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遭人故意刁難排擠時,這四字是你最好的武器

2020-12-17 精彩在重慶

人心善惡難辨,身處低谷,遭人嘲諷;身居高位,又招致嫉妒。更有甚者,還會有人故意刁難你、伺機栽贓陷害你。當遇到這種情況我們該怎麼做?只能憋下心中的苦悶與委屈嗎?其實明代心學大師王陽明也多次遭到這樣的非難,不過他不但保全了自己,還讓壞人灰頭土臉。這是如何做到的?其實這是因為王陽明拿起了自己最鋒利的武器——「知行合一」。

平定叛亂後反遭陷害

王陽明曾將個人安危置之度外,隻身平叛寧王之亂,立下大功,可在那個皇帝昏庸和姦臣當道的年代,卻招致了嫉妒與陷害。

當時朝廷委派許泰、張忠負責平叛事宜,可這二人沆瀣一氣,總想找機會陷害王陽明。就在他們調兵遣將的時候,叛軍就已經被王陽明剿滅了,連寧王都被生擒了。這樣的話那他們就不能在皇上面前邀功了,於是他們便密謀起來,決定上疏皇帝,建議他御駕親徵,另外為了爭功,他們還扣下了王陽明已經平定了叛軍,生擒了寧王的奏摺。

他們打算私下放走寧王,再由皇帝親自率兵督戰,生擒寧王,然後凱旋返京。只是王陽明不願意交出寧王,於是這兩奸臣惱羞成怒,造謠誣陷王陽明私通反賊寧王。

危機重重之下,幸好皇帝身邊的太監張永是個忠臣,張永深知王陽明忠心耿耿,於是極力為王陽明辯護,並親自去見了王陽明,了解了真實情況,還寧王等一幹俘虜安全地帶了回去。

即使後來許張二人又連續主動挑起事端,想找機會陷害王陽明。但是王陽明始終泰然自若,以禮相待,行事規範嚴謹,無懈可擊。王陽明對許張二人帶來的北方軍隊也非常照顧,犒賞安撫軍心,使得這些士兵從心裡敬佩王陽明。

許泰、張忠之前一直沒找到機會,故回京後又向皇帝進讒言,說王陽明企圖謀反。還出謀劃策道:「陛下只要下旨召見便知,如果王陽明不肯前來,就能證明他企圖謀反。」其實這也是許張二人的一條毒計。他們為了阻止王陽明來南京面聖,竟偽造詔書讓王陽明在蕪湖待命。最後還是在張永的幫助下,王陽明沒有上當,繼續前往南京面聖。

皇帝最後也聽從了忠良的建議,相信王陽明沒有謀反之心,於是王陽明才逃過偽詔一劫。

立了大功,不但沒獲得獎賞,還險些被小人害死,這就是王陽明的遭遇。而且這個小人還有權有勢,高高在上,怎麼辦?王陽明心裡有定盤針,王陽明有貴人相助,王陽明有天理在心,這就是王陽明的底氣。廣結善友,不破本性;邪不壓正,聖人之心!

依良知而行,知行合一

學者對王陽明的一個評價:「五百年來能把學問在事業上表現出來的,只有兩個人,一個是明朝的王陽明,一個是清朝的曾國藩。」只有把學識思想在事業生活中應用起來,這才是「知行合一,學以致用」

陽明心學被稱為」實踐的哲學」,是能夠在實踐當中落地的哲學。其實就是」心即理」和」知行合一」,也就是」修心」」做事」紅塵煉心和事上磨練。別人的羨慕嫉妒恨,我們無法掌控,我們能掌控的,只有自己的心,和自己的行為。我們的情緒千萬不能被牽著鼻子走,那樣只會順了對方的意,更方便陷害你。

要知道,有為才有位,只有通過實際行動我們才能贏得尊重和賞識,只有行得端走得正,才不會給小人可趁之機。當我們聽從內在良知的召喚,依良知而行,該怎麼做就怎麼做,那什麼事情都會各得其正,尋到最好的結果。

大膽做,不違心。心至純,行至善。僅此而已。正是有鑑於此,我們才講陽明心學其實就是最高明的實踐哲學,對我們的現實生活非常具有指導意義。當我們將王陽明的心學思想實踐運用,就能為我們指點迷津,讓我們不斷完善強大自己的內心。

如果你還想學習更多的王陽明心學升華自己的內心,那就可以來看看《知行合一:王陽明心學》這本書,書中從「心即是理」的人生論、「知行合一」的認識論以及「致良知」的修養學說,這三部分探討了人生哲學,相信憑藉對前人思想精華的學習,不斷追尋內心的強大力量,相信我們終有一天也能突破艱難險阻,創造出不凡的成就。

相關焦點

  • 如果你的領導惡意排擠你,見面還笑臉相迎,虛偽至極,怎麼辦?
    領導能夠讓你覺得受排擠,而且還能做到在面子上過得去,這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如果你已經被排擠和打擊,那麼短時間內你肯定無法直接還擊,能做的無非是蟄伏待起或者直接離職換工作,如果換工作對你來說不是最佳的選擇,那麼我勸你這樣做:做好自己的分內的事情,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業務能力
  • 因為你生個賠錢貨,我家絕後了:婆婆重男輕女故意刁難兒媳遭怒懟
    人們是互相的,你全身心地愛著別人,別人也會全心全意地還你。許多人會疑惑,為什麼婆媳天生就是敵人,相處久了必定會產生矛盾。一旦出現矛盾,就很難調和好。那就是為什麼大多數女人都不敢處理好婆媳關係。許多人忽視了一個問題:婆媳之間的矛盾究竟是由誰引起的?由誰引起的矛盾?這件事似乎沒人注意到,一旦婆媳之間發生矛盾,人們總是喜歡把責任平分,各打五十大板。但是這實際上是不正確的做法。
  • 王羲之竹扇題字,王陽明以筆制敵:這二人都把字寫出了高級境界
    @情感大劈叉 王陽明的風骨和遠祖王羲之很像,尤其是兩個人都擅長"寫"。不過是王羲之最牛的是書法,草書和隸書冠絕古今;而王陽明最厲害的是寫信,教化弟子和講學時寫信,剿匪和平定寧王叛亂也用寫信,當然教育晚輩家書也寫得令人叫絕。
  • 一個正直善良的人,為什麼同樣會遭人討厭和排擠
    一個人的正直善良與他的人緣好壞並不一定成正比,所以,受人討厭、遭人排擠也是完全有可能的。這說明自己在品質之外,還有需要提升和完善的地方。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狀況,大概有以下幾個原因。1、性格問題如果性格過於內向或者孤僻,勢必會影響自己的社交。
  • 發現公司裡有故意排擠他人的現象,你最好明白這五點在考慮離職
    大剛連續當了三個月的銷售冠軍,另外團隊的女經理就有點看不慣,於是開始聯合自己團隊的成員,共同排擠大剛。起初只是在辦公室裡排擠,故意不待見大剛,但是大剛對此心裡也非常清楚,知道是有人在故意針對自己,所以也不管不問,就當沒看見。
  • 王陽明:人到中年還一事無成,可能是碰到了這三個「雷區」
    搖擺不定的人,最終只會困於彎路之中。堅持本心是這個時代最珍貴的品質之一,他讓我們有著堅定的信念去走著那條看似遍布荊棘的道路。雷區二:忌自視甚高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人生大多數的坎坷都是因為一個「傲」字,自視過高的人總會遭遇更多的坎坷。
  • 王陽明:一個真正的人是跟著自己的內心走,做真實的自己.
    王陽明與友人出遊之時被問:「如此花樹在深山中自開自落,於我心亦何相關?」他回答道:「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同歸於寂;你既來看此花,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哪怕洪水滔天,我心安然,哪裡都是桃花源;哪怕暗夜無邊,我心光明,哪裡都是水雲間。
  • EXO張藝興遭排擠?揭張藝興出賣吳亦凡事件真相!!
    EXO張藝興遭排擠,揭張藝興出賣吳亦凡事件真相。
  • 故意刁難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故意刁難,指有意為難別人。出自:浩然《豔陽天》第28章:「他明知道這個可惡的老頭子在故意刁難人,既不能發火現原形,又不知怎麼回答好。」近義詞有:百般刁難,反義詞有:樂於助人,故意刁難是貶義成語,可作謂語、定語;指有意為難。
  • 王陽明:磨是世上最好的修行,感到絕望時,正是磨練自己的好時機
    王陽明:磨是世上最好的修行,感到絕望時,正是磨練自己的好時機在事上磨練,要以修心為重王陽明曾說:「人須在事上磨練,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靜,遇事便亂,終無長進。」為人擔不起大事,經不起磨鍊,也就無法成為一個敢擔當,有能力的人。正如心學大師王陽明認為:「變化氣質,居常無所見,惟當利害、經變故、遭屈辱,平時憤怒者,到此能不憤怒;憂惶失措者,到此能不憂惶失措,始是能有著力處,亦便是用力處。」
  • 王陽明96字家訓,千年不滅一盞燈
    王陽明在私塾讀書的時候,就對自己的老師說:「我以為第一等事應是讀書做聖賢。」一般人眼中,讀書是人獲取知識的最關鍵途徑。但在王陽明看來,我們心中有良知,良知無所不能,無所不知。所以讀書不是為了獲取知識,只是驗證、呼喚我們良知所已有的知識。由此可知,王陽明讓人勤讀書,和其他「要你勤讀書」的古人有很大的不同。
  • 傳EXO張藝興遭排擠! 真相揭秘
    據臺灣媒體《東森新聞雲》報導,韓國男團EXO出道至今累積超高人氣,然而團體中的大陸成員接續退團,目前僅剩張藝興(Lay)在團隊裡,甚至有傳經紀公司SM壓榨外籍團員的醜聞,未料,近日EXO近
  • 被很多人視為精神導師的王陽明,他的「心學」到底有多厲害?
    面對不如意時,很少有人能夠保持平和的心態。《傳習錄》中記載了這樣一件事情,是王陽明為憂傷哀愁開出的藥方。王陽明有個弟子陸澄一天收到一封家書,說他兒子病了。聽到這件事情以後,陸澄很是憂傷。王陽明看到他一天悶悶不樂的樣子,問起緣故。陸澄說了原因,王陽明聽完以後,問他:「你如此憂傷,對你兒子的病有何幫助呢?」
  • 王陽明:遇惹不起、主動挑釁的小人,怎麼辦?用8字策略輕鬆搞定
    面對惹不起、主動挑釁的小人,我們應該怎麼辦,拼才華又拼不過,硬與他們鬥又鬥不過,同樣是聖人的王陽明告訴我們,遇到這樣的人,用8字策略能夠輕鬆搞定他們。經過悟道,王陽明再也不會像早年的時候一樣以卵擊石,而是運用「心學」8個字作為打敗小人的武器:此心不動,隨機而動。進而做到進退有度,輕鬆應對。只有此心不動,才不被外物、外人所迷惑和指使,這樣才能使自己根據自己的內心才能隨機而動。
  • 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能力是次要,讀懂這2點,讓你少走彎路
    沒有一個人想要平平淡淡的過完這一生,正像朱自清的《匆匆》裡寫的那樣:匆匆地來,匆匆地去。憑什麼要白白走這一遭呢?人生何其漫長,不活得多姿多彩怎麼對得起自然賦予我們的生命活力呢?但是要想在這個世界留下屬於自己的印記,又是何其的困難。
  • 王陽明智慧:這四條戒律,教會你成長
    在這期間,王陽明寫了《教條示龍場諸生》一文,提出了四件事,用來告誡追隨他的弟子門生。一.立志1483年的時候,王陽明在北京的私塾讀書。有一天,王陽明問老師:「人生的價值是什麼」?老師大吃一驚,在此之前,從未有學生問他這樣的問題。
  • 職場現象:領導重用你的3種徵兆,你別傻乎乎的還以為他是排擠你
    如果你想在職場上「順風順水」,僅憑自己的能力是基本不可能的,畢竟「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除非說你是「武藝高強」的英雄好漢,否則註定「雙拳難敵四手」。因此,你必須要想法設法地拉近與領導的關係。不過,有的時候,領導會出現重用你的3種徵兆,你別傻乎乎的還以為他是排擠你,對其抵抗。一、有時對你不管不問,有時卻對你很嚴格。
  • 當你人生遭遇小人,束手無策時,請牢記王陽明對付小人的3條策略
    當你人生遭遇小人,束手無策時,請牢記王陽明對付小人的3條策略自古「君子易處,小人難防」,而現實中,誰是小人,小人有什麼樣的特徵,遭遇了小人應該怎麼辦?在職場中,有一種人,水平通常、但本領卻非常大,晉升迅速,這些人常伴於領導幹部前後,常常德不配位,卻能哄得領導幹部暈頭暈腦。
  • 王陽明:「人貧不語,水平不流」,窮困潦倒時,要多在外少在家
    王陽明曾說過:「人貧不語,水平不流」,人生在難免磕磕絆絆,不一定會一帆風順,當我們正面臨苦難,窮困潦倒時,要記住多在外面奮鬥,少在家裡。陽明先生,一生坎坷,遭廷杖、下詔獄、貶龍場、功高被忌、被誣謀反的困境,飽受命運的折磨,受盡了肉體與心靈的痛苦,放在我們這樣的尋常人身上恐怕早就無法自拔、鬱悶而死了。而陽明先生非但沒有因打擊而灰心喪氣,反而在被貶的時候頓悟了「心學」。
  • 王陽明:最高明的心理學,其實就是這八個字
    甚至可以說,陽明心學,事實上,就是最高明的心理學,為此,王陽明提出了八個字,即:「此心不動,隨機而動」那麼,什麼叫「此心不動,隨機而動」呢?我們先講什麼是心?所謂心,指的是當我們每一個人面對這個世界的一切現象時,其心理就會一直處於活躍之中,即一直在活動、想像或思考,從來沒有留下空隙,正因為如此,我們才被外境的一切所牽引,無法感受到真實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