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軍對美軍說英語,能聽懂的算他幸運,聽不懂的就是他的死期

2020-12-08 裘克談史

1950年10月8日,中國根據朝鮮政府的請求,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決策。

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參戰,王順才習慣稱之為「開國第一戰」,為了保密,當時部隊的一切行動都是在絕對機密的情況下進行的。

在吉林,一列列軍用列車向東飛馳,又轉而向南,十月的東北大地沒有了綠色,軍運專列幾乎都是清一色的悶罐車廂,王順才倚坐在車廂裡,列車憋足了勁呼嘯前進。

「阿里郎,阿里郎,阿啦裡噢,攀越阿里郎所有的山峰,阿里郎只有山峰12座,我現在攀越的是最後一峰。」

再次哼唱朝鮮民歌《阿里郎之歌》時,抗美援朝的老兵王順才已經記不全歌詞了,他努力的循著韻律一頓一頓地堅持唱完,這首歌曾經那樣百轉千回,歌聲傳唱不衰的地方就是朝鮮半島了。

入朝以後,王順才所在的部隊奉命在戰事的西線迎敵,戰前志願軍指戰員和戰士們都在突擊學英語,用以在戰場上向敵喊話,一份簡易的油手冊發到了王順才的手裡,裡面是對敵喊話的英文用語和中文音譯。

「友阿爾殺郎德惱」對應的英文是「You are surrounded now」翻譯成中文是「你們現在被包圍了」、「Surrender quickly」被音譯成了「殺卵德爾魁克裡」、「Don't act」成了「東特安克特」、「Hands up」是「喊支阿撲」。

學習手冊還特意標註了一條「發音以北方話為標準」,這些在今天看來令人忍俊不禁的土辦法,在朝鮮戰場上卻真正派上了用場。

每次和敵人短兵相接,「東特安克特」、「喊支阿撲」就此起彼伏,其實志願軍戰士們也都清楚,自己是依葫蘆畫瓢描出來的英文不算標準,何況志願軍都來自國內四面八方,有雲南的、有四川的,喊出來的話也難免是南腔北調。

就這樣的英語,聽懂的美軍算是幸運,可以乖乖地及時舉手投降保住小命,聽不懂的傻愣愣地持槍負隅頑抗,最後遭殃的可是他們自己。

一次,王順才所在的部隊審訊一個被俘的美國大兵時,順帶著問他們能否聽懂志願軍的英文喊話,對方的回答是聽懂了。

喊話歸喊話,在戰場上見功夫的還得是真刀實槍的對陣,生死不由命,五次大戰役漸次到來。

1950年10月25日,志願軍發起了抗美援朝第一次戰役,給「聯合國軍」以突然的打擊,將其從鴨綠江邊驅逐到清川江以南,挫敗了「聯合國軍」企圖在感恩節前佔領全朝鮮的計劃,這一天,後來被定為了抗美援朝紀念日。

在隨後的第二次、第三次戰役當中,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聯合作戰,突破了「三八線」,將「聯合國軍」擊退至北緯37度線附近地區,佔領漢城,並適時停止了戰役的追擊。

用驚險這個詞來形容抗美援朝並不準確,那時候連生死都沒有什麼概念了,哪還講什麼驚險不驚險的,再驚險的事情,能比得過生死存亡嗎?

兩軍對壘,志願軍打的是信念,堅信戰爭是正義之戰,堅信中央的英明領導,而對手打的則是裝備,是數千架戰機的空中優勢和堅船利炮。

勝敗早有定局,但戰況之慘烈和志願軍慷慨赴死的精神超乎想像。

相關焦點

  • 志願軍突擊學英語!土辦法令人忍俊不禁,美軍能否聽懂全看造化
    戰前,志願軍指戰員和戰士都突擊學英語,用以在戰場上向敵喊話。一份簡易油印學習手冊被發到了戰士們手裡。裡面是對敵喊話的英文用語和中文音譯。"友阿爾殺郎德老!"對應的英文是"You are surrounded now!"翻譯成中文是"你們現在被包圍了"。Surrender quickly(趕快投降吧)被音譯成了"殺卵德爾魁克裡"。
  • 志願軍戰士說的一句話是什麼?美軍士兵為何聽了後卻喜出望外?
    最近,在湖南電視臺播出的一檔節目中,已經88歲的志願軍老兵慄緒華在採訪中提起抗美援朝戰爭時激動不已,他豪邁地說道:「我們當年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Hello!Laydownyourarms,Wewon′tkillyou。』」
  • 為志願軍提供上億張手紙,當年美軍宣傳戰被志願軍女兵一首歌完爆
    1953年4月27日,美國將軍克拉克親自在無線電短波頻道裡講話,而他的話很快又被翻譯成多種語言並向志願軍方向廣播。就在同時,2架美軍改裝版B29再次對朝鮮多個駐紮米格15的機場播撒相應內容的傳單。
  • 【抗美援朝70年】益陽親兄弟齊上抗美援朝戰場:96歲哥哥仍能清晰喊...
    這些快速學習英語的「土辦法」,在今天看來有些讓人忍俊不禁,但在戰場上,卻真正派上了用場。每次和敵人短兵相接,「東特安克特」、「喊支阿撲」聲就此起彼伏。其實志願軍戰士們也都清楚,自己依葫蘆畫瓢喊出來的「英語」不標準。「就這樣的英語,聽懂了的美軍算是幸運,乖乖地及時舉手投降,可以保住性命。聽不懂的,傻愣愣地持槍負隅頑抗,最後遭殃的是他們自己。」
  • 韓戰中,志願軍喊話美軍就投降,僅僅因為美軍是富貴兵嗎?
    美國號稱強國,美軍號稱打不贏的軍隊,可是在韓戰中,這一神話屢屢被打破。讓人覺得奇怪的是,志願軍經常遇到主動投降的美軍,還沒開打就投降,如果採用喊話的方式,則投降的更多,不是一人二人投降,而是成建制,一個連一個連的投降。
  • 美軍顧問15處中彈竟存活,志願軍翻譯:他舍不下180英畝農場
    這名美軍顧問叫弗萊明,是南朝鮮第6師的美軍顧問組成員,在第6師第7團被中國人民志願軍殲滅時,他因為身受重傷被俘。這一切還要從抗美援朝第一次戰役說起。然而此時的7團想撤也撤不了,因為七團已經沒有汽油和彈藥了,因為當時出發的原則是能到鴨綠江邊就是勝利,汽車只準備了開到鴨綠江的油,現在部隊到達鴨綠江邊,油也沒有了,彈藥也沒有了。於是弗萊明的回電:如果不補充足夠的汽油、食品和彈藥的話,7團就無法運動。
  • 長津湖戰役:缺衣少食的志願軍,何以成為美軍噩夢?
    長津湖人煙稀少,加上美軍狂轟濫炸,朝鮮百姓幾乎銷聲匿跡,在當地補給糧食十分困難。偶爾有一兩戶人家,能拿出土豆煮好送來,都算不錯了。後來,夜戰中,很多戰士都遭到了美軍的襲擊,付出了慘重的傷亡,才知道美軍的槍枝配備了夜視儀,夜裡,你看不見他,他卻能看見你,這無異於絞殺。
  • 志願軍零下30度凍成冰雕還堅守著陣地,美軍說看不懂中國人
    在中國決定抗美援朝之前,世界各國都堅持的認為中國是在以卵擊石,美國人更是沒拿中當一回事,直到後來,美軍開始重新認識中國人,重視志願軍。 在抗美援朝的1950年冬天,志願軍進入北朝,那個時候的叛軍氣溫的零下30度,如果志願軍是東北人可能還好,但如果是南方人那可就慘了,完全無法抵禦這樣的寒冷。
  • 韓戰:志願軍嘹亮的軍號聲,是對美軍的一種「死亡的召喚」!
    李奇微作為韓戰的親身參與者和指揮者的身份,寫下了一本《韓戰回憶錄》,對這場讓美國人心有餘悸的戰爭,給予了非常細緻的描敘,也不斷的甚至充滿激情的更滿懷牢騷的抒發自己在這場戰爭中的深刻感受,作為一個中國人民的敵人,我們想要他給出對這場戰爭公正的評價,那幾乎是不可能的事,但我們依舊能從他的敘述中看到在那場戰爭中,中國人民志願軍英勇向前無所畏懼的精神
  • 英語比日語難學?只要聽懂了,就是小菜一碟!
    英語難學,究竟難在哪裡?最近跟一個日語老師聊天,他說中國學生學日語比英語要簡單得多,因為日語裡頭有漢字,零基礎的人稍微學一下,就可以很輕鬆讀懂一些簡單的日常用語。「英語卻不然,如果不懂,就真的看不懂,猜都沒得猜。」
  • 在長津湖戰役中,被志願軍殲滅的美軍「北極熊團」是怎樣的部隊
    嚴格說,新興裡算不上是個村落,沒有街道也沒有明顯的區域分界,只是在人煙寥落的長津湖地區,幾處獨立家屋還算相對比較集中,才勉強孫是個村落而已。1950年11月25日,美軍第32團1營到達長津湖東岸,在新興裡以南1221高地布防。11月26日夜,麥克萊恩上校率第31團團部到達新興裡以南約6公裡的後浦,並開設團指揮部,而31團支隊的其他部隊還在向新興裡開進途中。
  • 為什麼學了這麼多年英語,依舊聽不懂說不好
    現代的大多數中國人幾乎就是從小就開始學習英語,很多同學學英語都已經十年以上了,每周的學習英語的時間也至少在6個小時以上,總計幾千個小時的英語學習。但很常見的一個現象是:很多人擁有了還不錯的英語閱讀能力,能看懂簡單的句子文章,但最基本的溝通交流仍舊一團糟,也就是聽不懂,不會說。那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個現象呢?
  • 沒聽懂老外說了啥?你可別說「Pardon」啊!不然你永遠不懂!
    本期我們要學的這個場景,可能很多初學者甚至是學了很久英語的小夥伴都會碰到。跟老外聊天的時候,有的人會因為緊張害怕然後跟不上對方語速。當然,也有可能因為晃神了,沒有聽到對方說什麼,這個時候我們應該怎麼處理呢?
  • 戰士知美俘不懂漢語,教他們唱了一首歌:我我我,我是個紙老虎
    當進至離我陣地幾十米處,只聽營長一聲令下:「打!」輕重機槍、步槍、卡賓槍,一齊開火。這下敵人炸了鍋,汽車進退不得,官兵嘰裡呱啦亂叫。七連、八連衝下山去,劈頭蓋腦一陣猛打,撂倒一大片。三排長張德發發現一輛小吉普車掉頭想跑,他端起衝鋒鎗,一梭子將司機撂倒,汽車翻倒路旁,一個大個子美軍從車上摔了下來。張德發高喊:「繳槍不殺!」
  • 志願軍半個連阻擊美軍加強團6晝夜,打出16:800傷亡比
    不過,如果說半個連的志願軍能成功阻擊美軍1個加強團6晝夜,最終竟然還能全身而退,是不是聽起來像是神話?不過您還甭不信,這事還真在著名的鐵原阻擊戰中發生過。創造出這一令人不可思議奇蹟的,是志願軍第63軍188師563團3營8連。
  • 大思英語鄭浩宇:聽懂,是英語啟蒙的第一步
    大思英語市場部負責人鄭浩宇先生指出:與眾多的AI課程強調「互動有趣,幫助孩子培養英語興趣和習慣」的著眼點不同,大思英語認為,讓孩子聽懂英語,才是對啟蒙類英語產品的核心要求。因為,只有當孩子擁有聽懂英語的技能,他才有能力自主去聽英語繪本,去看英語動畫片,和英語老師或外國人交流,從而形成學習興趣和習慣。
  • 志願軍老兵回憶,目睹冰雕連,血戰上甘嶺,見識了戰鬥力最強美軍
    連長去炸地堡時,專門對我說:「不要慌,不要亂跑,等我回來!」說完,他就帶著兩個戰士走了。只聽轟轟幾聲爆炸,我的心一下子提了起來。敵人的炮聲又響了,山上敵人也開始射擊,探照燈也一次接一次向這邊照過來,我真為連長他們擔心。
  • 聽懂英語新聞的十大方法 對自己有信心
    換言之,只要你能掌握這五、六百個重複出現的單字(也就是本書所介紹的字彙),就可以聽懂八成五以上的新聞。其它一些較專門的財經或科學等新聞字彙,等主要的單字會了之後,再慢慢的增加難度。(三)遇到聽不懂的地方不要去想它,繼續聽下去你一定有個經驗,在聽英語新聞或英語節目時,遇到一個你不會的字或沒聽清楚的段落,就開始想它的意思,往往造成接下來的內容全都沒聽清楚。所謂「一心不能二用」,絕不可以在聽的同時,邊想前一句的意思,要養成一個習慣,那就是遇到不太懂的地方不要停下來思考,專心聽下去。
  • 志願軍陣地被炸成火海,無奈搬出「沒良心炮」,半個小時削平美軍
    這一招,李奇微是第一次在朝鮮戰場上試驗,在他的軍事生涯中,他還要多次進行這種殘酷的戰術。一月二十七日,李奇微將聯合國軍所有炮兵主力部隊,以及海軍和空軍火炮部隊的炮口,全部瞄準三十八軍所在的漢江南岸山頭陣地。李奇微計劃先對志願軍陣地轟上三天三夜,再派出地面部隊近距離交戰。從一月二十八日開始的三天之內,三十八軍開始經受嚴酷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