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收款項為營收1.7倍 貝斯達深陷「追債」糾紛

2021-01-08 東方財富網

  折戟於創業板的貝斯達,因衝刺科創板再度受到外界關注。

  4月9日,上交所信息顯示,科創板已受理企業深圳市貝斯達醫療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貝斯達」)。不過,同此前發審委關注的問題一樣,外界仍對貝斯達應收帳款餘額巨大,銷售模式激進導致的現金流問題有所擔憂。

  《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貝斯達2018年營收為4.71億元,期末公司應收款項為8.08億元,是營收的1.7倍;2018年前五名主要客戶當中,其中三名佔榜長期應收餘額前五名。

  值得注意的是,該公司近年來涉及的23起案件中,買賣合同糾紛共有14起,金融租賃合同糾紛2起,其中大部分原因為貝斯達起訴客戶未及時付款。

  在科創板招股書中,貝斯達再度提及公司存在應收帳款回收的風險。公司下遊客戶主要集中在為數眾多的民營醫療機構以及經銷商,依行業慣例多選擇分期付款的形式購買大型醫療設備。

  應收帳款高企

  3月27日,上交所發布第二批集中受理的科創企業名單,當中便包括貝斯達。

  資料顯示,貝斯達成立於2000年,是一家大型醫療影像設備的製造商,主營業務為大型醫學影像診斷設備的研發、製造、銷售和服務。主要產品有核磁共振儀、醫用X射線設備、彩超診斷系統、核醫學設備、醫療信息化軟體等五大系列近四十款產品,主要應用於各級醫療衛生機構的臨床診斷。

  貝斯達早在2016年3月就進入上市輔導,2017年6月公司申請創業板上市獲得受理,但2018年1月,公司上會被否。

  值得注意的是,發審委反饋的重點問題包括應收款項餘額較大,銷售模式激進從而現金流情況較差。

  此次,應收帳款回收風險在貝斯達科創板招股書中被重提。

  招股書顯示,貝斯達2016年~2018年營收分別為3.56億元、4.15億元、4.71億元;應收款項(含應收帳款、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資產和長期應收款)帳面價值分別為6.34億元、7.36億元和8.08億元,佔當期末資產總額的52.10 %、49.08%和51.27%,金額和佔比均較高。

  記者對比發現,同行業可比公司萬東醫療2017年的營業收入為8.84億元,應收年末帳款餘額僅為2.95億元,佔本期期末總資產比例僅為12.7%,並提及應收帳款變動主要原因為報告期內貴州中標項目尚未全額回款所致。而在2018年萬東醫療的應收帳款比例變動幅度不大。2018年一季度、半年報均為2.81億元,三季度應收帳款餘額減少至2.78億元。

  由於公司應收款項持續增長,同時存貨等佔用營運資金增加,貝斯達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低於同期淨利潤水平。報告期內,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分別為0.41億元、0.48億元和0.39億元。其中,發行人實際發生壞帳並核銷的應收款項分別為0.015億元,0.012億元和0.021億元,分別佔各期末應收款項餘額的0.21%、0.14%和0.23%。

  記者注意到,2018年貝斯達前五名主要客戶企業當中,其中三名佔榜當年長期應收餘額前五名單,分別為河北揚楷醫療器械貿易有限公司、重慶騎士醫院以及沂水縣頤年園醫院。

  深陷「追債」糾紛

  長期以來,我國國產品牌醫學影像設備主要面向三級以下公立醫院、民營醫院銷售,我國三級以上公立醫院市場基本被GE 醫療、飛利浦、西門子等國際品牌佔據,國產品牌近年來市場佔比逐年提高,但佔比仍然較小,國產品牌進入高端公立醫院市場面臨激烈的競爭。

  通過貝斯達客戶結構可以看出,貝斯達目前銷售對象以民營醫院、中小醫院為主。2016年至2018年,其公立醫療機構佔比為20.82%、21.83%、22.69%,金額為7293.5萬元、8757.64萬元、10271.73萬元,而民營醫療機構佔比為79.18%、78.17%、77.31%,金額為27735.77萬元、31361.12萬元、34996.51萬元。

  在業內看來,鑑於大多數民營醫療機構在資金、人才、綜合實力等方面與公立醫院相比尚處於弱勢,規模和社會影響力仍存在一定差距,民營醫院更願意選擇性價比更高又能滿足臨床診斷需求的國產醫療設備,尤其是以磁共振成像系統為代表的單價昂貴的醫學影像診斷設備。

  事實上,由於其銷售模式以及客戶結構,貝斯達因此常常陷於「追債」糾紛中。

  以公司主導產品磁共振成像系統為例,根據型號的不同,單價通常在200萬~1800 萬元之間,且公司產品線較為豐富,客戶通常根據實際情況配套購買其他影像診斷設備如醫用X 射線設備和彩色超聲診斷系統等,使得公司銷售合同總價較高。

  招股書中提及,與公立醫院相比,民營醫院實力相對較弱,在人才、資金等方面仍存在差距,診療次數、床位數佔比仍相對較低,資金大都為股東投入或經營所得,綜合實力相對較弱。而磁共振成像系統等屬於大型醫療設備,產品單價高,行業內對民營醫院產品的銷售,普遍給予其一定的信用期或採取分期收款的模式。

  據記者統計,近年來涉及的23起案件中,買賣合同糾紛共有14起,金融租賃合糾紛2起,其中大部分原因為貝斯達起訴客戶未及時付款。涉案地區以廣東為主。在2016年案件達到9起。

  截至2018 年12 月31 日,發行人存在以下2 宗涉案金額超過500 萬元的訴訟案件,即貝斯達訴陝西健達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第三人一四五醫院、陝西宏遠航空鍛造有限責任公司紅原醫院買賣合同糾紛一案以及發行人訴廣西慈濟醫療投資有限責任公司買賣合同糾紛一案。

  對於貝斯達應收帳款以及經營模式的相關事宜,記者向貝斯達董秘辦致函採訪,但截至發稿,對方未作回復。

(文章來源:中國經營網)

(責任編輯:DF386)

相關焦點

  • 新股前瞻丨力天影業的AB面,盈利改善之際應收帳款已達營收1.36倍
    過去三個財年,力天影業收入保持穩定增長,其中在2019年營收達到3.91億元人民幣(單位下同),其中來自買斷點數據播映全許可業務的收入佔比為71.3%,來自自製電視劇播映權許可業務的收入佔比為22.8%。力天影業的其他業務也包括:出售電視劇劇本;擔任電視系列劇播映權的發行代理;投資該公司擔任非執行製片人的電視劇。
  • 安傑思IPO:營收與南微醫學差7倍 專利糾紛致業績持續下滑
    不過,筆者翻閱招股書發現,雖然安傑思報告期內淨利潤暴增超4倍,但是在2013-2014年發生的13起專利糾紛引起市場普遍關注。此外,由於境外業務佔比超40%,受境外疫情持續爆發影響,預計2020年業績或存下滑風險。
  • 以案說法 | 深陷「殺豬盤」!昔日好友因一筆詐騙款項對簿公堂
    以案說法 | 深陷「殺豬盤」!今晚,DGRTV-1《法庭內外》18:45與您一同關注「桃花劫」後的糾紛【播出時段】【首播】>東莞電視臺新聞綜合頻道周一至周五18:45【重播】東莞電視臺新聞綜合頻道 周二至周六 7:35、12:30東莞電視臺公共頻道 周二至周六 7:30知東莞APP「平安東莞」訂閱號 周一至周五 19:10視頻+圖文推送。
  • 應收帳款佔比營收超六成 嘉和美康賒銷「兇猛」
    同時,由於客戶的回款周期較長,公司應收帳款持續高企,報告期各期末公司的應收帳款餘額分別為1.70億元、1.73億元、2.98億元和2.14億元,佔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66.07%、67.51%、67.05%和835.19%。  從帳齡結構看,公司應收帳款帳齡主要在2年以內,但從其5年以上帳齡應收帳款變化情況來看,其回款並不樂觀。
  • 應收款增幅遠大於營收、20餘億存關聯公司 *ST平能遭問詢
    來源:中新經緯中新經緯客戶端5月26日電 26日,*ST平能(原平莊能源)收到深交所年報問詢函,針對公司扣非淨利連續虧損、應收款增幅遠大於營收、20.35億元存在關聯公司等問題提出問詢。財報顯示,*ST平能2018年、2019年和2020年一季度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分別為-3.1億元、-2.45億元及-1.22億元。2018年、2019年主營業務(煤炭)毛利率為34%、26%,毛利率處於行業較高水平。對此深交所要求*ST平能說明最近兩年及一期持續虧損的原因,並量化分析相關影響因素。
  • 科美診斷IPO,花10億股權激勵,深陷7起智慧財產權糾紛
    來源:節點財經原標題:科美診斷IPO,花10億股權激勵,深陷7起智慧財產權糾紛6月8日,科美診斷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科美診斷」)科創板IPO申請獲受理。招股說明書顯示,2017至2019年,科美診斷營業收入分別為3.19億元、3.66億元與4.55億元,淨利潤分別為-4.35億元、-4.24億元與1.41億元。
  • 新股消息|應收帳款超過營收,中國第二大電視劇發行集團力天影業赴...
    財務資料方面,截至2017年、2018年及2019年12月31日止年度,力天影業控股有限公司收益分別為人民幣3.79億元、人民幣3.86億元、人民幣3.91億元。總體增速非常緩慢,分別為1.9%、1.32%。
  • 光祥科技創業板IPO獲受理:去年應收帳款佔營收的比例為62%
    光祥科技去年應收帳款佔營收的比例為62.15%。光祥科技是一家專業從事LED顯示屏相關產品的研發、設計、生產、銷售並提供技術服務的高新技術企業,是國內規模較大的LED顯示屏專業製造商。公司擁有數十種LED顯示屏產品,產品主要應用於展覽展示、體育賽事、文娛演出、市政顯示、高端會議等領域。
  • 中加特去年營收8億應收款近6億 淨利降7成擬IPO募25億
    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1-6月,變頻調速一體機單位價格分別為144.73萬元/臺、146.43萬元/臺、109.45萬元/臺、119.25萬元/臺,單位成本分別為44.45萬元/臺、41.81萬元/臺、29.83萬元/臺、34.16萬元/臺。 公司應收款項餘額持續上升。
  • 茂萊光學八成營收依賴境外,應收帳款增速遠超營收
    一、應收帳款快速攀升,存貨周轉率低於同行招股書顯示,2017—2019年,茂萊光學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5億元、1.8億元和2.2億元。經計算,2018年和2019年其營收增長率分別為20.89%和20.75%。在實現業績增長的同時,茂萊光學的應收帳款急劇攀升。
  • 京北方2020年上半年營收9.67億,人工成本高達6.67億,應收帳款連年...
    京北方上半年的利潤抵得上2018年全年的利潤,但其收入仍然沒擺脫「怪圈」, 營收規模非常大,但淨利潤卻低。而且,過度依賴銀行業、客戶相對集中的風險依然明顯。應收帳款連年上漲  業務話語權較弱應收帳款和應付帳款的變化,大致可以體現一個公司在產業鏈中的位置。
  • 「工程評估第一股」瑞捷諮詢IPO:踩雷「黑馬」泰禾集團 應收款達淨...
    這些都導致瑞捷諮詢的應收帳款高企,目前公司應收帳款接近2.3億元,佔公司每年營收約50%,基本是公司每年淨利潤的1.6倍以上。  01、大客戶泰禾集團暴雷 或身陷其中  近年來,瑞捷諮詢發展頗為迅猛。招股書顯示,2016年~2019年,公司實現營收1.15億元、1.74億元、3.1億元和4.96億元,淨利潤由3000多萬增長至1.39億元,處於快速增長態勢,最近兩年,公司發展明顯提速,去年公司淨利潤增速超過100%。  瑞捷諮詢主要靠房地產「吃飯」。招股書顯示,近年來在瑞捷諮詢的前五大客戶中,無一例外都是房地產企業。
  • 東威科技應收帳款逾期比例高,「票據背書」難解數據偏差之謎
    報告期內,東威科技的存貨跌價準備分別為541.57萬元、250.19萬元、464.48萬元和523.32萬元,後兩年半時間呈持續增長的趨勢。在大額存貨的背景之下,僅計提這點跌價準備或許並不足以反映存貨大幅增長所帶來的風險,若將存貨跌價準備跟同期存貨餘額做對比,可發現計提的比例僅為4.79%、1.80%、2.66%和2.24%。
  • 睿創微納:半年度淨利潤同比增逾3.7倍 近114億市值今日解禁
    圖1:2018年上半年至2020年上半年睿創微納營收、歸母淨利潤2020年上半年,睿創微納歸母淨利潤增速為376.70%,大幅快於營收增速172.86%,研究發現,毛利率提升、運營及研發費用增速慢於營收增速均是重要原因。
  • 以物抵債、開展資產證券化,重慶建工能否盤活150億應收帳款?
    重慶建工方面稱,「因開發公司不具備現金償還公司工程欠款的能力,為確保公司應 收款項的回收,解決相關債務問題,經公司與開發公司商議,擬以開發公司持有的較為優質的物業資產抵償相關債務。」據了解,本次擬用於抵債的物業資產涉及開發公司旗下8個樓盤的商業房地產,建築面積約1.56萬平米,1個樓盤的車位,建築面積3,718.06平方米。根據評估報告,抵債的部分資產合計84項,帳面金額約1.29億元,其中:商業 12,532.00萬元、車位396.19萬元。而評估價值為2.81億元,評估增值率117%。
  • 《慶餘年》男主張若昀被華策影視追討1.44億元,到底誰坑了誰?
    最受市場關注的莫過於其向電視劇《慶餘年》主角範閒扮演者張若昀追討1.4億元的經濟糾紛。華策影視2019年巨虧14.67億元,今年擬定增22億元若能拿回1.44億元,對華策影視今年的業績表現將是不小的支撐。2019年,華策影視巨虧14.678億元,2020年一季度則業績反轉:營收 7.62億元同比增長3.64%;實現淨利潤1.1億元同比增長204.87%;扣非淨利潤增幅達到980.81%。
  • 風雲課堂 | 應收帳款的分析思路與舞弊識別
    一般來說,帳齡越長,回收風險越大,超出信用期仍未收款,回收風險變大,可能與客戶存在合同糾紛或產品質量問題等情形從而款項無法及時收回,或者客戶財務狀況惡化支付不起所欠的貨款,當然,如果是虛構的交易,那麼就不存在實際現金回款的原始支撐,只能長期掛帳,通過壞帳來逐步消化掉。具體從帳齡上來看,一年以內的應收帳款佔比越大越好,三年以上的越小越好。
  • 每日互動蘿蔔章為誰而刻?應收為何連續爆雷?假合同如何逃過審計
    2018年年末,每日互動的應收帳款餘額為1.1億元,到2019年,該數字為2.47億,同比增長了124.67%。但當時,應收帳款的變化並未引起公司及審計機構過多關注,僅從年報中,記者並未看到每日互動的過多解釋,僅表示「主要是代理業務流水增加相應的應收帳款有所增加」,而對於應收帳款的欠款客戶究竟有誰,年報則乾脆未有任何披露。
  • 金鑫礦業衝擊IPO:淨利腰斬應收高企 「含金量」有限
    淨利潤遭「腰斬」,客戶集中應收高企招股書數據顯示,2017-2019年,金鑫礦業分別實現營收1.39億元、1.56億元、1.93億元,淨利潤分別為3233.47萬元、4930.88萬元、7556.95萬元。過去三年公司的盈利保持持續上漲的態勢,但這種趨勢在今年上半年戛然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