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手是因為你們一直是假性親密關係

2021-01-15 簡單戀愛家

有諮詢者找我挽回前男友,我問了很多她關於前任的信息,她都答在很淺顯的事件層面,甚至說他們的分手是毫無徵兆,之前一切都好好的,吵了一架就莫名其妙分手了,怎麼求複合都不行。

沒有一段分手是真的毫無徵兆,只是很多人在感情中不知道對方的想法,後知後覺罷了。

我問:你了解對方到什麼程度了呢?或者對方了解你嗎?

她說:「我們談了八個多月了,彼此都很了解。」

我:「你了解對方的需求嗎?你們是否無話不談?」

她:「了解一點吧……沒有……」

我:「你們是世界上最了解彼此的人嗎?」

她:「不是。」

我:「你認為他了解你更深還是你閨蜜了解你更深?」

她:「肯定我閨蜜。。」

我:「如果你閨蜜了解你90%,那麼他了解你多少?」

她:「60%吧」

我:「你可能談了一個假的戀愛。」

……

這樣的關係,是一種假性親密。

很多來挽回的人問ta關於前任的問題,總是說,「ta從來不願意跟我溝通,我也不知道ta心裡想什麼……」

其實我更願意聽到的話是,「我不知道怎麼跟ta溝通,不知道跟ta深入交流的方法」。

當主語變成「我」的時候,問題就有了解決的方法。——學會有效溝通。

你看不見對方真實的樣子,不能了解和滿足對方的需求,並不只是因為對方迴避你,而可能是你採取了一種讓對方更加抗拒的姿態,或者這實際上是伴侶雙方的一種「共謀」狀態。

不能共情,是因為沒有以真實為基礎。你們只是形式上的戀愛,尤其在戀愛初期,你能感受到甜蜜,卻在激情退卻後難以感受到親密。這樣的關係是很難維持。

02

現在單身不婚的人也很多,我也想過親密關係是否必須存在,如果不是為了繁衍,我們是否能不建立親密關係而存在?

我沒有答案,但人都有一種渴望——渴望被理解、被看見、被救贖,這是人類軟弱而又固執的宿命。

我們能獨立存在,但是這世界太大人太渺小,總有很多事是我們自己一個人無法獨自承擔的。

誰都想,建立真正親密的關係。

人的靈魂,只要沒有徹底麻木,就會渴望真正的親密。

親密關係的本質,需要彼此能量的交換,才能和對方建立真正的聯結。

兩個人的能量應是1+1>2的,誰都想在關係中,分享給彼此健康、有益的正能量,而不是低階的、消極的的負能量。

我們想在關係中能拉高彼此的能量,而不是被拉低能量。

所以對方因為你的負能量太多而離開,你也不要覺得多難以接受。不要認為對方愛你就該接受你的一切,包括無止境的負能量。

廖一梅說:

「每個人都很孤獨。

人生在世,遇到愛,遇到性,都不稀罕,

稀罕的是遇到了解。」

有沒有那個人對於別人來說沒有任何區別,但是對於你來說失去那個人同時意味著你自我世界的坍塌。

所以我很能理解失戀感到痛苦的人。失戀若是不痛,那是真的沒有認真愛過。但是失戀痛苦的人,也不一定是真正進入過一段親密關係。

在你想要得到對方,讓對方滿足自己之前,可曾想過TA的需要是什麼?

假性的親密關係,也只會帶來消耗、不滿足感,甚至痛苦。

03

再講一個挽回的例子。

前些天,一位姑娘急切的找到我,字裡行間都能看出她的痛苦。但是她一開始不是讓我幫她挽回。她說讓我幫幫她男朋友,他有很嚴重的心理問題。

我問她對方具體的表現是什麼呢?

她說,表現就是,男友居然要跟自己分手。

她說他們已經戀愛五年,之前異地,後來同居三年。兩個人在一起很和諧,幾乎從來沒有吵過架,她一直認定他是要一起走過一生的人。

可是,男方最近跟她提出來分手,理由是沒有感情了,兩個人在一起太累。

這位姑娘卻覺得——兩個人在一起好好的,為什麼非要分手呢?

她理解不了,也接受不了。

所以,她自己斷定,是男方的心理出了問題,思維錯亂了。她自己也在網上看了一些心理學的東西,認為是男方有迴避關係的傾向。

於是,她想通過心理治療,讓男友的心理正常起來,這樣就可以不用分手了,他們也可以按原計劃結婚。

而實際上,男友一切正常,沒啥心理問題,也深思熟慮,只是想跟她分手而已。

這位諮詢者的親密關係,看起來形式上很親密,恩愛,卻只是一種假性親密關係。

做為伴侶,她看不到男友真實的樣子,也聽不見他真實的想法,不管對方真實的訴求和需求,一廂情願的希望對方扮演好男友的角色,如果他分手、不配合,就是他有問題,有病,需要改。

很明顯,真正有問題的,不是她提出分手的男友,而是她這種自以為是的思維方式和錯誤的歸因方式。

她一直這樣想改造男友成為她期待的樣子,要求對方去扮演「應該的男友」,不在自己身上找問題,不去看到和面對關係裡面真實存在的問題。

她也不可能看見真實的對方、聽到他真實的需求和感受,兩人最終漸行漸遠。

有時候不是對方從來不願意溝通,而是無法和你溝通。

004

在關係裡,為什麼有效溝通那麼重要?

我們表達自己的目的是因為有想被理解和看見的需求,當對方已經忽視你,並且不願意被你了解的時候,你們怎能維持一段長久的關係呢?

身處假性親密關係,雙方在關係裡所做的付出,不能帶給彼此滿足,反而會變成怨恨的來源,因為你們看不見真實的彼此。

我一直很努力,為什麼你看不到、不領情?

問題在於,你的付出,是你想給的不是對方想要的。他想要一個蘋果,你卻給他一大束花,買花不是更麻煩嗎?可是對方的需要並沒有得到滿足啊!

假性親密關係常會形成這樣的惡性循環:

因為你看不見「真實的」對方,你看見的是「應該的」對方。感受不到在意,於是,你們彼此都怨氣重重。

身處假性親密關係的人,就會感覺如同身處情感和精神的荒漠,感情在無意識中被消耗和折磨,最終,無法忍耐的一方會選擇離開。

一個人的「假自我」可以看起來很「真實」。可事實是,無論這些關係看起來多麼好,這個人也無法感受到自己和他們之間有什麼深刻的連結。

Ta無法感受到你的對ta的喜愛,這些關係也無法填補Ta內心的空虛。你也將如此。

去面對痛苦,去承認那痛苦的根源其實是我自己——遠比指責別人有病、別人壞、別人給我造成痛苦要難的多。

不可否認對方也是陷在假性親密這個情感荒漠裡,但是你要先成為完整的自己,才能療愈他人。沒有一個尚且不能看見自己的人,能真正感受到別人,看見別人。

在愛情裡,懂得,其實遠比愛更重要。

如果不懂,再怎麼愛,最終只能讓對方得出一個道理,那就是,我們不合適。

感情的長久需要靈魂的契合,需要彼此的溝通、理解。光憑愛意不足以讓兩個人互相折磨到白頭。

相關焦點

  • 假性親密關係:你們分手,可能是因為沒有真正在一起過
    什麼是假性親密關係其實假性親密關係(irrelationship)對很多人來說都不陌生。對於假性親密關係,心理學家們做出了進一步解釋:作為一種形式上的親密關係,假性親密關係是由兩人或多人,為了逃避在彼此變親密的過程中難以避免的不確定性,而共同建立起來的一種防禦機制。我們渴望愛與被愛,卻對潛在的失去與拒絕產生焦慮。因為害怕失去與拒絕,我們開始在潛意識裡拒絕對方「了解真正的自己」,同時也拒絕自己「真的在乎一個人」。
  • 假性親密關係:看看你們是真愛嗎?
    這樣的假性親密關係,最後都難逃分手,因為兩人從沒真正在一起過!什麼是假性親密關係在心理學上,假性親密關係是指很多人在情感裡的連結處於很淺層的狀態,並且不作為。許伯常用這樣「被動攻擊」的方式對待劉淑芬,把對方變成這世上最糟糕的人,這就是假性親密關係。
  • 假性親密關係:你們關係真的親密嗎 性知
    待在這樣一段關係裡,對我們來說是「安全」的,因為這段關係從表面上看非常穩定,有著精心構建的規則,不會出現不可預測的危機。我們在這段關係中將會得到的情緒反應都是在自己控制中的、可以完全預測的。假性親密關係使我們從真正的親密關係帶來的複雜性中得以解脫。
  • 假性親密關係
    為什麼你會處於「假性親密關係」中?史秀雄在書中,歸納了我們可能遇到假性親密關係的原因,比如:我們並不真正了解自己;我們和伴侶沒有彼此了解;情感障礙,也就是「愛無能」;原生家庭對成長和性格的影響。《假性親密關係》中說:任何一個從壓抑家庭氛圍裡掙扎著走出來的人,都會對親密關係裡的棘手問題異常敏感。他們的表現為逃避親密,情緒被長期壓抑,性格上焦慮且極度不自信。
  • 假性親密關係:在關係中逃避真的親密感?
    待在這樣一段關係裡,對我們來說是「安全」的,因為這段關係從表面上看非常穩定,有著精心構建的規則,不會出現不可預測的危機。我們在這段關係中將會得到的情緒反應都是在自己控制中的、可以完全預測的。假性親密關係使我們從真正的親密關係帶來的複雜性中得以解脫。
  • 假性親密關係丨你們或許從來沒有真正在一起過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經歷過這種階段,一切歲月靜好,你的關係平靜又穩定,但是你始終感覺不對勁,但是又說不出哪裡有問題。如果有,你也許正在經歷著假性親密關係。最熟悉的陌生人怎麼理解假性親密關係?是指很多人在情感裡的連結處於很淺層,同時又不作為的狀態。直白點說,你們是最熟悉的陌生人,並且你們滿足於這種狀態,不希望改變。他的確是我的老公呀。
  • 關係 | 假性親密關係:在關係中逃避真的親密感?
    待在這樣一段關係裡,對我們來說是「安全」的,因為這段關係從表面上看非常穩定,有著精心構建的規則,不會出現不可預測的危機。我們在這段關係中將會得到的情緒反應都是在自己控制中的、可以完全預測的。假性親密關係使我們從真正的親密關係帶來的複雜性中得以解脫。
  • 什麼是假性親密關係?
    假性親密關係不止出現在戀人之間,同時也可能出現在同事,朋友或者家人之間。簡而言之,假性親密關係雙方都認為去愛,去付出會讓人變得脆弱,去變得親密會把自己暴露在人群中,從而害怕因此受到傷害,而為了避免這種傷害,雙方建立了這種主動心理防禦系統。
  • 假性親密關係:你們根本不是真正的情侶,只不過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知道你們有沒有過一種感覺:明明談著戀愛,卻過得好像單身;明明結了婚、有了家庭,卻沒有感受到身處婚姻的幸福感。對於這種狀況,有一個專屬名詞——假性親密關係。對於這個詞的解釋是:伴侶雙方利用形式在一起,雖然形式上是親密的,但實際上卻是在迴避真正的親密。所以假性親密關係,並不是真正的親密關係,而是雙方默認的一種相處狀態和關係。明明身處一段親密關係裡,但是卻只是名義上的親密,並沒有任何實際。
  • 你是否也陷入了假性親密關係中?
    認為是因為內心不夠強大才會有這樣的問題,內心強大了,就不會有不安全感。但這其實是一種極端的想法。親密關係應當是能夠讓兩個共同成長的關係,如果一段關係連最基本的安全感都無法帶來,看似親近,卻又貌合神離,那麼並非是正常的。在《假性親密關係》這本書中,就將這種情況稱之為假性親密關係。假性親密關係不是嚴肅的心理學術語,它描述了一種生活中常見的情況。
  • 看似親密,卻不交心?「假性親密關係」正悄悄毀掉你們的感情
    看似親密,卻不交心,是現在很多夫妻的現狀現在很多夫妻關係中,明明沒有原則性矛盾,卻總有一人身心俱疲,感覺壓根走不到對方心裡去,這種「看似親密,卻不交心」的關係,心理學中有個專業的名詞解釋它:假性親密關係。
  • 你們也許是「假性親密關係」!
    仿佛自己和伴侶或者差了一點什麼,這種感覺是你在看到別人之間的親密狀態之後,才會萌生出來的一種感受,「原來也可以」這樣,你羨慕他人,從來不知道一段親密的關係還可以如此地親密,在羨慕完別人之後你回想下自己和伴侶或者親人之間的關係,好像差了一點什麼,其實這叫「假性親密關係」。什麼叫「假性親密關係」?什麼叫「假性親密關係」?
  • 被「假性親密關係」拖垮的中國年輕人
    真正親密關係的達成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容易,即使兩人的關係是情侶或夫妻,依然可能生活在假性親密中。讓我們可能遭遇假性親密的另一種原因,是我們不夠了解自己。人們往往認為了解自己勝過了解他人,其實未必。因為人的意識像手電筒一樣,照到哪裡我們才會注意到哪裡。而人的內心之複雜,就像一個漆黑的房間,我們無法照亮每一個角落。一個人如果不了解自己在親密關係中想要什麼,不想要什麼,就會處於一個很被動的狀態。
  • 婚姻中的殘酷真相:假性親密關係,比出軌更可怕
    有人說,出過軌的婚姻,離又離不掉、過又過不好,實在讓人心累,其實,還有一種關係比這更累。 那就是假性親密關係。 假性親密關係,指的是只有親密關係的外殼,缺乏內在親密的核心。
  • 怎樣的才是假性親密關係呢?
    這種行為本質上是一種防禦機制,因為有些人害怕承認「我真的在乎你」,害怕在承認後會被對方傷害、被拒絕、被拋棄,於是以假性親密關係抵禦這種恐懼和焦慮感,不給對方傷害自己的可能。這種防禦機制會強調可控感,即兩人都在特定的規則下相處。這可能是,一方給予什麼,另一人就接受什麼;或者,一方負責扮演成模範愛人,另一人負責讚美。
  • 成年人交往潛規則:「看似親密,實則假性關係」
    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被稱之為「假性親密關係」。 指的是,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連結,處於很淺層的狀態,然後又處於不作為的狀態。 這也導致了兩個人在一起:看似親密,實則不熟。
  • 被「假性親密關係」榨乾的夫妻,最後都怎樣了?
    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被稱為「假性親密關係」。指的是,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連結,處於很淺層階段,然後又處於不作為的狀態。這也導致,兩個人的關係:看似親密,實際不熟。01五月天的《你不是真正的快樂》裡唱到:「我站在你的左側,卻像隔著銀河。」這句歌詞,詮釋出了愛情裡的「假性親密關係」。
  • 在假性親密關係中毀掉真實感情:你以為很近,其實你們很遠
    這種陌生感其實一直存在,只不過它在蜜月期從不顯露,一旦出現問題,蜜月期的甜蜜無法讓兩人忍受當下的矛盾,彼此一直在迴避的真實情感便暴露無遺。這時你問自己,他是這樣的嗎。嗯,他一直是這樣。只不過大家刻意迴避,處於假性親密關係的狀態。
  • 其實「假性親密關係」比單身還可怕
    在網上看到心理學中把這種關係稱之為「假性親密關係」(irrelationship)。可以理解為兩個人只是形式上的在一起,逃避問題和矛盾,沒有認真的吵架、衝突以及解決問題的過程,就像是合夥生活一樣。關係看似很親密,實際上總覺得哪裡好像不太對勁。
  • 假性親密關係中,注意這一點就能改善夫妻親密度
    母親節馬上要到了,想要和老公一起去給兩個老人買一些禮物,他總是以工作忙為藉口讓我一個人去,我也理解他,我就和閨蜜一起去逛商場,但是在商場卻看到了令我非常崩潰的一幕:一個女人挽著老公的手在一起逛街,樣子非常親密。我忍著想上去扇他一耳光的衝動和心痛就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