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20
May 14th
2020
在低谷裡掙扎的時刻,麻木了一切視覺、聽覺,卻被甜蜜的香味喚醒,感受到真實的活著。總有那麼一刻,你不想與世界產生任何聯結。但其實,只要一點微光,那些溫暖和治癒就能回頭,哪怕只是一個關於「便當」的念想。
「便當」作為日本的一種食品文化,準確地說,它不是一種食物,而是食物的一種形式,並不只是單純的反映日本的一種飲食習慣,同時也反映日本人為人處世的一種態度和追求。
不同於上班族把自己從家裡帶上班的午飯稱作便當(べんとう),而傳統的日式便當,其實也是日本美學的一部分。
歌川廣重《參拜伊勢神宮 渡宮川圖》(神宮徴古館藏品)江戶名所圖會「萬年屋的奈良茶飯」(國立國會圖書館藏品)說起來,日語的「弁當」一詞來源於中文,「便當」就是方便、便捷的意思,是南宋時期的詞彙,傳到日本的時候便被稱為「便道」、「辨道」、「辨當」或「弁道」。便當的雛形最早出現在古墳時代(250年—538年),就是簡單地把做好的米飯在陽光下曬乾,叫做「乾飯」,具有不易變質,便於攜帶,可以立即食用的優點。安土桃山時代又添上了「弁えて(そなえて)用に當てる」(準備好另外存放)的意思。
桃山時代(1568年—1603年)出現了現代便當的雛形,即把飯菜擺在專門的便當盒子的便當。江戶時代(1603年—1868年)初期的便當,極為簡陋,頂多是幾個握飯糰,再添些許醬菜而已。中期以後,庶民生活水準大大提升,便當也隨著豪華起來。日本最常見的「幕之內」便當就出現在這個時代。
被稱作幕之內,是因為這種便當一般是人們在去劇場觀賞歌舞伎表演等節目時,幕間休息時吃的。由於幕間休息時間短,因此米飯都是扁圓扁圓的,被分成小部分,其他配菜也是一口大小,很容易用筷子拿起,一口一口快速吃完。
在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大戶人家的小姐們學習茶道的時候,必須配有懷石料理,吃完料理才能飲茶,於是湯木貞一便發明了松花堂便當。
只上過漆但沒有任何裝飾樸素的黑色盒子,打開時,精美的食品整齊美觀而地映入眼帘。松花堂便當可以說是便當種類中的高奢定位,一般出現於招待重要的客人或者特殊場合。一個方形便當盒,裡面被十字隔成四個小格子,分別放置開胃菜、生魚片、烤物、煮物,器皿也一併放置在格子中,另外還配有一碗飯和湯。松花堂便當的色彩和用材,都極其精緻和具有藝術氣息。
在各個鐵路站售賣,遠行時可購買在列車上食用。因為從南到北不同鐵路站兜售的便當都隨當地風味而異,也有很多人認為鐵路便當是火車旅行的特殊趣味之一。曾有人專程坐火車穿越關西的京都坐到北海道札幌,一路品嘗不同車站推出的鐵路便當。
北海道的烏賊飯
富山的鱒壽司
生活不止有詩和遠方,還有眼前平淡的每一天。日本家庭式便當的普及,以至於便當已經成為日劇必不可少的元素。為了帶給愛人更好的味道和驚喜感,不少人女孩和家庭婦女們都費盡了心思。當代日本的便當文化,一方面是工薪階級或是學生們的生活方式,而另一方面也成為表達愛意的重要渠道。日劇裡有個經典的橋段,男主人公午飯打開女友特製的愛心便當,米飯上面放了個大大的愛心,頓時心頭一暖。
日本作家夏目漱石曾把「I love you」翻譯成「今晚的月亮很美」,可見日本人對美學的追求與含蓄。在便當中,家長會借用不同食材的顏色組合,向孩子傳達自然和美學的意識。兒童時期是美學教育的啟蒙時期,借用美麗的便當,既能喚醒孩子內心對美的追求與渴望,又能增進食慾,改善挑食問題。
這些家庭便當的「素人」設計者,用稻米、穀物、蔬菜、水果和肉等食材,設計出豐富多彩的藝術五彩盒,有些做成可愛的動物或者著名的動物形象,產生極具有裝飾美感的卡通便當。讓眼球和舌頭都同樣倍感享受。也為日式便當添光加彩,賦予了更多可能性和情感內涵。
國寶級便當盒
說到便當盒,不得不提稱得上日本便當界的國寶級作品:慄久木製便當盒。
這家店開創於江戶時代,慄盛俊二是第六代傳人,原料只用200年以上的秋田杉木材。做出來的便當盒,夏清涼、冬保溫。原材料多為上百年樹齡的「秋田杉」這種樹,切下來後要放3年來乾燥,才能使用。切掉原木的厚外皮,只用最裡面沒有木頭結疤的地方。削薄後,浸泡於熱水中,燙柔軟,再捲曲成各種形狀的便當盒,最後接口之處用櫻花樹皮來釘住的。到這為止需要2個星期,大概10道程序。最後還要經過3,4道上清漆的過程,才能成為地道的商品。
日本人常說,「木頭會呼吸」, 慄久的便當盒呼吸原理就在於,杉木有很好的吸溼性,所以米飯裝進去後比較容易保持溼潤。而不像用塑料飯盒,米粒容易乾燥,特別是表面上的那一層。日本匠人喜歡鑽研已不是秘密,慄盛俊二改進了製作工藝,獨創將底部銳角磨圓的方法,加速乾燥、延長使用年限。慄久的便當盒,全程手工打磨,盛放的食物也帶著淡淡的秋田杉木香。
便當盒製作過程
細膩的木紋,接口處的小木扣子,質感的清漆色澤,都體現出了日本獨特的手工美。不要看它的製作工藝那麼的複雜,這種便當盒非常的輕巧耐用。每次用溫水洗乾淨,抹乾水分即可。不用時保存在乾燥的地方,避免陽光直射,避免使用漂白劑和研磨成分的洗滌劑。用的仔細使用10年左右沒問題的。
生命、情感、與器物的關聯。自然的奧妙皆盡顯現在便當盒的一方天地中,每一粒米的儀式感,都是我們對生活的熱血表達。
慢慢來,
不著急,
吃飯可是一輩子的事情。
我和爸爸的便當盒
下面這篇作文《我和爸爸的便當盒》作者是日本広島市立中島小學校1年級學生 片山悠貴徳(ゆきのり)。獲得「朝日學生新聞社」第四屆作文比賽最優秀獎,此次作文比賽的主題是「感謝」。
我和爸爸的便當盒
爸爸因病去世三年之後,我成了一名小學一年級學生。有件事要向爸爸匯報一下,我想,爸爸也一定知道了:我借用了您的便當盒。一想起昨天的事情,我的心還在怦怦直跳。我的筷子碰到便當盒的時候,發出了很好聽的聲音。昨天的便當,十分特別,雖然當時才上午十點,可我腦子裡想著的全是便當。
之所以說昨天的便當盒很特別,那是因為第一次使用了爸爸的便當盒。爸爸去世後,我非常寂寞、非常難過。
爸爸在「天婦羅屋」工作,他油炸的天婦羅,是世界上最好吃的。每次我去吃的時候,爸爸總是悄悄地、為我炸許多我最最喜歡的「海老天婦羅」。那種時候,我不由得感覺到自己很特別,因此十分開心。那以後我每天吃得多多的,還努力練習空手道,以至於一直使用的便當盒變得不夠用了。
「我想要個大點的便當盒!」那天我這麼一說,媽媽便從櫥櫃的裡邊將爸爸上班時常常使用的便當盒拿出來給了我。
「對悠來說,會不會太大了些呢?」媽媽說。但還是讓我用上了爸爸的便當盒。然後,就是從早上開始等了又等的吃便當的時間。我將便當全部吃得光光的。吃完之後覺得自己就像爸爸一樣,變得又強大又溫和,變得很想見到爸爸。到現在回想起這麼高興又好吃的特別的便當,心裡還怦怦地跳個不停。
如果能夠向神許願的話,我想要能再一次和爸爸、媽媽、妹妹一起生活。不過爸爸一直在天空中守護著我們。
雖然爸爸不在會很寂寞,但我是家裡的唯一的男孩子,我會代替爸爸保護好媽媽和妹妹。我會用爸爸的便當盒好好地吃飯,成為更加更加堅強的、溫和的男孩子。
爸爸,謝謝你借給我的便當盒。
真的不是盛放食物的器具那麼簡單。
一粒米的溫柔,一飯一蔬的煙火,
舌尖味蕾激發記憶的味道,
溫柔的食器所保存的,
可能是一份魂牽夢縈的,
愛的記憶。
The End
*圖片視頻均來自網絡
一覽The ONE,成立於 2019 年,作為沉浸式藝術體驗平臺,分享與交流美的感受,提供頂級的藝術體驗服務是我們的初心。2020年,我們置身於鮮活的當下,我們即將推出【一覽·藝術企劃】。特邀全球頂級藝術導師,拜訪國內頂級私人藝術機構,線上+線下雙嚮導覽模式,以多元的藝術視角,專屬的高品質服務,與您共同開啟別樣的沉浸式藝術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