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上海,是一個盛產女作家的城市。幾乎沒有一個城市,像上海這樣,能夠聚集如此多的女作家。不知道是因為上海這個城市的吸引力,還是這個城市自身有著造就女作家的土壤,在每一個歷史時期,中國文壇都有一大批上海女作家活躍著,為這個城市塑就著文學的輝煌。 從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丁玲、羅洪、張愛玲、蘇青、關露、施濟美、潘柳黛、到當今活躍在中國文壇王安憶、程乃珊、竹林、秦文君、陳丹燕、王曉玉、陳惠芬、竹林、蔣麗萍、王小鷹、殷惠芬…… 從當年的「東吳系」、「小姐作家」,到前些年以「美女作家」、「身體寫作」聲震文壇的衛慧、棉棉,可以說每一個重要的時期都有一批女作家在代言著這個城市。
上篇:彼一時,群星閃耀
五四運動以後,隨著白話文寫作的興起,中國的文學進入了一個輝煌時期。無數的文化名流在這一時期產生。上海,以其獨特的經濟政治環境,還有它那獨有的文化氛圍,在造就一批男作家的同時,也造就了一批獨樹一幟的女作家。 早在上世紀20年代初,上海就湧現出一批用白話文寫作的女作家。被胡適稱為「最早的同志」的陳衡哲,接連有小說散文,發表於滬地的報刊。多年後結集出版小說集《小雨點》和散文集《衡哲散文集》。曾在上海大夏大學教書的廬隱,1925年出版了第一部小說集《海濱故人》。1928年,旅居上海的丁玲,發表了轟動文壇的名作《莎菲女士的日記》。稍後,以愛情小說名世的女作家沉櫻亦脫穎而出。
進入30年代,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在上海成立,女作家丁玲、白薇、馮鏗成為早期的「左聯」成員。其後「左聯」又吸收了這一時期在上海的一些頗有名望的女作家,蕭紅、葛琴、草明、安娥、關露等。同時,趙清閣出版了第一部小說《旱》,方令儒創作了不少新詩,被譽為「新月派」女詩人,現在仍在世的百歲女作家羅洪,也是在這時發表了第一篇小說《不等邊》。 丁玲是這一時期女作家崛起的代表,她的作品也影響了當時乃至後來許多作家的寫作。
丁玲,原名蔣偉,字冰之,筆名彬芷、從喧等。1904年10月12日生於湖南常德。父親曾留學日本,為人豪俠仗義。母親仰慕新學,自立自強,在丈夫病逝後,輾轉求學,並取得了教師資格,自己辦學教書。因為父輩的影響,丁玲身上也有著豪爽、獨立的氣質。 丁玲可以說是二三十年代最有才情的女作家。1927年12月,處女作《夢珂》發表,轉年2月,成名作《莎菲女士的日記》在《小說月報》甫一發表,便震驚了當時文壇。少女時代,丁玲先後在桃源、常德、長沙等地讀書。1921年與好友王劍虹赴上海,入陳獨秀創辦的平民女校,後來又進了瞿秋白等主持的上海大學。1924年由上海轉赴北京。1928年丁玲返回上海後,和胡也頻、沈從文一起創辦了《紅黑》文學雜誌。1930年參加中國左翼作家聯盟,這時期她創作了《水》、《母親》等作品。 1933年5月丁玲在上海被國民黨特務綁架,後轉至南京幽禁三年。「丁玲失蹤」事件,在當時社會上引起極大影響。 1936年,丁玲由南京輾轉到了延安。此後,陸續創作了《一顆未出膛的槍彈》、《夜》、《我在霞村的時候》、《在醫院中時》等作品,並於1948年完成了後來獲史達林文學獎的長篇小說《太陽照在桑乾河上》。 1986年3月4日,丁玲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82歲。丁玲一生著作豐富,許多作品被譯成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國流傳。
到了1938年,上海淪陷進入孤島時期後,上海的文化界出現了一種奇特的繁榮。短短兩三年間,相繼湧現出張愛玲、蘇青、潘柳黛、楊琇珍、施濟美、周煉霞等一批年輕的女作家。她們的作品風格各異,不僅在當時造成了極強的社會影響,更造就了張愛玲、蘇青這樣無數人景仰的女性先驅。上海的女作家群體也就是在這時,開始真正展現出她獨具的風情,獨特的魅力。
張愛玲,這個出身名門的奇女子(祖父是清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祖母是李鴻章的女兒),會在文學史上如此的閃耀,實在出乎許多人的意料。中國女作家中,至少到現在,張愛玲其人仍幾乎是個無法超越的存在。但是,如此輝煌的名頭,卻沒能擺脫一個悲情女人的命運。出身名門,卻生在了沒落的朝代。幼時父母離離異,與弟弟在父親和後母監管的陰影下長大。後來逃到母親身邊,又因為母親境況不佳,張本人性情孤傲,母女間的矛盾仍無法調和。求學之路亦是坎坷。這個天才少女,本來考上了倫敦大學,卻因為趕上了大戰,只得去香港讀書,眼看要畢業了,香港又淪陷,只得回到上海來。 24歲時與胡蘭成的一場傳奇般的愛戀,在拼命的付出後又註定了一場不幸。萬般無奈之際,逃離大陸,原想在海外會有奇蹟出現,等著她的卻只有貧窮與屈辱。初到美國,張愛玲與美國作家賴雅的結婚,有過一段清貧也平靜的生活。隨著賴雅的去世,又長久地陷入孤獨與惶惑,直至1995年9月8日被房東發現死於自己的公寓。張愛玲是一個獨特的女子,不論是她自身的生活方式,還是作品的表現,她創造了一種在後來被叫作「小資」的生活兼寫作的人生模式。有人說,張愛玲的作品大部分致力於描寫舊上海的風情。應該說,張愛玲的作品所描寫的是最現代的上海生活,是對現實的最好的描述。當然,現代與現實是相對於張愛玲的生活而言的,無論是《半生緣》、《金鎖記》還是《傾城之戀》,她描寫的都是她沉溺其中的那個時代,那個時代的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