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的感情有多虛偽?在關係中逃避的假性親密關係

2020-12-22 騰訊網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過一種感覺:

明明談著戀愛,卻過得好像單身。

明明結了婚、有了家庭,卻沒有感受到身處婚姻的幸福感。

對於這種狀況,有一個專屬名詞——假性親密關係

假性親密關係,並不是真正的親密關係,而是指伴侶雙方默認的一種狀態:利用形式上的在一起,來迴避真正的在一起。它是雙方不自覺地精心構建起來的「聯結」,是伴侶雙方的共謀。

01

修改置頂、監督三餐、分享趣事、關心在做什麼、發早安晚安我愛你……

這似乎是當代年輕人的戀愛方式標配。

除此之外面對面的陪伴、手拉手的約會,甚至是一場投入的性愛,都是附加價值。

人生當中必定要經歷幾次分手,而如今信息化時代讓分手的時間成本變得更高。

通常都是一邊抱怨:

「我都還沒做好準備,而且我也沒時間。」

「相比戀愛我更想要自由。」

一邊卻又屈服於傳統社會壓力:

「都幾歲了還不結婚。」

「你看看人家談戀愛結婚生孩子了,你在幹什麼?」

甚至很多時候,搞不清楚自己為什麼要談戀愛,就已經來來去去換了幾個戀人。

於是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孤獨讓你覺得有個陪伴也是不錯的吧。

或許,他們能為了帶來一些東西。

很多人都不明白,在親密關係中有非常多需要解決的難題。總覺得生來獨立,不需要依靠也不想要過多了解對方。於是就選擇迴避所有不太愉快的溝通,因為不想讓這些不必要佔用自己太多寶貴的時間。

A的女朋友其實是個性格不錯的女孩子。

跟家人住在一起,偶爾周末才會找A玩。兩個人會在節日裡給對方準備小驚喜,看起來也十分默契。

在一起三年了,然而卻在一個再平常不過的晚上分手了。

原因是:A在家打遊戲的時候,女朋友突然來了。

B呢,和女朋友同居了有4年。

說是同居吧,倒不如說合租。房租水電均攤,連養貓都要AA,你一隻我一隻;就連贈送給女朋友的禮物價值都一一記在心裡,猶如行走的帳本。

在肢體接觸上,B是有點牴觸的,也可以說不太喜歡。所以每次女友提出親密需求時,他經常假裝睡著。如果實在糊弄不過去,就謊稱自己沒力氣,工作太累了。

C是個審美很棒的人。

最喜歡嘈雜的音樂和醉人的酒精,最經常做的運動是蹦迪。而去酒吧經常能看到很多眼熟的身影,可能是通訊錄已經拉黑的來搭訕的人,也可能是等待發展的「朋友」。

其實C是有男朋友的,白天牽手有說有笑,但是他們晚上幾乎不聯繫,也很少爭吵。

很難說這樣的愛情是不是塑料的。

但很明顯,以上每一個親密關係,似乎都少了點什麼。

02

現在很多人在感覺到無聊,寂寞的時候,就會想要去找個女朋友或者男朋友,目的就是為了排解近期的孤獨感。比如在失戀的時候,情感比較脆弱的時候,如果剛好這時有人靠近,就可能會誤以為碰到了愛情。

有的時候光看外表,顏值,身材,會覺得這個女孩不錯,可當兩人真的在一起之後,卻發現對她失去了興趣,之前她在心中是一個完美的存在,而在一起之後發現她身上有很多問題,並不是自己想要的類型。

還有一類人經常性的更換女朋友,不要覺得這樣的人很厲害,而去崇拜他們,只能說這類人的責任感比較淡薄,他們只是單純的為了滿足自己生理需求,而去談戀愛。

這一類人,也不是完全沒有真感情,他或許是真的對每一個女孩兒都喜歡,只不過他的喜歡,僅僅停留在荷爾蒙階段,看到一個女生,有感覺就去追,追到手之後往往會因為一些小摩擦,就心生反感,不願意在一起了。

假性親密關係是沒有深層次的交流和互動的,他們在形式上是親密無間的,但雙方缺乏必要的坦誠和回應。

03

有的人,表面上在一起生活很多年,也不吵不鬧,看似和諧,實質上卻難以建立深刻的關係連結,無法體會對方真實的需求和想法。

我鄰居的一對夫妻,男方是個老實的人,但是他出軌了,還記得我小時候去他們家吃飯的時候,就感覺他們彼此特別的客氣,飯桌上也特別的安靜,當時我媽告訴我這叫相敬如賓,現在看來是貌合神離。

他們是典型的處於假性親密關係下的夫妻,兩人當初的結合就不是因為愛情,結婚的目的只是彼此可以互相照顧,養育後代,十幾年來沒有遇到問題,更準確來說他們自動的把問題忽視了。

因為雙方都被假性親密的關系所迷惑了,認為對彼此履行承諾就是親密關係應有的樣子。

在十幾年來波瀾不驚的婚姻中,有一方遇到一個真正心動的對象,彼此最深的羈絆也長大成人了,肩上的責任突然卸下,這種假性親密關係自然也就瓦解了。

有多少婚姻,都早已失去了婚姻的意義。打著婚姻的名義,卻過著各自的日子。

假性婚姻相處的越久,兩個人之間只會積累更多無法溝通的話,還有日益消退的情感。

最後只剩下「婚姻」這個名義上的空殼。

04

親密關係進入「假性親密」的階段後,有以下4大跡象:

1.不願投入情感,就想換個人

「要是沒跟ta結婚,就好了。」

「選了這個男人(女人),就是個錯誤。」

「換個人過日子,應該就不會出現這些問題了!」

……

當你往這些方面想的時候,就是在逃避現實問題,不願意再為現在這段關係投入感情,進入自我的假想空間,把期待投入到未來。可是沒有根本解決的問題,還是會惡性循環的。

2.渴望被理解,卻假裝不需要

總以為一個人可以挑大梁,不想被對方窺見自己軟弱的一面,也害怕被對方拒絕,於是就開始偽裝自己,假裝不需要對方幫忙,可是明明心裡就很渴望被對方理解和認可。

長此以往,彼此真實的需要得不到滿足,就會冷冰冰地相互傷害。

3.只談事情,不談心

戀愛時,兩個人還可以花前月下,互談心事。可是結了婚,繁雜的事情相繼撲面而來,兩個人顯得措手不及。

忙亂之中,一旦談及照顧情緒,反而會有矛盾。於是兩人為了迴避情緒衝突,只談事情,就事論事,快速解決生活事項,慢慢忽略了談心。

兩人就從做事方面判斷彼此已經很熟悉了,就拒絕再深入了解彼此,所以後來直接不交心了,以為這樣就可以風平浪靜,相安無事。

4.兩個人越發理智,心的距離就越遠

婚姻生活,是講感情的地方,不是講道理的地方。

可是很多夫妻,就不懂這一點,認為結了婚,就要理智一些,就要講道理,用一些自己認為的「真理」來築起心理防禦。殊不知,這樣只會讓心的距離越來越遠,彼此越發孤獨,充滿失望。

05

如何培養愛與被愛的能力?

首先,學會辨別真正的親密。

心理學家Kelly(1983)認為,親密關係是指二個人彼此能互相影響對方,並且互相依賴。

兩個人在一起,最理想的狀態是依附理論(attachment theory)裡面描述的安全型依附關係,就是兩個人對彼此感到安心、信任、安全,不會有焦慮或者不信任的感覺,然後互動過程和情緒流動都很順暢 。

而假性親密關係帶來的問題是,因擔心隨時被拋棄而憤怒的指責對方,關係無法深入,相敬如賓背後充斥著小心翼翼的試探。

其次,讓自己變自信,坦然接受被愛。

有些人誤以為自己是焦慮型依戀人格,覺得自己不值得被愛,其實你只是沒有愛上那個不完美的自己。

你可以著重提升自我價值感,比如找一個愛好去堅持,不斷挖掘自己的潛力,停止自我懷疑,在一點點正向反饋中找到自信。

最後,正確認識愛情的本質。

如果說戀愛是和對方的優點談,那麼婚姻則是跟缺點過一生。

婚姻這件事,是兩個人相互磨合和融合的過程,比如你會因為他愛上某個城市,把他的習慣變成自己的習慣......

這個世界上沒有100%契合的靈魂,一段感情能夠堅持下來,依靠的是很多的愛、理解和包容。

這就是親密關係最真實的一面:沒有一勞永逸的享受,有的是長久的經營。

相關焦點

  • 在親密關係中,有哪些常見的不合理預期正在破壞你們的感情?
    而心理學博士、婚姻家庭諮詢師Tarra Bates-Duford在多年臨床諮詢中發現:親密關係中很多憤怒、不滿,癥結不在於關係的質量本身,而在於我們在關係中抱有不合理的期待。01.在親密關係中,有哪些常見的不合理預期?許多學者和心理諮詢師都曾指出,在親密關係中,人們普遍會持有一些不合理預期。
  • 假性親密關係:你們關係真的親密嗎 性知
    (Irrelationship)假性親密關係,並不是真正的親密關係,而是指伴侶雙方默認的一種狀態:利用形式上的在一起,來迴避真正的在一起。你們可能在外人看起來是親密的;但實際上,這段關係避開了雙方彼此的坦誠和接納、避開了雙方自願地為這段感情和對方付出。它是雙方不自覺地精心構建起來的「聯結」,是伴侶雙方的共謀。
  • 在假性親密關係中毀掉真實感情:你以為很近,其實你們很遠
    往往感情中都會存在主動方和被動方,被動方會比主動方考慮自身更多,他們害怕在感情中受傷,因此只付出自己可以控制的那一部分,讓自身處於一種絕對安全,隨時可以撤退的防禦狀態,而這樣的防禦狀態可以緩解自己對感情的焦慮和恐懼。這類人往往很難做到真正的親密,沒有辦法在情感中做到深層次的聯結,並且放開投入。
  • 關係 | 假性親密關係:在關係中逃避真的親密感?
    如果我們仔細觀察自己身邊的人,也許就是你的父母,甚至就是你自己,一定有那些看似親密,卻總是好像「差點兒什麼」的伴侶。我們今天要討論一種很有意思的狀態:在關係中逃避關係。這就是我們所說的Irrelationship,假性親密關係。它其實不僅僅指戀愛關係,也可以發生在朋友、家人或工作夥伴之間。但今天,我們先來討論親密關係中的「假性」狀態。
  • 假性親密關係:在關係中逃避真的親密感?
    然而,並不是所有的情侶之間都真的有這樣的感受和聯結。如果我們仔細觀察自己身邊的人,也許就是你的父母,甚至就是你自己,一定有那些看似親密,卻總是好像「差點兒什麼」的伴侶。我們今天要討論一種很有意思的狀態:在關係中逃避關係(hiding from relationship in relationship)。
  • 假性親密關係:看看你們是真愛嗎?
    通俗而言,在感情世界裡,雙方彼此迎合,但是又建立起一種保護機制,去逃避在彼此變親密的過程中難以避免的傷害和其他不確定因素,所以兩人即使每天在一起,也會感覺心裡有距離。 看過《無問西東》電影的人是否還記得那對夫妻:老師許伯常和師母劉淑芬。
  • 分手是因為你們一直是假性親密關係
    你們只是形式上的戀愛,尤其在戀愛初期,你能感受到甜蜜,卻在激情退卻後難以感受到親密。這樣的關係是很難維持。02現在單身不婚的人也很多,我也想過親密關係是否必須存在,如果不是為了繁衍,我們是否能不建立親密關係而存在?我沒有答案,但人都有一種渴望——渴望被理解、被看見、被救贖,這是人類軟弱而又固執的宿命。
  • 看似親密,卻不交心?「假性親密關係」正悄悄毀掉你們的感情
    看似親密,卻不交心,是現在很多夫妻的現狀現在很多夫妻關係中,明明沒有原則性矛盾,卻總有一人身心俱疲,感覺壓根走不到對方心裡去,這種「看似親密,卻不交心」的關係,心理學中有個專業的名詞解釋它:假性親密關係。
  • 親密關係中,什麼樣的磨合期,會讓感情越來越好呢?
    2、矛盾期(反依賴、矛盾潛伏期Contradictory latency)  但是苯基乙胺和多巴胺是有時效的,隨著親密關係越來越久,這兩種化學物質就會持續下降,你們開始彼此互為依賴,這個人已經是你生活中的一部分了,那麼這個時候你們就迎來了依賴期。
  • 假性親密關係,是隱藏在感情中,最厲害的殺手
    在《假性親密關係》一書當中,有這樣的幾句話。「戀人之所以獨一無二,就是因為他可以在所有人,都對你擺事實講道理的時候,讓你感到,他的情感是他最為關注的、最願意呵護的部分。」什麼叫做假性親密關係?《都市快報》採訪了100對的離婚夫婦,而這些人分別傾訴了自己五花八門的離婚理由:「我不舒服,只會叫我多喝熱水,那我還不如嫁個暖水瓶!」
  • 親密關係:建立真正親密關係的7個要素
    與普遍的看法相反,親密關係不是在一段關係中可以立即獲得的,它也不是長期停滯不前的。親密是一種不斷建立和發展的關係,也是一段感情擁有的東西,它或多或少的依賴於情侶之間實際付出的努力。不過親密本身並不是一個容易理解的概念,本身有很大的深度,很多人還在努力去發掘。這是有原因的,如果沒有首先建立牢固的親密關係基礎,一段關係可能會很難繼續生存或發展下去。
  • 假性親密關係丨你們或許從來沒有真正在一起過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經歷過這種階段,一切歲月靜好,你的關係平靜又穩定,但是你始終感覺不對勁,但是又說不出哪裡有問題。如果有,你也許正在經歷著假性親密關係。最熟悉的陌生人怎麼理解假性親密關係?是指很多人在情感裡的連結處於很淺層,同時又不作為的狀態。直白點說,你們是最熟悉的陌生人,並且你們滿足於這種狀態,不希望改變。他的確是我的老公呀。
  • 假性親密關係
    除了一起出去玩,更多時候,他們的關係像是合租的室友。倆人一起去了好些地方旅行,但是戀愛至今,男友連小艾老家到底在哪裡都不知道。當男友想要多了解她一些,問及過去的事情時,小艾也總是三言兩語打發。她從來沒有對男友的過去,以及未來有什麼期待。總說,珍惜當下在一起的日子就好。
  • 親密關係的雷區丨解析一段感情消亡的過程
    不得不再次感嘆,在親密關係中,好的感情百裡挑一,糟糕的感情千篇一律。因為520紅包問題找我諮詢的人裡面,大部分都是長久積累的怨氣,在這個日子裡爆發了。今天我就來說說,一段感情消亡的過程。給大家劃分一下雷區,以後注意別踩雷。
  • 感情中的七種親密關係,大多數都是第三種!第七種是最完美的
    當這種情況變成常態,連你自己都會懷疑你們之間的感情,我還愛他嗎?他還愛我嗎?在這裡我可以肯定的告訴你:你們之間的感情沒有問題,只是你們過了愛情的吸引期,到了平淡期而已。它是愛情中的性慾成分,主要體現在情緒上的著迷,通俗地說,就是見了對方,會有一種怦然心動的感覺,和對方相處,有一種興奮的體驗。而個人外表的和內在的魅力是影響激情的重要因素。親密是指在愛情關係中能夠引起的溫暖體驗。
  • 假性親密關係:你們根本不是真正的情侶,只不過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知道你們有沒有過一種感覺:明明談著戀愛,卻過得好像單身;明明結了婚、有了家庭,卻沒有感受到身處婚姻的幸福感。對於這種狀況,有一個專屬名詞——假性親密關係。你和父母,和朋友,和戀人,都是一種人際關係,只是這種人際關係的親密程度,和戀愛夠不夠好,有必然聯繫。我們會發現在學生時期大部分人都會有那麼幾個和自己關係很好的朋友,甚至你們會覺得,你們會是一輩子的好朋友,因為你們足夠親密。
  • 你是否也陷入了假性親密關係中?
    認為是因為內心不夠強大才會有這樣的問題,內心強大了,就不會有不安全感。但這其實是一種極端的想法。親密關係應當是能夠讓兩個共同成長的關係,如果一段關係連最基本的安全感都無法帶來,看似親近,卻又貌合神離,那麼並非是正常的。在《假性親密關係》這本書中,就將這種情況稱之為假性親密關係。假性親密關係不是嚴肅的心理學術語,它描述了一種生活中常見的情況。
  • 論親密關係中的理性及利己主義行為
    ,利己主義行為慢慢開始在親密關係中普及了起來。或者說,在大眾的視野中,「自私「被洗脫了一些負面含義。雖然如此,利他主義卻依然是如戀愛等親密關係的重要標誌,一段純理性和純利己的感情似乎並無法滿足主流觀點對於親密關係的定義。黃符燕、李彥(2016)在文學視角解讀戀愛的本質,它不僅是對性的簡單需求,也是種親密的利他行為。
  • 人際關係「萎縮」的時代:最好的關係,葬身在過分「親密」上
    有一個很矛盾的關係——你認識的人越多,熟悉的人卻越少。你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經營社交圈子上,可收穫的只是一張張陌生的名片。社會像洶湧澎湃的潮水,一直在拍打著「人際關係」的邊岸,能衝破第一道堤壩的是「利益」,能壓垮最後一道防線的卻是「親密」。
  • 天蠍座在親密關係中的「將就」,就是折磨你們關係的「根源」所在
    天蠍座陷入愛情中的真實表現天蠍座的人一旦愛上一個人,不管周遭人的看法,不顧周圍人的反對,只想把對方佔為己有,沒有理智可言,表現出來的愛非常的炙熱。在愛上對方的那一刻起,ta就恨不得馬上昭告天下——這是我的人。一天二十四小時都想粘著對方,少一秒都是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