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零售百態:百貨成「重災區」,超商表現尚佳

2020-12-13 新浪財經

來源:一財網

過去的數月,走進購物中心,店員比顧客多,進入4月,客流略有增加。而涉民生用品的超市賣場則生意不錯。

這是第一財經記者近期走訪大量實體零售網點所看到的,而這些景象也非常實際地反映了今年一季度,在疫情影響之下的零售上市公司現狀——百貨和購物中心業態為主的公司基本全線虧損,尤其是湖北區域龍頭零售企業更是「重災區」,相較而言,大部分超市類上市公司的一季度表現尚可,數位化成為零售商集體升級自救的方式。

購物商場客流銳減

通過大量實地走訪後,第一財經記者發現,今年一季度,為防控疫情,減少人流和接觸,很多購物中心、百貨類門店都採取暫時關店或縮短營業時間之舉,即便在營業時間,也鮮少有客流入店消費。據悉,全國近千家商場為商戶減免租金,最長減免期達67天。人流、租金和銷售額的減少都讓百貨類上市公司的一季度業績慘澹。

根據第一財經記者梳理和不完全統計,杭州解百(600814.SH)、王府井(600859.SH)、天虹股份(002419.SZ)、中央商場(600280.SH)、鄂武商A(000501.SZ)、廣百股份(002187.SZ)、首商股份(600723.SH)、銀座股份(600858.SH)、翠微股份(603123.SH)等10多家以百貨、購物中心為主業的企業一季度都出現虧損且利潤數據同比大幅下滑。

具體來看,杭州解百今年一季度受疫情影響,主營百貨商場業態的杭州解百的銷售額和租金雙下滑,導致其一季度營業總收入10.79億元,同比下降33.1%;淨利潤虧損5.23萬元,同比下滑100.08%。

由於財務費用增加及其他不可比因素共同影響所致,王府井(600859.SH)一季度受疫情影響,麾下48家門店為配合有關部門防疫措施,採取臨時關閉的政策,復工後各門店營業時間較平時大幅縮短,客流量銳減,業績受挫。王府井一季度營收15.2億元,同比下滑78.79%;淨利潤虧損2.02億元,同比下滑150.16%。

同樣受疫情影響的天虹股份從今年1月底左右開始,其麾下的購物中心和百貨店陸續停業,直到3月初財恢復營業,因此其一季度的客流和銷售業績明顯受挫,同時,天虹系的購物中心門店對租賃商戶免除1月25日至2月8日期間全部租金約2.5億元,也使收入減少。天虹股份一季度財報顯示,期內營業收入29.97億元,同比減少42.13%;淨利潤虧損5013.61萬元,同比由盈轉虧,利潤同比大幅下滑115.98%。

作為湖北區域龍頭零售企業的鄂武商A則更是「重災區」。

鄂武商A的2020年一季度報告顯示,期內營業收入12.91億元,同比減少72.80%;淨利潤虧損2.25億元,上年同期淨利2.95億元,同比大跌176.23%。

少量百貨一季度盈利

根據第一財經記者梳理及統計,在約20家百貨、購物中心類上市公司中,一季度業績基本都出現同比大幅下滑,杭州解百、王府井等上述10多家企業一季度都虧損,僅豫園股份(600655.SH)、合肥百貨(000417.SZ)、友阿股份(002277.SZ)、重慶百貨(600729.SH)、南京新百(600682.SH)、東百集團(600693.SH)、百聯股份(600827.SH)、新華百貨(600785.SH)和蘭州民百(600738.SH)等約10家企業實現盈利。比如,友阿股份一季度淨利潤3875.39萬元,但同比大幅下降76.61%。豫園股份一季度營收同比增長27.1%至103.03億元,淨利潤3.25億元,同比下滑19.1%。百聯股份一季度淨利潤2652.14萬元,同比下降91.93%。

第一財經記者採訪了解到,能在一季度實現盈利的百貨、購物中心類上市企業已屬不易,因此儘管盈利但利潤數據都同比明顯下滑。而這些實現盈利的企業會有自己的「法寶」,比如豫園股份靠老字號創新和多元化收益、南京新百則有養老健康等產業收益補充。

「珠寶時尚板塊,我們去年新增門店600多家,餐飲和食品飲料的增長也很明顯。同時我們重新規劃了老字號商品,推出梨膏露等食品飲料,還有與復星系聯動的業務。當然,疫情對一季度業績肯定有影響,不少豫園商圈的門店也一度關閉,現在逐步恢復。」豫園股份總裁黃震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超市表現尚佳

從1月以來,雖然大部分實體消費類業態都受到影響,但涉及民生消費的超市、賣場生意整體不錯。

「零售要看細分業態,這幾年體驗式業態很受歡迎,所以大量購物中心擴張。但購物中心以餐飲、服飾、電影院、兒童教育連鎖等為主,這些業態在疫情發生後大部分都停業了,如今電影院、教育連鎖和不少餐飲都還未恢復,只有服飾、化妝品等營業,而這些都是非剛需,在一季度,大部分消費者主要購買的是生活必需品,所以百貨類企業門可羅雀而超市賣場則生意興隆。」資深零售業分析人士沈軍指出。

第一財經記者梳理了步步高(002251.SZ)、永輝超市(601933.SH)、紅旗連鎖(002697.SZ)、新華都(002264.SZ)、家家悅(603708.SH)等10多家以超市為主業的上市公司後發現,與百貨企業一季度大量虧損截然不同的是,近10家超市企業都在一季度都實現盈利,其中有7家為營收和淨利雙增長。

步步高一季度淨利潤1億元,同比下降46.21%。「我們旗下有百貨也有超市,百貨板塊受挫比較明顯,但超市生意還保持得不錯。一季度整體盈利,而利潤有降幅,我們也在內部做人員調配,加強超市業務。」步步高董事長王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永輝超市的表現則比較喜人,其2019年營收848.77億元,同比增長20.36%,淨利潤15.64億元,同比增長5.63%。今年一季度其營收292.57億元,同比增長31.57%,淨利潤15.68億元,同比增長39.47%。

對此,永輝超市方面解釋,主要是其期內新店拓展及線上業務帶來的銷售增長,其一季度到家業務銷售額20.9億元,同比增長2.3倍,永輝生活App在3月佔到家業務比重大幅提升。

除了永輝超市,四川區域龍頭零售商紅旗連鎖一季度表現也不俗。其一季度營收23.45億元,同比增長23.96%;淨利潤1.43億元,同比逆勢大漲80.7%。

有分析人士認為,紅旗連鎖的現金流較為充沛,且其加速開店提升了市場佔有率,加之生鮮供應鏈等優勢,而生鮮商品正是一季度最為熱銷的品類,這都使其在一季度業績表現良好。

新華都一季度營收12.30億元,同比下降25.86%;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9972.6萬元,同比增長257.23%。與紅旗連鎖、永輝超市「開源」不同的是,新華都一季度淨利潤的同比大幅增長是由於「節流」,因為其關閉和調整了部分長期虧損的門店。

此外,家家悅一季度營收52.87億元,同比增長38.96%;淨利潤1.76億元,同比增長24.86%。三江購物(601116.SH)一季度淨利潤7544萬元,同比增長40.18%。華聯綜超(600361.SH)一季度淨利潤6565.4萬,同比增長35.85%。人人樂(002336.SZ)一季度也實現盈利。

雖然大部分超市類上市公司在一季度都實現盈利,但也有兩家例外——中百集團(000759.SZ)和利群股份(601366.SH)。

中百集團一季度營收39.54億元,同比下降10.45%,淨利潤虧損1.70億元,同比大幅下滑739.94%。中百集團的主要市場在湖北,其表示,今年年初,突發疫情,武漢一度封城,其在武漢有800多家店,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員工加班工資、交通餐補、防護物資、專業消殺、物流配送等使成本費用大幅增加,加之大量門店關閉及銷售品類結構相對單一等因素影響造成銷售、毛利下滑,一季度業績受到較大影響。

利群股份一季度營業總收入24.1億元,同比下降32.94%,淨利潤虧損6807.1萬元,同比大幅下滑170.23%。該公司表示,受疫情影響,部分商品進價上升,但其維持低價銷售政策,毛利率降低,對利潤影響較大。

加速數位化轉型

雖然疫情對實體零售業帶來影響,但不少企業表示,疫情也促使企業加速數位化轉型,未來會更注重線上線下相結合。

「步步高將近2000萬的私域流量中,大約70%的流量以及線上交易額都來自步步高的BETTER購小程序入口,這基本都是基於實體超市門店履單的生意。近期,步步高全資成立了定位社區拼團的小步優鮮公司,採取微信社群集單、小程序下單,並啟用自有物流配送,訂單從倉庫直達社區。」王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今後還會加碼線上業務。

加速數位化轉型在部分老字號零售企業中尤其明顯。

黃震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疫情加速了豫園股份發展線上業務,疫情以來該公司通過在線直播、百萬會員分解一對一服務等完成了近千萬元的銷售額。今年豫園股份還將重點打造素人直播帶貨等項目。

「我們一直在做數位化轉型,比如有i百聯平臺和到家業務等。現在我們正加速線上業務發展,近期還和阿里巴巴合作了直播帶貨等業務,取得了不錯的效果。未來,線上直播銷售這類業務會是我們作為常態發展的板塊。」百聯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浦靜波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人人樂全面開展了數位化經營變革,實現1500萬顧客會員和全部商品信息資料數位化營運管理,提高營運效率。並開拓線上渠道,推進線上線下融合發展。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GDP增速6.1%,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增長8.0%。在線上到家業務、移動互聯等新技術推動下,隨著居民收入穩步增長,消費結構不斷升級,消費意願不斷上升,傳統零售業態不斷變革,以數位化和科技驅動業態及服務創新,促進線上線下融合,提升供應鏈能力和效率,抓住增長的機會點。

(文內攝影 樂琰 任玉明)

相關焦點

  • 疫情下的「非常」商超
    來源: 中國經營報編者按疫情期間,商超便利店等零售企業為人們提供著日常生活所必需的物資,也維持著城市的正常運轉。由於人們經歷過短暫的口罩、消毒液、果蔬肉類斷貨短缺等情況,所以在潛意識中就埋下了囤貨的「種子」——多買、非常規儲存。
  • 百貨萎靡 永輝超市等商超、送貨到家需求激增約3倍
    來源:新浪財經2月3日消息,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讓中國的實體經濟尤其是零售業遭受了不可遏制的負面影響。最近這些天,全國的百貨商場可謂門可羅雀。不過,另一方面,在疫情導致實體客流驟降、消費意願減弱的情形下,商超以及送貨到家的需求則出現了激增。來自中信建投的觀點認為,疫情對整體零售短期衝擊大,可選的負面影響大於必選消費。但電商佔比高的品牌可部分彌補線下下滑。另外,布局線上到家的商超會帶來階段性收入提升,推薦關注永輝超市、高鑫零售等。
  • 都在說新零售轉型,連鎖商超得看看帳期
    目前,公司的百貨業務毛利率14.56%左右,超市和家電業務毛利率16.53%左右。4、家家悅的核心業務是生鮮和化洗,其中生鮮業務佔比超過50%,毛利率在17.39%左右。總體來看,生鮮和食品是大部分連鎖商超的主力商品,雖然毛利率不高,但銷售額較大,給企業帶來充裕的現金流。
  • 商超/百貨不香了?美寶蓮或將全面撤出
    由此,美寶蓮業已計劃全面退出商超以及百貨渠道,未來將在線下布局精品店,線上則布局電商渠道為重點渠道策略。 值得一提的是,囿於疫情影響,實體門店客流普遍下滑,美寶蓮也正在積極挖掘線上新模式開拓新的消費者觸達路徑。
  • 財報的秘密,都在說新零售轉型,連鎖商超得看看帳期
    規模越來越大的同時,引入的供應商也越來越多,50天左右的帳期,導致拖欠供應商的款項就日積月累成了巨款。也就是說,就算京東一直虧,只要規模不斷增加,京東手裡就會一直有錢。帳期的套路,線下零售商玩了幾十年。
  • 傳杭州萬象城尚泰百貨即將關門 部分品牌專櫃已撤走
    前天晚上,一則「萬象城尚泰百貨(需求面積:25000-30000平方米)要關門了」的消息快速在網上傳播。消息源於本周二尚泰百貨給會員發的一條簡訊:「會員卡將停止打折、積分、升級功能,請儘快將剩餘積分兌換成電子券或禮品。」【麥德龍、尚泰百貨、萬豪酒店、中影影城落戶徐州月星環球商業中心】  好端端的為什麼要停止會員卡的這些功能?
  • 商超/百貨它不香了?美寶蓮或將全面撤出
    走大眾化路線的彩妝品牌美寶蓮那時正在告別商超渠道,而今,2年後美寶蓮再次揮刀線下渠道,這是美寶蓮主動做出的渠道策略調整。並且在2018年退出商超渠道後,歐萊雅中國隨後發出的一份聲明中表示,中國彩妝消費者對個性、快捷、體驗感強的消費趨勢轉變以及更趨向於單一渠道購買的行為,是電商和精品店崛起的重要因素。
  • 歐美上周微漲收尾A股近期表現尚佳
    雖然在大規模的貨幣政策及財政政策刺激下,美國消費者信心有所恢復,但本周美股情緒總體仍偏消極,包括美聯儲拒絕實行負利率及美國4月零售數據大幅下滑16.4%,投資者情緒受到雙重打壓。    據美國商務部發布的報告稱,美國4月零售銷售環比萎縮16.4%,創1992年有數據記錄以來最大環比降幅。
  • 零售無界線 臺灣新光三越百貨、超市掘起
    新光三越超市「美麗市場」採裸賣方式吸引貴客。臺灣超市業發展概況在網購世界「什麼都賣、什麼都不奇怪」,而現在的實體零售業也呈現無界線商業型態,超商虛實並進拼團購,量販店商品也擺在超商賣,而超市快速展店舖天蓋地到全臺各社區,甚至也把傳統市場裸賣生鮮蔬果搬進來
  • 疫情下的美日韓百貨,各有各「難念的經」
    與日隔海相望的韓國,則成了中國之外感染病例最多的國家。截至3月1日24時,韓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達3736例,有18例死亡病例。疫情帶來的恐慌,迅速蔓延至這些國家的實體經濟,特別是泛零售商業圈。2月29日,據日媒報導,日本64年老字號旅館「富士見莊」因中國遊客銳減申請破產,成為日本首家因新冠肺炎疫情倒閉企業。
  • 臺媒:百貨、商超、家電賣場激烈開打防疫家電「三國」爭霸戰
    業內分析人士指出,目前疫情警報未解除,不只口罩、酒精、酒精棉片及漂白水等賣到缺貨,不少傳統產業公司及科技大廠都擔心員工若一不小心成為確診病例,公司運作可能被迫停擺,寧可做好防疫萬全準備,額溫槍及體溫計等產品也十分搶手。
  • 疫情下的2020,哪些城市商業最先扛過去?
    據贏商大數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全國擬開業購物中心874個,對比2019年擬開業量,總體降幅11%。年初新冠肺炎爆發,讓商業地產開發商和品牌商陷入焦慮:一方面,是疫情威脅與政策管控下,客流斷崖式下滑以及經營者現金流短缺;另一方面,是存量競爭時代下,新增供應量與疫情蔓延的雙重影響下,使各城無法評估商業應對策略。
  • 一季報|零售貸款、信用卡業務成不良率重災區 「超預期」銀行業績...
    分行業來看,一度讓銀行投入巨大的零售貸款、信用卡業務,此次成了不良率高企的重災區;企業貸款雖不良率普遍有所下降,但貸款質量的滯後性,也讓疫情之下的銀行蒙上一層陰霾。而受資產質量影響,以及淨利差、淨息差收窄趨勢明顯,銀行後續持續的盈利能力也令人憂心。
  • 疫情考驗零售行業,「無接觸服務」如何為商超破局?
    在這個過程中,騰訊這樣的公司提供了強大的基礎能力,為零售企業自救帶來更大的可能性。疫情期間的消費者行為,也讓我們思考:疫情結束後,無接觸服務會成為一種新的消費方式嗎?疫情「突襲」線下商超春節是中國最大的零售場景,零售行業有一句話,「春節一月抵三個月」。
  • 百年老店歐萊雅的科技新裝:一鍵虛擬染髮,AR變革美妝商超零售
    縱觀全球美妝市場,百貨櫃檯已通過櫃檯收銀、會員營銷決策運營得風生水起,但百貨櫃檯之外的美妝生意——商超零售,消費者的訴求卻很難直接精準把握。龐大的商超零售市場,也是國內外幾家大型日用消費品企業想要精細化運營卻無法下手的陣地,除了直接對接各商超渠道商,是否能直接掌握客戶需求數據,近距離了解消費者訴求,成為美妝品牌的孜孜所求。
  • 贏商直播:源昌商業戰略發布會暨源昌銀河廣場品牌籤約儀式
    贏商網高級數據分析師/贏商網董事長助理 仲文佳女士帶來《新環境下的商業地產機會》主題演講。在演講中,仲文佳立足眼下疫情背景,從宏觀經濟走勢到細分行業變化,深入淺出地為我們帶來行業的一手數據資源。在對商業地產的關注中,仲文佳重點提到購物中心的自第三季度以來的開業趨勢。
  • 抓住即時零售入口,達達集團賦能商超門店數位化
    即時零售就是其中一個。數據顯示,即時零售是一個具有萬億體量的藍海市場,有巨大的長尾市場需求待挖掘。據艾瑞諮詢統計,中國商超的零售總額將在2023年增長到3.6萬億,其中最主要增長引擎是超市O2O電商,銷售規模將從260億增長到3900億,複合增長率達到72%。屆時,超市O2O滲透率預計能從2019年的1.4%增長到2023年的10.6%,市場空間極為廣闊。
  • 實體零售是重災區|新冠疫情中的化妝品行業(上)
    同時,我們發現新銳品牌在春節仍然獲得了逆勢增長,花西子、完美日記、HFP、半畝花田、紐西之謎等因為「春節不打烊」而贏得了更多訂單,但物流成了瓶頸,也成為進一步擴大銷量的阻礙。線下實體零售因為關店,成為受損的重災區;哪怕一周或半月解決隔離之後,化妝品行業還將迎來一場大考,包括OEM工廠能否順利復工,消費者購買習慣是否發生根本性轉變。
  • 「五一」廣州商場百貨銷售數據出爐!一線名表銷售同比增長超3成...
    「五一」廣州商場百貨銷售數據出爐!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鄭少玲圖/受訪者供圖今年「五一」假期,是我國疫情防控阻擊戰取得重大戰略成果後的第一個長假。在多項促消費措施刺激下,花城廣州的「煙火氣」逐步恢復,商場的客流量和銷售額都明顯回暖。
  • 疫情下的商人|小企業主盼覆工,商超薯片方便麵賣瘋了
    鳳凰網財經 文/諸六【寫在前面】隨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例在全國範圍內的不斷增加,無數中小企業受到較大影響,相當一部分餐飲、交通、旅遊、零售、製造等領域的中小企業經營舉步維艱。2月1日,人民銀行、財政部等五部門印發通知,對受疫情影響嚴重的企業,到期還款困難的,可予以展期或續貸。同時,加強制造業、小微企業、民營企業等重點領域信貸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