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騰訊青騰匯全球私訪第二季「日本新文化探索」已圓滿收官。作為一個致力於打造活力、實戰、高端的創始人社群,騰訊青騰匯此次「取經之旅」選擇了日本,並帶領自媒體人咪蒙、知乎聯合創始人張亮、《十三邀》主持人許知遠等28位創始人與導演、演員北野武,女性攝影師、電影導演蜷川實花,無印良品(MUJI)藝術總監、武藏野美術大學教授原研哉,蔦屋書店創始人增田宗昭,AKB48創始人秋元康等11位日本文創巨匠進行了分享、交流。
青騰匯成員與北野武合影
此次私訪,青騰匯一行通過與日本文創領袖的面對面交流,對日本文創市場的發展現狀與趨勢有了更深地了解和新的洞察。成員們從創業者自身、內容產品的精神目標和企業理念三個角度分享了自己在文創領域發展的經驗和心得。
文創人的行業夢:讓「美」的創造力成為國家競爭力
提到日本,我們很自然地聯想到無印良品為代表的極簡文化、「卡哇伊」的動漫文化、汽車文化、神社文化等等。每一種文化都是一種「美」,都為日本打上了一種特有的文化標籤,樹立了日本「匠心」「萌」「腦洞」「嚴謹」「敬畏」等豐富而充滿人情味的國家形象,進而構成了讓日本屹立於世界浪潮之巔的國家競爭力。亦如《局面》製作人王志安所言:「其實日本是通過創造』美』獲得了國家競爭力」。
為此,探究日本國家競爭力的源頭、感受日本對於「美」的創造力,一直都貫穿於此次日本之行的始終。活動中,青騰匯帶領28位成員,除了拜訪了北野武等11位日本文創巨匠外,還走訪了倡導極簡生活方式的無印良品(MUJI)、傳遞美好生活理念的蔦屋書店、展現人與自然和諧之美的teamLab美術館以及蜷川實花個性的視覺王國等……可謂是全方位、多領域的體驗了一場世界級、令人震撼的商業藝術盛宴。
震撼之餘,日本文化中有關「美」的創造力,也引發了青騰匯成員的思考。近幾年,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一路高歌猛進,文化旅遊產業、影視、動漫等細分領域的發展日趨壯大,並逐漸走向成熟。但如何更大限度去發掘中國文化中的「美」,如何去提升中國文化對於「美」的創造力,進而助力中國文創事業的騰飛,則一直困擾著國內文創從業者。
《奔跑吧兄弟》製作人俞杭英
針對這種困擾,《奔跑吧兄弟》製作人俞杭英從文化創業者責任的角度做了自己的思考與分享。她認為,做企業的人,是這個社會裡最有活力、最有個性而且是最有生命力的一群人,正是因為他們,中國文創產業才會迎來飛速發展的時期。而中國文創產業要想在全球市場上佔據一席之地, 「頭部」創始人們任重而道遠。
《凱叔講故事》創始人王凱
而對於傳統文化與創造「美」的關係,《凱叔講故事》創始人王凱則從歷史中尋找突破點,他在與原研哉的交流中有一句精準的總結:「用歷史的精華尋找想像的意義。」而針對中國人審美水平不高的外界擔憂,自媒體人咪蒙與蜷川實花則一致認為:審美能力是可以訓練的。她們認為文創從業者需要不斷運用創意去提升用戶的審美。
自媒體「咪蒙」創始人咪蒙
此外,耀客傳媒創始人呂超還從商業理念的角度建言提升中國文化的競爭力。他認為,中國要發展文創產業,不僅要有夢想,還要有先進的商業理念。
耀客傳媒創始人呂超
可以說,此次日本之行,也是青騰匯成員對於「美」、對於文化創造力、對於如何提高中國競爭力的一次探索之旅。學員們認為,如何以科學領先的商業模式、如何有機結合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進而創造「中國審美」、弘揚中國文化,這是時代賦予文創產業者的「中國夢」,也是中國文創企業在世界舞臺上脫穎而出、站穩腳跟不可複製的強大競爭力。
文創產品的終極目標:完美至上還是為「趣」而生?
文創內容與文創產品歸根結底是一種「精神消費」,那麼產品化後的創意,最終到底應該追求完美還是取悅大眾?
針對這道橫亙在所有文創從業者面前的辯證命題,日本文創巨匠和青騰匯成員都給出了自己的答案。71歲的北野武選擇創業,他以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的主張——「無聊的人生,我死也不要」。北野武的一生如同他的綜藝和電影,都是他親手打磨的頂級產品,在「創造產品」的過程中,他並不急於去定義完美,而是一心追求趣味。正如蔦屋書店的經營理念:不是非得讓大家去找到什麼,而是讓大家發現什麼。
文創產業目前處於「產能過剩」的時代裡,海量的同質化內容和產品每日向消費者們奔湧而來。100%完美的產品創意是否能為用戶所青睞,除了確保功能訴求外,還取決於是否最大化滿足用戶的情感需求,為內容和產品製造持續的情感想像。
關於這一點,知乎聯合創始人張亮也給出了自己的回答:在今天的中國,網紅爆款流量當道,做文創企業的人,不應盲目追求完美或一味迎合大眾,應該努力做好簡單的東西,讓大眾覺得創作者是一個活生生的人,讓大眾在使用產品時產生「這一款產品對我的人生有新的品味」的感覺。
知乎聯合創始人張亮
因此,在完美和趣味的天平中,文創大咖們更青睞於選擇趣味。正如設計大師原研哉在分享過程中提到的那樣,無印良品(MUJI)做一個桌子不會考慮15歲還是60歲的人怎麼用它,你用它是你的事情,但你的生活中總有一個層面會用到它。這也從側面說明了:面面俱到、照顧到所有需求的完美創作是很難存在的,而如何去定義產品價值,追求怎樣的產品精神,則更加從根本上決定了產品的生命力。
文創企業的長青之本:堅守「根」與「魂」
具有生命力的文創企業,其內容總是植根於生活的點滴,創造者的靈魂也堅持忠於自我。
這種「根」和「魂」,簡單而言便是回歸自我、回歸初心。
我們可以發現,在日本文創巨匠身上,不論是藝術家還是設計師,總是透露著一種對生活和事物強大的感受力。
蜷川實花的作品總是彰顯出獨立女性的魅力內涵;藤本壯介認為建築的本質就是場面和場景的堆砌,用人工的東西體現自然的本質;大友啟史則把每一部作品當做最後一部電影來拍;北野武古稀之年仍選擇創業;棚田由紀通過網劇《東京女子圖鑑》來探尋女性價值。這些無一不展現了創作者對生活的有感而發,和一種藝術化的自我回歸。
青騰匯成員與蔦屋書店創始人增田宗昭
關於文創企業的「初心」與「落地」,青騰匯成員也紛紛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學者、著名主持人蔣昌建在與棚田由紀的對話中談到,創作者通過作品除了提出問題,是否也希望能夠啟發相關人士去解決這個問題。人氣網劇《東京女子圖鑑》,由同樣身為女性的導演棚田由紀講述了獨身女性真實的東京生活,不僅讓社會聚焦到邊緣型年輕女子這個群體,還引發了全社會關於女性價值的熱議和反思。
學者、著名主持人蔣昌建
雅昌文化集團總裁彭幹
雅昌文化集團總裁彭幹認為,文創從業者應該思考的是「自己通過觀察、思考和創造,我們可以做什麼內心的東西。如果我做出內心的東西,別人能夠達成跟我一樣的認知,我們就不要去做捨本逐末的事情」;美圖公司創始人、CEO吳欣鴻也表示贊同:希望大家在看到無數的創業熱點後,能夠真正沉下心來把所有的東西匯聚成擁有自己符號的、有獨特價值的、能夠長遠流長的東西。
美圖公司創始人、CEO吳欣鴻
全世界超過200年的企業約有4000家,其中日本有3200多家,德國有400多家,而中國的長壽企業卻如鳳毛麟角。當社會各界呼籲「初心」和「匠心」的回歸,年輕的中國文創企業需要對內容(產品)和情懷進行新一輪的審視與思考。創新需要有根可循,優質企業的基因中應當兼具創始人不變的「初心」和引領行業的「匠心」。也正是因為深植於這種「根」和「魂」,文創企業才能真正實現基業長青。
青騰匯成員:最重要的是一起行走的人
通過此次日本之旅,青騰匯成員除了向日本文創大師海量取經外,最大的收穫莫過於結識了一批活躍於文創領域的志同道合的夥伴。知乎聯合創始人張亮在講述自己此次日本行的感受時說道:「分享,讓我們變得更清晰。」
在這個大家庭裡,上至50後、下至90後,6天裡大家同吃同住同行,或探討、或爭論、或把酒言歡,不僅讓每個人有時間實現一次真正的沉澱,彼此間還接觸到了對方不同於以往的一面。在資源的共享、思維的互換、觀點的碰撞中,各位創始人對創業的初衷、企業的目標、行業的夢想乃至社會的責任都產生了更深的思考和感悟,相互之間對中國文創市場的發展也達成了新的默契。
「生長即未來」,青騰匯全球私訪第二站「日本新文化探索」,不止是一場中日文創領域間的切磋對話,也是青騰匯各位創始人與對手、與自我的靈魂問答。
青騰匯全球私訪第二季「日本新文化探索」學員:
奉佑生,映客創始人/CEO
賀曉曦,笑果文化聯合創始人/CEO
蔣昌建,學者、著名主持人
李誕,《吐槽大會》策劃人
林寧,微影時代創始人
劉婭楠,罐頭視頻創始人
呂超,耀客傳媒創始人
馬李靈珊,五元文化聯合創始人
馬睿,會火創始人
咪蒙,咪蒙創始人
莫力洋,蜂群文化創始人/CEO
幕斯,幕星社 創始人
彭幹,雅昌文化集團總裁
瞿芳,小紅書創始人
王海寧,樂元素創始人/CEO
王凱,凱叔講故事 創始人/CEO
王群斌,三感創始人
王一栩,任性文化創始人
王志安,《局面》製作人
吳欣鴻,美圖公司創始人/CEO
徐達內,新榜創始人
許知遠,《十三邀》主持人
楊銘,PAPITUBE創始人/CEO
易菲菲,陽光100主席助理及旗下文創公司總經理
應書嶺,英雄互娛創始人/CEO
俞杭英,《奔跑吧兄弟》《王者出擊》製作人
張亮,知乎聯合創始人
祝佳,門牙創始人
繼日本「新零售」、「新文化」兩季全球私訪活動圓滿落幕後,下一季,青騰匯將帶領創始人們前往美國好萊塢,去探索西方影視高峰,或飛往意法,觸摸全球時尚桂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