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重溫《親密關係》一書,很認同作者克裡斯多福·孟書中所談的觀點:你的親密關係伴侶,是來幫助你更加認識自己,進而療愈你的創傷,最終找回真正的自己。在戀愛或者婚姻關係中,許多親密關係都會受到各種各樣的考驗,看似是外部環境的壓力,親密伴侶的壓力,實則是我們與自己內心的抗爭。如果我們可以理解親密關係的四個階段:月暈現象、幻滅、內省和啟示,就可以理解在愛情中,隨著親密關係的推進,我們出現的各種問題都是有原因的。而我們要做的就是找到根源所在,進而讓自己變得更完善,讓愛情更和睦長久。
一、初遇愛情,Ta是夢中情人
徐志摩說:我將在茫茫人海中尋訪我唯一之靈魂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其實每個人在戀愛之前,不管是孩提時代,還是成年以後,都對於未來的戀愛對象有過幻想,我們稱之為夢中情人或者靈魂伴侶。我們每天都會接觸形形色色的人,也許在成百上千人之中,就只有那麼一個人,能夠讓我們心裡小鹿亂撞、為之著迷。這位夢中情人,Ta身上一定擁有某種我們需要的東西,而且是從小就渴望擁有的。
書中指出:最初你被某人吸引,通常是由於情緒上的需求。而這些需求大都源自孩提時代未被滿足的需要。
就像書中所說:孩童的兩大需求是歸屬感和確認自己的重要性。如果我們可以在伴侶身上找到,那麼必然會對Ta產生好感和依戀。這也能夠解釋,為什麼很多人的伴侶身上都會有父親或者母親的影子,這就是來自內在的一種潛意識,而往往是我們自己在成年之後忽視的。
我們在初遇愛情的時候,眼裡、心裡看到的都只有對方的優點,這時候也被稱作」熱戀期「,戀人間彼此欣賞,彼此愛護。
就比如我剛和男朋友在一起時,就是欣賞他的才氣,喜歡和他相處時舒服的感覺,他說的話、講的大道理,我都覺得非常符合我的心意。不管他做什麼事情,我都是帶著欣賞的態度。記得有一次,我們約會他遲到了,我不但沒有生氣,反而覺得他十分可愛。但是相處到後來,我就會發現他身上也有很多的小毛病。直到又有一次他遲到了,我們大吵了一架,我責怪他為什麼犯過的錯還要再犯,是不是不重視我?
為什麼在不同的階段,我對會同樣遲到這件事,有截然不同的反應呢?我在《親密關係》一書中找到了答案,因為我們已經進入了親密關係的第二階段。
二、揭開面紗,愛情的幻想破滅
我們在遇到自己的夢中情人之後,完全相信Ta會滿足自己的所有需求,尤其是想當特別的人的需求。我們會對Ta有越來越多的期望,甚至聽懂我們的暗示。但是事與願違,Ta總會讓我們的期望落空。繼而,親密關係慢慢失去一開始的甜蜜,雙方開始越來越多地發現對方的缺點,並且想盡辦法去改變Ta。
這個時候,會引起四種常見的偏差行為:
1.引起注意(看看我!看看我!)
2.權力鬥爭(我不想做,你不能逼我!)
3.報復心理(你傷害了我多少我也要傷害你多少。)
4.自我放逐(努力有什麼用呢?反正我一點也不重要。)
前兩種行為是為了滿足需求,後兩種則是覺得需求永遠不會被滿足時,被深刻的沮喪、痛苦驅使而做出的毀滅性行為。
這些行為的產生,與我們小時候得不到滿足的情況如出一轍。深入思考會發現,童年家庭的影響,是會被我們埋在心底,遇到戀人之後,才會又表現出來。
還記得著名影星佟麗婭在丈夫陳思誠出軌之後的態度,她沒有質問丈夫的不忠,也沒有表現出過分的傷心,只說了一句」能回家就好「。反觀陳思誠對於自己的出軌不以為意,他說」誰都會出軌「,可見在他們兩人的關係中,佟麗婭明顯是處於附和、配合的一方。
明明有才有顏,為什麼佟麗婭會在丈夫面前表現得那麼卑微呢?了解了她的原生家庭,我們就可以理解了。佟麗婭的父親曾在節目中說:
我今天就把我的女兒交給老陳家了。希望到了陳家以後,多幹一些活,給老陳做做飯,到了以後伺候伺候他。抽出空來也看看我們。
從佟爸爸的語氣中,我們不難看出,女兒在他的心裡,在婚姻關係中的地位,都是一個付出和忍耐的角色。她沒有想著如何讓女兒感受到幸福,只是不斷對女兒提出要求,讓她的存在感越來越低,就像張愛玲說的「低到塵埃裡去」。在原生家庭沒有享受到的愛,在婚姻當中表現為更加的「缺愛」,為了守住這份愛,她可以像擁抱太陽的星星一樣去擁抱丈夫,去委曲求全。
然而,一味地付出並不一定會換來真心,一味地妥協也未必能贏來幸福。當愛情褪去最初的美好,撥開的是親密關係的矛盾和自我的矛盾,需要通過內省來幫我們真正找回自己。
三、回到原點,找到最好的自己!
當幻滅階段移至內省的階段時,你就得到了一個機會去檢視自己的內心並發覺所有親密關係問題的源頭。
親密關係中產生的衝突和矛盾,歸根究底可以用一個詞來形容——期望。當你對伴侶提出要求,表達不滿,甚至是自我放逐的時候,讓我們先暫停一下,想一想自己要的是什麼?
內省之後,我們可以發現這個關押著我們的監牢,其實是由我們自己創造的,為了掙脫牢籠走向自由,必須用純真的心來發問。因為我們所看到的每件事,都是內心世界的折射。問題發生的時候,我們未必需要急著去解決它,更用不著去逃避它或者壓抑它,而是要問問自己:這真的是我想要的嗎?愛會怎麼選擇?不斷去深挖自己心底的答案,它會指引你做出選擇。
我們可以有四個方法:
1.聽聽內心最真實的感覺。
2.回想伴侶值得感謝的事情,情緒會蒙蔽我們的雙眼,忘記對方的好。
3.與伴侶分享壓抑的情感,把壓抑的感情拿出來分享,就像拔掉一個瓶塞,讓關在瓶子裡的感覺,能以健康的方式釋放出來。
4.相信沒有什麼事情是愛解決不了的。
四、寫在最後:愛情可以開出絢爛的花
理解愛情的三個階段,並不代表我們再也不會遇到親密關係的問題了。事實上,我們還是會不斷反覆,回到第一階段,第二階段,和第三階段。但是我們會明白,愛情是一場修行,伴侶會幫助我們找到最好的自己。當我們真正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我們的內心才會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