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年快樂!電焦哥在這給大家拜年了!春節打算怎麼過?除闔家團圓以及和朋友聚會外,一定還要注意身體,大魚大肉吃多了適當鍛鍊鍛鍊。
「為自己」代言的鼻祖陳歐,的陳歐在聚美優品公司年會上提出了要打造「顏值經濟」的概念,在未來將開闢更多的新業務,三年內打造成「中國影響力最大的顏值經濟公司」。
那麼現在的健身APP都有哪些?網際網路入侵傳統健身行業,是瓜分還是助推?運動健身類APP這麼多,我們還去不去健身房?
「better」APP小範圍試運營
陳歐欲打造「最大顏值經濟公司」
better的技術服務由一家名為「天津盈訊科技有限公司」負責,這家公司成立於2014年3月的公司,其自然股東分別是聚美優品的創始人戴雨森與陳歐。
better的第一個版本於2015年12月上線。作為聚美優品的「顏值擔當」,陳歐在初始設置中以教練的形象對新用戶進行引導,在收集基礎信息後,推薦給用戶不同級別的健身課程,而用戶通過在線打卡累計積分可獲得不同的等級稱號。一位資深健身人士告訴億邦動力網,目前,better上的健身課程內容較少,更偏向基礎訓練。
better的社交頁面
區別於其他APP的是,better是個賣「早餐」的健身APP。但是better健康餐的服務現在暫時由微信服務號提供。而「better健康餐服務號」就是此前為聚美優品「美天早餐」提供服務的帳號。
2015年6月,聚美優品的最新O2O項目「美天早餐」悄然上線,由麥當勞、真功夫、粥立方、田老師紅燒肉、嘉和一品、和合谷等知名餐飲連鎖品牌提供早餐配送,包括三裡屯、潘家園、上地、大望路、國貿、中關村、雙橋等主要北京商圈。運營到8月20日,其早餐項目關閉,直到10月,該服務號再次重啟,改名為「美天健康餐」,11月正式更名為「better健康餐」。
兩大切入點——「數據記錄」+「健身指導」
在「網際網路+」的影響下,運動健身領域搭上了移動網際網路的順風車,運動健身類App作為最契合的載體,受到了網際網路公司的青睞。市場上出現了五花八門的運動健身類App。在市場競爭以及需求刺激下,該類App的功能被細分,出現了百家爭鳴的景象。
運動健身類APP有很多,但可謂參差不齊,各自的側重點也不一樣。總得來說,數據記錄和健身指導是兩大切入點。
據統計的數據結果顯示,2016年1月份,在iOS平臺,運動健身類App綜合指數TOP10的排名中,明星APP「Keep」以綜合指數81.23分拔得頭籌,而老牌運動健身App「咕咚」排名第2,另一個新起之秀「火辣健身」排名第3。
縱觀排名前十的App,新起之秀勢頭兇猛,Keep、火辣健身、人魚線、悅動圈、悅跑圈平均上線時間在1年多,而相對資深的運動健身APP——咕咚、樂動力、薄荷、小米運動(捆綁小米手環)、動動等產品,由於上線時間長,用戶對產品功能比較熟悉,產品後續缺乏創新點,競爭優勢逐步減少。
除了產品自身亮點之外,幾個新秀產品在市場推廣方面可謂下足了工夫,紛紛大手筆和用戶喜愛的綜藝節目、明星套上了關係。2015年10月,「 Keep」以明星「口播」的形式強勢入駐綜藝節目《快樂大本營》,僅節目播出當天,就收穫了將近100萬的新增用戶。除了「Keep」之外,「人魚線」也瞄上了《快樂大本營》的影響力,砸重金請來杜海濤作為代言人。表現不俗的「火辣健身」更是壕氣沖天,和黃曉明做起了「中國合伙人」。
網際網路「入侵」傳統健身行業
瓜分還是助推?
網際網路的無孔不入深入到每個行業,在人們越來越注重健康的時代,當然會出現各種健身APP,這對行業來說是瓜分還是助推。去年底,一個匯聚全國最好的私人健身教練的行業會議正在虹橋臨空創意園開幕,業內人士一致認為,傳統健身行業不必害怕,思考如何與網際網路相結合,加強線上線下交流,完善產業鏈才是正確的出路。
在此之前,運動給人的感覺普遍是痛苦、寂寞或無效,屬於少數人專享。對運動項目的傳授和練習僅僅基於教授者的個人經驗。現在,移動網際網路技術將跑步等運動數據化,直觀化。易於獲取的資訊和開放平臺則打破了信息交流的壁壘。
藉助網際網路技術,運動愛好者可以隨時隨地諮詢運動中出現的問題,也可以藉由數據制定自己的運動計劃,管理自己的運動記錄。而分享自己的努力和炫技記錄,不但帶動他人跟隨,運動者也因為獲得激勵而堅持更久。
2014年是運動產品的爆發期,經歷過2012、2013年智慧型手機爆發式增長,2014年智慧型手機的用戶量突破5億,移動端的APP產品亦隨之發力。而國務院46號文件勾勒出產業產值5億的前景,更令現在產業規模約3136億元的體育產業成為眾多投資者和創業人眼中的「藍海」,義無反顧闖入這一領域。
除了記錄數據和社區功能,運動APP亦一直試圖以O2O方式深入健身市場。而目前國內健身房市場品牌分散,健身服務不透明、體驗差,健身教練良莠不齊,健身者痛點明顯,這些都為網際網路進入健身行業提供了便利。網際網路將分散的健身場所整合起來,同時提供給健身教練展示營銷的平臺,推動了健身行業中高低端的分化。以2010年至2015年相比,健身行業中端健身品牌萎縮明顯,高端低端品牌增多,個人工作室大量湧現。
健身房的氛圍
APP永遠取代不了
首先得承認健身房存在諸多問題,比如:招募太多會員,導致在高峰期排隊等器械;拒絕轉卡或退卡;教練水平參差不齊,買課會員沒有實現預期的健身效果等。這是非常不健康的現象,但中小型健身會所佔到了會所總量的60%以上,出現亂象不足為奇。如果你選擇一個知名的健身會所,體驗會好很多。
目前所有主流的健身APP,包括Keep,Fittime,火辣健身,運動家。但這些APP真的能實現去健身房的體驗嗎?否也。
首先,在提供個性化健身指導之前,它們和健身房是沒有競爭優勢的,健身房對會員進行健身指導是依據專業評測設備對身體指標做了詳細分析的,這一點APP做不到;其次,在健身房,會員的任何動作不標準,教練都可以及時糾正,APP也做不到;再次,教練和會員在現實生活中建立的感情紐帶,更容易讓會員接受教練的督促而堅持鍛鍊,APP在線上根本做不到。除非這些APP將來以另外一種玩法自己開健身房或者把用戶轉移到線下,否則談顛覆,為時過早。當然,如果你沒時間去健身房只能在家鍛鍊,這些APP對你還是有幫助的。
網際網路是對傳統行業的升級換代,不是顛覆掉傳統行業。運動APP將促使健身行業的升級換代,健身房裡氛圍,那種荷爾蒙的味道,冰冷的APP永遠取代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