診斷癌症,卻面對患者一個人,告知實情嗎?醫生也挺難的

2020-12-16 劉永毅醫生

醫療注重的是人,包括病人的心理狀態,而不僅僅是所患的疾病。

雖然醫學在癌症診治方面有了很大的進展,但攻克它仍是世界性難題,同癌症的鬥爭,人類還未能取得主動權。許多人一直認為癌症等於死亡,包括聽聞手術、放療、化療這些腫瘤的治療方法也會感到恐懼。

癌症診斷比較複雜,從症狀出現,做影像檢查再到病理診斷多需要一個過程。若某些檢查懷疑癌症可能性,面對病人,如實相告嗎?也有病人反覆強調自己內心如何如何強大,甚至說不怕死,但大多醫生還是不會直面告知。

沒有人不怕癌症的吧?若突然得知患癌必然一時無法接受,從情感上講還是不要直接告知病人實情,緩一緩。還有很多家屬也認為不能向病人告知,即就是過了一段時間也要求醫生去哄、去瞞病人,若醫生向病人說明病人,或許引起家屬不滿,不必要的麻煩。

醫生大多會向病人解釋需要進一步檢查,必須家屬來醫院。家人最了解病人的社會經歷、生活環境、性格等情況,告不告訴病人實情,怎麼告知,家人和醫生商量後決定比較好。

一般情況下,醫生還是主張讓病人知道實情,選擇適合的告知方式,每個病人的性格、生活環境都不一樣。實質上,家人和醫生背著病人竊竊私語,不斷地檢查,正常情況下,病人也許會想到什麼問題,或許到最後只是一層窗戶紙,大家都不說而已。

告知實情,也能知道病人的治療意願,了解相關治療情況,治療依從性就好了,從另一方面講也是對生命的尊重,病人會合理安排自己未來的生活,不留遺憾。我是@劉永毅醫生 ,感謝您的閱讀!

相關焦點

  • 醫生說出了實情
    我們不妨看看其他國家是怎麼做的 無論大病還是小病,在美國,醫生絕不會隱瞞病情,最先告知的也是病人,甚至病人可以要求醫生保守秘密,連最親的家人也不要告知。 如果患者不知道病情,醫生做任何治療都是違法的。
  • 世界上最難開口的事:親人得了絕症,該不該告訴TA?
    我們不妨看看其他國家是怎麼做的無論大病還是小病,在美國,醫生絕不會隱瞞病情,最先告知的也是病人,甚至病人可以要求醫生保守秘密,連最親的家人也不要告知。如果患者不知道病情,醫生做任何治療都是違法的。根據數據,美國和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家的癌症生存率排在全球前列。除了發達的醫療水平,美國人對於癌症的心理承受能力也是很重要的一點。告知患者本人實情,雖然會激起一時的崩潰,但是長久來看,會慢慢釋放情緒,歸於平緩。
  • 這個世界上最難開口的事|百家故事
    1973年,知情同意權被寫進美國《患者權利法案》,病人們不僅對疾病享有知情權,他們對治療、看護同樣擁有接受或拒絕的權利。如果醫生沒有第一時間告知患者,很可能會被告上法院。2020年,海軍軍醫大學心理系唐雲翔博士團隊發布了一項調查研究稱——告知實情會使癌症患者更多受益。
  • 癌症患者在海外醫療旅行中應該注意什麼?
    國內越來越多有經濟優勢的患者開始選擇海外醫療來尋求治療的希望。根據國內大型海外醫療專業轉診機構盛諾一家介紹,對於癌症患者而言,選擇海外醫療前要做更多更齊全的準備,這取決於他們的診斷和他們的特殊治療計劃是否允許延遲。在其他情況下,癌症治療的影響還沒有嚴重到無法進行長途飛行的程度。   癌症患者在旅行中有哪些風險?
  • 癌症患者的疾痛,為什麼值得記錄?
    除了肉體與精神的掠奪,在社會關係層面,癌症對一個人的剝奪也清晰可見。《癌》中有這樣一個例子:一名患者去鄰居家串門,喝完茶離開,偶然看見主人偷偷扔掉自己喝過茶的杯子。患者回家後,難過許久,感覺被人嫌棄。患者梁伯也曾說,癌症就像是貼在身上的標籤,「像勞改人員,很難被社會重新接納」。
  • 女子年年體檢正常,卻被診斷為癌症晚期,醫生一句話讓眾人警醒
    來源 | 都市現場綜合武漢臺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如刪除來源必究每年都在做體檢,但是出現一些症狀就醫檢查時,卻被診斷為癌症晚期。醫生通過腸鏡檢查,發現其乙狀結腸處有一新生物,取活檢後病理結果為結腸腺癌,隨後通過腹部增強CT、核磁共振等進一步檢查,發現吳女士已出現肝臟的多發轉移,屬於癌症晚期。這讓吳女士一家人倍受打擊,每年做體檢時癌胚抗原指數都正常,怎麼最後發現癌症時還已是晚期。
  • 比癌症更可怕的是癌痛,癌痛真的沒有辦法緩解嗎?醫生給出答案
    同學父親的這種情況也叫做癌性疼痛,在癌症患者中比較常見,癌性疼痛不僅僅是軀體上的疼痛,患者還可能存在心理上的一些不愉快。癌痛比癌症還要可怕,引起癌痛的原因有很多,例如癌症在生長發育的過程中,壓迫器官、組織或神經從而引起的疼痛。
  • 炎症會變癌症!但有些炎症比癌症可怕,一旦發生,醫生也無力回天
    炎症與癌症的相關性,一直都是很多人關心的。尤其是諸如慢性胃炎、鼻炎、胰腺炎等反覆發作的炎性疾病患者,總擔心哪一天炎症就會變成癌症。炎症與癌症,確實息息相關!比如,常見的炎症,慢性胃炎、慢性潰瘍性結腸炎、慢性病毒性肝炎、慢性胰腺炎、慢性鼻炎或鼻竇炎、慢性前列胰腺炎等等,這些都被認為與癌症的發生息息相關。有此類炎症疾病的患者,需要提高警惕,積極配合醫生進行相應的治療。有些炎症比癌症還可怕!慢性炎症最怕的就是癌變,一旦由炎症發展為癌症,對患者的危害可想而知。
  • 做癌症篩查,就是浪費錢?醫生3句大白話,明白的人不少
    「癌症」的病發率水漲船高,已然成為僅次於心腦血管病,嚴重威脅國民生命的第二大類疾病,每年我國因癌而死亡的患者,就達到了240萬以上!癌症死亡率高,並不在於醫療界沒有進步。之所以癌症死亡率居高不下,與癌症難發現、確診即晚期有直接關係!我國每年新發的癌症患者大約在400萬左右,這其中僅僅只有不到30%還存在手術機會,其餘大部分都已經走到了中晚期階段,只能依靠姑息治療來延長生命、尋找合適的手術時機!
  • A、B、O、AB型血,哪種血型是「癌症絕緣體」?醫生告知答案
    以前了解血型是為了方便輸血,知道自己的家人是誰,現在人們對血型有了新的認知,日本的專家學者在研究血型的時候發現,有的血型患癌風險低,血型還會影響癌症患者手術後復發的風險。那麼,常見的A、B、O、AB型血中,到底哪種血型患癌風險低,可能是癌症絕緣體。
  • 癌症患者內心獨白:我拖垮了一家人,我不想活著了
    有目擊者稱,死者懷疑是癌症晚期,因不堪病痛或不願拖累家人才做此選擇。 60多歲林老伯近一年多時間裡,一直過著夢魘一樣的生活。 他被診斷為鼻咽癌,放療、化療,周而復始,先後經過了30多次放療後仍然出現肝癌轉移,肝損害。
  • 肺癌患者腿疼,就是骨轉移?醫生坦言:也可能是1種病搗亂
    #癌症有一些典型和不太典型的症狀,對於肺癌患者來說,咳嗽、咳血是比較典型且常見的症狀,腿疼就是不太典型的症狀,很容易被患者忽視或者誤認為是其他的疾病,有的患者是在腿疼了好久,治了好久之後依然沒用,最後去檢查才查出肺癌來的。
  • 患者出院 1 年後,因其他科室疾病把主刀告了,為什麼醫生被判半責?
    路漫 · 江蘇通達瑞律師事務所的劉中直律師認為,許強醫生和張虹患者的糾紛,關鍵在於判斷醫生是否出現了漏診。 劉律師表示,法院作出判決時,重點關注醫生在下診斷前的問診是否充分,以及在後續處理中是否盡到相應的注意、告知義務。
  • 癌症患者能不能吃發物?醫生老實說:真正該忌口的是3樣食物
    「醫生,我得了癌症能不能吃發物?」相信大多數的癌症患者都遇到過同樣的問題。得了癌症之後,身體本來就虛弱,因此,很多的癌症患者平時總是小心翼翼的,這也不敢吃,那也不敢吃的。而平時生活中,身邊總會聽到「發物」這個詞,有的時候如果身上出現小疾病什麼的,總會被告知,少吃發物這樣的話。那麼,發物到底是什麼?
  • 腫瘤患者能吃保健品嗎?濫用當心癌症復發!
    核心提示:如今,癌症依然是一種令人聞之色變的疾病。一旦患上癌症,人們往往會比較絕望。即使有時候患者的癌症達到了臨床治癒效果,他們依然會將希望寄託於保健品身上,祈求保健品能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讓癌症徹底消退。   如今,癌症依然是一種令人聞之色變的疾病。一旦患上癌症,人們往往會比較絕望。
  • 治療晚期癌症,用中醫藥還有效果嗎?腫瘤科醫生說的話很中肯
    核心提示:來自湖北的張女士父親被診斷患上舌癌,在確診之後張女士帶著父親來到一家私人診所進行治療。該診所的醫生號稱3個月可以治癒惡性腫瘤,張女士在花了一萬元,父親卻在吃藥之後狀況越來越差...因為張女士父親確診時 先來看看一則真實案例。
  • 一等功臣楊選春:癌症患者攻克「飛彈癌症」
    新華社蘭州10月31日電題:一等功臣楊選春:癌症患者攻克「飛彈癌症」張玉清、於曉泉、李燕京西北,巴丹吉林沙漠深處。今秋的胡楊一如往昔,簇簇金黃點綴於碧空大漠間。未能如同過去的31年一樣在營區欣賞美景,楊選春的骨灰撒在了大漠之上,與胡楊一同守望著駐守在這裡的戰友。
  • 癌症二字怎樣說出口?面對患者,善意的謊言不如信心和鼓勵
    家人在醫院查出得了晚期癌症,往往第一時間得知消息的家屬都會面臨同一個問題,要不要把實情告訴本人?如果需要說,該怎麼說?這樣的糾結,困擾著很多家屬。作為家人他們會擔心病人承受不住壓力、遭受不了沉重的打擊、會產生不良情緒導致最終心理崩潰而不配合治療等問題,所以會出現一種矛盾、糾結、複雜的心理。
  • 檢查結果顯示「肺部有陰影」,這是癌症嗎?醫生提醒:有四種可能
    在肺炎檢查的過程中,就可通過x光片看到肺部片狀陰影,同時患者還會伴隨發熱、咳嗽、呼吸不暢等症狀。患者多伴隨長期咳嗽、咯血、血痰、胸悶氣短等症狀。而轉移性肺癌是由其他部位的癌變細胞引發的癌症,x光片下能看到單個或多個的圓形清晰陰影。4、異物影響:某些患者在進行肺部x光片檢查時,沒有按照醫生建議去除貼身物品或飾品,比如項鍊、衣服上的暗扣等,在x光片下就會出現陰影,並影響醫生對病情的判斷。
  • 家人診出癌症該不該隱瞞?什麼是最好的選擇?醫生說出了一句話
    「該不該向癌症患者隱瞞病情?」這是來自靈魂拷問,自從「癌症」一詞存在開始,就是一項艱難的選擇題。如果家人被診斷出癌症,你會不會選擇隱瞞?如果被診斷出癌症的是你,那麼你希望家人向你隱瞞嗎?人們為什麼向親人隱瞞病情?大多數人的回答可能是:「怕患者接受不了,影響心情,進而影響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