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冬天的一大尷尬,就是忘穿秋褲,修長的雙腿,在寒風中瑟瑟發抖;冬天還有一大尷尬,就是穿上秋褲,從室內到室外或從室外到室內,氣溫變化,刺激皮膚,雙腿發癢,越癢越撓,越撓越癢。
這樣皮膚就會像蘇東坡所說「飛鴻踏雪泥,泥上留指爪」,雪白的肌膚上留下一道道抓痕。
據網上說,用蒜頭擦擦能止癢?
太幹了,多洗洗就不癢了?
這些方法靠譜嗎?
最好症狀一出現就處理
由於氣候乾燥寒冷,北方瘙癢患者比南方多。
許多剛有瘙癢的人,往往並不及時就醫,自己先在家裡用藥膏左塗右抹,實在不能止癢,沒法收拾,愈演愈烈,不得已才到醫院就醫。
有些人就是,在家裡塗了七八種東西,先用蒜頭擦抹,再用紅花油……皮膚上的皮疹一塌糊塗時,才找醫生診治。
其實瘙癢初起時,假如能及時處理,往往很快能平息。
幹癢與溫度、溼度有關
皮膚幹癢的主要原因是秋冬季氣溫下降,皮膚血管收縮,汗腺和皮脂腺分泌減少,角質層的水分降低,皮膚變得脆弱,失去彈性,從而對外界變化和刺激變得敏感。
空氣乾燥使表皮容易出現細小的龜裂,龜裂的皮膚端刺激皮膚末梢的神經感受器,就會出現瘙癢的症狀,專業術語稱為「秋冬季皮膚幹癢症」。老年人更易發生這種幹癢症,因為他們的皮膚處於逐步萎縮的狀態,對外界適應能力變差。
面對冬季皮膚瘙癢有好辦法嗎?
— 01 —
洗澡時間不宜過久、水溫別過高
除了天氣乾冷,秋冬季引起皮膚幹癢症的另一個原因是人們在秋冬季洗澡的時間過久及洗澡時水溫過高。
皮膚最外層是角質層,角質層上有一層皮脂膜,它是由皮脂、汗液和表皮細胞分泌物乳化而形成的。皮脂膜中的游離脂肪酸、乳酸鹽、尿素和尿酸是天然的保溼因子,對皮膚保溼起重要作用,可防止皮膚水分流失,而皮膚缺水會引起乾燥、緊繃的感覺。洗澡的過程能緩解乾燥的感覺,人們往往常會延長洗澡時間,而洗澡的水溫也比夏季高很多,這就加快了皮脂膜的流失,令皮膚更易乾燥而形成惡性循環。
另外,水溫過高也會刺激皮膚發癢,就在人們洗澡開心哼著歌時,手不自覺地就伴著節奏撓了起來,越撓越癢,後來純粹變成為了撓而撓。雖然酣暢淋漓,但是撓癢會刺激皮膚變得粗糙,形成苔蘚樣硬化、血痂和色素沉著,最怕就是撓出了皮炎、溼疹或者細菌感染,那就更難處理了。
所以,冬季人們要適當減短洗澡的時間,洗澡時水溫不要超過40℃,避免使用起泡的沐浴露和鹼性肥皂,這樣就可減少皮脂膜的流失。
— 02 —
塗保溼霜,效果好
針對皮膚幹癢,最重要的方法就保溼。洗完澡待皮膚未完全乾時,馬上塗凡士林、綿羊油等可潤膚保溼,效果非常好,且作用溫和,可放心使用。
— 03 —
室內溼度太低,可用加溼器
如果室內溼度太低,可用加溼器,使溼度保持在50%以上。
— 04 —
衣物材質要慎選
冬季要減少皮膚直接刺激,最好穿純棉內衣,可減少摩擦和靜電。
— 05 —
多喝水,管住手不用撓
冬季要記得多喝水、多吃水果、均衡飲食。減少煙、酒的攝入,少吃辣等刺激性食物。此外一定要管住手,儘量不要去撓。
如果以上方法都無法緩解幹癢症,可嘗試使用一些含薄荷、冰片的藥膏來止癢,但不要隨意使用含激素的藥膏。因為長期使用可加速皮膚老化,造成皮膚對激素的依賴,尤其是一些含強效激素(如氯倍他索、滷米松等)的藥膏,更要避免將含強效激素的藥膏應用於臉部皮膚。最好在用藥膏之前,諮詢專業皮膚科醫生。
來源:廣東衛生計生、家庭醫生微信公眾號
醫學指導: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 彭曉青 劉國棟
編輯:羅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