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女作家:那些風花雪月的事

2021-01-14 北京周報

 

【導語】上海,是一個盛產女作家的城市。幾乎沒有一個城市,像上海這樣,能夠聚集如此多的女作家。不知道是因為上海這個城市的吸引力,還是這個城市自身有著造就女作家的土壤,在每一個歷史時期,中國文壇都有一大批上海女作家活躍著,為這個城市塑就著文學的輝煌。 從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丁玲、羅洪、張愛玲、蘇青、關露、施濟美、潘柳黛、到當今活躍在中國文壇王安憶、程乃珊、竹林、秦文君、陳丹燕、王曉玉、陳惠芬、竹林、蔣麗萍、王小鷹、殷惠芬…… 從當年的「東吳系」、「小姐作家」,到前些年以「美女作家」、「身體寫作」聲震文壇的衛慧、棉棉,可以說每一個重要的時期都有一批女作家在代言著這個城市。

 

上篇:彼一時,群星閃耀

五四運動以後,隨著白話文寫作的興起,中國的文學進入了一個輝煌時期。無數的文化名流在這一時期產生。上海,以其獨特的經濟政治環境,還有它那獨有的文化氛圍,在造就一批男作家的同時,也造就了一批獨樹一幟的女作家。 早在上世紀20年代初,上海就湧現出一批用白話文寫作的女作家。被胡適稱為「最早的同志」的陳衡哲,接連有小說散文,發表於滬地的報刊。多年後結集出版小說集《小雨點》和散文集《衡哲散文集》。曾在上海大夏大學教書的廬隱,1925年出版了第一部小說集《海濱故人》。1928年,旅居上海的丁玲,發表了轟動文壇的名作《莎菲女士的日記》。稍後,以愛情小說名世的女作家沉櫻亦脫穎而出。

進入30年代,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在上海成立,女作家丁玲、白薇、馮鏗成為早期的「左聯」成員。其後「左聯」又吸收了這一時期在上海的一些頗有名望的女作家,蕭紅、葛琴、草明、安娥、關露等。同時,趙清閣出版了第一部小說《旱》,方令儒創作了不少新詩,被譽為「新月派」女詩人,現在仍在世的百歲女作家羅洪,也是在這時發表了第一篇小說《不等邊》。 丁玲是這一時期女作家崛起的代表,她的作品也影響了當時乃至後來許多作家的寫作。

丁玲,原名蔣偉,字冰之,筆名彬芷、從喧等。1904年10月12日生於湖南常德。父親曾留學日本,為人豪俠仗義。母親仰慕新學,自立自強,在丈夫病逝後,輾轉求學,並取得了教師資格,自己辦學教書。因為父輩的影響,丁玲身上也有著豪爽、獨立的氣質。 丁玲可以說是二三十年代最有才情的女作家。1927年12月,處女作《夢珂》發表,轉年2月,成名作《莎菲女士的日記》在《小說月報》甫一發表,便震驚了當時文壇。少女時代,丁玲先後在桃源、常德、長沙等地讀書。1921年與好友王劍虹赴上海,入陳獨秀創辦的平民女校,後來又進了瞿秋白等主持的上海大學。1924年由上海轉赴北京。1928年丁玲返回上海後,和胡也頻、沈從文一起創辦了《紅黑》文學雜誌。1930年參加中國左翼作家聯盟,這時期她創作了《水》、《母親》等作品。 1933年5月丁玲在上海被國民黨特務綁架,後轉至南京幽禁三年。「丁玲失蹤」事件,在當時社會上引起極大影響。 1936年,丁玲由南京輾轉到了延安。此後,陸續創作了《一顆未出膛的槍彈》、《夜》、《我在霞村的時候》、《在醫院中時》等作品,並於1948年完成了後來獲史達林文學獎的長篇小說《太陽照在桑乾河上》。 1986年3月4日,丁玲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82歲。丁玲一生著作豐富,許多作品被譯成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國流傳。

到了1938年,上海淪陷進入孤島時期後,上海的文化界出現了一種奇特的繁榮。短短兩三年間,相繼湧現出張愛玲、蘇青、潘柳黛、楊琇珍、施濟美、周煉霞等一批年輕的女作家。她們的作品風格各異,不僅在當時造成了極強的社會影響,更造就了張愛玲、蘇青這樣無數人景仰的女性先驅。上海的女作家群體也就是在這時,開始真正展現出她獨具的風情,獨特的魅力。

張愛玲,這個出身名門的奇女子(祖父是清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祖母是李鴻章的女兒),會在文學史上如此的閃耀,實在出乎許多人的意料。中國女作家中,至少到現在,張愛玲其人仍幾乎是個無法超越的存在。但是,如此輝煌的名頭,卻沒能擺脫一個悲情女人的命運。出身名門,卻生在了沒落的朝代。幼時父母離離異,與弟弟在父親和後母監管的陰影下長大。後來逃到母親身邊,又因為母親境況不佳,張本人性情孤傲,母女間的矛盾仍無法調和。求學之路亦是坎坷。這個天才少女,本來考上了倫敦大學,卻因為趕上了大戰,只得去香港讀書,眼看要畢業了,香港又淪陷,只得回到上海來。 24歲時與胡蘭成的一場傳奇般的愛戀,在拼命的付出後又註定了一場不幸。萬般無奈之際,逃離大陸,原想在海外會有奇蹟出現,等著她的卻只有貧窮與屈辱。初到美國,張愛玲與美國作家賴雅的結婚,有過一段清貧也平靜的生活。隨著賴雅的去世,又長久地陷入孤獨與惶惑,直至1995年9月8日被房東發現死於自己的公寓。張愛玲是一個獨特的女子,不論是她自身的生活方式,還是作品的表現,她創造了一種在後來被叫作「小資」的生活兼寫作的人生模式。有人說,張愛玲的作品大部分致力於描寫舊上海的風情。應該說,張愛玲的作品所描寫的是最現代的上海生活,是對現實的最好的描述。當然,現代與現實是相對於張愛玲的生活而言的,無論是《半生緣》、《金鎖記》還是《傾城之戀》,她描寫的都是她沉溺其中的那個時代,那個時代的自己的生活。

 

相關焦點

  • 情感女作家的感情歷程:卑微的愛情終是一場風花雪月的痛
    當那個風流倜儻、溫文爾雅的胡蘭成出現在張愛玲視野的時候,她發現這個男人實在是太優秀了(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可惜參照物的起點太低),很自然的,女作家就淪陷了。低到塵埃裡的愛情真地就能得償所願嗎?張愛玲並沒有盼來她想要的歲月靜好,現世安穩。她全心全意的付出,得到了的卻是那個男人肆無忌憚的妄為和背叛。
  • 風花雪月
    一次午餐時,我說了句「我喜歡風花雪月」,不料她倆異口同聲「可不能喜歡風花雪月」。這句話我一直記在心裡,雖不甚明白為什麼不能喜歡,但隱約覺得應該是不切實際吧。        2010年上海世博會那年,我41歲,兒子讀高二,成了美術生。高考專業分「純美術」和「設計」兩大類,我和他父親都傾向於設計,將來就業範圍廣;兒子則更喜歡純美術。
  • 那些「離經叛道」的女作家們,讓人慾罷不能
    提起女作家的女性情誼,最閃耀的當屬英國女作家喬治·艾略特與美國女作家哈裡特·伊莉莎白·比徹·斯託的友誼。事業成就上,她們在各自國家的文壇熠熠生輝,於友情,她們又猶如夜空中一對扣人心弦的星系。這段友誼克服了一生未見的異國地緣,克服了性格與宗教信仰的不盡相同,僅僅依靠書信一直維持到其中一位離開人世。
  • 那些出現在貨幣上的女作家們
    據《衛報》消息,加拿大皇家鑄幣廠日前展示了一枚新款銀幣,上面鑄有代表女作家艾麗絲·門羅形象的圖案——女性形象從筆下被書寫出來。阿斯特麗德·林德格倫瑞典國家銀行上周公布了新版二十克朗紙幣的票樣,正面圖案為童話故事《長襪子皮皮》的作者阿斯特麗德·林德格倫(1907-2002)。
  • 關於「火紋風花雪月」的一些事
    覺醒if太棒了,劇情簡單而抓人,後期的自由模式讓我這個種田養成流狂人得其所哉,我怎能不盼望風花雪月。 於是到了手裡,第一時間通宵開肝。 我只能沉默,我是愛著她的,但是已經發生太多事了,大修道院已成廢墟,親朋故舊零落四方生死未卜,血已經流的足夠多,足以湮滅所有的情感,即使是這美好的不期而遇,如同張教主和我大紹敏郡主小酒館中美好的那一晤,也只能讓我的心痛苦,不能讓我的心軟化。 於是她流著淚說:那我們是敵人了。然後,她拔出武器,向我砍來。
  • 爬滿常青藤的地方,居然是上海最浪漫多情的風景線,全無遮擋
    但是它的存在,讓上海的武康路憑添了幾分浪漫唯美的色彩,也成了上海最浪漫多情的風景線。它是陳丹燕筆下的充滿風花雪月幻想的羅密歐陽臺,是上海武康路的地標性建築代表之一。優雅寧靜的武康路上,向來不缺分量十足的名人故居,大大小小的名人故居大約有30多處,馬路沿線西班牙式、法國文藝復興式等風格的建築極富特色,是上海中心城區最具歐陸風情街區之一。武康路上除了那些傳奇的過往和擠得水洩不通的網紅店之外,最讓人印象深刻的莫過於那個小小的,浪漫的精美陽臺了。
  • 紙上救贖那些酷愛酒精的女作家們
    一起回顧這些在酒中逃避,在紙上救贖的偉大女作家。瑪格麗特.杜拉斯如果你像我一樣寫一本關於酒和男作家的書,你將會更頻繁地問一個問題「女作家會怎樣」,有嗜酒的女作家嗎?她們的故事是相同還是不同?第一個問題會很簡單。
  • 上海女人的那些事……
    老上海女人的梳妝盒裡,總有三件套:一盒雪花膏、一個粉盒、一管口紅、一瓶香水。雖不豐富,但在當年,這些標配卻足以令女人們信心大增。先施、永安、新新、惠羅公司,是女人們最喜歡逛的店,那裡可以買到各種外國品牌的化妝品。40年代,國產化妝品生產能力大大提高,價廉物美,報章也教導女人們不要一味崇洋媚外。
  • 在上海武康路讀作家董橋筆墨裡的「那些人,那些事」
    近日,展覽「董橋筆下的那些人那些事」在地處上海歷史建築武康大樓的潔思園畫廊展出,以作家董橋歷年著作中擷取六個主題:「世味」、「清芬」、「風骨」、「惜福」、「如夢」、「信命」,用書法抄錄了其筆下的文化人物故事。
  • 鄉村女作家的田園生活(4)
    不然那些沒有授粉的獼猴桃果子,不管長到多麼大,都要掉果。  從一個獼猴桃園到另一個獼猴桃園,大家都在默默幹活,只有我偶爾停下來,拍點照片和小視頻。  人多力量大,我們六個人很快就把十多畝的獼猴桃園授完了粉,坐在草地裡歇息。 看著藍天白雲,感覺多麼愜意,以為今天的工作已經完成。
  • 盤點:十大網絡小說女作家
    在網絡文學界,除了有眾多著名的男作家,如唐家三少、烽火戲諸侯和月關等人,還活躍著眾多網絡小說女作家。而且在筆者看來,網絡文學的發展機遇都是平等的,網絡小說女作家同樣有著不輸於男作家的實力。今天,筆者根據自己多年來閱讀的網絡小說女作家的作品情況及閱讀體驗,就為大家排出十大網絡小說女作家排行榜,為大家仔細盤點一下,十大網絡小說女作家!
  • 張愛玲蘇青、亦舒瓊瑤、池莉方方,讀者喜愛的女作家總是並蒂盛開
    當時的上海文化界,唯張愛玲與蘇青並駕齊驅,身價與影響力無人可及。兩人文風接近,都是以市民生活婚戀情愛透視人性深幽本質。接下來要說到中國文壇最後一對深具CP感的女作家了。大名鼎鼎的衛慧與棉棉。說起這倆人恐怕現在90、00後的小朋友都完全不知何許人也。但在一九九九年的那個盛夏,衛慧的《上海寶貝》因書中大量充斥著的性愛情色描寫被北京新聞媒體和文化管理部門列為禁書,先禁後火得一塌糊塗。
  • 「top5」女作家張曉晗翻車:一個馬桶塞引發的血案
    原標題:「top5」女作家張曉晗翻車:一個馬桶塞引發的血案來源:環球人物公眾號 作者:隋唐 咖喱網易娛樂8月14日報導 前兩天中國東部沿海地區刮颱風,全國上下處在一片緊張的氛圍中。沒想到「90後」女作家張曉晗卻成功將自己「作」上了熱搜。
  • 上海書展特輯:女作家們在讀什麼書?
    一年一度的上海書展又來了,藉此機會,ELLEMEN 邀請十位女作家為大家薦書。當然,我們並不鼓勵讀者必須按照書單讀書,你大可拿起離自己最近的那本書,進入閱讀的異次元。《美好的事物無法久存》(美)羅恩·拉什 著 / 周嘉寧 譯 / 上海文藝出版社《美好的事物無法久存》是羅恩•拉什2013年出版的短篇小說集,他再次寫了阿巴拉契亞山脈的故事。
  • 「風花雪月」七百七十一章(大結局)
    葉芷也回了上海,悄無聲息。  此刻,如果不是腳踩著大理的土地,我真懷疑這是一場夢……一場特別漫長的夢!  我想笑,又有點想哭……因為,在這些閃爍的燈火下,我想起了這些年經歷過的喜怒哀樂……  突然,我特別想睡一覺,一睡不醒的那一種,這種消極,源於我心裡的挫敗感。
  • 一場風花雪月之約,將在Miohca繆卡上演!
    除了風花雪月特飲,還有繆卡小吃,水果零食,一盤匯聚!吃點小吃,喝點小酒,一邊唱麥,一邊遊戲,這樣的日子,簡直太神仙!你也許想像過無數次上海百樂門模樣,但你一定沒有想到,只要來到天津陸家嘴中心店Miohca繆卡,就能擁有,風花雪月特釀夜上海主題旗袍派對!
  • 「TOP5生活」不是女作家嘲笑地鐵族理由
    颱風天裡,上海「90後女作家」張曉晗在微博上引發了一場有關「TOP5生活」坍塌的輿論風暴。家裡正在封陽臺,滿屋飆雨,馬桶還壞了,在颱風天氣,遭遇這些有點糟心,發微博抱怨也在情理之中。但張曉晗的吐槽畫風清奇,引起了網友的注意:「想著隨便吧,毀滅吧」(來自於她正在看的電影《寄生蟲》),「我的人生中沒有一筆不義之財」,「住小兩千萬的房子,做著所謂人類精英的工作,過著所謂TOP5的生活,聞得出別人身上的地鐵站味道了,和那些暴雨中奔波的人不一樣了,其實什麼也沒改變。」
  • 一生未婚的女作家們(10):露易莎•梅•奧爾科特
    今天要說的這位作家是露易莎·梅·奧爾科特(LouisaMay Alcot,1832 –1888),我是特意把這位女作家放在這個系列的最後的。一是因為這個女作家的為家庭犧牲的精神代表了眾多普通女性的隱忍和付出;二是這位女作家的著名作品寫的也是諸多性格迥異的可愛女性;三是她這部著名作品的名字是《小婦人》(Little Women)。
  • 史上最暢銷女作家除了J·K·羅琳,還有誰?
    這些女作家的作品十分暢銷並且廣為流傳,甚至超過了很多男性同行。&nbsp&nbsp&nbsp&nbsp據西班牙《國家報》網站2月28日報導,列舉那些離我們時代最近的作家,不得不提一位佔據銷量排行榜數十年之久的作家:英國女作家阿加莎·克裡斯蒂。她的作品賣出了40億冊,能與之媲美的只有《聖經》和莎士比亞的作品。
  • 那些去了上海旅遊才知道的事,網友:收藏了
    如果你來上海旅行,我想對你說……春暖花開,是前往上海旅行的最美的時節,地處江南的上海,這座城市在春天裡美得像首詩。除了高樓大廈之外,還有滿城的法國梧桐日漸遮天的翠綠,大街上的櫻花、白玉蘭、鬱金香、薔薇花等都相繼盛放,一路繁花一路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