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遠海正逐步成為風電產業新的「角鬥場」

2020-12-13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北極星風力發電網訊:預則立,不預則廢,對於一個人如此,對於一個行業亦是如此。

2020年新年前夜,世界上最大的浮動式海上風力發電站在葡萄牙啟動,與此同時丹麥公布了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計劃——「能源島」 的計劃,德西兩國能源巨頭也在西班牙北部的深遠海,合作開發新的漂浮式海上風電技術.....

在海上風電場從近淺海走向深遠海的大勢下,深遠海正逐步成為風電產業新的「角鬥場」。

在這場角逐之中,中國做為全球海上風電裝機增長最快的國家,亦在努力趕上這一波深遠海開發的浪潮。

不少沿海地方政府、開發商、整機製造商為搶佔先機,相繼採取實質性措施,進而謀求更長遠發展。

從沿海地方政府來看,各地政府紛紛出臺支持和推進深遠海域海上風電發展的規劃。

如上海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4月30日公布了《上海市2020年節能減排和應對氣候變化重點工作安排》,明確表示推進奉賢海上風電項目和臨港海上風電基地建設,推進深遠海域海上風電和分散式風電開發試點示範。

廣東省能源局也與近日印發《廣東省培育新能源產業集群行動計劃(2021-2025年)》在行動計劃中也表示,將重點開展深遠海遠距離輸電技術、漂浮式等新型風機基礎等領域研發和示範。

目前來看,廣東、山東、上海、福建等地在深遠海規劃上走在前列,預計不久全國範圍的深遠海風電規劃編制工作將深度展開。

從開發商而言,儘管近海風電在未來一段時期仍然是開發重點,但隨著直流輸電技術和漂浮式基礎技術發展成熟,海上風電業務也逐步向深遠海拓展。

事實上不少開發企業已經通過目前近深海項目的開發積累了相關實踐經驗。

如華能大豐二期10萬千瓦海上風電實現成功併網發電,該項目位於江蘇鹽城市大豐區毛竹沙海域,中心離岸距離約55千米,是目前國內離岸最遠的海上風電場,該項目的併網也我國深遠海風電的開發提供了項目實踐。

另外,不少開發企業已經開始結合我國深遠海風資源特點及水文地質條件,相繼採取了實質性行動。

4月23日上午,青島藍谷管理局、山東中能融合海上風力發電機組有限公司與中國電建集團西北勘測設計研究院三方,在青島藍谷達成了青島深遠海海上風電融合示範風場項目開發協議,項目裝機達200萬千瓦,是全國首個國家級深遠海融合示範風電場項目。

同日,華潤電力與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也舉行海上風電合作協議籤約儀式,協議也表示將共同探討共同建設深遠海海上風電技術研究中心。

最後對於設備製造上而言,深遠海高端風電裝備的研究,更是我國海上風電走向深海的關鍵。

尤其是國內已建成的海上風電場採用的都是固定式,在深遠海域海上風電場中如果採用固定式海上風機,其自重和工程造價隨著水深而大幅度增加,因此固定式風電基礎不適用於深遠海環境。漂浮式結構成為在深遠海域海上風電場基礎結構型式的首選。

在這一背景下,上海電氣、明陽智能、遠景能源等國內主要海上風電製造商,不甘人後紛紛加大對漂浮式海上風電風電的設計研發。

4月8日晚間,明陽智能披露2020年非公開發行股票預案,擬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 60億元,用於10MW 級海上漂浮式風機設計研發等項目。

此前2019年末,目內離岸最遠的海上風電測風裝置,也是毗連區海域第一個測風雷達,遠景洞頭海上風電項目漂浮式測風雷達正式下水啟用。

儘管目前我國漂浮式海上風電風機以及適用於遠海的大型化海上風機的研發和批量製造能力與國際先進水平還存在差距,未來隨著遠海風電大規模開發,我國海上風電裝備也必將迎來大發展。

當然,一個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離不開整體產業供應鏈的共同發展,在這種情況下,開發商、風機和高端設備製造商、設計單位、施工單位等如何協同配合,為深遠海風電規模化、集約化、智能化開發創造條件,這些都是我國風電行業需要進一步深思的問題。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北極星風力發電網,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相關焦點

  • 易躍春:中國海上風電「十四五」發展研究規劃( 完整PPT)
    「十四五」時期,在新的政策形勢下,近海海上風電應通過項目優化布局、技術快速迭代進步、發展模式和政策創新等,加快推進布局優化與成本快速降低,力爭近海海域實現新增併網容量800~1000萬千瓦。關於「能源島」的設想,易躍春認為,目前需要先示範推進技術成熟,再優化促進成本降低,最終推進規模化發展應用。「十四五」期間先做好規劃論證工作,爭取「十四五」末期開工,「十五五」建成。
  • 我國加入海上風電制氫朋友圈,還有哪些國家正積極布局?
    會上透露出,作為首個國家級深遠海融合示範風電場項目,青島深遠海200萬千瓦海上風電融合示範風場項目取得新進展。青島深遠海200萬千瓦海上風電融合示範風場項目風電部分直接投資300億元以上,可拉動風電場與海洋牧場一體化融合產業、風電制氫、風能海水淡化和裝備製造等相關產業合計投資500億元以上。
  • 推動海上風電產業發展!關於加快福建省海洋強省的對策建議已出
    目前,已入駐金風科技、東方風電、江蘇中車等5家主機和配套生產企業,並正在對接洽談中國西電、三峽設備等企業,2019年9月東方電氣10兆瓦海上風力發電機組成功下線,成為國內功率最大、葉輪直徑最大的風機。推動長樂海上風電等4個項目加快前期工作,國電氫能和海纜項目在濱海新城成功落地。
  • 明陽智能董事長張傳衛:風電平價時代來臨 公司已明確未來一系列...
    頭頂「中概股回歸」光環的明陽智能(601615)於2019年初正式登陸A股上市,多年來公司始終穩居中國風電整機製造商的第一梯隊,目前已發展成為國內領先、全球具有重要影響力的智慧能源企業集團。  近期發布的《風能北京宣言》提出,保證「十四五」期間風電年均新增裝機5000萬千瓦以上。
  • 海上風電未來發展,國電投將設海南總部開發遠海風電透露啥信號?
    從海上風電開發較為成熟的歐洲市場來看,目前裝機的主流海上風電機組已經從過去的6MW提升至8MW,而10MW+的機型也越來越多地受到了海上風電開發商的青睞。5月19日,西門子歌美颯發布14MW海上直驅風機,型號SG 14-222 DD,葉輪直徑達222米,成為目前全球正式發布的最大容量風電機組。
  • 山東:海上風電與海洋牧場融合發展
    大會以「融合發展、向新而生」為主題,匯聚國內產業精英,邀請來自英國、丹麥、挪威、荷蘭、德國等歐洲海上風電發達國家專家參會,從產業前沿視野,剖析中國海上風電產業發展脈絡,聚焦政策市場導向,解讀技術發展趨勢,分享典型工程項目,探尋創新突破方向,推動全球海上風電發展邁向新高度。圖為2020全球海上風電大會現場。
  • 搶裝潮下風電布局正當時
    昨日的文章後許多股友留言了自己看好的光伏概念股,如太陽能、江蘇新能等二三線的小市值低估值光伏品種,但從主題投資的角度筆者這邊要說明一下,當下光伏行情主線依然是充分受益十四五裝機增長的細分行業龍頭,儘管陽光電源、晶澳科技、隆基股份等股價漲幅已經數倍,但市場資金依舊青睞強者恆強,我們也會盡力為投資者挖掘像東方日升這樣的滯漲龍頭個股。
  • 華銳風電打造博德玉龍風電場「試點」 建設運營一體化或成為行業新...
    博德玉龍發電量快速增長 風電場建設運營成華銳風電新利潤點華銳風電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銳風電)是中國第一家自主開發、設計、製造和銷售適應全球不同風資源和環境條件的大型陸地、海上和潮間帶風電機組的專業化高新技術企業,並在中國率先自主開發出全球領先的5MW、6MW系列風電機組。
  • 昌圖縣做大做強風電產業 打造綠色循環經濟
    昌圖縣做大做強風電產業 打造綠色循環經濟 近年來,昌圖縣依託風能資源優勢,大力促進風電產業開發,無論是東部山區還是西北風沙區、中部平原區,一個個風電項目相繼落戶併網發電,清潔能源唱響了循環經濟的「主旋律」。
  • 千億風電蛋糕力挺產業復甦 12股最受益
    不過伴隨著國家對環保問題關注的日益加深,作為清潔能源的風電產業迎來了第二春。  2014年,隨著併網政策、補貼政策的落實以及特高壓建設帶來的棄風問題的緩解,風電行業的復甦已經基本上板上釘釘。不過風機製造毛利的下滑正在風電行業演繹著另一場「危機」,促使業內公司積極謀求多元化發展,以應對日益激烈的行業競爭。
  • 「風電+」金鑰匙打開全國性「管理難題鎖」
    據了解,南通沿海規劃建設的海上風電總裝機容量約600萬千瓦,已建成投產145萬千瓦、佔全國四分之一,「海上風電看南通」的發展態勢正加快形成,一個新興的世界級風電產業之都呼之欲出。如果不通過科學的治理方法來解決難題,這將成為制約風電發展的「鎖」。「三大三多」是他們系統總結出來的難題「鎖眼」。風電體量大,總投資超過1000億元,建成後將成為亞洲最大的海上風電場集群。風電涉海面積大,涉及海域面積近4000平方公裡,最遠距岸80多公裡。海況影響大,是我國灘涂面積最大、潮差最大的無遮蔽海域,受颱風、寒潮等極端天氣影響明顯。
  • 2020年底迎來風電新增裝機熱潮,全球風電運維市場規模逐年擴展
    2020年底迎來風電新增裝機熱潮,全球風電運維市場規模逐年擴展 佚名 發表於 2020-12-11 16:14:20 風電產業是可循環新能源產業,大力發展風電產業,
  • 平價趨勢下風電市場的可持續發展機遇與策略
    一、風電有望成為可再生能源利用增量主力軍 1.可再生能源將延續未來發展方向地位 可再生能源是自然界可以循環再生、用之不竭的能源,例如水能、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等,由於全球氣候變暖,碳排放量屢創新高,溫室效應正悄然影響著人們的生存環境,已引起世界各國的重視。
  • 風電產業鏈專題報告:風電塔筒,享受全球產業轉移大趨勢 - 未來智庫
    (如需報告請登錄未來智庫)1、塔筒:全球產業鏈向中國轉移的確定受益環節風電搶裝只有兩年,而產業轉移是可以持續五到十年的大趨勢。 電子行業的不少牛股,都是得益於這一趨勢。例如光伏行 業,是一個產業轉移早已完成的行業,全球前十的組件廠,除了韓華 基本全是中國企業,晶科、晶澳的出口佔比已經高達 70%以上;再比 如風電整機行業,就是產業轉移尚未爆發的行業,全球的龍頭企業還 是維斯塔斯、西門子、GE,龍頭企業的出口佔比也比較低。在風電零 部件中,我們舉出三個環節:塔筒、葉片和鑄件。
  • 軍民兩用碳纖維龍頭,風電搶裝基礎,再切入10倍空間的新材料市場
    光威復材:軍民兩用碳纖維龍頭,明年最大預期差在風電搶裝,再切入10倍空間的新材料市場光威復材是中國碳纖維行業領軍者,現有適用於軍品的小絲束碳纖維產能3100噸/年,預計2022年以後投產適用於民品的大絲束碳纖維
  • ...現狀、競爭格局、發展前景),風電行業,海上風電,新能源-環保在線
    風電產業鏈全景圖   風電產業是可循環新能源產業,大力發展風電產業,對調整能源結構、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要意義。我國已將風電產業列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在產業政策引導和市場需求驅動的雙重作用下,全國風電產業實現了快速發展,已經成為全國為數不多可參與國際競爭並取得領先優勢的產業。
  • 風電主軸龍頭企業金雷股份發布了三季度業績預告
    三季報業績正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金雷股份董事會秘書周麗告訴《證券日報》記者,一方面,今年風電市場很好,公司訂單根本幹不過來,公司只能選擇利潤率更高的訂單優先供應;另一方面,公司順應風電主軸大型化發展趨勢,及時優化產品結構,同時公司自產原材料效益逐步顯現,生產效率提升,進一步降低加工成本,提升了公司產品利潤率。
  • 預見2021:2021年風電運維行業產業鏈全景圖
    產業是可循環新能源產業,大力發展風電產業,對調整能源結構、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要意義。產業政策引導和市場需求驅動的雙重作用下,全國風電產業實現了快速發展,已經成為全國為數不多可參與國際競爭並取得領先優勢的產業
  • 新強聯擬定增募資不超14.6億元,加碼風電主軸軸承主業等
    據了解,作為重要的新能源產業之一,風電行業近年來受益於國家政策的支持,產業鏈條日臻完善,技術日趨成熟,施工安裝區域從原來的西部地區逐漸向中、東部地區擴散,整體受季節性影響逾發不明顯。行業大型化機組滲透率快速提升,2.0MW及以上大功率機組成為趨勢,對產品可靠性要求提升;海上大功率風電發展迅速,全球風電將逐步進入4MW+大功率時代;風電零部件市場國際化進程加快,國內優質成品認可度提高。
  • 日本艱難重啟海上風電
    事實上,自2011年福島核事故後,日本政府曾多次表示將加大對可再生能源的投入,但時至今日才重新開啟海上風電招標,不禁令業界質疑,日本海上風電產業能否真的藉此迎來轉機。文丨本報記者 李麗旻新一輪招標「姍姍來遲」根據日本政府發布的時間表,此輪浮式海上風電招標將從6月24日開始,截止於今年12月24日,招標結果將於2021年6月宣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