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發表於 2020-12-11 16:14:20
風電產業是可循環新能源產業,大力發展風電產業,對調整能源結構、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要意義。我國已將風電產業列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在產業政策引導和市場需求驅動的雙重作用下,全國風電產業實現了快速發展,已經成為全國為數不多可參與國際競爭並取得領先優勢的產業。
伴隨著風電產業的高速發展,在風電項目的開發過程中,風機能否在運轉時期發揮最佳性能是衡量風場投資成敗的關鍵因素之一。因此,除考驗風機本身質量外,其生命周期內的運營維護更為重要。
風電運維產業上遊主要為各種風電設備整機廠商、風電配件商等;下遊主要為風力發電場及風力發電企業。
風電運維的主要內容包括:設備管理、技術管理、安全管理及運維人員管理四方面內容。其中設備管理可進一步劃分為設備運行管理和設備維護管理。設備運行管理是指包括了風電設備的日常運行管理、輸變電設備的日常運行管理、定期和特殊的巡查檢視。設備維護管理:包括定時檢修、日常巡檢和故障處理、大部件的改裝升級和維修更換。
行業背景:風電產業高速發展
——2020年前三季度累計裝機容量2.23億千瓦
2019年,我國風電裝機容量達到了21005萬千瓦,在全球累計風電裝機容量的佔比大致為32.29%,較上年上升約1個百分點。在2020年前三季度,風電三季度裝機增速加快,海上風電裝機增速放緩。截止2020年前三季度,中國累計裝機2.23億千瓦,同比增長12.9%;其中陸上風電累計裝機2.16億千瓦、海上風電累計裝機750萬千瓦。
——2020年底迎來新增裝機熱潮
根據GWEC的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新增併網裝機容量為2574萬千瓦,新增裝機容量在全球比重為42.62%。在2020年前三季度,中國風電新增併網裝機1392萬千瓦,其中陸上風電新增裝機1234萬千瓦、海上風電新增裝機158萬千瓦。從新增裝機分布看,中東部和南方地區佔比約49%,「三北」地區佔51%。
發展現狀:風電行業帶動運維產業迅速發展
——全球角度:全球風電運維市場規模逐年擴展
根據丹麥能源諮詢機構MAKE發布的《全球風機運維市場報告》顯示,2008-2016年為全球風電市場重大發展階 段,超過460GW的風電吊裝容量亟需運維服務的支持。為維持數量龐大的運維機組正常運行,運維市場積極響應,湧現出了各類降低運行支出、增加能源產出及提供強大技術支持的創新型模式。
伴隨著全球風電裝機的熱潮,自2008年以來全球風電運維市場規模逐年擴展;2019年全球風電運維服務市場規模為125億美元,較2008年的30億美元上升了316.67%。
——國內市場:中國風電運維市場發展迅速
我國雖為風電大國,但因運行問題較多且風機質量不穩定等問題,風力運維成本居高不下一直是我國風電發展市場面臨的挑戰。而隨著一大批風機超出質保期,自2015年以來風力運維市場需求日益迫切,風機出質保期後維修維護業務需求大。
隨著風機製造技術的逐漸成熟,運維服務增值空間將逐漸擴大,甚至超越工業製造業。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風電運維市場規模在45億元左右,隨著近年來一大批風電機超過質保期,我國風電運維迎來了發展機遇期。2019年行業市場規模在177.7億元左右,近5年來市場規模增速均保持在10%以上,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隨後將進入「十四五」時期,預計風電運維行業增速將持續加快。
——新成立企業數:2019年達到近年來峰值1524家
根據企查貓的數據顯示,截止2020年11月底中國風電運維新成立企業數呈現波動上升趨勢。從新成立企業數來看,自2015年後,中國風電相關運維企業數量呈現大幅攀升趨勢;2019年,中國風電相關運維企業數量為1524家;2020年,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中國風電運維在業新成立企業數為1085家。從註冊資金在1000萬以上的新成立企業數來看,與新成立企業數呈現正相關趨勢。在2020年,註冊資金在1000萬以上的新成立企業數為301家。
註:查詢條件為在業的且處於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產和供應業和建築業的新成立企業。
競爭格局:行業呈現三足立鼎形式
——地區角度:江蘇省風電運維行業發展蓬勃
歐美風電運維市場規模全球第一
目前歐美風電運維市場仍為目前價值最為集中的區域,風機吊裝歷史悠久,運維成本也相對較高。2018年,美國風電運維市場規模以約25.4億美元位列全球第一,2019年該規模繼續增加至26.9億。2019年,中國有145GW容量的風機已經或即將出保,帶來25億美元的運維市場規模。
企業主要分布在江蘇和山東兩地
根據企查貓的數據顯示,截止2020年11月底,中國風電運維企業主要集中於江蘇和山東兩地,分別是515家和390家;其次是廣東和陝西兩地,分別有261和232家風電運維企業坐落在兩省。
註:查詢條件為在業的且處於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產和供應業和製造業的新成立企業。
整體來看,江蘇省佔據了中國風電運維在業新成立企業總數的25%,其次是山東(19%)、廣東(13%)、陝西(11%)和浙江(7%)。
——企業角度:三方陣營針對領域不同
風電運維參與者包括三個陣營:風電場開發商、整機製造商和第三方運維公司。其中風電開發商主要參與風電運維的中、高端領域;整機製造商主要參與風電運維的高端領域;第三方運維公司主要參與風電運維的中低端領域。
在風電運維市場發展過程中,市場競爭逐漸形成了利潤分配兩極分化現象。較大比例的風電運維市場利潤集中在實力雄厚的大型獨立第三方服務商及整機廠商運維團隊中,較少的利潤被眾多參與方分配。其主要原因在於整機商擁有完整的風機技術和客戶資源優勢,而大型獨立第三方服務商則具有機動靈活性,同時具有特定部改技術、維護方面優勢。
據北極星電力網數據顯示,2019年主要的風電後運維公司中,開發商運維公司和製造商運維公司各有6家,第三方運維公司25家。
目前風電整機製造商運維服務的市場份額佔比最大,整機商在我國未來風電運維市場也是最具有發展潛力的。由於在風機質保期間,將由相應品牌的整機製造商提供質保服務,也就是說,早期整機製造商最早從事風電運維服務,也最先獲得運維經驗。風機走出質保期後,風機整機製造商有先入為主的優勢,因此更容易得到運維訂單。尤其是那些早期的風機製造巨頭如華銳風電、金風科技等,在早期階段生產提供了大量風機產品。據了解,目前市場風電運維需求主要是金風科技、華銳風電等品牌的風機產品。
風電開發商 市場份額佔比第二
和西方風電場開發商分散化的情形不同,我國近70%風電場市場份額均由「五大四小」國有企業佔有,只有約30%市場由大量的私有制和混合所有制企業獲得。也意味著那些風電場開發商巨頭在資源、資金、規模等方面均具實力強大。在這一形勢下,這些風電場傾向於自己開發、自己運維。
此外,在國有企業編制體制下,往往存在「只進不出」的人員冗餘現象,也促使國有風電開發商傾向將風電運維工作安排給企業內員工,而不是「肥水流到外人田。」因此,目前來看,風電場開發商市場份額佔有量排名第二,約佔有全部市場20%的份額。
第三方運維公司 發展空間較大
第三方運維公司作為中立方,可以在開發商和整機製造商的存在爭端時,向整機製造商購買零部件提供給開發商。第三方運維公司還可以向多個整機商和零部件廠商採購備件,向開發商提供齊全的備件供應。此外,第三方運維公司往往可以專注於運維,優化管理流程和服務體系,從而降低運維成本,提高競爭力。
因此,第三方是當前運維市場的重要補充。目前,我國第三方運維較之風電製造商和開發商市場份額較小,隨著我國風電行業的持續發展,及其發展實力的進一步增強,第三方運維公司將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前景預測:2025年中國風電運維市場將超過300億元
一般風機的運行壽命是20-25年,質保期一般為3-5年,質保期內主要由廠商負責運維,在運行15年左右後,其經濟性就會大大降低,這時,大批風機還面臨更新改造、換代升級的問題,將成為後運維服務市場的又一大需求點。在風機產品走向同質化、老舊風機大量出保的形勢下,風機服務將成為新的利潤增長點。因此未來風電運維市場將會是一片藍海。
巨量的風電裝機容量背後,是風電運維市場的無限潛力;前瞻預測2025年中國風電運維市場將超過300億元。
責任編輯:gt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