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時節,西彭鎮新民村重慶喜鄉遇農業股份合作社280畝油菜相繼成熟,5月1-5日投入5臺大型聯合收割機、1輛運輸貨車,力爭顆粒歸倉,保障豐產豐收。
▲西彭鎮新民村重慶喜鄉遇農業股份合作社,收割機正在田間作業。
這是九龍坡區首塊耕、種、收全程機械化收割的油菜地,平均每天每臺車收割40畝左右,收割油菜約計25噸,全部採用機械化烘乾。
收割機
1小時收5畝
5月3日,西彭鎮新民村,收割機在油菜地裡穿梭,粉碎的秸稈均勻地撒在田間,運輸貨車把收割下來的油菜籽直接拉回烘乾房,這是合作社油菜機械化收割的第三天,也是最後一天。
去年,合作社的200多畝油菜收割,首次採用了半機械化作業,今年採用全機械化收割。據天氣預報顯示,五一節後有極端天氣,為了趕在大風暴雨來臨前收割完,除了合作社自家的1臺收割機開動,還有來自重慶毓爭農機專業合作社的4臺收割機來助力,最繁忙的5月2日,5臺機器共同作業搶收,和時間賽跑。
▲西彭鎮新民村重慶喜鄉遇農業股份合作社,收割機正在田間作業。受訪者供圖
「一臺收割機1小時可收割5畝,運輸貨車每次可拉1噸油菜籽,280畝油菜三天機械化收割完。」在田間操作運輸貨車的駕駛員唐西平,既是喜鄉遇合作社的理事,又是合作社第一個的農機操作手,除了操作運輸車,他還是現場的協調員。
看到收割機經過,翻起的一排排「油菜浪花」,和土地打了一輩子交道的村民陳禎富,看見機械化作業很感慨,「機械收割就是快,省力氣,200多畝菜籽,幾天就收完了。」
去年,合作社收割油菜採用半機械化作業,剛開始三天人工割,太慢了,後面採用機器收割,共用了10個工人,收割用了一周。今年一臺機器一個人,共五六個人,三天時間機械收割結束,接下來進行「邊收」掃尾,將機器沒有收割到的邊角地方由人工收割。
烘乾線
20小時烘15噸
乾淨的油菜籽被運輸貨車收入糧倉,直接就進入了糧油加工車間。
一個烘乾倉一次可以烘乾10多噸菜籽,運行20小時,從5月2日起,這幾天,烘乾機連續不斷作業,六個工人分成三個組輪班,24小時不間斷作業,目前,已經烘乾了2倉。
為了打造完整的產業鏈,提高農產品價值,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去年合作社投資建設了標準的糧油加工車間,按食品生產細則要求加工菜油。
▲西彭鎮新民村重慶喜鄉遇農業股份合作社糧油加工車間,收割回來的油菜籽正在烘乾。受訪者供圖
這套新型榨油設備,具有炒制、壓榨、過濾、精煉、儲存、罐裝等功能,日榨菜籽量可達2萬斤,出油0.7萬斤,獨有的精煉成套設備能有效的去除雜質提升品質。
去年,採用的露天曬的傳統晾乾方式,五月雨水多,斷斷續續曬乾,差不多用了一個月,今年用機器烘乾,所有的油菜籽幾天就完成了。
今年合作社栽種的油菜是新品種「慶油3號」,適合機收,出油率高。接下來,烘乾好的油菜籽等待統一榨油。「這是我們去年引進的榨油設備,去年已經榨了首批菜籽油,市場反響良好」新民村第一書記陳祝介紹說,5月中旬,今年第一批新菜籽油又要出爐,是合作社自家產的原生態純天然油品,歡迎市民來「村遊」,選購新鮮菜油。
機械化
全區將建主要農作物生產
全程機械化示範基地
▲西彭鎮新民村重慶喜鄉遇農業股份合作社,收割機正在田間作業。受訪者供圖
「油菜全機械收穫,可一次性完成收割、脫粒、清選和秸稈粉碎還田等工序。」區農業農村委區農技推廣站相關負責人介紹,喜鄉遇農業股份合作社將原本高低不平的土地進行整合適合易機化操作,這次已收割的油菜,可以說是耕、種、收全程機械化作業,這也是全區首塊全程機械化作業的油菜地。
和傳統人工收穫相比,全機械收穫既減輕了勞動強度,又減少了籽粒損失,還減少因天氣原因造成的減產,秸稈粉碎還田技術增加了土壤肥力。
▲西彭鎮新民村重慶喜鄉遇農業股份合作社,油菜收割後,旋耕機正在翻地準備下一輪的高粱播種。受訪者供圖
除了新民村的油菜收割機械化作業,今年,全區實施2020年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農機裝備水平提升項目,在全區農業機械化發展有較好基礎的糧油主產區域,以創新、突破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薄弱環節為重點,探索、集成全程機械化生產技術模式,建設一批糧油等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基地。
接下來,區農業農村委在新民村4、5、7、8、9、10、12社實行水稻機械化直播與「即耕即播」水稻泥水直播項目,共計352畝,高粱生產全程機械化158畝。
專業社
市場需求較大
正在推廣農業新技術及購置新機具
我區農業機械化水平如何?記者從全區唯一的農機專業合作社重慶毓爭農機專業合作社了解到,目前,全區的農業宜機化土地集中在西彭鎮和銅罐驛鎮,機械化作業主要是機收和無人機飛防,當地及周邊農耕收機械主要以小型、單戶使用為主。
去年,合作社完成機耕田地5000餘畝、機收水稻2300餘畝、機收油菜1700餘畝、無人機飛防3000餘畝。今年,隨著周邊地區土地流轉數量增大、規模化種植大戶增多,主要是採用農機社會化服務,市場需求較大,合作社正在大力推廣農業新技術及新機具的購置。
目前,合作社配備有卡特336D大型挖機、小松200中型挖機、小型微耕機、噴霧器、聯合收割機、飛防無人機、沼渣沼液罐及轉運貨車等農機設備,總動力350千瓦。目前,合作社70餘臺套農機設備、11名機手全力投入油菜收割和高粱播種中。
記者:鄔姜
小編:玲子
校對:丁妮
審核:龔玲
終審:劉佳
聲明:除原創內容及特別說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圖片均來自網絡及各大主流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認為內容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