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歲的胡先生曾因痛風住院,但出院後依然每天大量喝酒吃肉。
某天吃完火鍋後,胡先生突然昏迷被緊急送往醫院,經檢查尿酸高達560!
不僅腎功能急速衰竭,還並發腦水腫、高血鉀症……
尿酸,是嘌呤的一種代謝產物。人體內80%的嘌呤是自然代謝產生的,只有約20%會從食物中獲取。
一般是保持動態平衡,但長期攝入大量嘌呤,就容易引起高尿酸血症,而尿酸長期偏高,痛風的機率就越大。
所以,痛風一般來說,多半是「吃」出來的,尤其是以下幾種家常菜,少吃為好。
4種飯桌上家常菜,又叫「嘌呤收集器」,平時少吃
1、動物內臟
動物內臟,雖然在營養價值上不低,還能夠機體供給多方面的營養。其中的動物肝臟,還含有豐富的血紅素鐵,在補血上面它的吸收跟利用率都非常高,是非常適合有缺鐵性貧血的人食用。
但對於嘌呤高的人群,這種美食就要成為一個少吃或者是不吃的物質了,特別是在急性痛風發作的時候,最好一口都不要碰。
2、海鮮
海鮮由於其鮮美的味道獲得許多人的喜愛,許多朋友到一些海邊城市一定會常常當地的海產,否則對不起自己到當地遊玩的心情。
眾所周知,海鮮中嘌呤的含量是非常高的,尤其是乾貝、蝦蟹類居多。對於有高尿酸症或是痛風的患者,醫生都會囑咐他們少吃海鮮,否則尿酸過多沉積在關節組織,又會加重病情。
3、涮火鍋
現在火鍋已經成了日常飲食,時不時大家就會在家裡自己涮一頓,而且每次都少不了各種肉和海鮮。
這個行為是不建議的,因為涮完肉的湯鍋,嘌呤含量極高。這些湯油脂含量特別高,容易導致嘌呤類物質代謝障礙,對身體的健康不利,容易引起痛風的發生。
4、醃菜
醃菜本來就是一種致癌物質,醃菜中最引人注目的當屬含有大量的硝酸鹽,在進入人體之後會轉化成亞硝酸銨,這種物質除了具有一定的致癌性,痛風患者吃了還會加快尿酸沉澱,讓病情更加嚴重,因此痛風患者還是遠離鹹菜吧。
尿酸超標,身體會有5大表現
1、慢性關節炎
當體內的尿酸過高的時候,會導致尿酸無法正常的排出體外。這樣一來會使得多餘的尿酸堆積在體內,尤其是尿酸會堆積在人體的關節處,這樣一來會導致患者出現一系列的關節炎。
2、出現痛風石
尿酸在體內沉澱再結晶,沉澱形成的是一種堅硬如石的結石,最常見在耳廓周圍或者在腳趾的第一指指關節,主要是因為體內尿酸濃度過高,尿酸量增多沉積在軟組織中導致的。
3、慢性尿酸腎病
尿酸持續增高,容易刺激腎小球發生炎症,也就是慢性腎炎,不斷損害腎小球的過濾功能,大大增加了尿毒症的發病機率。
而且尿酸鹽結晶沉積在血管壁上,還可能損傷血管內膜,促使動脈粥樣硬化形成。
4、尿色重、有泡沫
高尿酸損傷了腎的過濾功能,會使尿液濃度異常,出現茶色尿、渾濁尿、泡沫尿等。如果尿酸鹽結石導致了腎間質或輸尿管破裂出血,還可能會有血尿出現。
5、下肢浮腫
腎臟是人體內水分代謝的重要器官,腎功能下降,很容易引起下肢浮腫。如果晨起時發現下肢浮腫,過後又減輕,需要立即檢查腎臟健康。
想把尿酸平穩,這些好習慣最好養成,堅持做健康自來
1、改變日常飲食習慣
脫脂或低脂乳類及其製品,每日300mL。
蛋類,雞蛋每日1 個。
足量的新鮮蔬菜,每日應達到500g或更多。
鼓勵攝入低升糖指數的穀類食物。
2、不久坐,常運動
研究表明,肥胖會導致體內尿酸增加的危險。
其原因是肥胖會導致肝臟代謝異常,從而引起尿酸代謝異常,增加痛風危險。同時也會增加高血脂、高血糖的風險。
運動,尤其是有氧運動,能有效消除脂肪,控制體重。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運動後需要及時補水,以免尿酸濃度被動濃縮。此外,指望運動發汗排尿酸也是不靠譜的。
3、多喝水、多排尿
多喝水、多排尿有助於增加尿酸的排洩,稀釋尿液,減少尿酸鹽在腎臟和尿路的沉積,每天的飲水量最好達到2000毫升以上,保證尿量在1500毫升以上。
日常可以使用菊苣梔子茶泡水喝,既可以增加飲水量,還可以幫助調養。
菊苣:
含生物鹼類、香豆素等多種營養成分,能夠增加尿素,尿酸和氯化鈉排出。
梔子:
梔子是傳統中草藥材,具有降尿酸、消腫、利尿的作用。因富含梔子苷,可通過促進尿酸排洩,降低尿酸水平。
葛根:
具有清熱、降火、排毒諸多功效。可通行全身上下,活血通經,祛風除痛,可有效降低體內尿酸的生成。
蒲公英:
《本草綱目》中曾記載:「蒲公英可清熱毒、化食毒、消惡腫」。而且它裡含有很多生物鹼,生物鹼果膠能夠抗炎消炎、解熱止痛,這也是蒲公英的精華所在。
養生貴在堅持,三盒一周期
在這裡小編要提醒大家,成人、老人、四高人士均可食用,但是孕婦慎用哦,高血壓、高脂肪、高尿酸、高血脂患者真的要嘗試一下了。
為了達到更好地效果,最好堅持每天喝,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任何養生良方都不會起作用。
每天1次,每次1包,反覆泡3-5次,衝85度開水,靜候5-8分鐘就可以喝掉啦~
#尿酸#
早上起床後的4個習慣,比喝酒還會傷肝,很多中老年人的都在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