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真實的「李未央」原型:文韜武略兼備的北魏馮太后

2021-01-15 騰訊網

近期,唐嫣主演的《錦繡未央》一劇很是熱播,劇中的李未央經過千辛萬苦終於修成正果,一躍成為大魏的皇太后,位極人臣,其實,歷史上並沒有李未央這個人,而李未央的歷史原型是南北朝時期北魏的文明太后馮氏,馮氏出身漢族,最後卻在一個鮮卑人建立的國家中把持朝政長達25年,殺伐果決,是一個非常強勢的狠角色,和歷史上的呂后、武則天有一拼。然而作為成功而又多情的種子,馮太后也給世人留下不少的風流情債,為此還親手毒死了自己視為己出的養子,關於這個傳奇女人的故事,身前身後都留下數不清的看點。

圖文共賞,圖與文無關

在《錦繡未央》這部電視劇中,李未央是一個亡國的公主,和歷史上的馮太后有出入,當然電視劇為了博人眼球,大都會做些出格的事,就像高陽王傳聖旨,就搶了別人的飯碗,我們都知道在封建朝廷中,等級及規矩是很嚴的,傳聖旨是由專門人幹的,不是誰都能幹的活,還有就是傳聖旨時的口頭禪「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出現在北魏朝廷,這是連起碼的歷史常識都沒有,「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是數百年以後的朱元璋時才開始的,北魏就已經提前開始引用了,當然不僅僅《錦繡未央》這部電視劇中,還有很多的古裝電視劇也都有類似的通病,不假思索,拿來就用。

圖文共賞,圖與文無關

《錦繡未央》中最不能讓人容忍的就是尚書府中老夫人和兒媳婦的地位,在古代老夫人的地位要高於兒媳婦的,尤其是官宦之家,但在《錦繡未央》中尚書家卻變了,老夫人坐下位,兒媳婦坐上位,就算叱雲家族再牛逼,正常的家庭倫理、起碼的家教禮節還是應該有的吧,難道導演自己家也是這麼做的?導演家的兒媳婦坐上位,導演自己坐下位?更讓人不能忍受的是老夫人過大壽,仍然是老夫人坐下位,兒媳婦叱雲柔坐上位,這是給老夫人過壽還是給兒媳婦過壽?就連太子妃、高陽王、南安王等皇室貴人來府上,也照樣坐下首,導演,你長點心吧,這要是在北魏時期,你夠殺頭的了。題外話說的有點過多,暫不評論電視劇,言歸正傳,繼續介紹馮太后。

圖文共賞,圖與文無關

身世之謎

1、歷史上確實有北涼這個小國家,其末代君主沮渠牧健投降北魏後確實被封為河西王,而且還真是因為「謀反」被殺,但對於他女兒的記載,只是說其幫助拓跋濬生下皇子拓跋簡後就沒了下文,其身份也只是「夫人」,離皇后的位子還差兩級,皇太后就更不可能了,因此不可能是「李未央」的原型。

2、北魏文成帝拓跋濬確實有個姓李的妃子,但其身份是劉宋濟陰太守李方叔的女兒,也就是獻文帝拓跋宏的生母,在北魏時期,為預防母憑子貴,兒子被立為儲君,母親都要被賜死,所以李氏在拓跋宏被立為太子的同時就死了,死後才被追尊為皇后,從其身世、遭遇來看,李皇后也不是「李未央」的原型。

3、其實,歷史上本沒有「李未央」這個人,她的真實原型是北魏文成帝的皇后馮氏,出身於北燕皇族,祖父馮弘為北燕末代皇帝,國亡後跑到高句麗,最後掛了,其父叫馮朗,當年背叛老爹投靠北魏,官至秦雍二州刺史、遼西郡公,最後同樣因為「謀反」被殺了,馮朗死後,當時的馮姑娘還是個娃娃,照慣例被沒入宮中為奴,境遇很是悽慘,在等級森嚴、講究規矩的宮廷中一個奴隸是不大可能跟拓跋濬「一見鍾情」的,只有電視劇中才有這種可能。

圖文共賞,圖與文無關

變身皇后

馮姑娘在經歷人生低谷後,很快就鹹魚翻身,在其11歲那年徹底改變了命運,這都得益於兩位「貴人」幫她實現了人生的逆襲,一個是太武帝拓跋燾的左昭儀馮氏,也就是馮姑娘的姑母,另一位是拓跋濬的乳母常氏,或許是出於骨肉之情,也或許是出於同病相憐,馮昭儀與常乳母對馮姑娘呵護備至、照顧有加,在兩位「貴人」的幫助下,馮姑娘逐漸熟悉了北魏皇宮內的禮儀和其中的微妙關係,因此積累了豐富的人生閱歷,也養成了複雜的感情性格,成熟很快,後在常乳母等人的運作下,剛登基後不久年僅13歲的文成帝拓跋濬就「偶遇」了才貌雙全的小馮氏,拓跋濬被其容貌及才華所動,加之年齡相仿,於是就對她多加留意了幾次,後來就將小馮姑娘封為貴人,從此開掛,3年後又因為「手鑄金人」成功,被封為中宮皇后,此時她才年僅14歲,豆蔻年華已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這不知要羨煞多少在宮中熬白了頭的萬千佳麗?

圖文共賞,圖與文無關

不過與她開掛的人生相比,能得到皇帝的真愛可能是天底下所有女人最幸福的事了,小馮後就這麼幸運,她不僅成為後宮高高在上的皇后,更是得到文成帝無微不至的關愛,說獨寵也不為過。文成帝重視漢人、用人得當,其統治時期的北魏政權處於較為穩定時期,社會矛盾也緩和了許多,丈夫出色的政績讓小馮後也很是欽佩,耳聞目儒,這對日後馮太后當政重用漢人、吸收漢法、推行漢化,無不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後來文成帝致力於開疆拓土,小馮皇后則忙於安定後宮、撫養太子拓跋弘(生母李氏在拓跋弘被立為太子的當日賜死,後由小馮後撫養),小馮後將其視為己出,悉心撫養,同時與文成帝的感情也與日俱增,總之,此時的宮廷生活是一片祥和美滿。

圖文共賞,圖與文無關

然而好景不長,馮皇后的位子坐的還不到10年,年僅26歲的文成帝便英年早逝,悲痛欲絕的馮皇后傷心之餘、以自焚殉夫,幸虧被人及時搶救回來,才沒被燒死,這次「自焚」事件為馮皇后帶來無盡的同情與支持,也徹底改變了她的人生,從鬼門關歸來的馮皇后性情大變,不僅決定要好好活下去,而且還要開創屬於自己的新時代,從這一刻起,她不再甘心做一個餘生只為懷念亡夫而存在的「活死人」,她決心要繼承亡夫之志,做這個帝國的主宰,給這個保守落後的帝國帶來新生!

圖文共賞,圖與文無關

強勢主政

文成帝駕崩後,年僅12歲的皇太子拓跋弘即位,由馮太后垂簾聽政。對於由一個漢族女子來主宰鮮卑帝國的大政,朝野內外充滿了反對者,首先跳出來的是權勢顯赫的太原王、車騎大將軍乙渾,乙渾毫不把馮太后母子放在眼裡,並陰謀搶班奪權,結果很快就被馮太后給消滅了,經過乙渾之亂後,馮太后宣布臨朝稱制,進一步穩固了大權,憑藉其多年的宮中生活和非凡的閱歷,逐步穩定了北魏動蕩的時局,但反對者也開始在暗中積蓄力量,準備反撲。

圖文共賞,圖與文無關

第二個跳出來反對她的,是她視為己出的養子獻文帝拓跋弘,乙渾之亂後,馮太后歸政獻文帝拓跋弘,隨著皇太孫拓跋宏(和他爹重名,只是音同字不同)的出生,馮太后決定停止臨朝,不聽政事,專心撫養皇孫,然而在暗中監視著年輕皇帝的一舉一動,生怕他年少不更事,做出出格的事來,畢竟獻文帝年輕缺少心機,親政後很快就推翻了「老媽路線」,大量貶斥馮太后寵信的大臣,重用和提拔太后的反對者為心腹,擺明了要跟老媽過不去,馮太后開始前幾年還能容忍,畢竟母子感情還不錯,還得以江山社稷為重,然而直到她的親信兼情夫李弈被殺,「母老虎」終於發威了,她脅迫獻文帝禪位給年僅5歲的兒子拓跋宏,自己以18歲的年紀成為中國史上最年輕的太上皇!

圖文共賞,圖與文無關

雖然被逼退位,但年輕的太上皇並不消停,私下裡仍屢屢頒布詔書操縱朝政,甚至還親自率兵北徵南討、舉行大閱兵,依然大耍皇帝派頭,這讓馮太皇太后忍無可忍,終於痛下殺手,於476年逮捕並毒殺了獻文帝拓跋弘,為了權力,馮太后也真夠絕情了!隨後以太皇太后的名義再次垂簾聽政,直到咽氣前一直將帝國的最高權力牢牢地握在自己的手中,一刻也不肯撒手,史稱「事無巨細,一稟於太后,太后多智,猜忍,能行大事。殺戮賞罰,決之俄頃,多有不關帝者。是以威福兼作,震動內外」。

圖文共賞,圖與文無關

權力就像鴉片,很容易讓人上癮,馮太后在她專政的25年時間裡,貪婪的攫取、霸佔、呵護著手中的最高權力,拒絕與任何人分享,對於任何敢覬覦帝國最高權力、挑戰她至尊地位的人,下場無一例外都是毀滅,即使是身邊最親近的人,她同樣也是痛下殺手、絕不容情。當然,馮太皇太后在其任期也確實做了很多政績,比如推行三長制、均田法、班祿制等等,革除了朝政亂象,加快了北魏漢化的進程,可謂是功在千秋。她去世後,葬於永固陵,沒有和文成帝合葬,這可能也是歷史上唯一一個單獨建陵的女性了,就連武則天也沒有這個待遇,其所有的改革措施也都被其孫子孝文帝繼承並完善,最終全面改變了北魏帝國的面貌,其泉下有知,大概也很是欣慰吧?

圖文共賞,圖與文無關

一世風流

身為太后的馮氏,私生活似乎也很有看點,畢竟年輕氣盛,年紀輕輕就守寡,這對誰來說都不好熬,何況還是高高在上的太后?有些風流情債似乎也很正常,其與養子反目為仇的導火索便是情夫李弈的被殺,據說馮太后有三個最喜歡的情人,都是朝中大臣,其中最受其寵幸的便是李弈,馮太后與這三個男寵之間的事也鬧得沸沸揚揚,兒子的臉上自然也就掛不住了,於是就與他的老丈人合計給李奕挖了個坑,找人指證李奕一家貪贓枉法、買官賣官,然後把李奕和他的哥哥全都砍了頭。

圖文共賞,圖與文無關

李弈是太尉、高平王李順之子,長得儀表堂堂、風流倜儻,又多才多藝、善解人意,是個人世間少有的奇男,因而深得馮太后的寵愛,經常入侍宮中,一時間醜聞四播,然而好景不長,李弈的兄長李敷有一位好友李訢犯了事,主持審理案件的官員按照獻文帝的授意,提示李訢可以通過誣告李敷兄弟來「洗白」自己,就這樣,李敷兄弟很快就被打入死牢,旋即被處死,李弈死後,馮太后心中極難憤懣,史載「獻文帝誅李弈,太后不得意」,後來,獻文帝又把李訢提拔為尚書,參決國政,這就使馮太后更加無法容忍,終於,母子反目成仇,釀成慘劇。

圖文共賞,圖與文無關

拓跋弘這事幹的很利索,等馮太后得到消息去救人時已經遲了,從此對皇帝拓跋弘很是不滿,兩人間的關係也越來越緊張,沒多久拓跋弘就宣布退位,他的兒子拓跋宏即位,也就是後來讓鮮卑人穿漢服說漢話的元宏,馮氏再次臨朝聽政,然而私生活依舊不檢點,而且變得更加肆無忌憚,這一時期她的面首主要有王叡、李衝等人,他們皆因風度不凡、姿貌豐美而受寵,其中李衝更出眾,同時他還是馮氏和孝文帝在政治上「左膀右臂」,孝文帝對他也是「深相仗信,親敬彌甚」,史稱「君臣之間,情義莫二」,一時傳為美談,公元490年,馮太皇太后駕崩於平城,時年49歲,走完了自己不平凡的一生。

相關焦點

  • 影視劇裡那些後宮美人兒的歷史原型,原來真實的後宮是這樣的
    宮廷劇一直是經久不衰讓人慾罷不能的劇目,所謂一入宮門深似海,宮裡的美人們一舉一動總是能牽動觀眾的心,那麼,電視劇裡那些經典古代美人在歷史上的原型又是誰?她們又是否真的像影視劇裡那樣傳奇?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盤點一下影視劇中那些後宮美人的歷史原型,滿足各位看官的獵奇心。
  • 馮太后——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釋
    然後生活在草原上的遊牧民族,女性從來與男人平等,能夠在廣闊的社會闖蕩,增加了閱歷,鍛鍊了才智,具有非凡的智慧與魄力,令人佩服。拓跋鮮卑的拓跋珪建立北魏,北魏出了一個了得的女人,女中豪傑,就是被稱之為「文明太后」的馮氏。馮太后,漢族,長樂新都(河北冀縣)人,北魏文成帝拓跋濬的皇后,孝文帝拓跋宏的祖母。
  • 北魏孝文帝改革:敏感的政治判斷成就了中國歷史上一次成功的變法
    在中國的歷史上有過幾次大規模的改革,分別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商鞅變法;漢代的晁錯變法;漢代的王莽新政;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馮太后、孝文帝變法;唐朝的貞元革新;宋朝的王安石變法;明朝的張居正變法;以及清朝的戊戌變法。(張居正「一條鞭法」實施示意圖。)
  • 馮太后傳奇小說第162章
    第162章 積勞成疾    公元490年,北魏太和十四年秋
  • 垂簾聽政的太后都是來禍亂朝政的?
    西漢呂太后:名雉,字娥姁。劉邦稱帝後,立呂雉為皇后,她是中國歷史上有記載的第一位皇后。在劉邦剪除異姓諸王侯中,呂后起了很大作用。劉邦死後,惠帝登基,尊呂后為皇太后。惠帝仁弱,呂后掌政後,便誅殺諸舊臣,大封呂氏家族,從中取得實權。呂后掌權長達16年,她開啟了漢代外戚專權的先河,為中國太后專政的第一人。
  • 北魏皇室家暴案——公主、太后、婚外情
    即便是嫂子胡太后與弟弟清河王的支持,對她也毫無意義,她失去了活下去的理由,在流產後數日即傷重不治。她不知道,她的死亡將帶來一場政治風暴,間接地成為北魏滅亡的先聲。鬧上朝廷事發之後,太后隨即派人追捕駙馬,甚至把懸賞酬金提高到了追捕大逆謀反罪人的層級。公主死後,太后的憤怒升到最高點,她命令朝臣儘快擬出判決。
  • 世稱「文明太后」真的文明嗎?既為祖母,為何要獨攬朝政大權
    中國歷史上,太后掌權,垂簾聽政的有很多位。最出名的,非慈禧老佛爺莫屬了。可是,由太皇太后臨朝聽政,執掌國家大權的,大家知道嗎?她是誰?這位太皇太后就是北魏的馮太后。這位馮太后到底是位怎樣的人,已經是太皇太后了,為什麼還要執掌國家大權呢?她既然是後宮專權,為什麼世人要尊稱她為「文明太后」呢?
  • 北魏拓跋宏堅持漢化改革的背後,權力和錢袋子
    這部片子對很多歷史事件的解讀也很是深刻,其中在第八集拓跋宏篇中,從更寬廣的視角回看北魏王朝,介紹了一場影響至今的漢化改革。拓跋宏是北魏王朝的第七位皇帝,他統治的北魏是由鮮卑族中的拓跋部所建,但他尤其推崇漢人文化,並推行了轟轟烈烈的漢化改革。這場改革極其宏大,涉及從平民的生產生活到國家體制的方方面面。拓跋宏要求鮮卑人說漢話、穿漢衣,甚至連姓都要改成漢姓。
  • 「讀通鑑講故事」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果真是被出軌的皇后氣死的嗎?
    歷史上的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即元宏,467-499年,471-499年在位),是一位出身於中國古代少數民族(鮮卑拓跋部)的傑出政治家、改革家。他雖然只活了短短的三十二年,但一生的傳奇經歷仍可用「波瀾壯闊」四個字來概括,並在古代中國歷史上烙下了自己深深的印記。受到文章主題所限,對他的歷史功績這裡就不做具體介紹。
  • 中國歷史上的五位女漢子,武則天表示:再多人老娘也是永遠第一
    歷史上第一位女統帥:婦好婦好: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統帥,她生活在商朝,那時候我們的華夏文明才是剛剛起步階段。大量出土的甲骨文獻表明,婦好絕對是歷史上第一位真正的女漢子。婦好曾多次受命於商王,代替商王徵兵。
  • 羋月歷史上真實的原型究竟有多厲害,電視劇都不敢這麼演
    這部電視劇的原型就是秦宣太后為原型改編的一部電視劇。 秦宣太后從楚國嫁到秦國,為秦惠文王生子稷、顯與悝三人。其子嬴稷於公元前307年繼位,成為秦昭襄王,羋八子被尊為宣太后。當時秦昭襄王年少,政務多由宣太后依靠其異父弟穰侯魏冉攝政打理。 同年 宣太后為秦昭襄王娶婦於楚。
  • 紙糊的母老虎——真實的慈禧太后治國能力遠不如呂后和武則天
    不過最近網絡上流傳了一種說法,那就是慈禧皇太后虛有其名,其實真實的治國能力遠不如武則天和呂后,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一下這個問題,到底慈禧太后對於大清這個病入膏肓的封建王朝帝國的治理能力如何,如果她把權力轉交給光緒皇帝會不會好一些呢?
  • 做北魏最偉大的皇帝,帶北魏最綠的帽子
    孝文帝雕像北魏第七任皇帝孝文帝元宏在位時期,大力推行漢化改革,緩解了民族矛盾,促進了民族融合,使得北魏的軍事、文化、經濟等領域得以長足發展,然而,元宏卻在事業處於巔峰時期,染上惡疾孝文帝元宏先後迎娶了嫡祖母馮太后的三個侄女,元宏和馮太后並無血緣關係,但論輩分,這三個人應該是他的姑母,古時候講究親上加親,在馮太后的幹預之下,孝文帝的三個姑母都成了他的后妃。廢后馮清,馮太后哥哥——太師馮熙庶出女兒,孝文帝第一任皇后,以不說漢語,不穿漢服抵制漢化改革,被孝文帝廢黜,出家為尼,後在瑤光寺圓寂。
  • 大遼武則天:攝政27年的承天太后蕭燕燕,遠勝斷腕的述律太后?
    但是李胡生性暴戾殘忍、不得人心,為了扶他坐上皇位,應天太后開始作天作地: 她臨朝稱制一年多,剷除太祖舊臣後,逼著長子耶律倍讓國,立了次子耶律德光當皇帝(遼太宗); 還政後控制太宗,讓幼子耶律李胡當天下兵馬大元帥,為繼位做準備; 太宗暴病而亡,耶律倍的長子耶律阮繼位(遼世宗),她又帶兵討伐,要為耶律李胡奪回皇位
  • 《大秦賦》趙姬歷史原型:原為呂不韋姬妾,當上太后卻與「太監...
    《大秦賦》趙姬歷史原型:原為呂不韋姬妾,當上太后卻與「太監」私通生兩子 文/無計讀史 說到這個趙姬,也是歷史上的傳奇人物了。歌姬出身,一步一步做到太子夫人、王后到太后再到帝太后。她這一生經歷了什麼呢?
  • 北魏為什麼要遷都?又為什麼遷都後40年便分裂而亡?
    尤其是孝文帝時期馮太后的改革最具代表性,比如太和八年(公元484年)的官員班祿制改革。在此之前,北魏的中央官員是沒有俸祿的,所以就演化出官僚階層的不正規收入,比如戰爭劫掠、霸佔土地,這些不正規收入卻一直未受修正,成為一種潛規則。且戰爭逐漸停下,劫掠戰利品的機會越來越少,官僚階層便將魔爪伸向民間,從人民手中榨取收入,這必然對社會經濟的發展造成傷害。
  • 最早登上歷史舞臺的肅慎滿洲族系的人物——乙力支
    乙力支的來訪是太和初,所以當時孝文帝還沒親政,應該是文明太后執政。(二)北魏與馮太后對勿吉國要求建立軍事聯盟態度。這位文明太后就是歷史上的馮太后,是上邊說到的北燕皇族馮氏,是鮮卑化的漢人,是建立北燕馮跋的孫女。就是北魏滅北燕的時候,當時被高句麗佔先,帶走了大批人馬。
  • 《大明風華》孫若微的歷史人物原型是誰?真實人生比電視劇更精彩
    近日,古裝電視劇《大明風華》熱播讓許多觀眾對明朝歷史人物產生了濃厚興趣,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劇中的女一號孫若微在歷史上是怎樣一個人,她的經歷與《大明風華》中有何不同。孫若微的歷史人物原型是明宣宗朱瞻基的第二任皇后孫氏(孝恭章皇后),具體名字不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