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之覃兮,施於中谷,維葉萋萋。
黃鳥於飛,集於灌木,其鳴喈喈。
葛之覃兮,施於中谷,維葉莫莫。
是刈是濩,為絺為綌,服之無斁。
言告師氏,言告言歸。
薄汙我私,薄浣我衣。
害浣害否,歸寧父母。
《詩經.國風.葛覃》
吳景略先生彈奏 《秋塞吟》
葛之覃兮,施於中谷,維葉萋萋。
孔子講,讀詩除了「興觀群怨」,還可以「多識鳥獸草木之名」。葛草名,蔓生,纖維可以做葛麻(絺綌),用來做衣服。它的根部可以用來做藥材。覃是延綿的意思,第一句是葛藤延綿幽長生於山谷中。
黃鳥於飛,集於灌木,其鳴喈喈。
黃鳥就是黃鸝,前面描寫植物,緊接著描寫動物。黃鸝飛落在灌木叢中,鳴叫的很和諧,可回想首篇《關雎》之關關,都是情景再現,起興中黃鳥的和鳴能猶能感染到讀者的情緒。
葛之覃兮,施於中谷,維葉莫莫。
是刈是濩,為絺為綌,服之無斁。
疊章,大意跟第一句相同。關鍵是後一句:是刈是濩,為絺為綌,服之無斁。刈為割,濩為煮。把葛藤割下來,用水煮,這是葛麻的加工方式,據說當今這種工藝已經失傳了。絺為細麻,綌為粗麻,用這個植物經過加工做成葛麻。所以綿延在山谷的植物,經過「是刈是濩」(精心加工),製成粗細不一麻布衣物,穿起來不會有厭惡的感覺。
言告師氏,言告言歸。
薄汙我私,薄浣我衣。
害浣害否,歸寧父母。
整個詩篇因歸寧父母,所以要浣洗穿戴葛麻做的衣服,從衣物聯想到葛這個植物,所以開篇描寫葛在幽谷中茂密生長的樣子。採葛是辛勤的勞作,聽到黃鳥的叫聲說明在採摘過程中所閒暇。朱子在《詩集傳》中講「已貴而能勤,已富而能儉,已長而敬不馳於師傅,已嫁而孝不衰於父母」。歸寧父母要通告一聲師傅,而且要穿的正式,正式不一定要多華麗,而是將舊的禮服浣洗乾淨,穿戴整齊,回家探望父母。
本文來自趙楠老師於【巫娜古琴傳習】全國學員群內的《詩經》經典誦讀及解析系列分享。
首次由古琴藝術家巫娜個人主導創作,
對於「佛樂」的一次最直接的呈現。
跨界的概念一如既往的貫穿始終,
古琴與人聲、
大提琴、萊雅琴、電子音樂、大竹笛,
一次淋漓盡致的對話。
融入了多樣的實地採樣,
尼泊爾叢林、村莊、寺廟
和西方的教堂鐘聲、海浪、雨聲……,
描繪出了
一幅幅風光旖旎的音詩畫卷。
點擊「閱讀原文」,購買巫娜最新專輯「《江湖禪語》」。
點擊「閱讀原文」,來聽《江湖禪語》(巫娜最新專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