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業心聲:農民不願種地?扯蛋!不是不願種,是種地「活不起」!
這不僅是懸在農民心頭的一個問題,更是擺在中國農業發展面前的一個嚴峻問題。下面來看央視《焦點訪談》的報導。以前在農村,要是誰家地多,就很有面子,甚至感覺這家就是有錢人。雖然大家收入水平都差不多,但俗話說「家裡有糧心中不慌」,最起碼吃飯不發愁。很多地少的農民,都希望自家能多有幾畝地,縱然以後幹活更辛苦了,但卻有動力。如今情況不一樣了,現在農村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對種地失去了興趣,而且也不會種地。很多老農民說「70後不願、80後不會、90後提都不提」,這種怪象不是一個村存在,幾乎村村都有這種情況。
-
90%國內有機農業都在虧損!進口農業為什麼「水土不服」?
某超市有機食品專櫃然而,「全民有機」背後的辛酸只有農民們自己咽。據國際有機聯盟IFOAM最新發布的統計報告顯示,中國90%以上的有機農場都屬於虧損狀態,更有甚者開始賣房去填窟窿。一位有機農業投資者張先生說:「本來想投資農業新風口,沒想到卻是賠了夫人又折兵。」為什麼對人體和環境有益的有機農業在中國就是「吃不開」呢?1.成本高,需要持續投入,回報周期長。對於農民來說,建立和管理有機農場需要很高的資金成本,光是起步階段就是一筆巨大的投入。
-
大規模發展有機農業意欲何為?
我國的有機農作物種植面積目前在世界上排名第三,除此之外有機食品消費市場也在以每年25%的速度增長。 可以說有機農業已經成為我國農業中相當重要的一部分。而伴隨著消費者對食品越來越高的品質方面需求,有機農業就更是成為了保障人們食品安全的重要一環。
-
有機農業,展現廣闊發展前景
有機農業,展現廣闊發展前景(記者觀察)融入創新思維和科技手段,有機農業既保護生態環境,又產出安全健康食品,在全球各地受到越來越多青睞,展現廣闊的發展前景荷 蘭 有機牧場實現天然循環本報赴荷蘭特派記者 方瑩馨穿過青青的牧場,邂逅古老的磨坊,沿著鄉間小路,記者來到阿姆斯特丹郊外的海恩東城市農場。
-
淺談中國年輕人為什麼不願生孩子
今天聊一聊我對中國生育率問題的看法,這也是我看到微博關於#中國年輕人為什麼不願生孩子#這個話題的討論。 先說城鎮養不起的問題,我們看一下代表中國城市的上海在培養孩子方面要花多少錢,理解一下為什麼上海生育率全國最低?
-
中國農業的「阿甘精神」:一群農業科學家的數位化救贖
2020(首屆)數字農業50人論壇上,寧波大學中國鄉村政策與實踐研究院院長劉豔和業界探討了一個現象:科學家研製的品種好、技術好,農民種得也好,就是賣不出好價錢,等於科學家最終沒幫到農民。曾經長期在農業農村部從事農業科技管理工作,參與創建了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的劉豔覺得,在農業和科學結合上,總是「差口氣」。
-
年年滯銷年年種,看徐聞現代農業產業園如何解決農業之痛!
廣東徐聞菠蘿已有近一個世紀的種植歷史,在這個中國菠蘿之鄉,年年盛產菠蘿,又年年滯銷,是近年來廣東農業界持續關注的大難題。隨著徐聞現代農業產業園的建設,構建了菠蘿產業化發展新格局,在2020的豐產「大年」,刷新「三年番八倍利」的銷售奇蹟。依然種菠蘿,但切切實實地解決了農業之痛!
-
農村路邊到處有的野果,如今30元一斤成高鈣果,農民卻不願種
很多野果都十分的好吃,食用價值、營養價值也都十分的高,因此在現如今也被發展成了特種水果,價格高卻沒有多少人種。農村路邊到處有的野果,如今30元一斤成高鈣果,農民卻不願種。這種特殊的水果,種植困難,再路邊反倒生長得很好。而且食用周期短不好保存,因此風險十分的高。所以很多農民寧願花點時間去山裡採摘來賣,也不願種植。今天用我自採摘的樹莓做果醬,味道超級棒!
-
安徽省部署推動有機農業發展
發展有機農業是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的有效途徑。日前,安徽省農業農村廳出臺指導意見,提出到2021年我省全國有機農業示範 (農產品)基地數達20個,基地面積達85萬畝,全省有機農產品數達1500個以上。 2025年,建設40個基地,面積180萬畝左右,產品數達2000個以上。
-
有機農業是推動鄉村振興的可行路徑
來源:農民日報在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上,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會議總結髮展成就、科學分析國際國內形勢,對下一階段國民經濟發展作出了全面系統的布局。
-
農民豐收節交易會亮點-農業大健康·萬祥軍:謀定功能性農業
全國工商聯執委、中國經濟和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國家政策研究室中國國情研究中心萬祥軍在第三屆中國農民豐收節現場對記者表示:同時,如何在一年一度的中國農民豐收節之際,同步舉辦中國農民豐收節交易會帶動農產品銷售、推動農業農村發展一直也是國家以及全社會關切的重點議題。
-
中國有機綠平臺
有機農業的發展可以幫助解決現代農業帶來的一系列問題,如嚴重的土壤侵蝕和土地質量下降,農藥和化肥大量使用對環境造成汙染和能源的消耗,物種多樣性的減少等;還有助於提高農民收入,發展農村經濟,有極大的發展潛力。 近年來,有機農業生產方式在100多個國家得到了推廣,有機農業的面積和種植者數目逐年增加。全世界進行有機農業管理的土地面積已超過2200萬公頃。
-
摘錄:從「荒地」到「沃土」,有機農業拯救了大片土地!
長期以來,人們對農業的印象都有個又髒、又累、收入又低的行業,並且農業的發展速度也較為滯後。但隨著有機農業的出現,這一切都發生了明顯的變化。不得不說,我國的有機農業發展確實趕上了一個好的時候。先是城鎮化進程加快,帶動了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導致人們對食品安全、營養健康的關注度顯著增長;再者是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支持綠色有機農業的發展,並且五次重點提到「有機農業」。可以說,有機農業能有良好的發展,不僅得益於人們健康意識的提升,更是利益於國家大力支持農業發展的各項政策。
-
新型農民種千畝有機青梗散花菜,直供北京新發地
新型農民種千畝有機青梗散花菜,直供北京新發地 2020-11-10 17: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驍話一下:有地都不讓種,為什麼日本農協破壞農業?
農協擁有農業生產的「指導權」,農民種什麼,種多少,怎麼種全由農協定,為了保證指令推行,農協還有「監督權」,派遣員定期監督農民耕作情況。翻譯翻譯,什麼叫「農業警察」呀。前長野縣知事田中康夫就抱怨過,「如果不按照農協指示,定次定量噴灑農藥,不管農民種的是西紅柿、黃瓜還是生菜,農協都一概拒絕裝貨」,你隨便種,收一點都算我輸。雖然農協是「自願加入」,但哪個農民膽敢脫離農協單幹,那銷路就一定會碰壁。
-
臺灣現代農業發展的體會和啟示
比如,臺灣非常重視農業科技的創新,在世界範圍內廣泛收集作物品種和種質資源並建立種質庫,品種改良升級周期僅需2-3年,我們參觀的龍鳳青果運銷合作社,通過種質改良和栽培技術改進,已能生產出不同風味的火龍果,滿足了各類消費者需求。又如,臺灣有機農業已成廣泛共識,臺灣有機農產品的管理和認證體系、監管體系非常完善,現在有機農業生產面積達1000公頃,有機商店200多家、100多家農業經營協會接受認證。
-
酵素有機農業障礙:病蟲害防治,如何解?
農用酵素用在有機農業是一種新的農業種植管理方法。中國農業大學 張越、王小芬等人力推農用酵素在有機種植中發揮作用。 然而,在傳統農業轉為酵素有機農業的轉化初期過程中,面對突然發生的害蟲往往束手無策。酵素有機農業病蟲害的防治成為酵素有機農業健康發展的障礙。
-
這屆農民,已經和AI叫板種草莓了
儘管由於微生物和有機養分不同,我們並不能把土豆種到月球。但這背後反襯出的,則是國人在科技發展的今天,依然沒有忘卻農業生產變革需求的初心;以及對於「能不能把菜,種到月球」這種純樸訴求中的,農業科技化發展的展望。雖然在空間上,種地的工作仍然要停留在地球土壤上。
-
小鎮生態鏈|好農場創始人程存旺:用有機農業解決方案助力農旅板塊...
程存旺說,做有機農業真的很難,要想清楚為什麼要做農業,你選擇的是一種田園生活方式,而不是掙大錢。心態對了,才更能堅持做下去。程存旺出生在福建武夷山下的一個城市,並不是土生土長的農村人。但是,他的親戚都在鄉下,於是每個寒暑假都要到農村生活。就像魯迅擁有鄉下快樂童年一樣,這個愛笑的陽光男孩也愛上了鄉村的自由自在、陽光空氣和綠意盎然。
-
媒體報導丨任秀波的農業創新實踐
稻田公園稻田公園也是黑龍江省濱北正大農業集團的綠色生態水稻種植基地。西南村有一片低洼易澇低產田,農民不願種,外包要不上價。濱北正大農業集團董事長任秀波卻看上了這裡無汙染的原生態環境。濱北正大農業集團與西南村村企攜手共同發展,企業以每畝地高於市場價200元的價格流轉1000畝農民土地,同時籤訂種植訂單,由公司提供種子、肥料、技術和田間管理,農民負責耕種,符合收購標準的糧食,高於市場價回購。西南村村民劉力威說:以前種的普通稻不僅產量低,品種也不行,糧販子上門收,給多少價就是多少,一斤在1.4到1.5元左右,現在按訂單種的優質稻,一斤在1.7元左右,一畝地至少多賣2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