數據,或許更能說明「唐詩小鎮」的魅力。
  • 唐朝從未以胖為美:有詩為證
    「短長肥瘦各有志,玉環飛燕誰敢憎」,蘇軾的這首《孫莘老求墨妙亭詩》,誕生了「環肥燕瘦」這個成語,從此,世人就普遍認為楊玉環是個「胖女人」,唐朝是以胖為美。甚至一些胖乎乎的女孩得意地說:「要是在唐朝,我一定是個大美女!」這恐怕是你想多了。
  • 劉寧:《錢鍾書選唐詩》是錢鍾書先生龐大學問冰山的一角
    我聽很多老先生講,他們當年剛剛來所時,想見錢先生最容易的地方是哪裡?就是圖書館。鄧紹基先生說有一次他去圖書館借書,看到錢先生坐在書架旁邊的小桌子那兒看書,錢先生問他想要找什麼書?鄧紹基先生一說書名,錢先生馬上告訴他到第幾排、第幾層找一找,鄧先生按照他的指點馬上找到了這本書。錢先生常對當時所裡年輕人說,你們到所裡來,首先應該來所裡的圖書館。錢先生自己也是一輩子都在讀書。
  • 王維最美的一首田園詩,第二句是千古名句,卻被人嘲笑「抄襲」
    在電視劇《還珠格格1》中,紫薇在郊外做菜,用詩句給菜起名字,其中,有一句詩,清新明淨,如詩情畫意一般,讓當時少年的我一直念念不忘,這句詩,就王維的「漠漠水田飛白鷺」。這句詩出自王維的《積雨輞川莊作》,「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是其中的名句,可是,你知道嗎?在唐代,有人舉報王維:這句詩是抄襲的,是怎麼一回事呢?我們先來看這首詩。
  • 《唐詩三百首》中最美的10首五言絕句,一首詩就是一幅畫,好喜歡
    在深秋的夜晚,我散著步,秋日天氣,寒涼起霜。我想,此刻空山中正掉落松子,幽居的友人一定還未安睡吧?沒有強烈的言語,只有從容淡淡地敘述,在如霜的秋日夜晚,還有友人記掛著你,景美 ,情更悠。我敲打樹枝趕走了樹上的黃鶯,不讓它在樹枝上不停鳴叫。它的叫聲會驚破我的好夢,不能到遼西與戍守邊關的親人相見。這是一幅生活畫面,在春光如此可愛之時,女主人公卻懊惱黃鶯的啼叫,五言絕句妙在以小見大,語短意長,這首詩正是如此。
  • 憑什麼說一輛房車+一本唐詩三百首就不是詩和遠方?
    最近看《老爹特煩惱》的時候,保安隊長對酒吧女老闆表白,說知道她喜歡詩和遠方,他願意送她一輛房車,兩人拿著唐詩三百首一起去流浪。女老闆聽後微笑著拒絕了保安隊長。當時我對保安隊長的話露出了不屑的笑容,覺得他根本不懂什麼是詩和遠方。
  • 什麼是唐詩裡的黏連?失粘的詩還是格律詩嗎?
    前言有朋友問什麼是詩詞裡的粘連?失粘是什麼意思?老街以前也寫過有關黏連的文章,不過看到的人不太多,另外這個問題似乎也太簡單了不值得大書特說。但是對於不熟悉格律詩的人,這個黏連搞不清楚,確實會對于格律詩的規則搞得稀裡糊塗。一、只有格律詩才講究黏連首先詞不存在黏連這一說法,古體詩也不存在黏連的問題。
  • 《詩經》:把生活吟詠成詩,在詩中生活
    那麼好的山川草木,那麼多的鳥獸蟲魚,那麼清明清朗的天空、大地、江河、湖海:「鳳凰于飛」「蠶月條桑」「野有蔓草」……《詩三百》,中華民族詩情的濫觴,在這裡,混沌初開,萬物始發,人們天真無邪,自由自在歌唱,隨性隨心,無掛無礙。歌兒,口口相傳,母親唱給孩子,爺爺唱給孫兒。某一天,來了採詩官,這個文質彬彬的君子,他說,唱得真好,我記下來吧。
  • 月亮最美的唐詩
    唐詩中,寫明月的很多,但我認為把月亮寫得最美最多情的當屬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全詩共三十六行,有十五句是直接寫月亮的。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前一刻,你可能還在為月亮的破碎、寧靜的打破而惋惜,下一秒立即又給你以另一種更美的視覺衝擊,讓你的心也跟著那潮水而跌宕起伏。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春水粼粼,波光閃閃,那一輪皎皎孤月跟隨著春江之水漂向遠方。其實,它又何必孤孤零零地漂去呢?又有哪一個江面上沒有漂著一輪孤月呢!兩個月亮,兩種景象,兩種心情。
  • 賀知章最經典的一首詩,成功擊敗《詠柳》,入選《唐詩三百首》
    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可見《唐詩三百首》在歷代唐詩選本中的經典地位和傳播之廣。《唐詩三百首》是清代文人蘅塘退士孫洙所選編的唐詩讀本。孫洙曾當過教喻之職,也就是負責一縣教化教育工作的「教育局長」。
  • 蒙曼老師帶你品最美唐詩
    其實,古人是認認真真在過日子,不經意把平凡過成了詩,讀詩就是讀生活,讀詩就是讀人生,詩意並不遙遠,詩心就在眼前。她正在開講《蒙曼品最美唐詩》了!喚醒我們從小被浸潤的詩心,當你看到美好的事物,還能被觸動,還能發現生活的況味,活得更淡定、更從容,更自在。
  • 詩聖杜甫的詩酒人生
    杜甫: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文學作家,唐詩思想藝術的集大成者。杜甫一生寫詩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傳頌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別」;其中「三吏」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關吏》,「三別」為《新婚別》《無家別》和《垂老別》。
  • 300人陪海子母親讀詩:當最美的詩歌遇見最美的山水
    當最美的詩歌遇見最美的山水,那些飄蕩在星空下的詩句逶迤縈迴,萬物變一瞬,剎那化永恆……活動現場6月28日晚,由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水印書院聯合主辦的「神的故鄉鷹在言語——陪海子母親讀詩」活動在桂林水印書院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