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樂的爸爸和媽媽又吵架了,這一個星期,兩人吵架的頻次陡然提升,讓樂樂感到心情煩躁,甚至有了想離家出走的念頭。要知道,樂樂才上幼兒園,產生這麼成熟的想法,也是非常可怕的。樂樂也曾求助於外婆或者奶奶,讓老人們試圖阻止一下爸媽的吵架行為,卻似乎成效甚微。
樂樂經常回憶起爸爸媽媽不吵架的時候,帶著自己外出玩耍的情景,她想不通,為啥大人們總會吵架呢?有啥事情不能協商解決呢?雖然爸媽吵過架之後,過不了一兩天,兩人又和好如初了,但依舊會在樂樂心中留下陰影,她總是擔心,時間長了,會失去爸爸或者媽媽。
對於成年人來說,夫妻兩口子吵架似乎是家常便飯了,他們或許不覺得這是什麼問題,當著孩子的面吵一頓,也是經常發生的事情。殊不知,吵架者是痛快了,卻給孩子留下了災難性的心理陰影,孩子成為了父母吵架最大的受害者!
一、父母吵架孩子是最大的受害者!
1、孩子性格變得孤僻。
孩子的內心是非常敏感的,有時候,孩子會認為家長吵架,可能與自己有關,再加上家長並沒有及時解釋兩人為啥會吵架,孩子為此而感到害怕,產生自責的心理。另外,家長們吵架時醜惡的一面也會深深地刻印在孩子心裡,會改變孩子對家長的看法,長久看到家長吵架的孩子,其性格會慢慢變得孤僻而自卑。
2、孩子經常會表現出焦躁不安情緒。
家長吵架,孩子肯定會擔心自己被拋棄,加之現在信息特別發達,孩子也懂事早,過多的事例影響了孩子的內心世界,從而產生了對家庭過度的不安全感。孩子若是長期被恐懼和不安所籠罩,則會變得情緒容易焦躁,在外接觸其他小朋友時,也會表現出不穩定的心理因素,沒準兒還會攻擊他人。
3、學習成績受到影響。
孩子處於經常爭吵的家庭氛圍中,情緒是低落的,無法專心於學業上,成績自然會受到影響,上課時還會走神,想到爸媽的事情。某些心思重的孩子,還容易產生厭學的情緒。
4、影響孩子將來的婚戀觀。
演員孫儷曾經在接受採訪時坦言,小時候不和睦的家庭讓其產生了不想成家的念頭。孩子經常目睹家庭內戰,一定會對自己組建家庭而產生畏懼心理,不想結婚的想法自然而然就會在內心生根了。
英國的最新研究發現,若家長長時間當著孩子的面爭吵,不但容易引起孩子情緒上的變化,對於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還會影響其大腦發育,嚴重的,還將導致其長大成人後,患心理疾病的可能性增大。家長吵架在孩子成長的這四個階段,影響會有所不同。
二、父母吵架,對孩子這4個階段成長影響最大!
1、出生到3歲。
嬰兒出生後,主要依靠聽覺來感知世界,學者們通過多年的觀察後發現,當嬰兒聽到嘈雜且不和諧的聲音時,會表現出緊張、身體僵硬的行為,從科學意義上講,這是嬰兒的一種自我保護行為,同時也將自己封閉起來。家長們的爭吵就屬於這種不良刺激,會影響孩子聽覺、視覺和知覺的協同發展。
2、3歲到7歲。
孩子從3歲開始,逐漸有了自己的認知能力,但相對於成年人而言,還是很低的,他並不了解自己的爸爸媽媽為啥會爭吵不休,並且還可能因為自己對爸媽孰對孰錯無法分辨而產生心理錯亂感,造成了對孩子正向思維的誤導,導致其產生更為嚴重的心理問題。
3、7歲到12歲。
當孩子漸漸長大,並經過學校的系統性教育,孩子已經逐漸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觀和對事情的辨識能力,此時,他會認為家長們的爭吵是一種低級無趣的行為,內心也會產生羞恥感,更不敢和同學們講述這些事情了,自信心肯定會遭受打擊。
4、12歲到18歲。
當孩子處於半認知階段時,會對家長的爭吵產生更為自我的判斷,只要是不符合其價值觀的,孩子會自動將其屏蔽,此時,孩子對家長的行為有了更新的認識,還可能會加深對有過錯一方的強烈厭惡感,嚴重的,還會對其記恨一輩子,影響了孩子對未來生活的感知。
我覺得,既然天下沒有不爭吵的夫妻,為了孩子的未來,避免更嚴重的後果產生,家長們還是要掌握一些技巧的。當然,能夠克制自己的情緒更好,若實在無法控制自己,家長在事後採取恰當的彌補措施,也是會減少吵架對孩子的傷害的。
三、父母吵完架怎麼做才能減輕對孩子的傷害?
1、家長要坦誠地告知自己的感受。
當家長雙方面臨不同的見解時,最好的方式是當著孩子的面以和平的方式討論,若實在是話不投機,爭吵起來,在心平氣和之後,也是要坦誠地告知孩子自己當時的心理感受,讓孩子體會到家長爭吵不是對孩子有成見,也不是對對方有看法,而是因為對某件事情的見解不一樣而導致的,在述說過程中,家長更不要帶任何偏見,以免誤導孩子。
2、家長可適當讓孩子判斷對錯。
當孩子稍微大一些,家長可以讓孩子評判一下家長雙方的對錯,雖然家庭小事可能沒有對錯,但通過這種形式,也可以鍛鍊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孩子判斷為錯的一方,就大方地承認錯誤,然後恢復正常。
3、要讓孩子體會到家長對孩子的愛是不變的。
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家長一定要讓孩子意識到,他們吵架並不是因孩子而起的,不論雙方是因何事而爭吵,對孩子的愛是不變的,而且爸爸媽媽依舊會非常愛孩子,不要讓不安全感在孩子內心滋生。
家庭和睦,孩子成長也會健健康康,尤其是心理方面。許多孩子長大了,產生抑鬱或者其它一些心理疾病,多數是因為小時候的一些小事情引發的。這些事情在孩子內心長期糾結,成為了最終患病的隱形因素,一旦觸發導火索就會爆發。所以,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家長們一定要小心小心再小心,不要讓自己的不妥行為成為最後的遺憾之源。
今日話題互動:各位家長,您和您的伴侶會經常當著孩子的面吵架嗎?您關注過父母吵架時孩子的面部表情嗎?您會如何處理吵架後的親子關係呢?歡迎您留下自己的看法。