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野生動物養殖退出方案:首批14種,竹鼠每公斤補75元

2020-12-26 觀察者網

據湖南人民政府網站5月15日消息,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14日發布《全省禁食陸生野生動物人工繁育主體退出補償及動物處置方案》稱,根據國家相關法律法規、政策,對禁食陸生野生動物的人工繁育主體退出補償分兩批進行。第一批人工繁育退出的物種為王錦蛇、眼鏡蛇、水律蛇、竹鼠、豪豬、果子狸、小麂、鴻雁、灰胸竹雞、豚鼠、白骨頂、紅骨頂、斑嘴鴨、綠翅鴨等14種,其中人工繁育主體自主確認且經林業部門同意為非食用性用途的,對其人工繁育主體不予補償。

全省禁食陸生野生動物人工繁育主體退出補償及動物處置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依法依規,統一政策。堅持依法依規、公平公正,做好禁食陸生野生動物人工繁育主體退出補償及動物處置等工作,由省級統一制定退出補償範圍、補償標準等相關政策。

(二)分級負責,縣級為主。實行縣級負責、市級督辦、省級督查的工作機制。落實部門責任,加強溝通協調,積極穩妥推進相關工作。

(三)分批補償,科學處置。縣市區人民政府要準確掌握情況,在補償程序啟動前幫助人工繁育主體將需要納入補償範圍的在養野生動物轉作非食用性合法用途;儘量減少人工繁育主體的損失,實行分批補償。補償到位後,根據實際情況和物種習性科學處置禁食野生動物。

二、補償政策

(一)補償範圍。持有合法有效陸生野生動物人工繁育許可證的主體;為合法陸生野生動物人工繁育專業合作社(企業)代養且籤訂代養協議的人工繁育主體;2020年2月24日前,向縣級林業部門提交陸生野生動物人工繁育許可申請且符合條件的人工繁育主體。2020年2月24日前已經依法取締的違法從事陸生野生動物人工繁育的主體不納入補償範圍。

(二)補償批次。根據國家相關法律法規、政策,對禁食陸生野生動物的人工繁育主體退出補償分兩批進行。第一批人工繁育退出的物種為王錦蛇、眼鏡蛇、水律蛇、竹鼠、豪豬、果子狸、小麂、鴻雁、灰胸竹雞、豚鼠、白骨頂、紅骨頂、斑嘴鴨、綠翅鴨等14種,其中人工繁育主體自主確認且經林業部門同意為非食用性用途的,對其人工繁育主體不予補償。

第二批人工繁育主體退出的物種待農業農村部和國家林草局調整水生野生動物、國家畜禽遺傳資源目錄後確定,對其人工繁育主體進行補償。

(三)補償標準。考慮陸生野生動物人工繁育成本、養殖設施投入、養殖模式等因素給予一定補償,具體指導標準見附表。

(四)補償資金。補償資金由省、市州、縣市區三級財政按照3:3:4的比例承擔。

三、主要工作

(一)核實數據(2020年5月25日前完成)。縣級人民政府組織林業、財政、扶貧部門以及鄉鎮(街道)、村委會(居委會)認真核實野生動物人工繁育主體存欄的禁食陸生野生動物種類、數量(重量)、用途以及持有人工繁育許可證件等情況,集中時間進行現場核查、登記造冊。

(二)落實補償(2020年6月10日前完成)。縣級人民政府組織林業、財政、扶貧部門對登記造冊補償清單予以公示,並於5月31日前報市州林業、財政部門審定。縣級人民政府組織林業、財政、扶貧部門以及鄉鎮(街道)、村委會(居委會)於6月10日前完成第一批物種人工繁育主體補償工作。第二批物種人工繁育主體補償工作根據國家政策調整情況開展。省財政根據各市州、縣市區補償資金撥付到位情況,及時撥付省級資金。

(三)處置動物(2020年7月15日前完成)。補償到位以後,縣級人民政府組織林業、農業農村、生態環境、科技、衛生健康部門以及鄉鎮(街道)、村委會(居委會)對第一批物種按照放歸自然、轉作他用、無害化處理等方式制定處置方案,及時處置到位。

1.放歸自然。對於適用我省放歸自然的野生動物,由縣級林業部門牽頭,生態環境部門及鄉鎮(街道)、村委會(居委會)配合實施。要科學評估,選擇遠離居民點、生境良好的野生動物自然分布區和歷史分布區進行放歸自然,放歸數量要控制在科學核算的生境容量內,確保不造成生態危害。

2.轉作他用。對於轉作科研的野生動物,由縣級林業部門牽頭,科技、衛生健康部門配合實施;對於轉作藥用和醫用的,由縣級林業部門牽頭,衛生健康部門配合實施;對於轉作展示的,由縣級林業部門負責實施。轉作他用處置的野生動物要按時移交到接收單位,依法辦理相關行政許可手續。

3.無害化處理。對於無法採取上述2種方式處置的野生動物,由縣級林業會同農業農村、生態環境部門做好無害化處理。無害化處理可以參照《農業部關於印發〈病死及病害動物無害化處理技術規範〉的通知》(農醫發〔2017〕25號),採取深埋法、焚燒法等方式處置,可委託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中心進行處置,最大程度減少風險隱患。

四、責任分工

各級人民政府要強化組織領導,落實責任分工,加強對禁食陸生野生動物人工繁育主體補償及動物處置工作的監督管理,嚴防玩忽職守、徇私舞弊、弄虛作假行為,積極穩妥解決在具體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及時向上級人民政府及相關部門報告重大問題和情況。林業部門負責牽頭做好禁食野生動物人工繁育主體數據調查登記及野生動物補償、處置工作。財政部門負責籌集、撥付補償資金,加強資金監管。農業農村部門負責協助做好野生動物處置工作,重點做好移交到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中心的野生動物處理及監管工作。鄉鎮(街道)、村委會(居委會)積極做好禁食後陸生野生動物人工繁育主體退出補償、動物處置工作。發展改革、生態環境、扶貧等部門按職責分工做好相關工作。

相關焦點

  • 首個省級野生動物養殖退出方案:竹鼠每公斤補75元
    根據國家相關法律法規、政策,對禁食陸生野生動物的人工繁育主體退出補償分兩批進行。據湖南人民政府網站5月15日消息,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14日發布《全省禁食陸生野生動物人工繁育主體退出補償及動物處置方案》稱,根據國家相關法律法規、政策,對禁食陸生野生動物的人工繁育主體退出補償分兩批進行。
  • 竹鼠、果子狸…45種野生動物年底前停止養殖!完整名單來了
    竹鼠、果子狸…45種野生動物年底前停止養殖!刺蝟、豚鼠、眼鏡蛇等19種野生動物允許非食用目的的養殖值得注意的是,這是自今年2月份全國人大出臺禁食野生動物相關決定以來,國家主管部門首次明確劃出禁養的野生動物物種範圍。
  • 株洲淥口區首批野生動物人工繁育退養補償到帳
    日前,湖南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意見》,提出全面禁食陸生野生動物,對依規退出的陸生野生動物人工繁育主體予以相應補償。7月3日,株洲淥口區首批野生動物人工繁育退養補償到帳。
  • 四川全面禁食竹鼠等野生動物,人工繁育場退出可獲補償
    新京報訊(記者 王萍)7月21日,新京報記者獲悉,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公布《關於穩妥做好禁食野生動物有關工作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明確在全省範圍內禁止食用野生動物,竹鼠、果子狸等動物均在禁食範圍內。
  • 瞭望|「禁野令」後,野生動物養殖轉型之困,怎麼破?
    蛇不能養了,他盤算著在自家的3畝土地裡種百香果,再種幾畝油茶樹,還想養豬、養雞養殖戶補償措施應加快落實到位,確保貧困地區養殖戶不因轉產而致貧返貧結合實際進一步修改完善野生動物保護法,對人工繁育野生動物活動加強規範,建立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的動態調整機制,進行區分目的的全方位管理
  • 竹鼠、果子狸、東北兔、刺蝟64種禁食野生動物,分類管理!
    竹鼠、果子狸、東北兔、刺蝟64種禁食野生動物,分類管理!對45種野生動物引導養殖戶今年12月底前停止養殖通知明確,其所指的禁食野生動物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發布前養殖食用、不屬於畜禽範圍的陸生野生動物,不包括水生野生動物和以保護繁育、科學研究、觀賞展示
  • 廣西三江:竹鼠養殖合作社的貧困戶們有了「定心丸」
    當天,該縣已在6個鄉鎮進行竹鼠無害化處置9362隻,9400公斤,累計達12224隻,12090公斤。「我養殖竹鼠已經有5個年頭了,目前還有70多隻竹鼠,現在參加統一無害化處置,每隻有180元補償,等這筆錢到帳我打算承包村裡幾畝水田養魚。」良口鄉產口村竹鼠養殖戶李善平說。
  • 四川全面禁食野生動物:竹鼠、果子狸、麂子等不能養殖食用
    將結合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綜合評估人工繁育主體固定設施投入等因素,分類施策,制訂細化本地工作方案,市(州)人民政府做好評估,統籌平衡轄區內補償水平,確保與各地財政承受能力相適應。四川還將堅持綜合施策,幫扶退出人工繁育主體轉產轉業。
  • 1500億產值600多萬個野生動物養戶受影響!業界呼籲建立...
    據了解,2018年食用野生動物養殖業產值約1494億元,如今受疫情影響,整個食用野生動物養殖業面臨不同程度損失。而在「最嚴禁食令」面前,很多地方的野生動物養殖產業正面臨轉型和轉產。 全面"禁野"後,特種養殖產業何去何從?補償退出機制或幫助企業加快轉型!
  • ...國家林草局:積極引導今年底前停止養殖竹鼠等45種禁食野生動物
    2丨國家林草局:積極引導今年底前停止養殖竹鼠等45種禁食野生動物每經AI10月9日訊,為指導養殖戶合法合規經營、有序有效轉產轉型,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日前對64種在養禁食野生動物確定了分類管理範圍。國家林草局有關負責人9日說,對竹鼠等45種野生動物,要積極引導養殖戶在2020年12月底前停止養殖活動。
  • 近千隻竹鼠,埋了!
    6月19日,湖北全面禁食野生動物政策頒布後,鹹安區林業局無公害處理了近6000公斤野生動物。養殖戶晏春明養竹鼠三年了,疫情期間有800多隻被滯留封存在養殖場,經現場清點已繁殖增加到916隻,全部被深埋處理。
  • 「最嚴禁令」下,竹鼠及其養殖者何去何從?
    在深圳、珠海、廣州、海口、上海等沿海城市和香港特區,每斤竹鼠的銷售價大約在100元到140元,而一隻竹鼠通常有三四斤重。每年春節前後是竹鼠的銷售旺季,經常貨源緊缺。數量少,價格高,獵奇心和炫耀性消費便成為竹鼠這類野味消費的主因。廣西林業科學研究院的高級工程師閆鼎羽便在接受本刊採訪時稱,如今傳統家畜難以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大家便會追求更多元化的食材。
  • 「禁野令」下的竹鼠養殖:禁售通知突然下發 農戶投入百萬打了水漂
    ,由於不能排除病毒來自野生動物,竹鼠等野生動物養殖戶在一月底陸續收到禁售通知。 在原農業部發布的規劃中,竹鼠被列為滇西邊境地區的優勢特色產業;2014年由原農業部、林業局等7部門制定的《特色產業增收工作實施方案》中,竹鼠也被列為特色增收產業之一。 據廣西省林業局野生動物處副處長張振球提供的數據,截至2020年3月6日,廣西竹鼠存欄量為280萬餘只,每年能賣掉500多萬隻。
  • 錦屏一批竹鼠被放歸大自然
    8月10日,貴州省黔東南州錦屏縣啟蒙鎮林業站工作人員和野生動物養殖戶的愛心村民一同將國家"三有保護動物"——竹鼠,放歸山林,讓它回歸自然、繁衍生息。
  • ...蝙蝠100萬隻,10餘種藥用動物滅絕,國家擬百億買斷野生動物養殖業?
    報導說:「中國政府面臨巨大壓力,必須杜絕可能引發傳染病疫情的野生動物貿易,在這一背景下,中國的新冠疫情震中武漢出臺了兩項措施,禁止食用野生動物,同時向養殖野生動物的農民提供現金補償,要求其退出相關行業。」
  • 政策來了野生動植物保護特別版本:竹鼠,能不能當成藥用動物來養?
    問:桂林的一位聽眾向我們提問說,她家是桂林農村的,村一直養竹鼠來賺錢。這次新冠肺炎疫情後,她們都響應號召處理了竹鼠,每一隻補償了180塊。現在父母閒下來了,不知道幹什麼好,畢竟她們年紀大了。原來養竹鼠很輕鬆,吃的也都是甘蔗、竹子之類的綠色材料,又沒有汙染。
  • 疫情下的「野生動物禁食令」:鱷魚鴕鳥梅花鹿這些養殖動物,還能吃嗎?
    劉興華養殖的鱷魚多是送往餐桌,整條的售價每斤60元左右,鱷魚尾和鱷魚掌是每斤80多元。除自銷外,他還與一家農家樂合作推出特色鱷魚宴,每年盈利能達百萬。 由於疫情,目前他的養殖場被封控隔離,並嚴禁轉運販賣,每天還得清洗消毒。「如果不讓吃,就得考慮轉型做皮子了,但肉的利潤最高。」劉興華說。
  • 高崗鎮摸查處置7家野生動物養殖場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和縣相關文件精神,今年以來,高崗鎮結合工作職能及工作實際,多措並舉,穩妥做好禁食野生動物摸查處置工作。
  • 馬上評丨禁養竹鼠的損失,不能讓養殖戶自己扛
    疫情之後,食用野生動物的危險性,引發了全社會的反思。為了回應這種關切,今年2月,全國人大出臺了關于禁食野生動物的相關決定。隨後,農業農村部4月8日發布《國家畜禽遺傳資源目錄》徵求意見稿,5月8日徵求意見截止。這個目錄通過後,進入這個目錄的,才可進行以商業為目的的養殖和食用。
  • 竹鼠禁食風波:華農兄弟改挖竹筍,廣西損超20億,涉及扶貧項目
    不像養豬,買不到飼料就要斷糧;二來幾百隻竹鼠還沒養大,「疫情過去再賣,剛好合適。」張克全是廣西人,年輕時在工地工作,年長後回鄉務農,到幹不了重活的年紀,學妹夫養竹鼠,湊了10萬元租場地、買種苗,養大後每隻售價一兩百元,以此養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