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胡太后的妖孽人生:冒死生子又毒死兒子,立孫女為皇帝

2022-01-09 長江古今譚

公元528年的4月1日,北魏帝國的胡太后竟然把自己的孫女,裝扮成男兒,立為皇帝,算是給北魏臣民過了個「愚人節」。


冒死生子


胡太后,名仙真,孝明帝登基後稱胡太后,因諡曰靈,也稱靈太后或靈胡太后。

胡太后出身不錯,雖非鮮卑貴族,但也是歸降的豪門世家。胡家世代信佛,不僅出官,也出過不少高僧。

胡太后出生時就不同凡人,「赤光四照」,善於看相的對其父說:「賢女有大貴之表,方為天地母,生天地主, 勿過三人知也。」其父深信不疑,就把她託付給出家為尼的妹妹養育。胡太后從小就深受佛教文化的浸染。

胡太后這個姑姑在佛法修行上有些名氣,常常出入皇宮,還時不時向道武帝身邊人誇耀侄女的姿容、品德。


宣武帝聽說後心動了,就把胡仙真召入宮中,封為承華世婦。世婦是宮中女官,負責祭祀、賓客等事務,對皇帝也要盡嬪妃義務。

胡仙真嬪妃義務幹得相當不錯,最重要的是她完成了其他嬪妃不願做或不敢做的義務——給皇帝生個兒子。


當時北魏有「子貴母死」的制度,它是由道武帝制定的。北魏是由鮮卑拓跋部建立的,受氏族制影響,婦女地位很高。為了防止外戚專權,道武帝就效法漢武帝立幼子殺鉤弋夫人的故事,立了這麼個規矩。

當時宣武帝無子,生個兒子必然會被立為太子,所以嬪妃都不願意懷孕,懷孕了也祈禱不要生個男孩。再加上高后兇橫妒忌,許多嬪妃一生也沒接近皇帝。高后及其家族也是皇帝「絕嗣」的獲利者,他們可以在皇帝死後選擇皇族的幼童,立為皇帝,高后臨朝稱制,其家族把持朝政。

胡仙真卻勇敢地向高后和「立子殺母」的舊制度挑戰,公開宣稱:「天子豈可獨無兒子,何緣畏一身之死而令皇家不肯冢嫡乎?」懷孕後又「幽夜獨誓雲『但使所懷是男,次第當長子,子生身死,所不辭也」。

以上雖是正史《魏書》的記載,說的是大義凜然,很有捨生取義的味道,但其真實性實在令人懷疑,因為從胡仙真以後的殘忍寡情的行為來看,她實在不是一個甘於奉獻、捨生取義的人。

她早已看清了宣武帝這個人,她篤定自己不僅不會被殺,反而能母憑子貴,將來自己有可能成為太后。

宣武帝仁厚寬容,等胡仙真生下兒子,非但沒有按照舊制處死她,而且還升她為充華嬪。自此「子貴母死」 制度被廢除了,胡仙真贏得了這場勝利。


臨朝稱制


515年,太子元詡5歲時,宣武帝突然駕崩。在兩宮之爭中,大臣崔光、於忠站到了胡貴嬪這邊,連夜擁立元詡即位,是為孝明帝,取得了先機。隨後又粉碎了高后一黨,高后被廢,出家為尼。胡太妃被尊為胡太后。


孝明帝即位之初,朝政大權落入於忠之手。胡太妃被尊為太后,取得了「臨朝稱制」的合法身份。在群臣的擁戴下,胡太后臨朝稱制,結束了於忠八個月左右的擅權。

胡太后是有一些政治才能的,她「性聰悟,多才藝,親覽萬機,手筆斷決。」

她自稱朕,官員上書要稱呼她為陛下。

她依靠漢化的宗室貴族和漢士族,任用清河王元懌、任城王元澄、高陽王元雍、廣平王元懷,父親安定公胡國珍以及侍中崔光等,穩定了政局。

平息了羽林、虎賁之亂,暫停了對南朝的戰爭,平反了一批冤案。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對穩定局勢和社會發展有積極作用。北魏一度出現了「神龜、正光之際,府藏盈溢」的局面。

但和大唐的武則天相比,她算不上合格的政治家,做了許多勞民傷財、禍國殃民的事。

為了拉攏貴族官僚,她放縱他們貪汙腐化,奢侈浪費。

自己則大興土木,修建佛寺和開鑿龍門石窟。


洛陽城裡最大的寺廟永寧寺就是胡太后所建。永寧寺現在只存一抔泥土,楊衒之的《洛陽伽藍記》曾描繪過它的盛況:

架木為之,舉高九十丈,有金剎復高十丈,合去地一千尺,去京師百裡,已遙見之…寶鐸和鳴,鏗鏘之聲,聞及十餘裡。

永寧塔據測算高度為136.7米,這是古代空前絕後的摩天高塔。西域高僧菩提達摩,見到永寧寺,他「口唱南無,合掌連日」,自稱活了150歲,走遍了世界各地,「極佛境界,亦未有此」。


此外,她放鬆了自我修養,身為一國之母和一個虔誠的佛教信仰者,非但沒有持色戒,過愛欲這一關,反倒肆情淫亂。

她先看上了「容貌雄偉」的楊華,逼迫他和自己通好。楊華害怕惹禍上身,出逃到梁國。這本已是朝廷的一大醜聞,但胡太后還不自省,反而作相思之歌《楊白華歌辭》,讓宮女晝夜踏歌演唱。

楊華跑了,她又逼幸自己的小叔子清河王元懌。

胡太后生活作風的混亂,嚴重影響了她的聲譽和權威。「肆情淫亂,為天下所惡。」

520年,領軍將軍元叉勾結宦官劉騰發動政變,幽禁了胡太后,殺死清河王元懌,執掌了朝廷大權。

發動政變的這兩人,都是胡太后的親近之人,元叉是胡太后的妹夫,是她一手提拔起來的。

劉騰對胡太后看管極為嚴厲,他親自掌管鑰匙,連孝明帝也不能相見。「太后服膳俱廢, 不免饑寒。」胡太后哭道:「我這是養虎自齧,長虺成蛇」。


害子敗亡


劉騰死後,元叉整天沉迷酒色之中,對胡太后的防備鬆動。胡太后得以和孝明帝及大臣相見。

她用母子親情打動孝明帝,並威脅自己要「下發出家」、「永絕人間」,孝明帝只好讓元叉解除了二宮之禁。

胡太后重獲自由後,聯絡高陽王元雍,解除了元叉的兵權。被關了五年的禁閉,胡太后重新臨朝稱制。

此時,北魏的國內外形勢岌岌可危。葛榮、杜洛周領導的兩支農民起義軍,風捲殘雲,直逼洛陽。北方的爾朱榮集團崛起,傲視洛陽。南北邊境也同時告急。

而胡太后卻依然故我,照常佞佛縱慾。其面首鄭儼、李神軌和徐紇等人,都是胡太后最為寵信的親近大臣。北魏朝政已「文武解體,土崩魚爛」。

孝明帝已經成人,她本應歸政於帝,全力匡扶。但她卻權欲燻天,欲圓女皇夢。在鄭儼等佞臣的策劃下,北魏歷史上最血腥的親母子之間為爭奪最高權力的鬥爭爆發了。

孝明帝身邊的親信一個個倒在胡太后的屠刀之下,孝明帝惶恐不安,下密詔向爾朱榮求救。孝明帝的一個嬪妃是爾朱榮的女兒,兩人是翁婿關係。

爾朱榮出兵勤王,胡太后和近臣慌了手腳,商議對策。

適逢孝明帝的充華嬪潘外憐生了個女兒元姑娘,這也是孝明帝唯一的孩子,胡太后便對外詐稱生的是皇子,並改了年號,大赦天下。暗中卻在謀劃除掉孝明帝。


528年3月31日,也算是「愚人節」前夜,孝明帝被親生母親毒死,年僅18歲。4月1日,胡太后擁立皇太子元姑娘登基為皇帝,太后繼續臨朝稱制。

這個小皇帝才是個不到50天的嬰孩,而且還是個女嬰。

一天不到,看見朝堂內外沒什麼動靜,以為人心已定(多半是因為實在瞞不下去),胡太后下詔宣布小皇帝不是男兒身,廢黜女嬰皇帝,改立臨洮王元康的3歲世子元釗為皇帝,是為北魏幼主。

這位小女皇帝(北魏殤帝),估計是因為即位太荒唐了,時間又太短,並沒有被正史認可為正式帝系。

有學者認為她"第一個登上皇帝寶座的女性,這一事實卻不容抹殺,"並建議將武則天的身份從"(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修改為"中國歷史上有作為的女皇帝"。但被斥為標新立異、沽名釣譽。武則天仍然被普遍認為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位、也是唯一的一位女皇帝。

胡太后翻手為雲覆手為雨,以帝國權柄為兒戲,愚弄臣民,給自己和北魏帶來了惡果。

爾朱榮以為孝明帝報仇和胡太后肆意廢立為藉口,興兵討伐,佔領洛陽,發動河陰之變。


胡太后和北魏幼主被沉入黃河溺死,兩千多王公貴族大臣,不辨忠奸,被爾朱榮殺個精光。

北魏統治層中精英人士喪失殆盡,北魏名存實亡。

北魏滅亡雖不能全部歸罪於胡太后,但其後期執政直接加快了北魏的滅亡,是亡魏的主要原 因。

作為歷史最有權勢的女人之一,在政治才能上她不僅遠不如後來的武則天,和她處處效仿的偶像馮太后也有很大差距,更多時候,她只是一個庸俗的婦女。

相關焦點

  • 北魏胡太后:下毒害自己親兒子,被情夫囚禁五年,敗光北魏國庫
    在馮太后的影響下,加上孝文帝的改制,北魏民族和漢族之間的矛盾隔閡大大減少,社會安定和樂。馮太后這樣的女性,在北魏歷史上其實只能當做一個巧合來看。北魏政權是鮮卑族建立的,北魏舊制子貴母死,一旦孩子被立為太子,就要殺掉孩子的母親,以防外戚幹政。
  • 胡太后與北魏末期佛教發展
    尤其是她大力推行佛教,使北魏末期佛教的發展達到極盛,無論對中國封建社會的發展,還是對文化的發展都有著及其深遠的影響。 一、胡太后與北魏末期佛教的繁盛公元515年正月初十宣武帝患病,三日後宣武帝在式乾殿去世。年僅6歲的孝明帝元詡續位,胡仙真被尊為皇太后,因元詡年幼無知,不諳國事,胡太后 「臨朝聽政,猶稱殿下,下令行事。
  • 北魏皇室家暴案——公主、太后、婚外情
    劉輝並不是第一個傷害公主的駙馬,在他之前,蘭陵公主的姊妹濟南公主被丈夫毒死,在男人執政的宣武帝時代,宣武帝把責任歸咎於自己妹妹的淫亂,並未追究,但是到了胡太后的時代,舊事重提,濟南公主的駙馬被貶為庶人。劉輝很清楚胡太后對於男性皇族的暴力行為深惡痛絕,他不能承擔胡太后的怒火與懲處。或許他也被自己的行為嚇到了,公主殺了他的孩子,而他則殺了公主的、也是他自己的孩子。
  • 歷史上真實的「李未央」原型:文韜武略兼備的北魏馮太后
    然而作為成功而又多情的種子,馮太后也給世人留下不少的風流情債,為此還親手毒死了自己視為己出的養子,關於這個傳奇女人的故事,身前身後都留下數不清的看點。 我們都知道在封建朝廷中,等級及規矩是很嚴的,傳聖旨是由專門人幹的,不是誰都能幹的活,還有就是傳聖旨時的口頭禪「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出現在北魏朝廷,這是連起碼的歷史常識都沒有,「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是數百年以後的朱元璋時才開始的,北魏就已經提前開始引用了,當然不僅僅《錦繡未央》這部電視劇中,還有很多的古裝電視劇也都有類似的通病,不假思索,拿來就用。
  • 從皇太后到娼妓,北齊胡太后的荒謬人生
    話說北齊第四任皇帝高湛在位期間,殘害忠良、淫亂無度,北齊國勢由此轉衰。高湛貴為天子,皇宮佳麗無數,卻看上了自己的嫂子,開國皇帝高洋的皇后李祖娥,為了保住兒子的性命李祖娥被迫以身侍高湛。而高湛自己也真是現世報,他寵幸侍中和士開,經常召見,一來二去,和士開竟然和高湛的皇后到一起去了。
  • 此少數民族打破「胡虜無百年國運」魔咒,卻逃不過皇帝的短命詛咒
    在中國歷史上,北魏是第一個以少數民族的身份入主中原,在中國北方形成穩定統治的政權。北魏原稱代國,在西晉時拓跋猗盧被封為代王,後一直頑強存在於北方草原。公元386年,在前秦的灰燼上,拓跋珪重建國家,後定國號魏,史稱北魏。
  • 星象圖:古時星空的罕見「寫真」(北魏元乂壁畫墓)
    星象圖   墓誌糾正史書誤   人名元乂非元叉   1974年,北魏元乂壁畫墓在孟津縣朝陽鎮後海資村被發現。   幽禁太后害忠良   多行不義終自斃   市古代藝術博物館館長王愛文介紹,元乂,字伯俊,小字夜叉,是武道皇帝拓跋珪的玄孫,江陽王元繼長子。   由於元乂是北魏孝明帝的母親胡太后的妹夫,也就是孝明帝的姨夫,因此在胡太后掌權時,元乂一直備受恩寵。胡太后封他為通直散騎侍郎,不久他又升為侍中,加領軍將軍,掌握著國家的軍政大權。
  • 爾朱榮:戰爭天才,政治庸才,作死自己,成全了手下四個皇帝
    這個時期,北魏內部先是胡太后執政,後來胡太后又被元叉、劉騰軟禁,元叉、劉騰把北魏的朝政搞的是烏煙瘴氣。然後是劉騰死後,胡太后又趁機翻盤。重新執政。這麼折騰,北魏的政治腐敗,混亂不堪,然後,北魏爆發了著名的破六韓拔陵起義。
  • 光緒死後,為什麼慈禧不立載灃為帝,而立載灃的兒子為帝?
    光緒皇帝載湉是清朝的第十一位皇帝,定都北京後的第九位皇帝。父親是醇親王奕譞(道光第七子),生母葉赫那拉·婉貞為慈禧皇太后親妹。同治皇帝駕崩後,由慈禧太后提議立了年僅四歲的載湉為帝。載湉是個悲慘的皇帝,從小離開父母被慈禧指定為皇帝,沒有享受過父母的關愛。
  • 光緒被立為皇帝,慈禧太后為什麼不除掉醇親王?溥儀說出了真相
    古史新談/文清末政治中,醇親王愛新覺羅·奕譞一脈可謂是榮寵一時,連續出了光緒和宣統兩位皇帝。父憑子貴,祖因孫榮,奕譞的地位在朝廷中自然也是水漲船高。何況奕譞和慈禧太后的關係非同一般。奕譞的妻子是慈禧太后的親妹妹,兒子載灃娶的又是慈禧太后的寵臣榮祿的女兒。
  • 世稱「文明太后」真的文明嗎?既為祖母,為何要獨攬朝政大權
    中國歷史上,太后掌權,垂簾聽政的有很多位。最出名的,非慈禧老佛爺莫屬了。可是,由太皇太后臨朝聽政,執掌國家大權的,大家知道嗎?她是誰?這位太皇太后就是北魏的馮太后。這位馮太后到底是位怎樣的人,已經是太皇太后了,為什麼還要執掌國家大權呢?她既然是後宮專權,為什麼世人要尊稱她為「文明太后」呢?
  • 古代34個十歲以下登基的娃娃皇帝:歷史上的小皇帝
    但死亡仍不可避免,而這個「私有財產」是絕對不能轉讓、不容侵犯的,徒喚奈何之下只得將皇位傳給自己最可信賴的人——當然是兒子——於是便有了皇位世襲制。但擁有「三宮六院」的皇帝們兒子太多,只好「擇優錄取」傳給所謂「皇太子」了!但中國的皇帝大多身體欠佳壽命不長,他們「駕崩」時不少太子尚在幼年,有的甚至還在襁褓之中。
  • 這位美女天生富貴命,先後嫁了三位皇帝,最後卻還是不得善終
    爾朱英娥是北魏權臣爾朱榮的女兒。作為北魏權臣的女兒,爾朱英娥很早便嫁給了北魏孝明帝做妃子,被封為「嬪」,這也是她的第一段婚姻。然而,這段婚姻可以說是不幸的,其婆婆胡太后是個十分專橫霸道之人。無論是後宮還是前庭,胡太后都有很強的掌控欲望,因此,胡太后與兒子孝明帝有著很大的衝突。
  • 三國謎局,董卓毒死何太后是為他的遠房姑媽報仇嗎?
    這對婆媳就是漢靈帝劉宏的母親董太后和他的第二任皇后何氏。了解東漢末年那段歷史的人都知道,這兩個女人都不是好東西。從一定程度上來說,漢朝的天下是敗在這兩個女人手上的。關於婆婆董太后的那些爛事,老福在昨天的文章中已經介紹過了。而這個何皇后何氏,在耍橫方面一點不比董太后差,而且可說是個極其險惡的人物。我們看看她都做了什麼事。
  • 古代最厲害的母親,8個孩子中,四個兒子當皇帝,兩個女兒當皇后
    在古代的封建社會,女性往往以遵守三從四德為優長,而深宮中的女子,更是講究「母憑子貴」,中國古代史最為厲害的母親,曾經生下八個孩子,創造了一個後世無人能及的記錄,在她的眾多子嗣當中,有四個兒子是皇帝,此外兩個女兒為皇后,此人就是南北朝期間,北齊神武帝高歡的正妻婁昭君。
  • 大遼武則天:攝政27年的承天太后蕭燕燕,遠勝斷腕的述律太后?
    她是沒落的回鶻貴族後裔,也是大遼開國皇帝耶律阿保機的皇后。 應天太后48歲「出道」時,大宋開國皇帝趙匡胤還沒出生。 公元926年,遼太祖阿保機去世,但應天太后沒有讓已經28歲的皇太子繼位,反而自己臨朝稱制,將軍國大權都抓在了手裡。為什麼? 她「出道」,是要為兒子繼位剷除異己。
  • 做皇帝有多危險,在位不足一年者多達41位,在位最短者不足2小時
    李班乃是五胡十六國時期,成漢開國皇帝成武帝李雄的侄子,李雄雖然有十個兒子,但因兒子不成器,便以侄子李班為太子。玉衡二十四年(334年)六月二十五日,成武帝李雄去世,李班繼位為帝,然而李班的繼位卻引起了李雄兒子們的不滿。玉衡二十四年(334年)十月,李班因為夜晚去哭靈,被李雄之子李越殺死於殯宮,前後在位僅116天。
  • 【名人百科】被親生兒子所殺——北魏道武帝拓跋珪
    然而,進入中原後的拓跋珪在民族矛盾的困擾下,變得殘暴、冷酷以至於精神失常,最終被自己的親生兒子拓跋紹刺殺,終年僅三十九歲,在位二十四年。拓跋珪諡號為道武皇帝,廟號烈祖。【歷史功過】拓跋珪是北魏著名的統治者。
  • 馮太后——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釋
    拓跋鮮卑的拓跋珪建立北魏,北魏出了一個了得的女人,女中豪傑,就是被稱之為「文明太后」的馮氏。馮太后,漢族,長樂新都(河北冀縣)人,北魏文成帝拓跋濬的皇后,孝文帝拓跋宏的祖母。她在第二次臨朝期間對北魏國內的政治、經濟和風俗習慣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大大推動了拓跋鮮卑族的封建化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