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鐵釘
「為什麼男朋友不聯繫我?」
「為什么女朋友總是對我很冷淡?」
「為什麼我們就不能像別人那樣甜蜜?」
當代人總是把問題放在是否內心強大。認為是因為內心不夠強大才會有這樣的問題,內心強大了,就不會有不安全感。
但這其實是一種極端的想法。親密關係應當是能夠讓兩個共同成長的關係,如果一段關係連最基本的安全感都無法帶來,看似親近,卻又貌合神離,那麼並非是正常的。
在《假性親密關係》這本書中,就將這種情況稱之為假性親密關係。
假性親密關係不是嚴肅的心理學術語,它描述了一種生活中常見的情況。兩個人生活似乎是緊密的關聯在一起,甚至於日常活動都圍繞著對方,並且住在一起。但是不知道為什麼,兩個人開始有了越來越多無法探討的話題,不敢表達的情緒,以及難以掩飾的不信任和不安全感。看似親密的長期相處,但是情感問題一直存在。
不僅發生在談戀愛的情侶中,經營許久的婚姻很經常面臨著假性親密關係。並非是因為不夠愛對方,或者是兩個人之間沒有感情,但是不知道為什麼,感情就是無法好起來,兩個人中間永遠別彆扭扭的,似乎隔著什麼。
這種感覺非常讓人絕望,有人把這些歸結為是錯的人。但是作者史秀雄確認為,並非如此,因為在很多時候,是因為我們自己無法處理好親密關係。而這其中,主要有三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不知道自己在感情中想要的是什麼?
阿明就是這樣,他雖然有著可愛的女朋友,可是他總覺得哪裡不對勁,少了些什麼。他的女朋友是典型的小女人,總是粘著他,想要時時刻刻在身邊,偶爾鬧些小脾氣。雖然這個女朋友是他主動追的,剛開始覺得她長得可愛,性格又好。但是越往後,對她越冷淡。但阿明並非不愛她,只是不知道該說什麼,該怎麼相處。時間久了,阿明的女朋友就受不了,提出了分手。分手後,阿明後悔不已。
像阿明這種情況的人有很多,都是失去了才知道珍惜,在一起的時候就總無法真正的親密。這是因為他們根本不知道自己在感情中想要的是什麼。
如果一個人不了解自己的情感需要,就很難在感情中得到滿足。即使對方再好,也無法從這段關係中得到真正的快樂和成長。很多人開始時候是因為新鮮感或者是徵服欲,但是往後到了需要維繫親密感的時候就無所適從了。親密關係是需要不斷成長,最重要的就是處在關係中的人成長。如果心理一直在停滯不前的狀態,那麼就會失去親密感。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開始很熱情,後來就變得冷淡的原因。那麼該如何了解自己的情感需要呢?就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首先,先要問自己,為什麼要戀愛,結婚?是因為同齡人都這麼做了?還是因為自己感到孤獨?
想要是一種主觀的體驗,這種體驗應該是發自內心的,而不是由外界所主導。想要有時候和需要是脫節的,但是它卻一直存在,並且影響著感情。在一段感情中,你可能需要的是,自信、安全感、歸屬感、被認可、被尊重、被接納等,又或者是現實總的金錢、物質。但是你真正想要的是什麼?你談戀愛的目的是什麼。
只有當需要得到滿足的時候,才會感到發自內心的滿意。雖然人的需求是不斷成長的,但是一些共通的東西是不變的。那就是當代都市人的孤獨焦慮。不要根據網上別人的愛情去尋找自己的需求,每個人的愛情理想是被自己獨特人生閱歷定義的,能夠衡量的只有你之前的感情標準。
想要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就要去正面回到這些問題?
1、你曾經愛上什麼人?
2、你會被什麼樣的品質打動?
3、你願意和什麼樣的人親近?
4、什麼樣的人在你眼裡會顯得與眾不同?
5、當那個人做什麼事情的時候你會產生莫名其妙的愛慕之心?
當你能夠回答出這些答案的時候,你就會清楚你想要的對象是什麼樣的。
第二個原因:沉迷於被愛
被愛也是錯誤嗎?並不是,錯誤是自己沉溺其中。因為沉溺是失去的開始。
小美曾經有個對她好的不行的男朋友,她非常享受這段感情。她的男朋友每天給她帶早餐,幫她記著所有的事情,省下錢來買小美喜歡的東西,偷偷關注小美微博上種草了什麼,到處搜網紅餐廳帶小美去。只要小美表現的有一點不高興,他就立刻緊張起來,送禮物,發紅包,用各種方式哄她。小美的朋友都很羨慕她。可是有一天,小美卻發現他出軌了。
一個人對你好,你心動了,然後開始了一場戀愛,對方對你更好,你就覺得會永遠幸福?實在抱歉,這樣的情況太少見了,大多出現在童話故事中。因為這並不是正常的愛情。很多人在被別人照顧和關愛的時候,會完全沉浸在幸福中,忘記了要去回應對方。在享受美好的時候,沒有站在對方的角度去考慮。甚至有些心安理得的享受這一切,認為是應該的。
但沒有什麼是應該的,感情是相互且平等的。對方的付出是因為在乎和愛,雖然沒有提出來回報。但是長期單方面付出的一方,難免會動搖。這是因為每個人在付出的時候,其實都是希望能夠得到等同,或者是超額的回報。就好像做投資的時候,希望能夠回本以及利潤一樣。
感情並非做公益,沒有人能夠無限度的付出不求一點回報。但沉溺在被愛中的人,卻往往忘記了回報對方。久而久之,對方累了,疲憊了,不想再付出了,兩個人的感情也就開始走向了盡頭。
這種關係並非只在愛情中,在親情中也非常常見。人們一旦習慣了別人的好,就會忘記同等付出。
想要避免這種情況,就要清楚的知道感情是平等的,不能只顧著享受對方帶來的感動和溫暖,要好好想想自己能夠給對方帶來什麼,能夠為他做些什麼。在你感到幸福,滿足的時候,就要去想,他是否也和自己一樣,他的需求有沒有得到滿足。
沒有理所應當的愛,大多數努力去愛別人的人,內心其實期盼的是能夠被愛。想要親密關係一直親密,想要這份愛一直長久,就先要去感恩對方對自己的好,讓對方知道,你是真的明白他的苦心。然後儘自己所能的去回報,或者說同樣的對他好。平等的關係才最長久,平等的愛情才能最親密。
第三個問題:不能真實的表達情緒
生活中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情緒,面對工作、面對生活、面對感情,都會有自己的煩心事。在真正的親密關係中,這些情緒是可以被接納分享的,但是在假性親密關係中,任何情緒都可能成為吵架的導火索。
莉莉和阿亮結婚十年,有個上小學的可愛女兒。在外人看來,他們是幸福的一家。但實際上,兩個人除了在女兒面前說話,以及偶爾說孩子的事情外,已經不再說話了。甚至睡覺兩個人都是分屋睡,好像舍友搭伴養孩子一樣。這樣的關係持續了很多年,莉莉周圍的朋友跟她說很正常,因為許多人結婚後時間久了就是不會再聊天,再說話。但是在這樣的婚姻中,莉莉很清楚自己和阿亮誰都不幸福。
為什麼不幸福還能結婚?還是因為結婚讓人不幸福?其實都沒有關係,真正的關係是,兩個人不能真實的去表達自己,才會導致誰都不想說話。想想,每天每個人身上都會發生很多事情,即使是沒有出家門,看電視,玩遊戲都可以成為話題。但是當一方再也不想說的時候,問題往往處在雙方身上。
不表達情感,日常相處就會缺少溫度,對彼此的信任也會受到限制。因為不了解彼此感受而產生的猜測和誤解就會增加。
造成這種情況的因素有很多,有些人是因為兒時父母不和,而對衝突和緊張關係有強烈的情緒反應,當發生矛盾的時候,害怕父母的事情重演,於是壓抑自己,用逃避代替交流。有些人是因為曾經直白的表露過情緒,但是引發了雙發的矛盾,就認為不溝通可能要比溝通更好。還有些人從小不太會表達自己,性格比較內向,不敢於說出自己的想法。
這些看似平常的事情,其實都是損害親密關係的幫兇。如果你的另一半是這樣的人,可以試試下面的方式,讓對方向你表露情緒。那就是充分感受對方的心情,將對情感的關注放在最重要位置。用情感上的體恤代替說服、做思想工作、講道理。要清楚的知道,情感的需求是最重要的,鼓勵對方說出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感覺,並且不加以批判。接納對方的情緒,不管是正面還是負面,包容對方。
很多時候,對方其實並不需要你來提出什麼建議,或者是從你這裡得到什麼。僅僅是因為有些情緒想要宣洩,那麼就讓對方宣洩,不要用自己的價值觀去判斷影響對方,更不要講道理說服對方。做一個能夠感同身受的傾聽者。
如果你是個不擅長表露自己的情緒的人,那麼就要嘗試向對方敞開心扉。如果說話感到困難,可以通過發信息或者是寫下來的方式。任何情緒憋悶在心中都可能成為導火索,又或者是將兩個人隔開的玻璃牆。
親密關係是一門學問,如何處理好處理好親密關係正是如此。可惜的是,大多數人並不會處理這些。直到曾經熱烈的愛變成了假性親密關係痛苦不已的時候,才有所反應。
《假性親密關係》這本書正是告訴我們,親密關係是一種難得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它能帶來兩個人的自我成長。當你在本應該成長的關係中沒有得到成長,那麼就可能陷入了假性的親密關係中。此時就要想辦法去改變,通過對自我認知的提高到對關係認知的提高。
沒有錯誤的人,只有錯誤的關係。想要好的感情,就要自己去努力,沒有什麼是可以白給的。只有雙方都努力,才能真正得到幸福。
[作者簡介]:原簡書讀書主編,多家自媒體籤約寫手,影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