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對付小人絕不能剛!做到第三條的人以後的路只會越來越順

2020-12-26 九月的小書屋

人生在世,總是會碰到各種各樣的小人,或者是職場上的勾心鬥角、或者是官場上的暗藏殺機,他們總是見不得你好,你不好了,他們趾高氣昂的嘲笑;你混得好了,又酸溜溜地憋著壞招踩你一腳,總之就是要和你對著幹。那面對這種小人,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正面剛

年輕時候的王陽明,一身正氣,最是見不得正直的人受委屈。當時的朝廷,可以說是宦官當道,宦官劉瑾霸道橫行,無惡不作,當時就有正直人士戴銑、薄彥徽等人寫奏摺上書皇帝,要求皇帝嚴懲劉瑾一行人,結果被打入死牢。

王陽明自然義憤填膺,上書皇帝請求釋放戴銑諸人。劉瑾又從中作梗,使得王陽明不僅被重打了四十大板,還被貶去了貴州,淪為龍場驛一名沒品級的驛丞

這是對待小人最下下策的方法——正面和他剛,小人之所以會被稱之為小人,就是因為他們能夠把假的說成真的,把真的說成是假的,因此,正面和小人剛,這會給不知情的眾人一種眾人皆不仁不義,唯我獨清高的感覺。

良知感化

也正是此次被貶到龍場,才讓他有機會能夠更好地修養心性,在此處頓悟出了「心學」的智慧,面對小人,他悟出了「聖人之道,吾性自足,何假外求」的道理,他深信世人皆有良知,並懂得在與小人奸臣打交道之時,用良知感化他們。

1509年,王陽明任廬陵縣令,當時抓到了一個無惡不作的大盜,但是大盜性格極其蠻橫,冥頑不靈,性格極其蠻橫,所有人的都拿他沒辦法,不能從他的嘴裡套出一句實話。

只能王陽明親自審問,大盜對王陽明說「要殺要剮隨便,大不了我十年後又是一條好漢!」但是王陽明在審問之時並沒有直接問大盜什麼問題,而是想嘮家常似的和大盜聊天,「今天天氣太熱了,把衣服脫了吧」,大盜不知道王陽明葫蘆裡賣的什麼藥,但也沒在怕的,「脫就脫」,就把外褂脫了。

王陽明又說「這麼熱的天,穿著內衣也挺熱的,把內衣也脫了吧」,大盜沒好氣地說「脫就脫,又不是沒光過膀子」,王陽明笑著看著他把內衣也脫下,又說「既然這樣,不如把內褲也脫了吧,身上無一絲遮擋,更清涼。」

這會兒大盜就慌了,「不方便,不方便」,連忙拒絕王陽明。王陽明發問道「你連死都不怕,還怕脫一條內褲看來你還是有良知的。」大盜很是慚愧,只能將自己的罪行全盤託出。

這是對待小人的中策,動之以情,戳其痛處,以柔克剛。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

1519年,寧王朱宸濠造反,王陽明用50天的時間將其平反,但是又有小人出來攪局,當時太監江斌、張忠和寧王早已暗中勾結,聽說王陽明將其抓獲,既想給皇帝英勇的表現機會,又害怕自己與朱宸濠勾結的事情被王陽明知道,於是立刻慫恿皇帝親徵。

而此時的王陽明已經明白了不能和他們硬碰硬,於是就想到找劉瑾當初的一個同夥——張永,此時的他正在杭州任司禮監掌印太監,王陽明便以「為天下蒼生而來」前來拜訪,被扣上了這樣一頂帽子的張永自然只能開門接客,於是,王陽明就開始對張永進行誇讚,直到誇得張永同意接收朱宸濠。

後來,王陽明也在皇帝面前一頓的讚揚張永的功績,因此,張永對王陽明也改變了看法,最初身為劉瑾同夥的他和王陽明其實也有很多不和,但在這次之後,對其刮目相看,在王陽明被張彬等人構陷之時,張永也是一直幫王陽明說話

這便是對付小人的上上策,用小人對付小人,化敵為友,這也算是印證了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的道理。

而這對待小人的心境轉換,就得益於他對自己心學的運用與理解,隨著對「致良知」的理解,他明白了即使是壞人也有良知,而本著「知行合一」的道理,他也成功地攻破了小人的內心,把握了主動權。

這便是王陽明提出的致良知與知行合一的基礎理解,關於王陽明,其「心學」最為世人敬仰,學習,有著龐大的「粉絲群」:

明治維新時期,日本海軍大將東鄉平八郎在戰爭中大獲全勝,慶功宴上,面對眾人的誇讚,他向眾人展示自己腰牌,上面只有七個大字:一生伏首拜陽明

梁啓超也讚嘆道:「他在近代學術界中,極其偉大,軍事政治上,也有自己的建樹。」、「言心學者必能成大事」,並且認為他的心學是:「濟世之良藥」。

當代儒家思想家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杜維明曾說過:「21世紀是王陽明的世紀。」

「致良知」「知行合一」「心即理」等都是王陽明的經典心學知識,而這些寶藏智慧都被存在了《傳習錄》一書中。

該書上卷由王陽明本人親自審閱完成,中卷裡的書信是王陽明對於一些問題的親筆解答,下卷是由其弟子整理而成,雖未經本人審閱,但也具體地解說了他晚年的思想,主要是其提出的"四句教"理論。

閱讀《傳習錄》,不能將之作為一本行之規範、金科玉律,而應該將其作為一副藥方,在閱讀的過程中對照自己的人生,有問題的地方就需要按照王陽明的解答去改正,這才是《傳習錄》的意義,王陽明先生也曾自己說道:

「聖賢教人如醫用藥,皆因病立方……要去病,初無定說。若拘執一方,鮮不殺人矣。今某與諸君不過各就偏蔽,箴切砥礪,但能改化,即吾言己為贅疣。若遂守為成訓,他日誤己誤人!」

王陽明的心學不是理論,而是生存和解決問題的工具。讀過書,每個人都會從書中發現自己的問題,找到自己的解決方式,成功地將「心學」應用於實際生活。

現在一本《傳習錄》+一本《知行合一》,兩本書僅需78元,在學習知行合一的同時用《傳習錄》裡的」藥方「對照自己的生活,學習的同時將知識付諸實踐,並時刻檢驗,一頓火鍋的價錢就能買得到的人生饋贈。

點擊上方卡片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當你人生遭遇小人,束手無策時,請牢記王陽明對付小人的3條策略
    當你人生遭遇小人,束手無策時,請牢記王陽明對付小人的3條策略自古「君子易處,小人難防」,而現實中,誰是小人,小人有什麼樣的特徵,遭遇了小人應該怎麼辦?在職場中,有一種人,水平通常、但本領卻非常大,晉升迅速,這些人常伴於領導幹部前後,常常德不配位,卻能哄得領導幹部暈頭暈腦。
  • 再奸詐惹不起的小人,面對王陽明的上中下三策,也可能會束手就擒
    明代王守仁,自號陽明子,因此被人稱為陽明先生,又稱王陽明。他是一位傳奇人物,在程朱理學佔據統治地位的時代提出了截然不同的學說——陽明心學,深深地影響了後世。 有人認為做到了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有人說他是明朝風氣敗壞的根源,也有人說「一生伏首拜陽明」。
  • 王陽明對付小人兩招:1不讓小人摸清你的底牌,2永遠捏著一張王牌
    沒想到,因小人江彬慫恿,明武宗對王陽明很不滿:「平叛這麼好玩的事,哪能缺的了朕呢,不行,你把寧王放了,朕要親自活捉他。」夠荒唐吧!歷史上,明武宗就是這麼荒誕不經!王陽明沒辦法,只好恭候明武宗的親徵大軍。江彬對王陽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平定叛亂,嫉妒的不要不要的,一邊造謠說:「王陽明是寧王同黨,他是因為自保才反水。」
  • 王陽明:遇惹不起、主動挑釁的小人,怎麼辦?用8字策略輕鬆搞定
    德才兼備是一種理想的狀態,從古至今,有極少的人能夠達到這種狀態,因此,能夠做到德才兼備的人被稱為「聖人」,被我們熟知的聖人有:大聖老子、元聖周公、文聖孔子、史聖司馬遷、詩聖杜甫、醫聖張仲景、書聖王羲之等等,他們的高度我們都無法匹敵。
  • 王陽明:人生的哲理總結起來不過這3條,別等40歲以後才知道
    王陽明:人生的哲理總結起來不過這3條,別等40歲以後才曉得這世上的「賊人」很多,多如牛毛,而人心中的賊更多,多如恆河沙數。人這一輩子,除了治心是世界上最難的事外,其他的一切只不過僅僅是「神馬浮雲」,關於通曉道法儒家學派的王陽明而言,「修心」一事則成了他終身真正的伴侶。
  • 古代小人寫對付小人之書:《羅織經》只用3招,讓身邊小人現原形
    或者是那些狐朋狗友,就知道吹大牛,不務正業,和這樣的人交往要小心,它不僅不能幫助你,還會在你遇到困難的時候,幸災樂禍,落井下石。自古就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之說,多和「益者」深交,會讓你受益匪淺;當面花言巧語,背後捅刀子的「損友」,還是應該避而遠之為妙。怎麼才能識別小人?一般人還真看不出來,所以就經常遭小人暗算。
  • 對付職場小人的三個方法,讓小人無力還擊
    大家在職場中混,多數人都是在爭奪利益為目的,當身邊競爭的人多了,就會出現各種形形色色的人,這些人為了爭取利益,在工作中會使用各種手段,去搶奪那塊本來不大的利益蛋糕;面對身邊的小人,大家往往都是有苦說不出,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三個對付小人的方法,供大家來參考。
  • 職場中如何防小人?
    職場就是一個紛亂得社會,社會中小人橫行,職場中自然也難免要和各種各樣得小人打交道,而大家都清楚,君子好防,小人難敵!
  • 對付小人的絕招,每個老實人都能學會,簡直就是量身訂製!
    人性中生來就存在欺善怕惡,你越是毫不保留地善良,被欺負地就會越狠,因為小人覺得欺負你得到的好處,要遠遠大於被反擊時得到的壞處,這樣的邏輯,是不是就不能善良呢?當然不是!你骨子裡必須善良,但你的善良得有價值,更應該帶刺!善良不是軟弱,不是好欺負!
  • 聰明的人,是怎麼對付身邊的小人?這4個方法可以一試
    聰明的人,是怎麼對付身邊小人的?這4個方法可以一試有句話叫: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現在指的是在複雜的環境裡,什麼人都有。在學校還好,學生之間沒那麼多彎彎繞,但等出了社會,尤其是沾了利益二字,一切就都不簡單了。
  • 如何對付你身邊的小人
    因為任何一個放棄尊嚴的人,都有近乎辱沒自己的怪癖,連自己都可以辱沒的人,會不翻臉辱沒別人包括上司? 4、保持交往上的相對距離。 跟上司中的小人靠近,其他人也會覺得你被同化了,也是一個小人。
  • 王陽明:一個真正的人是跟著自己的內心走,做真實的自己.
    王陽明心學教會我們要「此心不動」,不能被這一切所左右。鼓勵我們像君子一樣「無入而不自得」,但這也絕非是一個容易達到的精神境界。要想做到「此心不動」,自身除了要有先天的強大定力以外,還得通過後天不斷地修煉來強化內心。
  • 王陽明:男人落魄時,錢和人脈不是關鍵,牢記這兩句,會越來越順
    幾百年前,歷史上出現了一位心學大家——王陽明他創建的心學引領了中華上下無數人走出迷茫,號稱取之不盡的寶藏。這個世界上如果分為兩種人,那就是窮人和富人,有些窮人認為自己的貧窮就是因為命運的不公,憑什麼人家出生就是在宮殿裡,而自己出身就是在茅草屋裡?
  • 對付小人需要祭起「屠龍刀」嗎
    所以道人在得道前一般避世隱居,避免幹擾,佛家遇事後反觀心性,以期不染著,而如果不能如此,身處紅塵,與人交道,還是有必要了解學習下儒家的一些處世方法。今天講一下生活中難免都會碰到的「小人」,孔子他老人家早就說過,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君子與小人是他講述比較多的兩類人,尤其是小人最複雜、最傷腦筋,相信大家也都有過這樣的體會。
  • 對付難纏的小人,牢記這三個招數,讓小人躲著你走
    實際上,無論你為哪個公司工作,你周圍都會有或多或少的小人,如果你不知道怎麼對付小人,就只能儘可能地保護自己。對付難纏的小人,牢記這三個招數,讓小人躲著你走。1.表現出自己的真正能力在工作場所中,大多數員工通常要和小人打交道,但小人很喜歡誹謗他人。為了顯示自己的能力,小人還將在公司中保持自尊。
  • 王陽明:人的命運靠自己掌握!牢記3條「天規」,金錢自然就來
    王陽明命運坎坷,遭遇的磨難是常人所難以想像的,一生三起三落,在不斷的遭人陷害中,還能最終活下來,並創造了王陽明心學,影響了全世界!王陽明將自己的命運牢牢抓到自己手中,認為,只要修心,就能百毒不侵!牢記3條天規,金錢自然就來,你的人生也會越來越順!1、減少欲望,方能百事可做《道德經》中說「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
  • 孔子忙了一輩子,死前才想出對付小人的絕招
    與人一團和氣,隨聲附和,沒有自己觀點,即使認可身邊人,背地裡卻嗤之以鼻。對付小人成為孔子的終身目標。2對付小人第一招:上行下效。季康子向孔子請教治國理政時,孔子說:「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 意思是說:上層的道德好比風,平民百姓的言行表現像草,風吹在草上,草一定順著風的方向倒。
  • 王陽明:一個人想要做到真正的強大,不敗於人,做到這一點就夠了
    王陽明:一個人想要做到真正的強大,不敗於人,做到這一點就夠了王陽明被稱為思想家、教育家和哲學家,他的「陽明心學」不但對我國產生巨大影響,甚至對一整個東亞地區都產生非常深遠的影響,比如在日本被稱為經營之聖的稻盛和夫,他的哲學理念就深受王陽明的影響,其中「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影響最大。
  • 為何沒有人敢得罪王陽明?看看他的上中下三策,就明白其中的道理
    對君子來說,要待人真誠;但是對於小人,應該如何與之相處呢?是涇渭分明還是同流合汙,或者是以其人之道還人之身呢?被稱為「聖人」的心學大師,王陽明,僅用了上中下三策,就將小人制服得非常服帖。早年態度,非常強硬:以剛對小人,實乃下策王陽明早年在刑部提牢時,非常正派,見不得不公平。有一次,他在巡牢的時候,發現犯人面黃肌瘦,原來是朝廷撥下來的口糧。被獄卒剋扣,留下來餵年底要殺的豬。王陽明十分生氣,就跑去跟長官對峙。
  • 王陽明:遭人故意刁難排擠時,這四字是你最好的武器
    人心善惡難辨,身處低谷,遭人嘲諷;身居高位,又招致嫉妒。更有甚者,還會有人故意刁難你、伺機栽贓陷害你。當遇到這種情況我們該怎麼做?只能憋下心中的苦悶與委屈嗎?其實明代心學大師王陽明也多次遭到這樣的非難,不過他不但保全了自己,還讓壞人灰頭土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